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研發基於柔性多孔彈性介電材料的三維接觸力傳感器

2021-01-08 RFID世界網

發展新一代的柔性電子器件對力學傳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僅可以檢測到傳感器表面的法向力/壓力,還需要同時感測切向載荷。許多研究已提出將具有各種多孔結構的彈性材料應用於柔性壓力傳感技術中,以提升器件性能。然而,在該領域中,空間任意方向力感測與多孔材料變形以及電學特性變化之間的基本相關性仍然未知,如何對複雜力-電耦合問題的精確高效解耦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劉堅教授團隊與電子信息學院陳新建教授團隊(共同通訊)在多孔彈性介電材料、柔性織物電極的基礎上,發展了可用於空間任意方向力檢測的柔性傳感器,並提出一種高效的線性擬合法,來解耦複雜的非線性數學問題,揭示了多孔彈性體在電性能增強和任意接觸力引起的幾何變形之間的關鍵協同作用。相關結果以「Sensing ArbitraryContact Forces with a Flexible Porous Dielectric Elastomer」為題發表在《Materials Horizons》期刊,蘇州大學聶寶清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

基於多孔彈性介電材料的傳感器設計及性能分析

該傳感器由兩個具有導電圖案的柔性棉層和一個具有多孔網絡的介電彈性體薄膜組成。導電圖案化的柔性棉層是利用膠帶掩膜板將體積電阻率為100mΩ mm的導電銀漿塗覆到棉層表面。介電層通過特殊加工做成多孔結構,然後通過一系列組裝製成基於多孔介電彈性體的傳感器。



圖1傳感器製作流程

傳感器的介電層採用的是微孔結構的,為了對比其與實心的柔軟度,該團隊做了固體和微孔彈性體之間介電常數變化的比較。微孔結構與實心結構相比,微孔結構的介電常數增加了35.58%。具有多孔彈性體的傳感器在壓縮力下的電容變化是固態彈性體傳感器的3倍。



圖2固體/多孔結構比較

解耦數學模型的建立

為了確定三維力與電容輸出之間的轉換原理,我們建立了力與電容之間的係數矩陣A。具體而言,我們使用最小二乘法基於的數據集( ΔC1/C10 、 ΔC2/C20 、 ΔC3/C30 、 ΔC4/C40 、 Fx 、 Fy 、 Fz)構造係數矩陣。力和電容可通過以下方程進行預測:



根據方程式(3)-(5),我們可以得出結論:(1)如果僅施加切向力,則C 13和C 24分別與Fy和Fx成正比;如果僅施加法向力,C tot與Fz成線性關係。該結論與以固體彈性體作為介電層的三維力傳感器的結論相似。(2)C tot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式(5)中切向力的二次項的影響。它是由於Fx或Fy的存在使重疊面積變化(增加或減少)和介電材料的介電常數同時增加的卷積而產生的。(3)如果法向力和切向力同時作用於傳感器,則C 13,C 24和C tot,都會受到這兩個力的協同作用,即Fy×Fz或Fx×Fz的影響。當PDiF傳感器受到一個、兩個和三個方向的外部負載時,四個單元C1、C2、C3和C4的相對電容變化的實驗測量值(藍點)和擬合數據(紅點)之間的比較,結果顯示實驗數據與擬合數據的均方根誤差在3.3%以內(圖3)。因此,我們使用線性回歸方程成功地開發了一個解決這個複雜非線性問題的方法,該方法計算效率高,結果準確。它為我們理解多孔結構受任意三維接觸力的影響提供了重要線索。



圖3實驗測量值(藍點)和擬合數據(紅點)對比圖

該設備已在多種情況下用於軟接觸力檢測,包括表面粗糙度區分,物體滑移測量和手寫識別。集成了多孔彈性體的傳感器為新興的可穿戴電子設備提供了高度靈敏且靈活的觸覺傳感平臺。



圖4表面粗糙度區分,物體滑移測量



總結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可穿戴的任意接觸力傳感設備,其特徵在於具有高介電常數的多孔彈性體。與固體結構相比,多孔結構傳感器電容響應提高了三倍。並且已經成功地建立了數學模型,以解決任意接觸力和電容輸出之間的複雜非線性關係,從而機械地揭示了孔隙變形對接觸力耦合的影響。另外,傳感器已經證明了在柔性觸覺感測中的概念驗證應用,包括表面粗糙度判別,滑動檢測和手寫中的實時力映射。它為靈活地感應嵌入微結構的彈性體材料中的複雜接觸力提供了一種途徑。

1

相關焦點

  • :基於柔性多孔彈性介電材料的...
    許多研究已提出將具有各種多孔結構的彈性材料應用於柔性壓力傳感技術中,以提升器件性能。然而,在該領域中,空間任意方向力感測與多孔材料變形以及電學特性變化之間的基本相關性仍然未知,如何對複雜力-電耦合問題的精確高效解耦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蘇州大學劉堅教授、陳新建教授合作《Mater.Horiz.》:基於柔性多孔彈性介電材料的空間三維接觸力傳感器
  • 康奈爾大學華人學者研發新型柔性光纖傳感器
    近日,來自於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們研發了一款超柔軟的可拉伸光纖傳感器,稱之為」可拉伸多模式光導傳感器」(Stretchablelightguide for multimodal sensing, SLIMS),SLIMS由價格低廉的彈性材料,LED燈和染色劑製成。SLIMS可以做成「柔性皮膚」穿在手上,僅僅一根SLIMS就可以同時檢測手指不同關節的彎曲和壓力情況。
  • 《材料今天物理》水凝膠與軟機器人
    為了促進該領域的進步,需要符合標準的材料。水凝膠具有出色的特性,包括高拉伸性,透明性,離子傳導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有望成為軟機器人的順應材料。此外,水凝膠基於對刺激的獨特響應性,為軟機器人提供了創新的功能。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J.-Y. Sun團隊討論了水凝膠軟機器人的獨特功能,系統介紹了其基本工作機制及應用,涵蓋基於水凝膠的軟機器人的所有組件,包括致動器,傳感器,通信器,電源和計算電路。
  • 清華31歲女科學家革新軟體機器人,曾研發人工神經智能假肢
    針對該問題,趙慧嬋提出並設計了一種基於光信號的高度可拉伸光波導傳感器,不同於傳統的基於電信號的傳感器,該傳感器所使用的材料正是軟體機器人領域最常見、最簡便的橡膠材料,因此可以被共融嵌入到軟體仿生手中,這隻仿生手不僅實現了對自身位置和形變的定量感知,還實現了對外界物體軟硬、紋理、粗糙度的精確感知。
  • 碳基傳感材料及其在稱重測力傳感器上的應用展望
    03 其他碳基材料與傳感器件 石墨產品具有良好的耐高溫性、電學性能、化學穩定性以及可塑性,抗熱震等特殊性能,是工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高性能廉價材料。石墨、炭黑等碳基材料已被廣泛地應用於柔性測力傳感器。
  • 清華31歲女科學家革新軟體機器人,曾研發人工神經智能假肢和人工肌肉飛行器,師從軟體機器人先驅Robert Shepherd
    針對該問題,趙慧嬋提出並設計了一種基於光信號的高度可拉伸光波導傳感器,不同於傳統的基於電信號的傳感器,該傳感器所使用的材料正是軟體機器人領域最常見、最簡便的橡膠材料,因此可以被共融嵌入到軟體仿生手中,這隻仿生手不僅實現了對自身位置和形變的定量感知,還實現了對外界物體軟硬、紋理、粗糙度的精確感知。
  • 復旦大學解決世界難題!超靈敏柔性壓力傳感器,有望大規模應用
    最近的研究集中在柔性壓力傳感器上,這是因為它們在心跳監測、輕柔觸摸和低壓力範圍(<1 kPa)的呼吸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下一代超高靈敏壓力傳感器的目標是在簡單的接觸中通過不同的壓力變化模式識別不同的物體。為了實現這一點,一個可連續記錄、溫度不幹涉和高解析度的超高靈敏壓力傳感器是很需要的。
  • 中山大學張杰鵬探索新型多孔材料!有望解決化工業巨耗難題!
    近期,其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文章中提到,張杰鵬團隊設計合成的一例基於氫鍵連接的多孔分子晶體,在混合組份的吸附分離測試中,表現出了接近理想的丁烷 / 異丁烷分子篩效應。
  • 中山大學張杰鵬探索新型多孔材料,可實現「反轉」吸附和高效分離
    近期,其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文章中提到,張杰鵬團隊設計合成的一例基於氫鍵連接的多孔分子晶體,在混合組份的吸附分離測試中,表現出了接近理想的丁烷 / 異丁烷分子篩效應。
  • 克萊姆森大學基於多重結構色技術研發「裸眼」色度傳感器
    因此,色度傳感器等一系列設備具有眾多領先的前瞻性應用,但由於現階段的比色技術無法將較小的輸入變化轉換為明顯的顏色響應,從而導致目前的絕大部分傳感應用仍然依賴於非比色技術。為了克服現有色度傳感技術的性能限制,克萊姆森大學霍爾科姆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Judson D.
  • 材料學院尹斕課題組合作在柔性瞬態一氧化氮生物傳感器方面取得...
    清華新聞網6月28日電 6月25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尹斕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用於無線實時一氧化氮監測的柔性瞬態電化學傳感器」(A flexible and physically transient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real-time
  • 柔性壓力傳感器模組提供商鈦深科技TacSense獲3000萬元A+輪融資
    柔性壓力傳感器模組及解決方案提供商「鈦深科技(TacSense)」近日宣布完成3000萬元A+輪融資,由小米湖北長江產業基金領投,聯想創投跟投,同創偉業繼續追加投資。山雲資本繼續擔任鈦深科技財務顧問,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技術研發、產品升級以及解決方案的開發。
  • 中國礦業大學:錢自衛——基於3D列印透明微細孔隙模型的多孔介質...
    (3)從微觀角度研究了多孔介質滲流規律,探討了多孔介質滲流與孔隙及喉道結構特徵的關聯性。比如,在驅替採油領域常用的一維物理模型主要包括天然巖芯和人造巖芯模型,二維模型主要包括巖芯薄片、玻璃仿真物理模型,三維模型主要包括天然露頭巖芯、填砂和高溫高壓燒結而成的人造砂巖模型。一維模型僅適於進行簡單試驗,而三維模型難以觀測到模型內部實時試驗現象並獲得相應數據,因此,二維模型應用相對廣泛。
  • 探究柔性顯示技術
    柔性顯示襯底材料   在柔性顯示器件中,柔性襯底是研發柔性顯示的基礎。最近Do-Yeol等研發了以複印紙為襯底的柔性OLEDs,在驅動電壓為13V時發光強度可以達到2200cd/m。
  • ...生物醫用材料設計指導性文件!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然而,組織和細胞外基質不是線性彈性材料,它們表現出更複雜的力學行為,包括粘彈性(對載荷或變形的時間相關響應),以及機械塑性和非線性彈性。近日,史丹福大學Ovijit Chaudhuri,昆士蘭大學Justin Cooper-White,賓夕法尼亞大學Paul A. Janmey、Vivek B. Shenoy,哈佛大學David J.
  • 原位π離子凝膠有機超分子電晶體,用於碳基柔性電子學和高效光伏
    實際使用中的大多數電晶體由諸如矽之類的硬質無機材料製成,並且以較少的能量穩定地工作,但是近年來,可以在更廣泛的應用中使用的柔性器件已經變得柔性。與當前的矽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晶體相比,基於有機導體的系統可能更加靈活柔性且易於安裝。但是其缺點是可通過的電流量很小。有機電化學電晶體(OECT)作為解決此問題的一種裝置而出現,它可以承載的電流是傳統有機電晶體的1000倍,但電流開/關時的響應速度更快。
  • 國外研發新型納米材料MXenes 可用於智能柔性傳感器
    據外媒報導,近日,Drexel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能為能源應用的電極材料——新型納米材料MXenes。MXenes因擁有化學活性的表面和高導電性的內核,使其成為該集團尖端材料研究的理想候選材料。HusamAlshareef及其團隊專門研究用於電子和能源應用的納米材料,他們將它們變成設備,例如超級電容器、電池和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