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追著患者跑——三明醫改新見聞
2020年12月15日 18:54: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福州11月27日電 題:鄉村醫生追著患者跑——三明醫改新見聞
新華社記者陳弘毅
對於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古鏞鎮和平村72歲的村民謝三同來說,每兩個月和村醫黃金華的一次「健康約定」,已經雷打不動地堅持了4年。
黃金華穿著白大褂、背著醫藥包的忙碌身影,迎著朝陽準時出現在村中。來到謝三同的家裡,黃金華認真地為謝三同測了血壓,詳細詢問最近服藥、飲食、作息等情況後叮囑說:「血壓控制還不錯,記得每天早上按時服藥,兩周到衛生所拿一次藥。」
八年前,謝三同患上高血壓。當時的和平村沒有鄉村醫生,她自己嘗試服用草藥和保健品等,也多次到縣醫院就診,但血壓控制一直不理想。「那時候看個病折騰大半天,自己年紀大了記性不好,服藥也斷斷續續。」謝三同說。
從2016年開始,三明醫改走向「全民健康」新階段,在全市12個縣市區組建總醫院,整合縣鄉村三級醫療資源,構建緊密型醫療共同體,並在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延伸辦公立性質的村衛生所,幾百位曾經在村裡當「個體戶」的「赤腳醫生」被衛生院「收編」。
黃金華就是第一批和鄉鎮衛生院籤約的鄉村醫生。由單幹的「個體戶」轉為緊密型醫共體成員後,他的職責發生了重大轉變:「過去我每天坐在診所等村民上門看病抓藥,現在我是轄區內1000餘名村民的健康『守門人』,每天最多一半時間在診所,剩下半天走村入戶。村民們的健康情況直接關係到我的績效。」
謝三同2016年籤約家庭醫生後,感觸頗深:「過去是我們上醫院找醫生,現在是醫生上門噓寒問暖。」有了黃金華定期「手把手」的健康體檢、用藥指導和日常生活飲食、運動等健康提醒,4年來,謝三同的血壓得到很好控制,身體狀況大為好轉。
而通過參與公共衛生和村民健康管理,黃金華的薪酬待遇同過去相比也有了大幅上升。過去他每年收入不超過3萬元,如今的收入由診費、公共衛生服務、藥品補貼等多項構成,去年收入5萬多元。
三明市副市長張元明介紹說,黃金華這樣曾經的「赤腳醫生」在改革中迎來新生,通過加入到公共衛生服務中,不僅提升了收入和業務水平,更造福了千萬百姓,讓基層醫療發生了顛覆性變化,讓群眾的健康有了更好的保障。村醫的「新生」也滿足了老百姓就近看病需求。目前,三明基層診療量已達到54.72%,「小病在村(社區),康復回村(社區)」的診療機制正在漸漸形成。
[責任編輯:陳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