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 質粒DNA的微量製備

2020-12-15 小客生活

一、實驗目的

1 .了解質粒的特性及其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作用;

2 .掌握鹼裂解法分離、純化質粒DNA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質粒(Plasmid)是一種染色體外的穩定遺傳因子,大小從1-200kb不等,為雙鏈、閉環的DNA分子,並以超螺旋狀態存在於宿主細胞中。

質粒具有自主複製和轉錄能力,能在子代細胞中保持恆定的拷貝數,並表達所攜帶的遺傳信息。

質粒的不相容性:利用同一複製系統的不同質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細胞中共同存在。

高鹼:

細菌的細胞膜破裂,內容物釋放。

染色體線性DNA的氫鍵斷裂,雙螺旋結構解開而變性。

質粒DNA的大部分氫鍵也斷裂,但超螺旋共價閉合環狀的兩條互補鏈不會完全分離。

高酸中和至中性:

變性的染色體DNA與變性的蛋白質以及細胞碎片凝聚成網絡狀大分子不溶性沉澱物。

質粒DNA又恢復天然構型,溶解在上清液中。

純化:

RNA酶消化除去RNA,並用酚抽提法除去殘留的蛋白質。

三、試劑及器材

1 .試劑

溶液Ⅰ:由葡萄糖、EDTA、Tris-HCl組成 (保護、緩衝)

①葡萄糖的作用是增加溶液的粘度,減少抽提過程中的 機械剪切作用,防止破壞質粒 (保護作用)。

②EDTA 的作用是絡合掉鎂等二價金屬離子, 防止DNA酶對質粒分子的降解作用(保護作用)。

③Tris-HCl 使溶菌液維持溶菌作用的最適PH範圍(緩衝作用)。

溶液II:由SDS(十二烷基硫酸鈉)與 NaOH 組成(裂解、變性)。

①SDS的作用是解聚核蛋白並與蛋白質分子結合使之變性(裂解細胞和蛋白質變性作用)。

②NaOH(PH>12)的作用是破壞氫鍵,使DNA分子變性(DNA變性作用)。

溶液III:HAc和 KAc組成的高鹽溶液 (復性,分離)。

①HAc溶液能中和溶液Ⅱ的鹼性,使染色體DNA 變性而發生纏繞,並使質粒DNA復性。

②KAc會與SDS形成溶解度很低的鹽,並與蛋白質形成沉澱而除去;溶液中的DNA也會與蛋白質-SDS複合物纏繞成大分子而與小分子質粒DNA分離。

2 .材料

攜帶PET28a質粒(卡那黴素抗性)的大腸桿菌DH5α。

PET28a質粒
大腸桿菌

3 .器材

試管,Eppendorf管,移液器,恆溫振蕩器,高速臺式離心機,冰塊,接種環,旋渦混合器。

四、操作步驟

1.培養細菌擴增質粒

將攜帶PET28a質粒的大腸桿菌接種於含卡那黴素的LB液體培養基中,37℃搖床培養16h左右。

2.收集菌體和裂解細菌

1. 取2ml菌液室溫10000 rpm離心1min。

2. 去上清,加250l溶液P1(含RNase A),渦漩振蕩器震蕩至菌體完全懸浮。

3. 加入250l溶液P2,溫和顛倒離心管4~6次,獲得澄清的裂解液。最好室溫孵育2min,劇烈混合會使剪切染色體DNA,降低質粒純度。

4. 加350l溶液P3,溫和顛倒數次混合,至出現白色絮狀沉澱。

5. 室溫13000 rpm離心10min。

6. 特別小心吸取上清,移至潔淨的裝配好容積2ml離心管的吸收柱中。要保證沒有吸入沉澱和細胞碎片。室溫10000 rpm離心1min,至裂解物完全通過吸收柱。

7. 棄濾過液,加600l 溶液PW2,10000 rpm離心1min。

8. 棄濾過液,將吸收柱置於原收集管中,13000 rpm離心1min,確保乙醇被去除(乙醇會影響下面的步驟)。

9. 將吸收柱放入乾淨1.5ml離心管,加30l無菌去離子水或EB緩衝液在濾膜上,靜置2min,13000 rpm離心1min。

五、注意事項

1.細菌培養過程要求無菌操作。細菌培養液、配試劑用的蒸餾水、試管和Eppendorf離心管等有關用具和某些試劑經高壓滅菌處理。

2.製備質粒的過程中,所有操作必須緩和,不要劇烈振蕩,以避免機械剪切力對DNA的斷裂作用。

#生物學#

相關焦點

  • 質粒DNA的基本性質,大多數質粒DNA是是環狀雙鏈的DNA分子
    (二)質粒DNA的基本性質大多數質粒DNA是是環狀雙鏈的DNA分子。如果兩條鏈都是完整的環,這種質粒DNA分子稱為共價閉合環狀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CCC DNA)。
  • 《分子生物學實驗》複習資料
    3、在質粒提起實驗中,用溶液III處理後,要進行離心分離。此時,質粒DNA分子在(上清液,沉澱物)中,細菌基因組DNA分子在(上清液,沉澱物)中。上清液;沉澱物。7、在質粒提起實驗的最後兩步,要加入2倍體積的乙醇和70%的乙醇溶液。這裡不同濃度乙醇的作用是什麼?無水乙醇的為了是沉澱DNA繼而達到濃縮DNA的目的,70%的乙醇是為了洗滌DNA,進一步除去雜質。
  • 藥明生基推出高質量和高性價比的研發及GMP質粒DNA生產服務
    中國上海和美國費城2020年11月12日 /美通社/ -- 藥明康德旗下專注於細胞和基因療法的CTDMO藥明生基今日宣布擴大其細胞與基因療法研發生產平臺服務,為客戶提供高質量和高性價比的研發及GMP質粒DNA生產服務。
  • 質粒圖譜怎麼找,找對方法很重要!
    方法一:使用Vector NT 軟體做分子實驗,經常和不同的質粒打交道,了解各種質粒的圖譜信息是必需的,invitrogen公司的這款軟體絕對是分子生物學蟲子們的福音,要想對質粒圖譜了解更直觀,安裝這款軟體是非常必要的。
  • 八面體金剛石單晶的製備與性能
    01 實驗條件與過程 實驗設備及原材料 採用的高溫高壓合成設備為6×42MN六面頂壓機。本實驗採用Φ700mm缸徑壓機,Φ50mm腔體,合成工藝總時間為5400s,暫停壓力(表顯數)60MPa,合成功率(表數顯)8.0kW,合成溫度控制在1390-1410℃。
  • 氧化鋁空心球的製備方法和製備機理
    圖1.9為ZnS空心球的製備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發現,PSMA表面帶負電,Zn2+通過靜電作用吸附在PSMA球表面,在該實驗中,Y射線照射可以促使硫代乙醯胺(TAA)分解生成S2-,生成的S2-會進一步吸附在Zn2+上,高溫脫除模板,即可以得到ZnS空心球。
  • 現在可以容易地解釋為:這是環狀和線狀單鏈DNA分子造成的結果
    1.取帶有F'質粒的菌株培養物在含有四環素(XL1-Blue) 或卡那黴素(XL1-BlueMRFKan)的加富M9基本培養基或LB平板上劃線。37C培養24~36h。2.製備鋪板用細菌。挑取步驟1製備的平板上分離良好的單菌落,接種於含有5mLLB或YT培養基地20 mL無菌培養管中,37"C旋轉搖床培養6~8h。
  • 實驗專欄丨慢病毒包裝步驟+視頻操作+經驗總結
    科研工具丨作圖丨實驗丨SCI丨統計分析丨國自然慢病毒(Lentivirus)是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核心質粒;☑ 指數生長的293T細胞;☑ 病毒包裝質粒Mix:1 µg/µl(Mix=pMDL: VSV-G : REV=5:3:2),不同載體系統所用的包裝病毒質粒也不一樣,此系統可用於包裝PBOBi,PLKO, Plv等載體質粒。
  • 球形氧化鎂的製備路線
    一維或二維的MgO結構,如納米棒、納米帶,納米線已經成功地探索出多種實驗合成方法。 但是,三維的球形MgO的製備方法的報導很少,經過研究發現一些特殊形貌的氧化鎂在很多方面都有著十分有效的應用。 球形氧化鎂的應用 球形氧化鎂主要用於色譜法固定相、吸附有毒物質、作為材料添加劑等領域。
  • 最全SCI實驗操作視頻合集+2019年最新中文版protocal!
    科研工具丨作圖丨實驗丨SCI丨統計分析丨國自然各類實驗做的暈頭轉向,尤其新手做實驗兩眼一抹黑、無從下手,如果能有一套靠譜的實驗操作學習資料,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借鑑前人經驗,這樣的學習肯定要輕鬆許多。
  • 威高產品研發:微量管自主精密擠出工藝實現微米級
    威高產品研發:在威高研究院的精密擠出實驗室內,一臺實驗用精密擠出機正在平穩運行,芯絲矽化、擠出工藝、芯絲移除、定型處理……像變魔術一樣,一根直徑約3釐米中間包裹著一根金屬絲的微量管就被製造了出來。「這根不鏽鋼芯絲直徑僅為0.07毫米,相當於普通亞洲人一根頭髮絲的直徑,在微量管內徑起到支撐作用,使用微量管時將它抽出來即可。」
  • 氧化鎂的製備和改性及絕緣性能
    製備絕緣性能較好的氧化鎂的工藝及條件,分析了氧化鎂的物理性質對其絕緣性能的影響,確定製備絕緣性能優良的氧化鎂的工藝條件。在此基礎上,河北鑫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鹽湖滷水為原料,結合前人研究結果,河北鑫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開發製備高絕緣性EP/氧化鎂複合材料的工藝技術路線。
  • 細胞凋亡檢測——萬融實驗
    Annexin-Ⅴ-FITC單染法【實驗原理】正常活細胞的磷脂醯絲氨酸(phosphotidylserine,PS)位於細胞膜的內側,而凋亡細胞的PS從細胞膜的內側翻轉到細胞膜的表面,暴露在細胞外環境中。
  • 高中化學,氣體及有機物製備及處理附方程式+步驟,秒殺衝衝衝
    學過化學的同學都知道,一般物質的製備都在實驗題中出,是必考內容,而氣體製備的探究性實驗越來越作為化學考察的熱點。因此,掌握常見氣體的製備和檢驗方法,對於提高解題效率大有幫助!高考中化學實驗的考查約佔整個化學試題分值的三分之一,而常見氣體的實驗室製法知識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在試題中頻繁出現,其中選擇題重點考查判斷氣密性檢驗、淨化、收集、尾氣吸收裝置或操作的正誤,非選擇題重點考查氣密性檢驗的方法、淨化氣體選用的試劑、儀器的連接順序 、誤差分析 、有關的化學計算等常見氣體的實驗室製備知識,同學們極易忽視或混淆。
  • 破解生命之謎:遺傳物質DNA的發現及其實驗驗證
    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實驗結果顯示:無毒的R型與滅活後有毒的S型雙球菌混合後,形成了有毒致病性菌株,致使小鼠死亡。三、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確立1.艾佛裡等人的實驗1944年,美國微生物學家艾佛裡(Avery)和他的同事Colin MacLeod、Maclyn McCarty通過實驗發現DNA是格裡菲斯轉化實驗的關鍵,證實了活性的遺傳物質是DNA。
  • 鎂質多孔保溫耐火材料的原料製備與性能檢測
    鎂質多孔保溫耐火材料的原料製備與性能在鋼鐵冶金行業,工業窯爐在服役過程中造成的能源浪費加重了環境負擔。迄今為止製備出的輕質多孔材料隔熱效果有限,且製備方法單一。由於氣泡具有多分散亞穩定結構,在液體中由於重力排液和Ostwald熟化等作用使得氣泡破裂。為此,利用糊精穩泡作用能提高氣泡的穩定性和在懸浮液中的均勻性,且節約成本,可批量生產。
  • 通過在高溫下生長篩選共合體,進而消除RecA質粒
    在BAC宿主細菌中保留的游離的報導質粒也將被消除,因為此載體需要π蛋白來完成複製。通過在高溫下生長篩選共合體,進而消除RecA質粒。分別用擴增反應確認成功的BAC修飾(形成共合體)。
  • 【詳細報導】中草藥微量活性物質識別與獲取的關鍵技術及應用
    創建了中草藥微量活性物質識別、獲取與評價的新技術體系 針對微量活性成分「難識別、難獲取、難評價」等技術瓶頸,集成利用色譜與波譜聯用、組合色譜與活性篩選等新技術新方法,經過反覆探索和深入研究,首次建立了中草藥「常量成分的剔除與微量成分的富集」、「微量活性成分識別、鎖定與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