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字法,穩當字,生字和熟字

2021-01-08 美麗大方齊夢婷

大家好,我是齊夢婷,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論字法。

宋人論詩特別注重字、句的錘鍊。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唐代詩人的影響。如杜甫最受推崇,江西詩派奉杜甫為宗。杜甫的「新詩改罷自長吟」,「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等理論,皮日休「百鍊成字,千煉成句分的觀點,以及白居易改詩、賈島「推敲」的故事等均被諸詩話津津樂道。另一方面,宋代著名詩人,如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都在錘鍊字句方面做出榜樣。歐陽修《醉翁事記》的修改已傳為佳話,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加之黃庭堅又提出點鐵成金」的理論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宋代詩人特別重視詩眼、句中眼的錘鍊。但他們並非提倡孤立地鍊字鍊句,而是同時注意到詞與詞、詞與句的關係,注意到一字之工,使全句俱佳,一句之佳,使全篇精彩的修辭效果。關於字法方面的理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穩當字」說

宋代唐庚提出「作詩自有穩當字」的主張。所謂穩當字,就是表意穩妥、貼切、精確之字。他說:

作詩自有德當字,第四之未到耳。皎然以詩名於唐,有僧袖詩謁之,然指其《御溝》詩云:「『此波涵聖澤』,波字未德當改。」僧怫然作色而去。僧亦能詩者也,皎然度其去必復來,乃取筆作「中,字掌中,握之以待。僧果復來,雲欲更為「中」字如何,然展手示之,遂定交。要當如此乃是。(《唐子西文錄》)

通過皎然改詩的事例,說明作詩要用字穩當。如上述《御溝》詩,「波」字不穩,「中」字則為穩當字。範溫的《潛溪詩眼》也主張「好句要須好字」,所謂好字須「自穩愜爾」。範認為李白《金陵酒肆留別》詩中「吳姬壓酒喚客嘗」,使人見「新酒初熟,江南風物之美」,而工在「壓」字。杜甫《題壁畫馬歌》中:「戲拈禿筆掃驊駱」,工在「拈」字,此字表示「初無意於畫,偶然天成」之意。杜甫《春歸》詩:「輕燕受風斜」,工在「受」字,此字恰能描繪「燕迎風低飛,乍前乍卻」之態。他認為這「壓」、「拈」、「受」字均為「穩愜」之字,也可稱為「句中眼」。如此精於錘鍊,則可收一字之工,全句、全詩皆活的修辭效果。

「生」字、「熟」字說

「生」字、「熟」字是指詩作中人們不常用的、生僻的詞,和常用的、熟悉的詞。作詩,應當用「生」字,還是「熟」字呢?韓駒在《陵陽室中語》中提出「作語不可太熟,亦須令生」的主張。他批評了近人寫作中「一味忌語生,往往不佳」的傾向。他認為蘇軾在用詞上很注意這一點。蘇軾的《聚遠樓》詩,本來合用「青江綠水」對「野草閒花」。但蘇因考慮到這兩個詞太熟,而換用了「雲山煙水」這兩個不常用的詞語。韓駒的見解有可取之處,因為多選用太熟的詞易陷於陳詞濫調,失去新鮮感。一般說來,應該注意用詞的妥帖與新穎,但選詞的熟與生,均須根據表情達意、題旨情境的需要,適當掌握分寸。既不可太熟而給人以陳舊感,也不可一味求生、求新而陷於詭怪、晦澀。《復齋漫錄》贊同韓駒的觀點。

範晞文《對床夜語》中的觀點與韓駒不同。他認為「是用生字,自是一病」。但他並不反對用生字,只是強調運用生字,須著重錘鍊,使之能表現全句之意,且自然妥貼。他說:「苟欲用之,要使二句之意盡於此字上見工,方為穩帖。如唐人『走月逆行雲』,『芙蓉抱香死』,『笠卸晚峰陰』,『秋雨慢琴弦』,『松涼夏健人』,『逆』字,『抱』字,『卸』字,『慢』字,『健』字,皆生字也,自下得不覺。」

當然,生字與熟字是相對的,會有發展變化,生字被人們運用得普遍了,也會成為熟字。

相關焦點

  • 語文園地八:簡要複述課文、熟字加偏旁、長話短說、人物精神風貌
    (二)、「識字加油站」編排了12個生字。這12個生字由熟字加偏旁組成,讀音和熟字相同或相近,旨在讓學生利用熟字識記生字。生字組成的詞語,有助於學生結合語境理解字義。泡泡「你還能說出類似的字嗎」,意在引導學生鞏固識字方法,進行自主識字。(三)、「詞句段運用」安排了兩項內容。
  • 低年級識「生字」是一大難,罰寫100遍不如記住這6個識字方法
    讓孩子在快樂和探索中學習漢字,親子遊戲和學習一舉兩得。——(棉)牛走獨木橋 ——(生)二、加減換識字法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學習生字。比如「壯+衣」就是新的字「裝」,組詞,綠裝。減一減:就是把以前學過的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新的生字。比如「帽」減去冒就是「巾」,紅領巾。換一換:就是把熟悉的字部首換一換,就變成生字。
  • 二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卷(附答案),五種識字法,你會幾種?
    要想讓學生在識字方面變被動為主動,變枯燥為有趣,就要在學習中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用多種方法思考、記憶、分析字形的思想,養成自主識字能力,自己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抽象思維能力要強得多。所以,識字教學與具體的事物和形象相結合,利於學生識記。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對字形的記憶也會更加紮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字規律。
  • 語文園地二(小學二年級上冊,掌握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進入小學二年級後,要學習的字詞越來越多,有時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生字,這時如果有一種工具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查找到該字的讀音、意思、組詞等,那麼對學習的幫助非常大——今天我們就將學習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語文園地》小學語文基礎知識在學習完識字單元後,同學們新認識了不少的生字,可是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了還沒有學習過的字,或者還不認識的字怎麼辦?
  • 淺談字理識字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而在眾多的識字方法中,字理識字是低年級學生認讀、學習生字的有效方式,對於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需要將字理識字教學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因而在教學中,我們做了如下嘗試:一、圖示識字法圖示識字法是指用圖畫將漢字的本義表現出來
  • 阿含經論疏生字注釋
    生字漢語拼音同義同音釋  義�qiè妾嘅kài凱去感嘆ɡé格領屬關係結構助詞,或表示決斷和肯定語氣嘆惜,鬱結,煩悶咃tuō託佛經譯音用字本論中用同惱悁yuān冤忿怒,憂愁,困疲juàn闓kǎi闓凱開啟,開闊,通愷[和樂
  • 三上生字:課文20美麗的小興安嶺
    按,囟頭會匘蓋也。字亦作腦。蹙於(腦)而休於氣。——《考工記·弓人》其榮發也。——《素問·五藏生氣篇》。注:「腦為髓海。」人精在腦。——《春秋元命苞》「」是「匘」的本字;「腦」是「匘」的異體字。,籀文(巛,像曲折的溝回)(囟,囊袋,像頭顱內球狀的軟組織),表示顱內布滿溝回的球狀軟組織。
  • 四年級語文上冊二單元生字解析,這樣學習生字,效率超高
    四年級語文上冊會認的字、會寫的字的解析,第二單元是識字單元,由《一個豆莢裡的五粒豆》《夜間飛行的秘密》《呼風喚雨的世紀》《蝴蝶的家》4篇課文組成。課標對生字的要求:第一課會認的字9個,會寫的生字12個;第二課會認的生字11個,會寫的生字14個;第三個會認的字12個,會寫的生字15個;第四課會認的生字4個,這就是本單元對生字的要求。我們從音序、拼音、部首、筆畫和組詞五個方面對生字全面解析,對生字有全面、系統地學習和掌握,語文學習的基礎就能打牢。
  •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青」字家族成員多,最先分清這幾個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課堂筆記(詳細)+練習題(附答案)教材解析: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是一篇識字課,在這節課中,同學們要會認「清、晴、眼、睛、保、護、害、」等12個生字,會寫「青、清、氣、晴、情、請、生」7個漢字。了解什麼叫形聲字,體會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 我會讀、我會寫、重點生字指導三步驟學會《走月亮》的生字
    本課需要大家會認會讀的生字:鵝卵石 坑坑窪窪 填上 莊稼 風俗 躍出 葡萄 成熟 稻穗 上 田埂 閃閃爍爍我們根據圖片來了解以下四個詞語,第一個,鵝卵石,這是我們常在海邊或有水的地方見到的一種石頭;風俗,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風俗,走月亮就是南方地區的一種風俗。躍出,我們可以聯想鯉魚躍龍門;閃閃爍爍,夜空中閃閃爍爍的星星。
  • 三上生字:課文17古詩三首
    可見古文「絕」字本身就有「斷」意, 《說文》認為「斷」從從斤會意,會斷絕之意,這種會意字與從斤斷木之「折」,從斤劈木之「析」等會意字造字方法是不同的,折、析皆以實物與實物放在一起或組合在一起會意,而斷字則是一邊以表示斷絕的古文絕,一邊是斷物的實物「斤」,這種造字方法不會早於戰國時代。從從斤的斷字形體目前最早見於秦文字和《說文》篆文。
  • 識字2《樹之歌》,需認識15個生字,會寫10個字,會寫8個詞語
    樹之歌《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徵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會認和會寫生字的學習目標:認識「梧、桐」等15個生字,會寫「楊、壯」等10個字,會寫「楊樹、樹葉」等8個詞語。1. 識字:本課共15個生字,其中8個生字和樹木名稱有關。可將識字與認識樹木相結合。通過插圖與文字名稱一一對應的模式來學習,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