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陽謀,是針對陰謀來說的。
陰謀是利用欺騙來蠱惑對方上當,實際的意圖跟真實的意圖不一樣,一旦被對方識破,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陽謀是光明正大的使用計謀,實際意圖與真實意圖相統一。很多時候,即使對方看出了陽謀的最終目的,也沒有辦法應對,這就是陽謀的厲害之處。
今天鐵鍋就來和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陽謀。
二桃殺三士
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名大將,分別是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這三人戰功顯赫,恃功而驕,晏子擔心他們功高震主,就建議齊景公幹掉他們。
齊景公採納了晏子的意見,於是晏子請來這三位將軍,送給了他們兩顆珍貴的桃子。很明顯,這三個人無法平分兩個桃子。
這時,晏子便提出,三個人比一比功勞,功勞大的人就可以拿走一個桃子。
於是,公孫接和田開疆各報戰功,滔滔不絕,分別拿走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發現自己沒有桃子了,他認為自己的功勞也很大,氣得拔劍指向二位。
公孫接和田開疆聽到古冶子說出自己的功績之後,自愧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之後自盡了。
古冶子見到這種情況,也感到羞愧,因此也拔劍自刎。
就這樣,晏子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了三個危險。此陽謀不可謂不高明。
圍魏救趙
戰國時期,魏國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就派田忌為相,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援趙國。
田忌打算直接前往邯鄲戰場,而孫臏則建議直逼魏國國都大梁,逼魏軍回師自救。
經過一番商量,他們決定將一部分兵力直攻魏國國都大梁,另一部分兵力埋伏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路上。
最終魏軍大敗,也解了邯鄲之圍。
此計謀地妙處在於,魏國的龐涓即使看出了孫臏的目的,也不得不中計,因為大梁一旦丟失,他們打再大的勝仗也於事無補。
推恩令
漢武帝時期,諸侯的勢力嚴重威脅到了朝廷。但是,不僅諸侯眾多,而且有些諸侯勢力很大,朝廷難以管控。
於是,漢武帝想了一個辦法,頒布推恩令。
即命令諸侯不再僅僅傳位於嫡長子,對於那些次子、庶子也要進行分封,都要給他們封地和財產。
推恩令地妙處就在於,一旦下達了推恩令,各諸侯王不管執行不執行,這個諸侯國都要分裂和內亂。為什麼呢?
其一,各諸侯如果不執行的話,財產土地還全部歸嫡長子所有。那麼其他兒子就會因為分不到財產而開始內鬥,自相殘殺,到時候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收回土地,削弱諸侯的勢力了。
其二,如果執行了推恩令,就相當於原本一個大的諸侯國被分割成了若干的小國,小國,然後再分成若干個更小的國家。這樣一來,朝廷就更容易掌控。
推恩令這條陽謀真的是妙到了極點。
挾天子以令諸侯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漢王室衰微,各諸侯割據一方。
謀士毛玠為曹操獻策,「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謹記在心。
漢獻帝逃回洛陽之後,他親自趕到洛陽,將漢獻帝裹挾至許昌,開始以皇帝的名義號令諸侯。曹操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功的擁有了天下大義。
這一陽謀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它成功地掌握了政治軍事上的主動權,曹操通過天子這塊招牌,名正言順的在二十多年間招攬了一大批的人才。
同時,面對曹操以天子之名發出的號令,各諸侯即使知道這是曹操的計謀,也無可奈何,只能奉命接收。
接受詔令無異於自斷爪牙,不接受詔令便會成為真正的漢賊,失掉人心。
這就是這塊天子招牌的威力。
以上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陽謀,十分無解。
諸位還知道,歷史上還有哪些高明的陽謀嗎?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