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貝母

2021-02-07 中草藥大全

貝母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陶弘景謂:其形似聚貝子,故名貝母。因來源和產區的不同及其性狀的各自特點,商品主要有浙貝、川貝、平貝、生貝四大類。


1、浙貝母


別名:大貝、珠貝、元寶貝、象貝。


來源: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貝母乾燥的鱗莖。均為栽培。


產地:主產於浙江寧波地區的鄞縣、奉化象山等地。


採收加工:立夏(5月上旬)前後採挖。洗去泥土,摘除心芽,分成二片呈元寶狀(商品「元寶貝」):個小的,不摘除心芽(商品稱「球貝」),分別放入特製的「木闖籠」內,懸空掛起,進行闖動,使貝母相互摩擦約20~30分鐘,將


表皮擦淨。至貝母有極少的淡黃色液汁外溢滴下時為度。然後每百斤貝母加石灰粉或貝殼粉3~4斤,使灰粉均勻地粘在貝母之上,以吸上擦出的漿液,再曬乾或烘乾。


性狀鑑別:(1)元寶貝:均為單一的鱗瓣,半圓形,外凸內凹。高約1.7~2釐米。直徑約3~4釐米,厚約0.6~1釐米。外表面黃白相兼,顯粗糙如泛鹼狀或被有白色粉末。內表面凹陷部分黃棕色,質堅實。斷面淡黃白色,顯粉性。氣微,味較苦。


(2)珠貝:鱗莖呈不規則的扁球形。高約1~1.5釐米,直徑2~3釐米,略如算盤球故稱「珠貝」,由於2~4片鱗瓣及芽心組成,外層兩片較肥厚,內層鱗片幼,中間帶有芽心。白色,氣味同元寶貝。


以鱗片肥厚,粉質、堅實、色潔白者為佳。


性味:苦寒。


歸經:人心、肺經。


功能:清肺熱化痰,止嗽,解毒。


主治:外感及內熱咳嗽,肺癰,肺痿,乳癰,發背及一切瘡瘍腫毒。


2、川貝類


包括松貝、青貝、爐貝三種。


(1)松貝


別名:尖貝、珍珠貝。


來源: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暗紫貝母乾燥的鱗莖。均為野生。


產地:主產於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的黑窪、若兒蓋、毛兒蓋、黑水,理縣、馬爾康等地。過去集散於松潘,故稱「松貝」。青海的果洛;西藏的昌都以及雲南等地亦產。


採集加工:6~7月積雪融化後採挖。洗淨泥沙,用礬水擦去橡外皮,再用硫黃燻數小時,而後用無煙微火烘乾或曬乾。也有不經水洗,先薄攤於烈日之下暴曬,待貝母收幹起粉,再篩除泥沙,將貝母放入麻布袋內,輕輕闖動,撞去附著物和表皮。然後用硫黃燻數小時。再烘乾或曬乾。


性狀鑑別:松貝:是川貝中最小的一種,如豆如球,故又有「珍球貝」之稱。桃形、苡米形或圓椎形,顆粒均勻、完整。高約0.4~0.8釐米,直徑約0.4~0.1釐米,均由兩片鱗瓣合抱而成,一瓣特大略呈馬蹄形;一瓣特小呈披針形。小瓣被大瓣包裹並略凸陷於大瓣之中,俗稱「懷中抱月」。頂端鈍尖,均為閉口而無芽孔或開裂,底部略平坦,能放平坐穩。底部的中心有殘留的褐色根蒂,除根蒂外,全體白色或微帶黃色。質堅實,光潤而顯粉性。將兩個鱗瓣剝開後,中心仍有更小的鱗瓣。斷面白色顯粉性顆粒。氣微,略微苦。


以粒小,均勻,完整,質堅實、色白而有光澤者為佳。


(2)青貝


來源: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卷葉貝母等種貝母野生。


產地:主產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樹、果洛;西藏昌都、山南地區;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德欽、貢山、中甸等地。


加工方法:同松貝。


性狀鑑別:鱗莖略呈桃形,大小不一。直徑0.6~2釐米,高0.6~1.8釐米。外層兩鱗大小几乎相等,相對合抱。頂端鈍尖而多偏斜,多為開口呈孔狀或微開裂,殘莖及幼小的鱗瓣多吐露於孔口。底部略平坦,一般多能放平坐穩,根蒂略凹陷,殘留有黃褐色根痕。全體淡黃色,較光潔,顯粉性質堅實但不及松貝。剝開兩瓣可見幼鱗瓣一二枚及莖芽一枚。斷面白色。氣微、味苦。


以鱗莖均勻完整,色白、粉性足者為佳。


(3)爐貝


別名:知貝。


來源:為梭砂貝。乾燥的鱗莖。


產地:主產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昌都地區以及那曲的索縣、巴青、比如、加黎等地。過雲多集散於康定(三國時期諸葛亮曾在這裡設爐造箭,故地名為打箭爐)故名爐貝。


加工方法:同松貝。


性狀鑑別:鱗莖呈稜形或心臟形。高約1.5~2.5釐米,直徑0.8~1.8釐米。外層兩瓣幾乎相等,單鱗瓣形如馬牙或白貝齒。頂端較瘦尖,均呈開裂或開口狀。底部偏斜,鈍尖或鈍圓,根蒂亦向外突出,不能放平坐穩。全體淡黃白色或黃褐


白色相兼,形如虎皮,故又有虎皮貝之稱。質亦堅實,剝為兩瓣可見幼鱗瓣二三枚及殘留的莖芽一枚。斷面白色,略顯粗糙,亦顯粉性。氣微,味甘苦不一。


以鱗莖完整。均勻,色白,有粉性者為佳。


3、平貝


來源: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平貝母乾燥的鱗莖。野生與栽培。


產地:主是於黑龍江五常、尚志、吉林大華甸、撫松、臨江以及遼寧等地。


採集加工:6月上旬,地上部枯萎時,挖取3~4年生的鱗莖,炕幹;將炕燒至溫熱(最高40℃)於炕上薄鋪一層柴草灰(為吸收水分),把貝母均勻地排列在炕上,不可重疊,再蓋一層柴草灰,約炕一晝夜,即可乾燥。幹後篩雲柴草灰,再炕或曬一日即可。


性狀鑑別:鱗莖呈扁圓形。高0.5~0.8釐米,直徑1~2釐米。外層兩鱗莖較肥厚,大小相似,相對合抱。頂端平坦,中心略凹陷,呈敞口狀,可見內層鱗莖一二枚合抱而生。底部根蒂褐色,亦略凹陷。全體白色或黃白色。質頗堅實而顯光潤。斷面白色,粉性。氣微酸,味微苦。


以鱗莖均勻,皮細堅實,粉質者為佳。


4、生貝


別名:伊貝


來源: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伊貝母乾燥的鱗莖。野生或栽培。


產地:主產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霍城,水定及博樂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等地。


採收加工:在6~7月間挖取,洗淨曬乾即成;亦有洗淨用鹽水浸泡後再曬乾,色較白。


性狀鑑別:鱗莖呈扁圓球形,大小不一。高約0.8~1.5釐米,直徑1~2釐米。外層兩鱗瓣大小相似,相對合抱。頂端呈開口狀、孔形或開裂,孔口多含有殘留的莖杆。底部略平坦,根蒂多平凹,亦有微外突者,一般能放平坐穩。表皮粗糙,黃白色或黃褐色。質略疏鬆。斷面白色或黃白色,亦顯粉性。剝為兩瓣可見幼鱗一二枚及殘留的莖杆一枚。氣微、味苦。


以鱗片肥厚,色白,堅實,有粉性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生物礆主要為貝母素甲、貝母素乙,另有次要者為貝母新鹼、貝母芬、貝母定鹼、貝寧替定。此外,還含有貝母醇。


功效與作用:開洩肺氣、除熱散結。其作用為:


(1)鎮咳。貝母素甲、乙對小鼠有較明顯鎮咳作用。


(2)阿託品樣作用。低濃度下可鬆弛支氣管平滑肌;又有使實驗動物瞳孔擴大;促進腸蠕動。


(3)升壓。有一定降血壓作用。


(4)興奮子宮。貝母素甲對家兔子宮有較強大的興奮作用,已孕子宮比未孕子宮更敏感。


藥理作用:

1.對呼吸系統的作用:1.1鎮咳作用:小鼠氨水引咳法證明,ig貝母總生物鹼及非生鹼部分均有鎮咳作用。小鼠ig家種及野生川貝母流浸膏,則無明顯鎮咳作用。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法表明,貝母生物鹼亦無明顯鎮咳作用。Ig貝母一皂甙Ⅱ號,能使小鼠咳嗽潛伏期明顯延長。採用小鼠氨水引咳法,發現組織培養川貝和野生川貝均具有顯著的鎮咳作用,給藥後(3.0g/kgig)30分鐘作用較強,止咳率大於50%,在60分鐘時兩種川貝作用均己下降,但直至2小時藥物仍有顯著作用。選鎮咳作用較強的30分鐘,按1.5g/kg及3.0g/kg給藥,發現組培川貝和野生川貝一樣,止咳效果隨劑量加大而增強。


1.2祛痰作用:採用小鼠酚紅排泌法,以3.9g/kg(ig)劑量作時效曲線,分別在給藥後30、60、120分鐘立即ip0.25%酚紅((0.2ml/10g),按分光光度法測558nm處吸收度。結果表明,組培川貝和野生川貝均具有祛痰作用,給藥60分鐘後為作用峰值,給藥2小時後作用下降。選時效峰值時間60分鐘,按1.5g/kg及3.0g/kg給藥,結果表明,兩種川貝的祛痰效果均隨劑量加大而增強。其它小鼠服用30g/kg川貝母煎劑,藥後60分鐘與藥前比較,痛閾降低。


2.抗潰瘍作用2.1對大鼠結紮幽門性潰瘍的影響:大鼠斷食48h後麻醉、開腹,結紮胃幽門,縫合腹壁後sc平貝總生物鹼(簡稱總鹼)3、1.5mg/100g,對照組用等體積生理鹽水。給藥後9小時斷頭處死,收集胃液,同時測定胃液量,游離酸,總酸及胃蛋白酶活性,並用肉眼觀察潰瘍形成情況。結果兩種劑量對胃蛋白酶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與對照組比較P<0.01,1.5mg/100g組的潰瘍指數亦顯著低於對照組P<0.01。


2.2對應激性潰瘍的影響:採用上述劑量,觀察對應激性潰瘍大鼠的潰瘍指數。結果1.5mg/100g組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與生理鹽水對照組比較P<0.05。


2.3對消炎痛所致胃潰瘍的影響:大鼠按上述劑量ip給藥後各組均ip消炎痛40mg/kg,給藥後處死,取胃觀察潰瘍程度。結果3.0mg/100g的總鹼對消炎痛所致的胃潰瘍有抑制作用,與對照組比較P<0·01。


3.其它作用 川貝母鹼靜脈注射對麻醉貓產生持久的血壓下降,伴以短時呼吸抑制,能增強豚鼠離體子宮收縮,抑制離體兔腸,並無擴大瞳孔的作用。對小鼠的最小致死量為40mg/公斤,死前有痙攣,還引起家兔血糖升高。


西貝母鹼對麻醉狗有降壓作用,主要由於外周血管擴張,對心電圖無明顯影響。對離體豚鼠迴腸、兔十二指腸、大鼠子宮及整體狗小腸均有明顯鬆弛作用,解痙作用類似罌粟鹼。


貝母素丙(川貝母素,fritimine)4mg/kg靜脈注射,能吏麻醉貓產生持久性血壓下降,伴以短暫的呼吸抑制;7.5-16mg/kg靜脈注射,能使兔血糖升高;1:50000濃度能使離體豚鼠子宮收縮,1:100000濃度能抑制離體兔腸的運動;對小鼠的最小致死量為40mg/kg。


平貝母浸膏對實驗動物具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作用。


毒性:小鼠ig組培川貝和野生川貝混懸液,8.0g/kg為可能用的最大劑量,觀察1周,小鼠一切活動正常,均未出現死亡。平貝母總鹼小鼠iv的LD50為84.2mg/kg,ip為148.4mg/kg。亞急性毒性:小鼠36隻,均分為3組,給藥組(2,3組)分別sc總鹼0.3、0.15mg/10g(分別相當於LD50的1/5和1/10),對照組給同體積的生理鹽水,每日給藥1次,隔日稱1次體重,給藥3周後處死,檢查血象、肝功、腎功,每組取5隻做心、肝、脾、肺、腎的病理切片。結果表明,總鹼對小鼠的血象、肝功、腎功,以及各臟器均未見影響。


炮製:揀去雜質,用水稍泡,撈出,悶潤,剝去心,曬乾。


性味:辛、苦、微寒。


歸經:入心、肺經。


功能:潤肺化痰,清肺熱,除肺燥。


主治: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鬱結,肺痿,肺癰,癭瘤,廉癧,喉痺,乳癰。


臨床應用:

1、治熱咳,急性者較適宜,如風熱感冒、急性上呼吸道炎、肺炎之咳嗽,有口於喉癢,痰稠色黃者,可用浙貝配連翹、牛蒡子、山梔皮、蔞皮等,方如蔞貝湯。又可配桑葉、杏仁、菊花、牛蒡子、方如桑杏湯(見杏仁項下)


2、治瘰癧(頸淋巴結核、慢性淋巴結炎)配玄參、牡蠣,方如玄參牡貝湯(見玄參項下),或配玄參、牡蠣、夏枯草、生地,方如頸淋巴結炎方。前人認為浙貝有散結作用,但其原理尚等進一步研究。


3、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病,作為烏賊骨的輔助藥,處方和治療原理參考賊骨項下。


4、治癰腫,尤其乳房炎,作輔助藥用,配銀花、菊花、蒲公英等。


附:1、浙貝與川貝比較:浙貝藥性較燥烈,而川貝藥性較緩和,氣味不濃,小兒用之頗合適。浙貝清熱散結作用較強,多用於急性風熱咳嗽,川貝潤肺化痰作用較好,多用於慢性虛勞咳嗽。2、前人認為貝母反烏頭,現代一些實驗初步證明貝母和烏頭混合給藥後,實驗動物並無嚴生反應。


用量:一般9~15g,治瘰癧可用至18~30g。


注意: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脾胃虛寒及寒痰、溼痰者慎服。


處方舉例:

1、蔞貝湯:瓜蔞皮9g,浙貝9g,牛蒡子9g,連翹9g,山梔皮6g,桑葉6g,花粉9g,薄荷5.5g(後下),水煎服。


2、頸淋巴結炎方:浙貝18g,夏枯草15g,生地15g,玄參15g,生牡蠣30g(先煎),水煎服。


註:

1、川貝類在商品上習慣認為松貝、青松最好;爐貝較好;平貝亦好;生貝較次。


2、除上述的貝母外,甘肅省產一種岷貝形太與松貝相似,有的小鱗瓣不生於合抱的中心,而生於大鱗瓣的前後,前面呈「懷中抱月」形,後面有一淺縱溝為小鱗瓣脫落的痕跡,亦有的兩個鱗瓣基本相等,開口較大合抱而生。還有陝西的太白貝、浙江的東貝、湖北的板貝等多種貝母,但產量較少,多地產地銷。


3、貝母因富粉性,在加工烘乾時,溫度不宜超過40℃,否則容易湖化,堆積過厚會自行發熱產生陰碴,曬晾時,翻運過勤及反覆揉擦也會使貝母「熟熥」,幹後均會形成油子或僵瓣,使貝母品質降低。


用藥需謹慎,請遵醫囑!(源於網絡)

溫馨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病症中醫用藥,病症小偏方嗎?

想要了解更多中藥知識和食用方法嗎?

只需關注後回復病症/中藥名即可!已收錄百種病症及300種常見中藥功效及用法!如回復『三七』、『高血壓』、『月經不調』等。


想要了解更多中藥材知識,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即可查詢!

相關焦點

  • 傳統中藥材浙貝母也含「高科技」
    在寧波海曙區章水鎮章村的鄉間小路上,海曙區浙貝母協會會長邵將煒指著不遠處獲得原產地標記證書的浙貝母種植基地向記者介紹。浙貝母是大名鼎鼎的「浙八味」中藥材之一,而章水鎮則是享譽天下的「浙貝之鄉」,這裡出產的浙貝母始自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 一篇微信讓你看懂貝母,帶您全方位了解貝母
    貝母家族按產地分為四大類:川貝母、浙貝母、土貝母、伊貝母。另外各地還有其他品種,如安徽大別山區及皖南地區產有皖貝母。二、貝母家族按品種的不同,可分為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三大類。川貝母是貝母中的珍品,其價在各種貝母中最高,川貝中的青貝和松貝價格相差較大,一直呈上升趨勢。
  • 川貝母種植技術
    川貝母為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療效卓著,馳名中外,具有極高的栽培價值。在完全無蔭蔽條件下種植,幼苗易成片曬死,日照過強會促使植株水分蒸發和呼吸作用加強易導致鱗莖幹燥率低,且貝母色稍黃,加工後易成「油子」、「黃子」或「軟子」。種植技術選地:選背風的陰山或半陰山為宜,並遠離麥類作物,防止銹病感染,以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油沙土為好。
  • 2021中藥材種植怎麼選擇中藥材品種和藥材種子,12個萬元以上中藥材品種有訂單
    如果沒有好的中藥材種子種苗,更何談好的藥材?怎麼生產療效好的藥品?在現代大農業產業中,種子種苗作為一個前端獨立產業發展已經非常成熟。而中藥材種業在新品種選育、繁育等方面還遠遠落後於現代大農業。種子質量可分別從遺傳品質和播種品質兩個方面進行評價。
  • 貝母一家眾生相
    貝母家族中有川貝母、浙貝母、伊貝母及平貝母等宗室。皆屬於百合科貝母屬植物的鱗莖。土貝母雖然也叫貝母,但不屬於貝母支系。
  • 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浙貝母近期行情有所下滑
    【天地網訊】 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浙貝母目前貨源供應有量,近期產地要貨的商家較少,貨源走動遲緩,行情相比前期有所下滑,現無硫統個價格在31-32元之間,統片39-41元,農戶手中貨源較多。
  • 本草三結義:土貝母、浙貝母、川貝母
    然川者味淡性優,土者味苦性劣,二者宜分別用」,倪朱謨所講的土貝母實際為其浙江本地的浙貝母,這是本草中第一次對川貝母、浙貝母的功效甄別。同時期張景嶽《本草正》(1624年)將土貝母單獨列出,但張景嶽所提及的土貝母從功效來講也是浙貝母。
  • 用中藥材煲湯泡茶請參照兩個名單
    身體不舒服吃點中藥調理是很多市民的習慣,但中藥可不能亂吃,也需要醫生把關才行。 「是藥三分毒,中藥是複方藥,講究的是各種藥物的搭配,它們往往不是一味藥起作用,而是相互搭配,一種藥會解另一種藥的毒。」江西中醫藥大學教授楊世林介紹:「市民在家用中藥材煲湯、泡茶喝時可以掌握這兩個名單。」
  • 新疆主要地產中藥材品種
    新疆主要地產中藥材品種的大宗藥材和特色藥材主要為: 紅花、枸杞子、赤芍、桃仁、杏仁、伊犁貝母、阿魏、新疆蒿本、天山秦艽、新疆秦艽、索索葡萄,民族醫專用藥材為無花果、孜然、巴旦杏、上述品種中有很多為新疆秦艽、伊貝、新疆貝母、新疆蒿本、異葉青蘭、新疆玉竹、新疆木香、新疆赤芍、天山堇菜、天山花楸等。產量最大的主要為紅花、枸杞子、桃仁、杏仁、貝母、羅布麻葉等。
  • 川貝母又名貝母、川貝、虻、黃虻、苘、空草、貝父、藥實、苦花、苦菜、勤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松貝《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康定貝母:與卷葉貝母相似,但植株和鱗莖常較大。葉除最下面的1-2對為對生外,餘多為散生,先端不捲曲。葉狀苞片通常1枚,極少為3枚。花具明顯的紫色方格斑。「生長環境」卷葉貝母:生於高山草地或溼潤的灌木叢中。烏花貝母:生高山陽光充足的草坡上。稜砂貝母:生於海拔3800-4700m的流沙灘上的巖石縫隙中。
  • 花貝母的花期是什麼時候?花貝母的花語和傳說
    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花貝母的花期和植物文化。花貝母的花期花貝母開花,一般是在春季的時候,花期集中在4月份——5月份。花貝母的花朵還是很美麗很鮮豔的,花色主要是鮮紅色,以及橙黃色和黃色。花貝母株型中等,開花的時候花朵一般開放中植株的頂端,鍾型的大花,一般是幾朵圍成一團,花朵是下垂的,十分奇特。此外,還有其他的品種的貝母,像是波斯貝母,有著長長的花穗,一般是初夏的時候開花;禾貝母,又叫米其拉維基貝母,花穗比較小,花朵呈現鈴形,花期是在初夏。花貝母的花語花貝母的花語是忍耐。
  • 貝母是怎樣的植物
    一,貝母的植物學特點1,貝母的種類廣義的貝母是一個屬名,也是多種植物的名稱,貝母屬全世界有60種,我國產20種2變種。藥用貝母主要是浙貝母、川貝母、伊貝母、平貝母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百合科貝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 觀賞貝母待人識
    貝母種質資源豐富,植株莖稈挺拔,高度因種類、品種而異。葉片青翠,花姿奇特,色彩豐富。花期3〜6月,是早春至初夏園林花卉中的佼佼者。據記載,全世界貝母屬植物約有130多種,但作為觀賞栽培且有一定商業繁殖規模的不到1/10,且多為原種引入栽培,通過雜交選育的人工品種較少,這顯然與該屬十分豐富的資源量不成正比,因此亟待人們發掘利用。貝母的地域覆蓋範圍廣,屬內生態幅寬,抗性強。
  • 種中藥材也能致富增收 林口縣謀新脫貧路
    林口縣中藥材育苗基地示範園區。中國青年網記者 曹迪攝中國青年網林口9月26日電(記者曹迪)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林口縣擁有70多年的中藥材種植歷史,對發展中藥材產業具有良好傳承和豐富經驗。近年來,林口縣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縣委、縣政府成立中藥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專班推進產業發展。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評定為「省級中藥材種植基地示範縣」。林口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榮辰介紹中藥材種植情況。
  • 中藥學習 --川貝母
    貝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入中品。陶弘景曰:「形如聚貝子,故名貝母」。蘇恭曰:「其葉似大蒜,四月蒜熟時採之良..出潤州、荊州、襄州者最佳」。
  • 致敬經典|中國傳統稀有中藥材!
    中藥材指在漢族傳統醫術指導下應用的原生藥材,用於治療疾病,有些藥材很是常見,有些藥材稀有珍貴。那麼中國稀有的藥材有哪些呢?下面MAIgoo健康小編盤點了中國十大稀有植物藥材,有雪蓮花、藏紅花、冬蟲夏草、五裂黃連、人參、厚樸、黃柏、天冬、貝母、肉蓯蓉,一起來看看罕見藥材有哪些吧!
  • 貝母的功效與作用及種植方法
    貝母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鱗莖圓錐形,莖直立,高15-40cm。貝母的功效與作用:貝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藥。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和浙貝母的乾燥鱗莖。川貝母主產於中國的四川、雲南、甘肅等地;浙貝母主產於中國的浙江、江蘇 、安徽等地。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貝母味苦,性寒 。歸肺、心經。主治熱痰咳嗽、外感咳嗽、陰虛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黃稠、肺癰、乳癰、癰瘡腫毒、瘰癧等症。
  • 湖北貝母栽培技術
    編寫人員及單位:郭普東,趙君宇,俞邦祥;利川市民族中醫院湖北貝母屬百合科貝母植物,以乾燥鱗莖入藥。
  • 2020藥典——伊貝母
    伊貝母YibeimuFRITILLARIAE PALLIDIFLORAEBULBUS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新疆貝母Fritillariauualujemii Regel 或伊犁貝母 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 的乾燥鱗 莖。
  • 伊貝母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新疆產貝母有多種,銷用較廣的為伊犁貝母和天山貝母(又稱新疆貝母)。具有較久的產銷歷史,為貝母主要來源之一,並已改為家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