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因此不想錯過我們文章的朋友,請每次讀完後在文章末端右下角點一下「在看」,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了。
1
宏觀經濟
近一周重要數據公布
12月官方PMI數據
中金公司
PMI指標顯示,12月經濟活動擴張速度可能會小幅放緩,但生產價格加速上行。製造業PMI較上月下降0.2至51.9。其中,新訂單和生產指數均較上月小幅下降,但仍處於全年第二高水平。原材料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均跳升,均達到2017年以來最高水平。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小幅下降,主要是受到服務業指數的拖累。
原材料漲價,企業盈利受到擠壓。12月PMI中變化最為明顯的是價格指數,最突出的是上遊原材料價格,其上升幅度已達到2017年三季度(也就是上一輪漲價周期高點)時的水平。與下遊需求更相關的出廠價格指數也在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及原材料價格,這意味著部分企業正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據調查,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小型企業比例增幅較大,顯示小企業的盈利空間受到一定擠壓。與之對應的是,12月小型企業PMI再次下降至榮枯線以下。
疫情反覆,服務業復甦受到幹擾。12月以來四川、遼寧、北京等地先後出現新增確診病例,使得疫情防控措施升級,跨區旅行和外出活動受限,可能對服務業帶來些許負面影響。12月PMI中餐飲業商務活動指數已降至臨界點以下。往前看,隨著氣溫下降,疫情防控措施趨嚴,服務業活動可能還將受到一些影響,與跨區外出相關的行業(如交通、旅遊、酒店業)的景氣度或出現回落。
出口維持良好表現,進口指標相對偏弱。12月新出口訂單指數較上月小幅下降,為今年第二高水平,也是連續第四個月處於擴張區間。我們維持四季度出口增長強勁的判斷,並預計明年一季度出口也不差。12月進口指數小幅下降,儘管也是連續第四個月處於擴張區間,但景氣度弱於出口。「出口強,進口弱」的格局仍在延續。
鵬揚基金
經濟恢復中的不平衡
製造業的復甦步伐在2020年四季度有所加快,12月份製造業PMI雖然環比小幅回落,但還是處於全年的次高點。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分項指標來看,呈現出五方面的主要特徵:
一是供需兩端繼續改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差值繼續縮小,顯示企業預期未來供需關係可能會趨於平衡。
二是進出口指數繼續保持擴張,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繼續位於景氣區間。
三是高技術製造業PMI始終高於製造業總體,高技術製造業的多個分項指數都高於整體製造業的相應指數,表明高技術製造業產需兩旺,用工需求持續增長。
四是價格指數升至全年高點,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加大了企業成本壓力。
五是大、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景氣度分化,大、中型企業PMI繼續保持在榮枯線以上,小型企業PMI降至榮枯線以下。
結合此前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其他國民經濟數據來看,經濟結構中存在著諸多不平衡的問題,都可以從12月的PMI指標當中有所體現,包括內需和外需之間的不平衡,高技術行業和其他行業之間的不平衡,上遊行業和中下遊行業之間的不平衡,大、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之間的不平衡。
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既有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客觀規律使然,例如頭部效應,導致產業、金融、人才資源向大中型企業聚集,他們的抗風險能力也更強,在市場動蕩中可以逆勢擴張,強者更強;也有短期內市場上部分產品供求遇到了衝擊,導致的價格波動加大,例如黑色系商品的價格受到本次全球冷冬氣候、海外通脹預期抬升、全球資金湧入新興市場和資源品領域布局等等原因共振。
作為投資者,在面對這些不平衡的現象時,需要辨別原因,做好應對。在大多數情況下,短期內需要順應這種市場趨勢,尤其是在市場供求關係明顯偏一方的時候,但是從中長期看,也要注意到,這些現象未來是否可能會觸發政策幹預,例如如果強者過強,可能會出發反壟斷,關乎國計民生的商品價格波動過大,可能會導致政府平抑價格。
2
股票市場
近一周市場回顧
上周A股強勢上漲,滬指在2020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創出全年新高的3473點。
興業證券
在消費、科技等大板塊相繼被激活之後,8月份以來,「把握經濟復甦主線」、「業績強化藍籌搭臺」的復甦行情演繹,周期、製造板塊也被激活,諸多周期製造核心資產,龍頭企業更是創出 10 多年來新高,市場整體情緒較前期有明顯提升,市場再度逼近 3500 點。
新年伊始,宏觀流動性較前期明顯好轉。「十四五」規劃和各地召開「兩會」等政策密集落期,市場流動性和風險偏好階段性較前期明顯轉好。國內經濟基本面持續恢復、韌性十足,製造業投資、 PMI、工業企業利潤等高頻數據也支撐企業盈利繼續回升。整體來看,多重利好的推動下,我們看好復甦行情繼續演繹,指數有望衝破3500點。
流動性最緊的階段已過,把握做多、拔估值機會。歲末年初,央行延續對資金面的呵護,本周公開市場累計淨投放1300億,流動性較為充裕。受貨幣政策委員會四季度例會「穩字當頭」、 「流動性合理充裕」等表態的影響,較大幅度改善市場對於流動性的預期。對於 2021年,投資者無需過度擔憂流動性、無通脹不緊縮,對股市流動性,在權益時代「四重奏」下相對更為樂觀。
行業配置角度來看,藍籌搭臺,成長唱戲是 1 月份較好的資產配置組合方向,成長階段性有望成為市場資金主攻方向。1)市場情緒、流動性、政策催化、基本面改善等角度看,成長方向有望成為階段性市場主攻方向。主要包括中國製造業高端化進程,開啟新一輪設備投資的朱格拉周期,如軍工、機械、新能源車鏈等。其次,在計算機、通信、遊戲等方向,迎來景氣改善。2)基本面持續向好,短期可能漲幅較多,反應了預期,但從中期維度看,擇機布局,繼續看好周期復甦+服務業改善的大趨勢未變。可重點關注:化工、有色、服務業。
博時基金
A股方面,隨著近兩周以新能源車和白酒為代表的抱團板塊加速上漲,2021年「春季躁動」行情或已開啟,越往後到兩會,市場反而擔心信用真正收縮的風險。震蕩或有反覆,保持積極倉位應對,當前位置到兩會前都是做多的窗口期。結構上,保持對順周期有色/化工/金融板塊的核心倉位配置的同時,增加對軍工和新能源車板塊的配置,尤其是軍工板塊不但估值相對合理,還有一月上漲日曆效應,建議重點關注。
3
債券市場
近一周市場回顧
跨年前央行繼續逆回購投放,維護市場流動性,資金面持續寬鬆。
華泰證券
市場難測,但每一年總有些相對確定或賠率佔優的主題值得我們關注。2020年市場的核心主題是疫情和其後的流動性驅動。2021年,疫苗分配的不平衡決定了我們交易復甦的同時也要交易復甦錯位。此外,政策正常化背景下,股市風格強化的邏輯面臨挑戰,債券重在票息和波段機會,警惕債務尾部風險。
宏觀主題:從疫苗分配的不均衡講起
2021年是「寶貴時間窗口」,疫後開新局。疫苗分配的不均衡決定了全球經濟的復甦過程將是漸次的,復甦是宏觀底色。「復甦錯位」也值得關注,從中國到歐美到發展中國家,從需求到供給鏈的修復。就中國而言,外需、消費和製造業投資是三大修復動力來源。
貨幣政策與流動性主題:政策正常化
2021年政策整體上處於「緩退坡」的狀態,政策的預期差可能成為金融市場的重要博弈變量。積極財政政策收斂,貨幣政策目標從向實體讓利轉為穩宏觀槓桿率,資管新規進入過渡期最後一年,房住不炒不動搖且三道紅線推廣,注重防範地方債務風險。2021年政府類債券供給有所減少,而宏觀流動性不如2020年充裕,但也不同於 11、18年信用收縮時期,股市面臨 IPO 解禁壓力。
機構主題:配置方向繼續轉變
「三道紅線」將向更多龍頭房企推廣,居民和保險等存在資產再配置需求。隨著對外開放進程的加深,中國資本市場的「審美觀」也在被改變。資管新規過渡期進入最後一年,提防越買越短,越買風險偏好越低,理財淨值化改造放大市場波動。在市場對「高收益、低波動」產品的持續需求下,「固收+」仍有其發展空間和長期生命力,規模可能是決定業績表現的關鍵,可能更偏好價值板塊。
市場主題:美林時鐘「迴光返照」
美林時鐘在 2020年「迴光返照」。兩個月前提出「全球定價大宗商品>A股>中債>黃金>美債」,但 2021年全年看股債趨勢性都不明顯,股債性價比基本相當,強弱也將頻繁切換。人民幣中短期保持偏強走勢,但歐美及供應鏈修復之後謹防反覆。股市風格強化面臨挑戰,尋找結構性機會或是一致預期,但面臨估值壓力。債市 2021 年操作的重點是票息和小波段機會,近日利率下行後信用票息機會相對吸引力提升,不輕易承擔弱國企和尾部城投債風險,轉債關注「臨界評級」品種。
合晟資產
利率債方面,上周國債期貨繼續普漲,現券收益率曲線下行,曲線形態走平,十年期最為強勢。本周利率繼續上漲,年末搶跑情緒濃重,連續上漲也引發了市場的追漲情緒,目前整體市場情緒較為高漲,但基本面拐點仍未確立,趨勢性機會仍需觀察。
信用債方面,近期信用債市場暫時趨穩,經歷前期大跌後,信用債性價比提升,部分短債的收益率較好,適合擇機配置。此外前期部分偏債性的可轉債受轉債市場低迷影響頗深,近期股市上漲有望帶動價格恢復。
E N D
免責聲明:本文件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觀點、結論、建議等)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確定性的判斷,您仍應根據您的獨立判斷做出您的投資決策,投資涉及風險,諾亞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及其關聯公司不對因使用本文件而產生的任何後果承擔法律責任。本文件包含前瞻性的預測,任何非對過往歷史事實的陳述均為前瞻性的預測,本公司並不保證完全準確或未來不發生變化。本報告的信息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及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及建議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確定性的判斷。
本報告相關智慧財產權歸本公司及其關聯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及其關聯公司許可,任何個人或組織,均不得將本報告內容以轉載、複製、編輯、上傳或發布等任何形式使用於任何場合。如引用或刊發需註明出處為「諾亞研究部」,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諾亞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之權利。任何機構或個人使用本文件均視為同意以上聲明。
本報告所載的信息、材料及結論只提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立,也不適用於個別投資者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投資者應考慮本報告中的任何意見或建議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