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姆森大學基於多重結構色技術研發「裸眼」色度傳感器

2020-12-27 RFID世界網

人類的色覺系統是歷史上最為強大且最便捷的探測分析工具,可以對被觀測物的色度和亮度特徵進行分辨,並隨著低成本、可攜式和高解析度的數碼彩色相機以及其他光學成像系統的發展,使得「色度傳感器」具備了一定的可實現性。



圖源: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Light學術出版中心,新媒體工作組

色度傳感器,即將輸入的物理或化學屬性(如溫度、溼度、PH、熱傳遞以及濃度等)轉化為顏色的變化輸出,從而不需要在實驗室級別的臺式設備上進行定性或者定量的測試分析,以擺脫傳統昂貴、複雜、低速和龐大的設備限制。

因此,色度傳感器等一系列設備具有眾多領先的前瞻性應用,但由於現階段的比色技術無法將較小的輸入變化轉換為明顯的顏色響應,從而導致目前的絕大部分傳感應用仍然依賴於非比色技術。

為了克服現有色度傳感技術的性能限制,克萊姆森大學霍爾科姆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Judson D. Ryckman等人將結構色光學濾光片作為傳感元件並與多色雷射光源相結合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色度傳感器,並以「Hyperchromatic structural color for perceptually enhanced sensing by the naked eye」為題發表在PNAS中。

對於色度傳感器來說,其最重要的指標便是足夠明顯的顏色響應,尤其是對於細微變化的輸入信號而言(例如目標物濃度偏低、環境變化程度偏小等)。

為了實現明顯的顏色響應,傳統的色度傳感器方案都是基於高響應材料的物理或化學效應而設計的,如表面潤溼、粒子聚集以及化學反應等。雖然利用高響應材料可以有效的放大光譜擾動,但當光譜的強度或者波長等擾動很小時,這種方法不能產生較為明顯的顏色變化,此外這種方法通常受限於特定刺激物和特定操作的機制,因此並不適用於色度傳感器的大規模使用。

近年來,結構色技術因其獨特的能力引起了眾多研究人員及商業人員的興趣,其光學效果是由波長量級或亞波長量級的光學介質結構之間的幹涉或共振引起的,並隨著光子晶體、等離子體以及超表面的設計和研究而迅速得以發展。

目前,基於結構色技術的色度傳感器仍然主要依靠高響應材料的寬帶照明和相關的物理效應來獲得其顏色響應,因此其色度靈敏度依然沒有大幅度上漲,同樣被限制在5nm-1以內,通常僅為1nm-1(人類視覺通常無法觀測到在寬帶照明條件下1~2nm左右的光譜偏移)。

為了提高其色度靈敏度,有研究人員提出了將寬帶照明的光源更換為單色雷射光源的方法,雖然該方法可以極大的提高色度傳感器的靈敏度,但僅限於沿亮度坐標Y的一維顏色變化,即僅存在亮度的響應,不存在顏色的響應,依然無法達到裸眼可分辨的程度。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並達到裸眼可分辨的程度,Judson D. Ryckman等人在上述方法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型解決方案——「多重結構色」(Hyperchromatic Structural Color,HSC):即利用多色雷射光源(N≥2)替代原有單色光源,同時對結構色濾光片進行設計優化,並將兩者結合。

如圖1所示,為作者設計的HSC色度傳感器。在實際工作中,由三色雷射光源發出的光經耦合後進入到多模光纖中,通過準直透鏡入射到多孔矽薄膜濾光片上,並反射到白色漫射屏,從而便可實現裸眼直接觀測。



圖1 實驗裝置示意圖

圖源:PNAS, 2020, 117(48): 30107-30117 Fig 1

並且,為了發揮色度傳感器低成本和便攜性的主要優勢,作者還將市售的手持式RGB雷射模塊應用於HSC色度傳感器中,並對生物素-鏈黴親和素相互作用進行了特異性檢測,如圖2所示,此外該設備還可以通過改變照明角度的方式實現靈敏度和傳感器響應的改變。



圖2 (A)市售手持RGB雷射模組實物圖;

(B)手持式色度傳感器實驗裝置測試圖;

(C)色度傳感器在不同照明角度下的圖像顏色

圖源:PNAS, 2020, 117(48): 30107-30117 Fig 7

以上這些實驗證明,HSC色度傳感器實現了裸眼直接檢測的無標記顏色響應,其色素靈敏度比普通的色度傳感器高7~30倍,並可以在後續工作中對濾光片的Q因子及解析度進一步提高。為無標記生物色度傳感器提供了一條極具前景的實現途徑,同時也為結構與環境檢測、多線傳感和即時診斷等傳感設備提供了一種潛在的設計方案。

1

相關焦點

  • 27歲女孩研發可拉伸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師從康奈爾機器人權威
    圖 | 3D 列印的柔軟手套該設備是一款 3D 列印的柔軟手套,它演示了一種由彈性體光導平行組件構成的傳感器,相關研究以《可拉伸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為題發表在 Science 上,由正在康納爾大學讀博的白鶴丹和李碩研發。
  • 日本TDK公司推出了基於MEMS超聲波技術的ToF傳感器解決方案
    打開APP 日本TDK公司推出了基於MEMS超聲波技術的ToF傳感器解決方案 與非網 發表於 2019-10-15 15:09:55
  • 澳大利亞根據蝴蝶翅膀研發低溫氫氣傳感器
    這種傳感器由沉積在晶片表面的微小空心球製成,球體之間的最大間隙約為2微米科學家研究發現,蝴蝶翅膀上絢麗多彩的顏色一般由色素色、結構色和某些混合色形成。結構色是一種由翅膀鱗片的特殊結構而形成的光學現象,其光子學納米結構,可使外來光線發生不同的折射、幹涉、繞射,然後反射出部份特殊光頻率的光線從而產生燦爛的金屬光澤。據麥姆斯諮詢報導,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由此獲得靈感,發明了一種高精度的新型氫氣傳感器。這款傳感器可以在室溫下工作,有望在氫燃料工業儲存等領域獲得應用,這項研究還有望推動非侵入性醫療診斷新技術的發展。
  • 康奈爾大學華人學者研發新型柔性光纖傳感器
    近日,來自於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們研發了一款超柔軟的可拉伸光纖傳感器,稱之為」可拉伸多模式光導傳感器」(Stretchablelightguide for multimodal sensing, SLIMS),SLIMS由價格低廉的彈性材料,LED燈和染色劑製成。SLIMS可以做成「柔性皮膚」穿在手上,僅僅一根SLIMS就可以同時檢測手指不同關節的彎曲和壓力情況。
  • 蘇州大學研發基於柔性多孔彈性介電材料的三維接觸力傳感器
    發展新一代的柔性電子器件對力學傳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僅可以檢測到傳感器表面的法向力/壓力,還需要同時感測切向載荷。許多研究已提出將具有各種多孔結構的彈性材料應用於柔性壓力傳感技術中,以提升器件性能。然而,在該領域中,空間任意方向力感測與多孔材料變形以及電學特性變化之間的基本相關性仍然未知,如何對複雜力-電耦合問題的精確高效解耦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團隊開發出用於可視化柔性電子結構色薄膜
    最近,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BioInspired Stretchable, Adhesive, and Conductive Structural Color Film for Visually Flexible Electronics」的文章,他們從貽貝的粘附特性和變色龍的變色機理出發
  • 技術破壁嶗山企業研發國內首款風速傳感器 科技聚焦 - 科技產業...
    團隊成員大多來自全球領先的傳感器研究單位,在MEMS傳感器應用和儀器儀表開發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經過5年多的前期開發,已研製出晶片和相關模組原型,並自主研發可與國際對標的MEMS紅外集成氣體傳感器、MEMS半導體氣體傳感器、MEMS流量傳感器等系列產品。陶繼方介紹,致力於空氣流量的檢測和控制,企業研發出可嵌入空調的風速傳感器智能模塊,通過顯示和控制風速,讓空調更加智能化,讓人的體感更加舒適。
  • 波鴻魯爾大學研發出氣體傳感器的新型沉積超薄層工藝技術
    波鴻魯爾大學(RUB)的一個跨學科研究團隊現在已經建立了一種基於非發火鋅前體的新製造工藝,該工藝可以在足夠低的溫度下進行加工以允許對塑料進行塗層, 可用於氮氧化物傳感器以及塑料上的保護層。  沉積超薄層  為了生產用於二氧化氮(NO 2)的傳感器,必須將納米結構的氧化鋅(ZnO)的薄層施加到傳感器基板上,然後集成到電氣組件中。Anjana Devi教授的團隊使用ALD在此類傳感器基板上施加了超薄的ZnO層。
  • 23名克萊姆森大學橄欖球員新冠檢測陽性
    7.1開始,克萊姆森大學體育生可以重返校園,進行訓練。在集中訓練開始前,他們都進行了一周自我隔離,7.8才正式開始訓練。不過這看起來並不足以抵擋新冠病毒,上周104名橄欖球員裡就已有2人檢測陽性,這周只是越來越多。
  • 深耕傳感器技術領域17年,熊友輝博士帶領四方光電進一步開拓傳感器...
    據了解,四方光電成立於2003年,公司位於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鳳凰產業園,是一家專業生產氣體傳感器的企業。作為湖北省首批智慧財產權示範建設企業,四方光電建設有湖北省氣體分析儀器儀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承擔了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工信部物聯網發展專項等國家科技開發項目,累計獲得101項專利,其中包括33項境內外發明專利。
  • 裸眼3D顯示技術的突破與裸眼3D技術對科技發展創新的影響
    一直以來,裸眼3D顯示技術都是終端顯示積極探索的方向之一。裸眼3D顯示技術由於無需佩戴3D眼鏡或頭盔等外在輔助工具,就可展示逼真的3D效果、解放了大眾的雙眼,而廣受好評。  生活中有關3D顯示技術的應用,其實大眾並不陌生,常見的比如:電影院3D電影,博物館裡的3D投影文物展等等。
  • 開發基於類腦計算的智能視覺傳感器SoC,「SynSense」入局智能家居...
    英特爾、IBM、高通等巨頭近年來紛紛投入了大量研發。不過由於技術還處於較早期的狀態,產品成熟度及落地場景都還在探索期。市場上常見的多是通用晶片,且主要用在科研領域,尚未出現能夠量產的產品;此外,由於大量研發集中在傳感器領域,而基於類腦的處理器開發進度較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技術的落地。
  • 北京郵電大學「裸眼3D光場顯示」科研成果讓科幻成為現實(圖)!
    11月初,2020中國科幻大會在京召開,北京郵電大學桑新柱教授團隊的科研成果「離屏空間懸浮裸眼3D光場顯示」應邀參加科技創新新技術新產品展。該展品一經展出,便引得觀眾紛紛駐足觀看,讓大家親身體會了一次讓科幻照進現實的力量!
  • 克萊姆森挽救了大學橄欖球的懸念,真的如同日本贏了國乒拿到冠軍
    在北京時間10月10日的這場NCAA大學橄欖球全國總決賽上,一度落後14分的克萊姆森大學,在第四節三次達陣,逆轉了阿拉巴馬大學,奪得了全國總冠軍
  • 克萊姆森大學主帥達博-斯文尼避答執教德州人問題
    在外界看來,休斯頓德州人主帥候選者之一就是克萊姆森大學主帥達博-斯文尼(Dabo Swinney)。而斯文尼與德州人之間的聯繫很明顯:四分衛德肖恩-沃特森(Deshaun Watson)。如果這位全國冠軍教頭會選擇離開大學來到NFL執教,那麼和自己曾經的明星弟子合作是最為合理的決定。
  • 大陸集團:為輸送帶系統開發基於傳感器技術的監測服務
    這一全新的監測技術由大陸集團旗下初創組織Co-pace開發,現已進入孵化期中的原型階段。該方法將圖像檢查與聲學檢查相結合,同時可實現有效的基於數據輔助的維護周期規劃。該技術採用更為先進的傳感器技術取代通常傳統的人工流程,有效提高檢查過程中的精確度,減少驗證輸入,同時可對輸送系統進行預測性維護。
  • 克萊姆森大學四分衛勞倫斯決定參加大學賽季
    相比於NFL訓練營階段的疫情影響亂流,NCAA的大學賽事可以說用風雨飄搖來形容。在多所高校爆發的大規模多人次的疫情讓這項賽事受到了空前的壓力影響。
  • 克萊姆森大學外接手羅斯因脊柱問題賽季報銷
    大學橄欖球2020賽季能否如期舉辦依然是個未知數,但有一位潛力新星已經確定不會參戰。美國時間周一,克萊姆森大學主教練達波-斯維尼(Dabo Swinney)告訴記者,X光檢測結果表明,外接手賈斯汀-羅斯(Justyn Ross)脊柱某處先天性融合,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 【樑心推薦】27歲遼寧女孩研發可拉伸分布式光纖傳感器
    圖 | 3D 列印的柔軟手套該設備是一款 3D 列印的柔軟手套,它演示了一種由彈性體光導平行組件構成的傳感器,相關研究以《可拉伸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為題發表在 Science 上,由正在康納爾大學讀博的白鶴丹和李碩研發。
  • 學霸範杭的裸眼3D夢:無人區裡孤膽遠行
    當時正在中山大學念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範杭也萌發了興趣,跟著導師一頭扎進了這個前沿領域。寫論文、拿專利、獲獎、創業,範杭在這片無人區馳騁探索。接踵而至的還有行業低谷、公司生死存亡的考驗……但那時他已沒了退路,只能孤膽前行。他心懷希冀,未來人們在自家的電視、手機上就能觀賞裸眼3D電影,讓前沿技術發揮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