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推恩令」無解?或許是古代醫學不發達

2020-12-14 騰訊網

今天看到個有意思的問題,那就是推恩令為什麼無解?有人提到了陽謀,有人提到了嫡長之類的,不過我覺得,其實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古代醫學不發達。

這裡稍微說一下推恩令是什麼,所謂推恩令,是漢武帝推出的繼承辦法。之前,家族繼承主要辦法是嫡長子制度,而漢武帝改成了諸子平均繼承,這就是推恩令。根據這項繼承法,諸侯國越分越小,於是不再對中央產生威脅。

那麼,這個辦法有解決嗎?

個人覺得在現代醫學出現之前,推恩令基本無解。

推恩令的核心在於財富的逐步分散

解決辦法就是:只生一個好。

但是,這裡問題出現了:你如何保證只生一個且這個能活下去?

一、只生一個?——避孕

避孕的技術突飛猛進是在當代科技出現後產生的多種避孕方式,比如物理避孕如保險套,化學/生物避孕如上環等等,還有更加徹底的結紮。

但是這些技術,在古代都無法實現。

儘管古代存在一些避孕措施,比如說魚鰾,但是其保存期限,普及程度,以及和保險套相比,差的很遠。

至於其他所謂的避孕方式,基本上看運氣,比如有說法用一些液體清洗下身,或者是體外等方式,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至於古代的墮胎方式,更是不可想像,死亡率很高。

在沒法解決避孕的情況下,總不能大量的殺嬰吧,好歹也是天潢貴胄。

二、超高的死亡率

其實第二點才更麻煩,那就是你無法保證一個兒子能夠活到傳承下一代。

經常會有人質疑為什麼古代的預期壽命那麼短不合理,畢竟有大量的活了很久的人。

然而,事實上,預期壽命是個平均值,一個100歲的極短壽命,碰上2個早夭的,直接能夠把平均壽命拉低很多。

以清朝的康熙為例,比如康熙是後代比較多的一個帝王,可以排除較多的偶然性,康熙本人活了68歲。

然而他的後代情況呢?

所以,把這一波算上的話,那個平均數,還要打個折扣。

這可是皇室,都無法實現高比例存活,更別提其他諸侯了。

所以,在無法保證一胎能活的情況下,大量生育才是比較保險的辦法。

至於其他因素,比如多子多福,以及諸子之間和父輩之間繼承的衝突,可以說是直接助長了推恩令的傳遞。

所以,解決推恩令的最佳辦法,在古代就沒有辦法了。

相關焦點

  • 推恩令:史上最成功,最無解的削藩政策
    為了這些矛盾,古代中央和地方沒少鬧,中央不斷採取措施或者地方直接反叛稱王的事件比比皆是。2.什麼是推恩令不得不說前人的智慧令人崇拜,面對這種近乎無解的局面,漢武帝想出了一個辦法,也就是今天要說的推恩令。
  • 無解的陽謀都是直指人心的,從推恩令說起
    提起漢武帝,推恩令的頒布絕對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頒布的一項重要的法令就是推恩令。這項有主父偃提出的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其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這樣一來諸侯國被越分越小,再也無力對抗中央政府。
  • 從群體衝突理論看千古陽謀推恩令的無解之處
    此時,推恩令的頒布竟完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達到了分化、削弱封地勢力的作用,甚至有人稱其為千年歷史中最大的陽謀。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推恩令的出現到底是漢武帝的壯舉還是歷史的必然?今天我們從衝突理論角度出發來看看真正的推恩令的無解之處。
  • 漢武帝:推恩令可以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一個持續很久的現象,就是為了穩固統治,某個朝代的開國君主總是會選擇自己的子侄輩戍守一方,成為此地的諸侯王。但是時間長了,這些同姓諸侯王就會成為一股很強大的勢力,威脅到當朝皇帝的統治。所以我們看到西晉的八王之亂、明朝的朱棣靖難之役等等。如何對付同姓諸侯王,也反映出皇帝的政治智慧。
  • 漢武帝提出推恩令的時候,諸侯王們為何不拒絕?完全是無解的陽謀
    當然不願意,可推恩令不同,諸侯王們不得不嚴格執行推恩令,因為不執行的話,可能就會爆發骨肉相殘的家族矛盾。一、漢朝被分封制度給搞得焦頭爛額。周朝搞了分封制,一開始各路諸侯王還老老實實地將周天子當成最高統治者,可是後來一個個兵強馬壯了,又隔了那麼多代,總歸會出現一些厚顏無恥忘恩負義之輩,所以各路諸侯爭雄的局面就出現了。
  • 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為何被稱為最強陽謀
    推恩令被稱為最強陽謀,無解。漢武帝用的得心應手,最終將強大的諸侯國拆的稀巴爛。所以,推恩不過是個幌子,最終讓諸侯國「四分五裂」,苦不堪言是真。這便是推恩令的雛形,但不是精髓。漢景帝時期奉行「大棒政策」,堂而皇之過去割諸侯王的肉,名曰:「削藩」。結果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等七國反,朝廷歷時三月平定。此後,漢景帝專門賦予相國監督權,專門檢舉諸侯王們的不檢點行為。相國是朝廷直接任命,如同一隻負責抓耗子的貓。其實,貓的存在,只能起到震懾耗子的作用。
  • 漢武帝的推恩令碰上獨生子女政策是不是就完蛋了?
    80、90、00這三十年,稱得上是人類生育史上的傳奇故事了,能不能以此來對付號稱千古第一陽謀「推恩令」,諸侯們首先要考慮以下的三個問題:一、如何保證子嗣的唯一性。至少有三點原因,註定諸侯王會有很多妻妾:①.多子多福的傳統文化。由於戰亂、瘟疫和醫療技術落後,雖然古代雖然人口出生率奇高,但實際的人口增長卻是較為緩慢的。
  • 漢武帝頒布的推恩令,諸侯王明知是陽謀,為何卻不反抗
    為了解決分封制帶來的弊端,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決定採用主父偃上書提出的「推恩令」,原先的分封制是:想要繼承諸侯王的爵位和封地,只有一個兒子,那就是嫡長子,至於其他庶子都沒資格繼承。推恩令實施後:所以諸侯王的兒子都擁有繼承權,而且還能平分諸侯王的封地,為了避免有些諸侯王從中作梗,漢王朝還規定,所以分封畢竟由朝廷來安排和監督。同時為了打壓諸侯王,又將諸侯王所有剛出生的庶子直接封為列侯,除了聽從朝廷的調令以外,地位都跟諸侯王都一樣。也就是說,就連諸侯王都無法命令自己的兒子,因為兩者地位一樣。
  • 漢武帝的推恩令橫掃西漢諸藩,為何後世王朝需要削藩時卻不使用?
    既然對於這些王朝而言,削藩是勢在必行的,為何他們不選擇使用效果顯著的推恩令呢?其實,並不是後代王朝不願意用推恩令削藩,而是推恩令的實行條件太過嚴苛了!在很多人看來推恩令的操作相當簡單,無非就是皇帝頒布一道旨意,要求各地諸侯將自己的封地分給他們的兒子們。
  • 漢武帝推恩令效果顯著,為何後世帝王無人能做到?不妨了解一下
    漢武帝是一位非常偉大皇帝,在他統治時期,為了削弱各地諸侯的勢力,頒布了推恩令,在歷史資料裡面記載,推恩令就是將各地諸侯的領地劃分給他們的兒子,但每一個領地會特別的小,無法形成大股的力量,因此這一舉動也削弱了諸侯的實力,同時也保證了漢武帝的皇權,為以後踏平匈奴,開疆裂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推恩令」為何能被稱為中國古代史上的最強陽謀?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哪個諸侯王不同意實施「推恩令」,估計在家族內部都要打起來了。 《史記》:願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 為了防止內部亂成一團,所以諸侯王都是鼻子一捏,被迫感謝皇帝的「雨露均沾」。
  • 漢武帝實施的「推恩令」是削藩嗎?推恩令和削藩什麼區別?
    此外,唐朝唐憲宗李純也進行了削藩在古裝劇《大漢天子》中,東方朔給漢武帝劉徹幾個妙計,其中一個是削弱藩王的勢力,叫做推恩令,那推恩令是怎麼回事?其實推恩令和削藩本質上是一樣的,目的都是為了遏制或消滅藩王勢力,相比之下削藩是來「武」的,推恩令是「文」的。
  • 漢武帝的推恩令為什麼被稱為千古第一陽謀
    漢武帝的推恩令為什麼被稱為千古第一陽謀 之所以被稱為千古第一陽謀,就是因為此計謀無人能解,這就是漢武帝的「推恩令」。漢朝建立後吸取秦亡的「教訓」實行郡國並行制,分封了很多劉姓諸侯,之後諸侯的勢力過於強大,開始挑戰中央,發生了七國之亂。到了漢武帝時期,依靠一招「推恩令」就輕鬆解決問題。
  • 如何破解「推恩令」?
    什麼是推恩令?推恩令是漢武帝為解決漢初地方諸侯王國問題所推行的一項政策。漢初,高祖劉邦分封同姓諸侯王,用以拱衛天下。後來諸侯王國勢力日益威脅中央,文帝、景帝均致力於削藩,由此形成七國之亂,漢景帝用武力初步解決了諸侯王國問題。
  • 歷史探秘:漢武帝為什麼要實施推恩令 推恩令和削藩是一個意思嗎
    在古裝劇《大漢天子》中,東方朔給漢武帝劉徹幾個妙計,其中一個是削弱藩王的勢力,叫做推恩令,那推恩令是怎麼回事?   其實推恩令和削藩本質上是一樣的,目的都是為了遏制或消滅藩王勢力,相比之下削藩是來「武」的,推恩令是「文」的。
  • 漢武帝的推恩令,到底有何特別之處,為何會被稱為史上最強陽謀?
    推恩令應該是漢武帝政治生涯中最拿得出手的成績單了,幾乎是兵不血刃便徹底解決西漢初年以來尾大不掉的諸侯問題。眾所周知,西漢王朝初期採取的是一個分封制和郡縣制並存的行政區劃。這個史上最強陽謀便是——推恩令。武帝「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製封號,轍別屬漢郡。漢有厚恩,而諸侯得稍自分析弱小雲」。這是一個赤裸裸的陽謀,基本無解。
  • 推恩令為何成為諸侯王們的噩夢?看似保護了諸侯王,其實是大陰謀
    站在上帝的視角來研究我國古代王朝、皇朝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每當建立新的朝代的時候,開國之君往往都會借鑑前人失敗的經驗,製造出新的制度來確保自己的國家不會再重蹈覆轍。類似的例子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宋朝之前的唐朝就是因為藩王勢力尾大不掉,最後被慢慢磨死。
  • 漢武帝治國方略——推恩令
    在削弱諸侯王方面,他推出了幾個重要的新的法令制度,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推恩令。推恩令從表面上來看是推廣恩澤的意思,好像很好聽,但這個推恩令卻是一個非常高明的政治權術,這個權術的核心就是用巧妙的方法削弱諸侯王國的勢力。推恩令要解決什麼問題呢?它要針對的是要解決諸侯王的王位傳承問題和王國內部的權力分割問題。在推行推恩令之前,西漢前期的諸侯王,王國內的權力轉移是怎麼做的呢?
  • 推恩令: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陽謀」
    漢朝的天下,這才安定下來,但是國中之國,是個大問題,諸侯弱小了起不了作用,做大了,同是高祖後代,為何我不能做皇帝?漢景帝時期,牛人晁錯主張,採取強硬措施削藩。漢景帝擔心會引起諸侯反叛。但不削藩是反,削藩也是反,為什麼不主動去幹呢?或許還會掌握主動權。
  • 推恩令為何成為諸侯王們的噩夢?號稱最強陽謀,你根本無法拒絕
    主父偃的推恩令,絕對諸侯王們的噩夢。堪稱史上最成功的陽謀一點也不為過。耍陰謀詭計的手段有很多,可是耍陽謀還讓人家有種啞巴吃黃連的感覺,那水平就高了去了。大漢朝建立之初,諸侯王雄霸一方的局面也就開始了。所謂推恩令,也就是改變諸侯王們的世襲規則。過去諸侯王只能將自己的封國傳給自己的嫡長子,跟皇位很類似。這樣一來不管傳多少代,諸侯王的實力都不會削弱,甚至會越來越強大。可是推恩令卻下了命令,諸侯王死後,諸侯國必須要讓諸侯王的所有兒子們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