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見證抗疫史
西漢鎏銀騎獸人物博山爐,河北博物館藏。1968年,河北滿城陵山二號漢墓發掘出土。在西漢,人們喜愛焚香燻煙,來驅瘟防疫,養生祛病。明嘉靖二十九年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二十四卷,甘肅省圖書館藏。《黃帝內經》提出對瘟疫要早發現早治療,治療後防止復發。清代口罩類絲織品,新疆輪臺縣博物館藏。
-
山西博物院十大精品文物——初見「三晉」雄渾的歷史長路
山西,180萬年前人類就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生活的印記。而先秦時,盛極一時的「晉國」,使這裡一直被貫以"三晉「的美名。自此之後的歷代王朝在此留下了幾千年豐厚的歷史印記。依託如此豐厚的歷史資源,山西博物院館藏文物達40餘萬件(組),而且還另設專門的青銅器分館。一個世紀的成長,讓山西博物院本身也有了自己的滄桑歷史。
-
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銅博物館有序恢復開放
山西博物院在嚴格落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於3月24日起對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銅博物館有序恢復開放。 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銅博物館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的9∶00-17∶0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例行閉館。
-
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銅博物館24日恢復開放……
剛剛,山西博物院發布公告稱,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青銅分館(山西青銅博物館)將於3月24日恢復開放。二、開放範圍(一)「晉魂」基本陳列;(二)臨時展覽「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和「百川匯海——院藏百年捐贈書畫藝術」延期至2020年5月31日(暫定);(三)商品部、茶舍暫不開放;
-
晉地寶藏·第一站|山西博物院:三晉大地的硬核「網紅」(附視頻音頻地圖)
>MESEUM萬物都有由來在這片土地上青銅器、造像和美玉與山川日月、魚蛇走獸融為一體盡顯時間的秘密和奧義 當時光以一百年的速度被收攏聚集再用一百年來展陳每一件器物的靈魂都依次藏入這座山河摺疊的典籍如今的晉博,已成長為一座大型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擁有珍貴藏品40餘萬件,是山西最大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100年來,作為社會公共文化的窗口,山西博物院不忘初心,啟迪民智,教育為先,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孩童,在歷史文化的沁潤中,看到山西,了解山西,愛上山西…… 山西博物院的百年,也是山西文博事業勵精圖治的百年。
-
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
靈石、石樓、柳林和保德等地發現過大量商代晚期青銅器,其容器類多與南部典型的商代晚期銅器相同,而小件器物劍、削、匕、刀等卻風格迥異,帶有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特色,是燦爛的商代青銅文化中的精彩一族。
-
五一假期,可以雲端「逛」山西博物院
山西晚報訊(記者 孫軼瓊)還在想著五一去哪裡嗎?4月29日,山西博物院提前公布了「5·18國際博物館日」慶祝活動,山西晚報記者發現,從5月1日開始,公眾就以通過雲端參與到這場博物館的盛宴當中了,讓歷史文化的溫度,滋潤整個小長假。 自1977年以來,每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協會都會舉辦國際博物館日活動,這對國際博物館界來說是一個獨特的時刻。
-
山西博物院玉器精品欣賞
從山西省文物局了解到,山西省目前館藏玉器1300件左右,部分玉器估價約1.4億元。 2001年山西就展開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文物調查,文物專家對全省30餘家主要博物館、文管所收藏的玉器進行了數據採集,共計採集玉器1251件,其中一級品25件,二級品120件,三級品1070件,估價1億4千多萬元。
-
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銅博物館重新開放首日,熱情遊客秩序井然
3月24日,我省文化地標場館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青銅分館(山西青銅博物館)恢復開放,兩個場館首日迎接遊客517人。大家參觀熱情不減,兩大場館防控工作秩序井然,山西晚報在此溫馨提示大家,最好錯峰參觀。公眾入場參觀需要經過兩道關卡,提供健康二維碼並且接受體溫檢測,可進入山西博物院院內;提供預約碼並接受第二次體溫檢測,才可進入場館內。山西晚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從進入省博院內再到進入整個展廳,用時大約10分鐘,整個參觀秩序井然有序,大家也都非常配合檢查工作。
-
山西督軍府舊址正式改名山西晉商博物院將對外開放,準備打卡吧
山西督軍府舊址位於太原市府東街101號,目前正式改名山西晉商博物館,12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山西督軍府舊址歷史悠久,原為晉文公重耳廟,北宋初年曾為潘美帥府,明代各省設巡撫,歷代山西巡撫的衙門也都在此,後來因閻錫山任督軍,軍政府在此設立後來這裡被稱為督軍府。
-
山西省青基會聯合山西郵政為白衣天使送祝福--致敬戰「疫」英雄...
山西省青基會聯合山西郵政為白衣天使送祝福 致敬戰「疫」英雄 我們和你在一起 庚子之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社會都感受到了醫護工作者的大愛仁心,為滿足群眾對「逆行」天使、抗疫英雄表達崇高敬意的需求,4月20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以下簡稱「山西郵政」)、山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省青基會」)、山西騰盛時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舉行《我們和你在一起》抗疫祝福明信片線下發行活動。
-
資訊丨「藏韻聖宴——西藏文物珍品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幕
為進一步促進西藏自治區和陝西省兩地的文物資源共享和文化交流,由陝西省文物局、西藏自治區文物局主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藏自治區羅布林卡管理處和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管理處承辦的「藏韻聖宴——西藏文物珍品展」於2021年1月28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陳列廳開幕,展期9個月。
-
抗「疫」備需 不勝不休
抗「疫」備需 不勝不休——湖北省軍區保障局局長毛洪山的防疫戰鬥■對接軍地各部門、運送醫療隊員、籌措醫療物資、精準配送生活保障物資、全力支援地方建設集中隔離點……毛洪山緊張有序地戰鬥著,經他協調後,總共約30餘萬件醫療物資、500餘噸各種物資,先後轉送一線……駐漢軍隊醫院在疫情防控一線缺少防疫物資,連連告急。毛洪山與湖北省防控指揮部反覆協調溝通,將軍隊醫院醫用耗材納入地方統供範圍,解決了軍隊醫院藥材供應難題。
-
重磅|石峁與陶寺:黃河文明的兩大標識…山西博物院即將推出考古特展!
就在下月,一個首次將石峁和陶寺並列的考古特展,將在山西博物院舉行。在山西博物院舉辦考古特展之際,文博山西將推出系列文章,聚焦陝北石峁與晉南陶寺所揭示的秘密。本期推出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韓建業撰寫的文章:石峁:文化坐標與文明維度近年石峁古城的重大發現令人震驚。
-
大洋午讀——鍾南山院士為廣醫一院抗疫主題展揭幕
TOP 1鍾南山院士為廣醫一院抗疫主題展揭幕「仁愛精誠 生命至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抗疫主題展於昨日正式拉開帷幕,鍾南山院士出席揭幕儀式。據介紹,主題展現場匯集了這場戰「疫」中上百幅紀實影像作品及各類抗疫見證實物,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廣醫一院和鍾南山院士團隊為國家乃至國際抗疫做出的努力。鍾南山:挺身而出的心最重要帶隊觀看抗疫展,鍾南山幾番駐足,雙眼泛紅,噙著淚花,令人動容。
-
臺灣最大博物館,內藏文物近70萬件,人稱「臺北故宮」
博物館始建於1962年,耗時3年完成,佔地面積近16公頃,外觀為中國傳統宮殿建築,白牆綠瓦、依山傍水、氣勢恢宏、富有民族特色。臺北故宮博物院集中華文物之大成,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70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
屏山縣:夫妻兵 在抗「疫」一線見證愛情
愛情小巢小別離 抗疫一線比翼飛"在這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把我們的工作做細、做實、做牢,守好衛生監督這道重要的關口..."這就是何山,屏山縣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執法大隊的大隊長,一名共產黨員,親力親為安排好每一件事,發揮著一名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他帶領衛監大隊的同志們,深入一線,每天奔波於全縣各類公共場所、醫療機構督導防控工作,親自把好每道關。
-
臺科院百名師生半月創作抗「疫」作品上百件
師生抗「疫」作品徵集活動從2020年2月4日發起至2月17日截止徵稿,共收到繪畫、書法、海報、剪紙、詩詞、原創詩歌朗誦、散文、微型小說、視頻動畫剪輯、抖音視頻等10多種形式投稿146件,內容涉及醫護人員、鍾南山院士、健康生活習慣、全民抗「疫」、中國(武漢、浙江)加油、中國速度與力量等方面,參與投稿的教職工和學生近百人,學生涵蓋大一至大三全學段。
-
山西焦煤古交礦區總醫院團委舉辦援鄂抗「疫」英雄宣講報告會...
山西焦煤古交礦區總醫院團委舉辦援鄂抗「疫」英雄宣講報告會 近日,古交礦區總醫院團委舉辦了援鄂抗「疫」英雄宣講報告會。 宣講報告會邀請了援鄂抗「疫」英雄——內科團支部書記王麗麗和青年突擊隊隊長韓迎春兩名同志為大家進行宣講。兩名同志分別講述了自己從2月19日隨山西省第十二批醫療隊出徵武漢,對口支援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病房,後又主動請戰雷神山醫院的先進事跡和投身戰疫的深切感受。陰霾中,他們放下小家舍自我,顧大家施大愛,用生命守護生命。
-
奪取「雙勝利」·山西焦煤時刻:戰「疫」大考見證焦煤擔當
當前,戰「疫」進入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轉型綜改「雙勝利」的關鍵階段。山西省屬國企千方百計保生產、保供應、保安全、保穩定,全力支援武漢、支援湖北、支援全國,為疫情防控形勢穩中向好,勝算基礎不斷夯實,做出了突出的山西國企貢獻,體現了有力的山西國資擔當。 戰「疫」有勝時,發展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