小山村的「零汙染」探路

2020-12-27 杭州網

從髒亂不堪到村民眼裡容不得垃圾,記者探訪永嘉源頭村 

浙江日報 兩個小姑娘拎著竹籃,走在村頭巷尾撿拾遊客丟棄的菸頭紙巾;一位老人守在垃圾分類設備前充當義務宣講員;一個曾經大罵村裡頒發雞鴨禁止散養令的村民,硬塞給村幹部幾根玉米認錯……

這些出現在溫州永嘉縣源頭村的畫面,讓人很難與過去這裡雞鴨遍地跑、違章胡亂搭、臭氣到處飄的形象聯繫在一起。最新數據顯示,該村垃圾分類處理率、生活汙水處理農戶覆蓋率和達標率、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均達到100%,省衛生村、省3A級旅遊村等榮譽接踵而至,源頭村成了遊客紛至沓來的網紅村。兩年多前還是以髒亂著稱的源頭村,怎樣做到垃圾不落地,汙染不出村,甚至全村男女老少「眼裡見不得垃圾」?近日,我們來到源頭村,探索「零汙染」如何從「源頭」抓起。

垃圾處置設備

「吵」出來

走進源頭村,房前綠水悠悠,村道乾淨整潔,庭院花團錦簇,仿佛步入綠色花園。源頭村融合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小靜見到我們就開始講起「源頭」:「風景美吧,這裡可是楠溪江航運的源頭,舴艋舟的起航點。」

「源頭花漫處,踏石問輕舟。」這句生動描寫源頭村並廣為傳譽的標語就立在村口,旁邊同樣醒目的,是「美麗溫州,零汙染村」綠色標牌,該村也是溫州市生態環境局重點打造的美麗溫州體驗地之一。「你先找找看,村裡有沒有垃圾。」陳小靜「得意」地招呼我們先去轉轉。垃圾沒看見,垃圾桶在村道上沒走幾步就能看到。

村兩委門口宣傳欄內的老照片,述說著這一路過來的不易:2018年5月前,源頭村是一個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髒亂差村莊。家家戶戶都有露天茅坑、廢舊雜物間。「在垃圾堆裡生活,你們不擔心自己的生命健康嗎?」作為被請回家鄉助力發展的鄉賢,陳小靜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動員村民樹立環保意識,1個月間村兩委組織召開了40多次專題會,做村民思想工作,把村裡所有的豬牛棚、露天茅坑一次性拆除,村集體還專門在村口購置地塊用於建設微生物生活垃圾處理站。

沒想到,村兩委的這一決定,卻在村子裡炸開了鍋。「你嫌我們養雞鴨臭,自己卻把垃圾屋弄回村,豈不更要臭翻天。」陳小靜回憶,村民們圍著她吵個不休,儘管她一再解釋,甚至還專門安排村民代表去已安裝類似設備的城市參觀,但村民始終將信將疑。陳小靜擱下狠話,「如果今後味道重,你們把垃圾倒我家裡」,垃圾屋建設才得以落地。

在一次次的「較量」中,環境改善開始見成效。蒼蠅蚊子少了,村路暢通了。陳小靜又帶隊在村裡落實背街小巷提升、美麗庭院建設,吸引不少永嘉環保志願者參與共建。自此,「零汙染村」創建加速推進。

相關焦點

  • 朱婷:零的突破 丁霞:探路的人
    朱婷認真地說,「因為那是零的突破,是從0到1,質的飛躍。我們年輕一代後來拿到冠軍,大家都說我們特別棒,怎麼不容易,其實正因為我們自己經歷過那個過程,我們才更加發自內心地敬佩老女排,她們最不容易!」說到今天這個特別有紀念意義的日子,丁霞說:「老女排是探路的人,她們的條件最艱苦,因為她們探出了一條成功的路,中國女排才能一路走到今天。對於我們新一代來說,必須要把女排精神傳承下去。」
  • 凌晨4點的貴陽,公交人為你探路
    據了解,每年氣溫在零度以及零攝氏度以下時,為了保證市民安全出行,同時也保證第一趟公交車發車,貴陽公交各分公司都會派出探路先鋒隊,凌晨 4 點就開始對各自負責的區域進行探路,一旦發現路面有凝凍現象,必須第一時間進行上報,以做好應急預案和改線方案。
  • 蘇州工業園區:探路從「零」培育生物醫藥產業
    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探路從「零」培育生物醫藥產業   集聚近1700家生物醫藥
  • 新型環保技術HOPER處理過程實現零汙染排放
    據介紹,以百萬人口城市生活汙水和垃圾處理為例,目前每噸汙水和垃圾處理所產生的處理費用為150元到200元,如採用HOPER技術(可發電、供熱、提供高質量中水),可節約處理費60元到80元,地方財政為此支出可減少50%到80%,且處理過程中零汙染排放。
  • 售價是普通瓶裝水的3倍,號稱零汙染的斐濟水,真的有這麼環保嗎
    導語:售價是普通瓶裝水的3倍,號稱零汙染的斐濟水,真的有這麼環保嗎?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隨著生活的發展進步,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不僅倡導每個人都要節約水電,過低碳生活,企業和工廠也要向環境負責,不能再向過去那樣濫排濫放。
  • NASA專家:疫情可助太空人學習零汙染登陸另一個星球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新冠病毒大流行之際,NASA專家表示,疫情有助於讓太空人學習如何零汙染地登陸另一個星球。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6日報導,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未來將前往火星收集一些巖石、礦物和土壤樣本。這些樣本可能包含曾經生活在水中的古生物化石,來幫助科學家了解火星上是否存在生物的信息。然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樣本的採集與保存。
  • 我去前面探探路……
    我去前面探探路…… 2020-04-17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代命題 廣州探路
    探路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超過2200萬,日產生活垃圾超過3萬噸,每年仍以6%-8%的幅度在增長。垃圾分類處理是對廣州這座超大城市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嚴峻考驗,也是確保廣大市民享有乾淨整潔城市生活環境的迫切要求,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亟須破解的難題之一。
  • 留學社區「趣探路」牽手支付寶,這是什麼操作?
    中國財富網訊 (宣希)出國留學社區平臺「趣探路」與支付寶牽手,受到潛在留學生家庭的關注。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2017年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中國留學生在留學目的地選擇上更加多元。與此同時,「低齡化」出國留學趨勢持續增長。
  • 廣西的一個小山村,地理位置優越,景色像如天堂一般!
    因為廣西和海南隔海相望,又與越南接壤,這裡的地形也相當複雜,所以廣西的一些小村莊就建在一些山上,這些荒無人煙的山上,有很多原始的小山村,寧靜而又美麗。今天我們講的是一個隱藏在山腳下的小村莊,背對山,面朝水,自然條件完美。這裡也是無人機偶然發現的一個小村莊,家家戶戶都建了小房子。我相信這不是一個商業化很嚴重的地方,所以大部分都保持著完美的自然風光。
  • 一場大革命正在爆發,對環境的汙染變為零
    民用客機可能不再使用燃油一般飛機使用的燃油分為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兩大類,這兩類燃油對環境均有不同程度的汙染。於是人們又開始在航空飛機的燃油進行研究,終於找到可以將傳統燃油取而代之的燃油。12月7日,歐洲空中客運對外宣稱,他們打算將民航客機的燃油換成氫能源。
  • 江蘇率先探路生態安全緩衝區:為環境增容
    出於「為環境增容、為企業減負」的考量,一年來,全省推出一批試點項目,為緩衝區建設探路。達標還要淨化「工程水」變「生態水」在泰興經濟開發區,記者在人工打造的生態安全緩衝區邊上走,緩衝區由高低不同的生物氧化塘、垂直潛流溼地和清水涵養塘三部分組成,總規劃建設230畝,已建成的80畝看起來更像是個溼地公園,成為開發區裡的新風景。
  • 從清華園到南澗小山村:駐村工作隊的年輕人幫西山村摘掉窮帽子
    可僅僅七八年光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小山村有了嶄新光景。  這背後,是高校幫扶地方的深厚情誼。2013年4月起,根據國務院扶貧辦和教育部的部署,清華大學對口幫扶南澗縣,全面助力其脫貧攻堅事業。2015年10月起,清華向南澗縣西山村連續派出王風瀟、沈正波、俞逸晨三任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為曾經閉塞、落後的小山村帶來智慧和力量。
  • 室內空氣汙染的特點
    因為與室外空氣汙染所處的環境不同,室內空氣汙染的特徵也有所不同。您知道室內空氣汙染具有哪些特點嗎?l 多樣性 多樣性是指汙染物種類的多樣性與室內汙染物來源的多樣性。l 累積性對於相對封閉空間的室內環境來說,汙染形成的特徵之一就是累積性。從汙染物進入室內引發室內汙染濃度升高,再到排出室外濃度漸趨於零,大都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
  • 中國「零汙染」的湖,面積453平方公裡,做到了水至清則「無魚」
    這個湖泊因為零汙染做到了至清,也做到了「無魚」,至少再被開發之前,這裡有的僅僅是炊煙。至清之湖在新疆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地方?很多人不敢相信,這個湖實打實的就在新疆。天山一直給人純淨的印象,這湖泊就藏在天山山脈裡,海拔超過兩千米,沒有外界的汙染,在古代就被稱為「淨海」,就表明了這個湖泊的純淨。現在,這裡叫做賽裡木湖,第五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水草豐茂,還能看到西海天鵝,說是世外桃源也不為過。
  • 趣探路app上線一周引關注 被譽為移民留學界的大眾點評
    2019年7月22日,趣探路app正式上線(iOS,應用寶,百度,華為,小米,360,oppo,vivo,豌豆莢等應用市場全面覆蓋)。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網對趣探路的權威報導有行業專家評論,趣探路開創了出國領域真實點評的先河,打破信息不對稱,打破行業亂象,幫助有移民及留學需求的人們順利登陸理想國。
  • 空氣汙染問題嚴重,如何解決室內空氣汙染,保障家人健康?
    作者:viiyi關鍵詞:負離子 空氣汙染目前,在解決室內空氣汙染這一問題上,空氣淨化器已經成為老百姓們的首選產品。目前,中國面臨的是史上最複雜的「三態」汙染,即物理汙染、化學汙染、微生物汙染,而這種汙染狀態決定了國內淨化技術需要不斷升級。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欄目報導,在經歷了1.0濾網技術、2.0靜電除塵技術後,現在已經進入3.0負離子技術時代,以此為代表的就是生態負離子生成晶片技術、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
  • 小山村拆遷模擬籤約率達99%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通訊員 陳紅 攝    12月20日傍晚,北侖區新碶街道小山村南側空地前鞭炮聲此起彼伏,熱烈氣氛下,村民們喜悅的心情無以言表。50天、500多戶,整村拆遷模擬籤約率達99%,當一張張公示單張貼在村口水泥牆上時,他們知道,換新居指日可待。
  • 【萬眾「雙修」戰沉痾】三亞市水政監察支隊支隊長陳永忠:「母親河」護衛隊的探路先鋒
    面對三亞河汙染嚴重的生態局面,作為整治排頭兵,市水務局水政監察支隊勇於擔當、敢於挑戰,深入排查汙染源,為三亞河水汙染治理探路。作為市水政監察支隊的支隊長,陳永忠一刻也不敢懈怠,或頂著烈日、或冒著大雨、或趟過臭水溝、或穿過齊腰的灌木叢……時刻走在排查與督查汙染源的路上。  在市水務局一樓,水政監察支隊的辦公室,工作日裡鮮少見到工作人員都在辦公室坐著。
  • 魚類的「鬍子」可不是裝飾,除了可以幫助它們探路,還有很多妙用
    其實魚類的魚類的「鬍子」可不是裝飾,除了可以幫助它們探路,還有很多妙用,還可以充當鼻子、舌頭!錦鯉探路在昏暗的水體中,很多魚類的視力並不怎麼樣,若是單靠它們的眼睛來探路難免會磕磕碰碰到自己。為了讓自己更好地生活下來,魚類的「鬍鬚」發揮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