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薩斯大學研究出室溫液態金屬電池兼備固態和液態電池優點

2020-12-14 東方財富網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電池都是由固態電極(如可攜式電子產品的鋰離子電池)或液態電極(包括智能電網的流動電池)組成。為此,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他們稱之為「室溫全液態金屬電池」的東西,把液態和固態電池兩種電池的優點都囊括其中。

固態電池具有強大的儲能能力,但它們通常會遇到許多問題,導致電池的性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效率也會降低。液態電池則可以更有效地提供能量,而且不會像固態電池那樣長期老化,但它們要麼無法滿足高能量需求,要麼需要大量資源來持續加熱電極並使其保持熔融狀態。

研究人員稱,在他們研發的電池中,金屬電極可以在20攝氏度(68華氏度)的溫度下保持液化,這是液態金屬電池有史以來最低的工作溫度。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因為目前的液態金屬電池必須保持在24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丁宇(音譯)說:「這種電池可以同時提供固態和液態的所有優點——能量增高、穩定性和靈活性增加,而沒有各自的缺點,同時還能節約能源。」該論文發表在《先進材料》雜誌上。

電池以鈉鉀合金為陽極,以鎵基合金為陰極。在論文中,研究人員指出,使用不同的材料可以製造出熔點更低的電池。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常溫電池不僅能比鋰離子電池提供更多的能量,而且充電和傳輸能量的速度還是現在的幾倍。由於液體成分,電池可以根據需要的電量伸縮。電池越大,它能提供的能量就越多。

於教授說:「我們很高興看到液態金屬可以成為一種很有前途的替代傳統電極的方法。鑑於所展示的高能量和功率密度,這種創新電池有望應用於智能電網和可穿戴電子設備。」

研究人員已經在這個項目上花費了三年多的時間,但是這項工作還沒有完成。與傳統電池的一些關鍵材料相比,構成這種新電池支柱的許多元素更為豐富,降低了大規模生產的難度和成本。然而,鎵仍然是一種昂貴的材料。尋找替代材料,既能提供相同的性能,又能降低生產成本仍然是一個關鍵挑戰。

丁教授說:「雖然我們的電池在現階段無法與高溫液態金屬電池抗衡,但如果設計出高電導率的高級電解質,則有望獲得更好的供電能力。」

(文章來源:OFweek)

相關焦點

  • 美國UT Austin餘桂華教授AM:室溫全液態金屬電池界面化學研究
    成果簡介 基於對易熔合金界面化學的研究,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T Austin)的餘桂華教授課題組首次實現了室溫下工作的液態金屬全電池,該電池採用鈉鉀合金做負極(熔點:零下13攝氏度),鎵基的易熔合金做正極
  • 助力全固態鋰金屬電池
    導讀:全固態電池由於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高倍率性能以及安全等優點而備受關注。作為全固態電池的核心部件,固態電解質一直是制約固態電池發展的瓶頸。本文採用Mg摻雜NASICON型固態電解質LiZr2(PO4)3得到Li1.2Mg0.1Zr1.9(PO4)3,Li+電導率得到巨大提升,同時研究了電池界面特性。發展安全的全固態電池是取代有毒易燃的液態Li+電池的關鍵技術,且固態電解質是Li–S和Li–air電池的核心部件。
  • 創業企業談:索理德談固態電池
    現在普遍使用的鋰電池都是液態電池,是由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構成。這四部分的材料用量佔整個電池的90%。從成本角度看,正負極材料的成本會佔到整個電池成本的60%。 鋰電池主要應用於數碼產品、電動交通、儲能等領域。目前發展存在兩大痛點,一個是安全性問題,一個是能量密度問題。
  • 進展|全固態鋰電池關鍵固態電解質材料與金屬鋰負極的熱穩定性研究
    然而,金屬鋰與液態電解質會發生反應,且會隨著電池循環產生鋰枝晶,造成電池較低的循環壽命和較差的安全性,這嚴重阻礙了金屬鋰電池的大規模應用。全固態電池將液態電解質替換成了不可燃的具有一定剛性的固態電解質,且一些固態電解質表現出對金屬鋰良好的兼容性,因而全固態電池被認為有望同時實現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然而,目前針對全固態電池安全性的研究工作相對較少,對全固態電池的安全性的認識也不夠深入。
  • 固態鈉金屬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相關公司望獲關注(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科院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物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QuantumScape希望推動固態鋰金屬動力電池的採用
    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 QuantumScape 公司,剛剛宣布了首個在商業上可行的固態鋰金屬電池解決方案。其宣稱可將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增加多達 80%,並且支持在 15 分鐘內將電量從 0 充到 80% 。
  • 輝能:固態電池不是你想的那樣
    而且,說這番話,輝能有心和其他固態電池企業區分開來——對於固態電池的安全問題,不能單靠本徵特性,還要有主動防護。1穿戴設備電池起家作為臺灣大學化工/材料所碩士,楊思枏在化工、材料領域頗有研究。Lisa表示,輝能的鋰金屬固態電池的原型電池已經製造出來,其質量能量密度已經達到383Wh/kg,體積能量密度為1025Wh/L,循環可以做到500次。「我們的固態電池已經克服掉鋰枝晶和鋰苔的問題,負極完全採用鋰金屬。」
  • 大眾投資的固態電池,靠譜嗎?丨C次元
    這也是目前固態電池的氧化物路線中,最可能實現量產的材料,也是2007年後新發現的對鋰金屬最為穩定的氧化物電解質體系中的分支。實用方面,國內的清陶發展,已經有兩條小的生產線量產。所以,大眾的固態電池走氧化物體系下的柔性陶瓷電解質路線,並不奇怪。不過,鋯酸鑭鋰體系,優點和劣勢都有。
  • 蔚來發布的「固態電池」到底是個啥?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固態電池並非新出現的概念,早在1978年Michel Armand首次報導了固態金屬鋰電池的相關研究,隨後40年內固態鋰電池被全球廣泛研究。固體電解質離子電導率低,界面相容性差等技術瓶頸制約了商業化進程,全固態鋰電池的研究停滯於20世紀末,2007年開始,全固態鋰電池的研究開發復甦。
  • 固態電池大事件續航超1000公裡!蔚來發布150度電池包概念股曝光
    蔚來推出固態電池包,新推出的首款轎車ET7有望在這種電池包的加持下,續航裡程突破裡程碑意義的1000公裡。其中一款重磅產品就是150度電池包,該電池包不再採用業內主流的液態鋰電池技術,而是採用了MAB固態電池包,採用了固態電解液來取代隔膜與液態的電解液,預計將於2022年正式推出,能量密度達到360wh/kg。這種固態電池技術解決了一些液態電池充電效率低和熱穩定性差等技術短板,並且保證了在炎熱的夏天依舊不易燃燒,是更加穩定且安全的能源。
  • 共同關注│全球車載動力電池要變天?專家:固態電池短期內沒有推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語mybattery吳輝認為,鋰離子電池發展會遵循液態電池,半固態電池,準固態電池和全固態電池的發展路徑,車用的半固態電池可能在2-3年內能夠量產,但是全固態電池預計可能還是需要在5年後才可能小規模的試車。隨著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化競爭新賽道,動力電池也進入技術變革新周期。
  • 三星開發出一種固態電池 可以讓電動汽車一次充電就能行駛500英裡
    三星開發出一種固態電池 可以讓電動汽車一次充電就能行駛500英裡 來源:IT之家 • 2020-03-13 14:55:52
  • 固態電池風口已至!全球車企瘋狂湧入,豐田寶馬都上船了
    直到2016年,日本科學家Yuki Kato與Ryoji Kanno發現了兩種具有高離子電導率與高穩定性新型鋰基超離子導體材料,固態電池才重新成為學界與業界的研究焦點。而後在2017年,「鋰電之父」古迪納夫所帶領的工程師團隊發明了玻璃電解質材料,研發出了全球首個全固態電解質鋰電池。
  • 蔚來將推出150度固態電池包,最早明年上車
    36氪獲悉,蔚來150度固態電池的一個潛在合作方是江蘇崑山的清陶能源,這一信息得到清陶能源內部人士確認。 針對上述消息,36氪向蔚來和清陶能源尋求回應,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相比傳統鋰電池,固態電池被認為是電動汽車的理想電池技術,其在能量密度、充電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會有質的提升,也是行業一項新的技術突破。
  • 對比三元鋰電池、刀片電池,豐田固態電池有什麼優勢?
    我們都知道傳統鋰電池,是由正極、隔膜、負極,再灌上電解液製造而成,而固態鋰電池,簡單來說就是電池裡面沒有氣體、液體,所有材料都以固態形式存在,用固態電解質代替隔膜和電解液。據悉,目前有三種主流固態電解質,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而豐田所走的技術路線採用的固態電解質便是硫化物,這種固態電解質各項參數都不錯,電導率較高,接近電解質,而且界面較為穩定。
  • 《終結者》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要成為現實了嗎?
    液態金屬不止水銀液態金屬是指熔點在室溫附近的一大類金屬或合金,水銀、銫、鎵、銦、銣等都算是液態金屬。而鎵和鎵基合金(由鎵與銦、鉍、鉛、錫、鋅等金屬按照不同的配比配製而成,具有不同熔點的金屬合金,如鎵與銦、錫、鋅等按不同配比融合,可得到銦鎵、鎵銦錫、鉍銦錫和鉍銦錫鋅合金)具有熔點低、毒性低、黏度低、穩定性好等優點,常作為液態金屬原材料。液態金屬是怎麼製成的?
  • 課堂|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為改變這種現狀,國內研究團隊提出了液態金屬材料基因組計劃,旨在發現新的液態金屬功能材料,進而解決材料種類短缺的問題。探索和發現更多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實際需求,這是領域研究的持續方向。研究發現,在液態金屬(如鎵銦合金)內加載鐵納米顆粒並引入化學反應機制(見圖3),可快速製造出具有良好導電性和磁性的柔性多孔金屬材料;這種材料的孔徑大小可靈活調控,經受加熱時能夠多次重複膨脹(在極限情況下可達7倍),膨脹後的多孔金屬甚至可攜帶重物漂浮於水面。此類材料系首次在自然界被創造出來,所發現的機理將液態金屬智能材料與裝備的研發推向新的高度。
  • 重大飛躍,續航可達800公裡的固態電池原型
    三星技術研究院(SAIT)和日本三星研發研究院(SRJ)的研究人員設計了高性能,持久的全固態電池三星的原型固態袋式電池的體積比典型的鋰離子電池小50%,可以實現800公裡的電動汽車續航裡程,並且在更安全的封裝下可以循環充放電1000次以上。
  • 史丹佛推出全新液態電解質,鋰陽極電池終於有機會成真
    鋰離子電池之所以能順利運作,負責在陽極與陰極之間傳遞鋰離子的電解質功不可沒,但同時電解質也是電池的致命弱點,傳統的碳酸鹽電解質具備易燃燒缺點,在電池安全性埋下隱形炸彈,而最近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發出的全新電解質或許能解決這問題,還有助鋰陽極電池發展。
  • 蓄能提升50% 中外重金布局固態電池
    相比傳統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更高。機構預計,固態電池將在十年後量產。中外企業爭相持重金進入,國內的個別企業早已搶先布局,部分企業已具備小批量生產能力。吉野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認為固態電池代表了未來的一個方向,固態電池在基礎研發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進展,而對於大規模量產的研發技術也正在進步。」固態電池是採用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由於固態電解質取代了傳統鋰離子電池中可能燃爆的有機電解液,解決了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能兩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