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訓練沒有進步?周期化訓練幫助你有效變強!

2020-12-23 健身Girl

肌肉鍛鍊之後會變強,變強之後可以增加運動表現,這是許多人做訓練的目標。其他常見的目標包括練健康用的、參加健美比賽、舉重選手、還有一些人是為了增加求偶成功的機率。

如果你對運動訓練有一點基礎的了解,你會知道耐力和爆發力是不同的,訓練馬拉松選手和訓練籃球選手是不一樣的。

耐力訓是重量較輕、15下以上的訓練、需要爆發力可以做增強式訓練、如果想要大肌肉來求偶可以做8~12 RM 的訓練。

(註:RM是一種訓練強度表達方式,1RM 表示你的最大重量,重到你只能做一下;12RM 是指你能夠一次做12下的重量)

更深入一點來說,雖然說訓練會讓你變強,但是練太少效果不好,練太多又會增加受傷的機會,所以如何練得剛剛好就是一門學問了。

綜合以上的問題加起來,你需要的是「周期化訓練」,意思是有計劃、有策略的訓練你的身體,根據你獨一無二的身體條件、目標來調配訓練菜單。我們接下來舉一個例子,如何訓練一隻白斬雞來變成能夠揮出強力拳頭的一拳超人,他在肌力訓練上的周期化訓練如何安排。但請記得一件事,訓練的計劃是非常量身定製的,這個例子並不一定適合你。

解剖適應期

周期化的第一期,先讓你的身體做好準備。解剖適應期不用解剖青蛙,也不用解剖自己,他的意思是讓你的身體組織做好訓練的準備。和運動叫直接相關的身體組織是肌肉、肌腱、韌帶、骨骼。裡面其實肌肉是長最快的,所以有時候肌腱和韌帶會跟不上你增加的訓練強度。要給他們一點時間適應。

另外解剖適應期最重要的事情是了解你的身體能不能安全的做這些訓練、運動。我們會看關節活動角度夠不夠、身體是不是有不平衡、代償之類的。如果有的話儘量在這個時期處理掉,以免在未來成為運動受傷的伏筆….伏筆這個詞是這樣用的嗎?

解剖適應期除了讓軟組織適應運動之外,也可以把這個時期理解成動作學習期,動作上的選擇會以自由重量(啞鈴、槓鈴、壺鈴)為主,用較輕的重量每組做12 -15次。讓身體續學習動作的過程與協調性。

新手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只練自己想練的地方,想要腹肌每天狂練仰臥起坐,想要胸肌拼了老命去臥推等等,然後…..然後就去診所掛號惹。因為你的身體根本還沒準備好要做你想要的訓練,而且基本上你也亂安排一通。

肌肉生長期

當身體準備好之後呢,我們要讓它長出足夠的肌肉量,好讓我們的白斬雞有更好地揮拳力量。

在以前,我們會認為用越重的重量去訓練,就是練最大肌力或爆發力,用中間的重量去訓練是肌肥大,用輕的重量會有耐力的效果。

但其實我們應該要用「訓練量(Volume)」這個觀念來看待「透過訓練來增加肌肉量」這件事。例如你用50公斤的重量舉8下,那訓練量就是50 X 8 = 400。如果你用25 公斤的重量舉16下,那25 X 16 也是400,他們對增長肌肉的刺激效果是一樣的。

我會建議新手在肌肉生長期做和解剖適應期一樣的訓練菜單,只是把重量往上加一些,加到多少呢?我個人建議是8~12RM 之間,意思是如果這個重量你可以拿來做某個訓練一次8~12 下,那這個重量就對了~ 低於8 下可能重了些,超過12 下可能稍輕。

或許你會問,不是「訓練量」一樣的話,肌肥大效果都一樣嗎?為何一定要8~12 RM 呢?

你說的沒錯,但是低於8RM 時,你能夠做的重量並不會等比上升,例如50 公斤能做8 下,但可能80 公斤只能做1 下,那你就很難達到400 訓練量的效果。簡單說8~12RM 是最經濟實惠的重量。

最大肌力期

熬過了前兩個時期,你也不算新手了。這時候我們有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讓肌肉的爆發力噴出來!第二個是讓大腦、神經學會控制這些肌肉的力量。這兩件事情是運動表現的基礎,而且是相輔相成的。

這個時候的訓練會依據不同的運動項目更客制化一些,但大方向都是訓練更重的重量,募集更多的運動神經元。

專項轉換期

當我們從精神時光屋出來,訓練得好壯壯之後,我們也到了各種專項運動比賽前的階段。很多人的直覺是比賽快到了,除了運動項目本身的訓練要加強,重量訓練、肌力訓練也要跟著加強。

答案是….錯!!!錯!!!錯!!!

操得太累反而會降低運動表現。所以其實我們要在比賽前降低肌力訓練的量才對。我們會把訓練動作調整成和比賽時會用到的動作更像的訓練方式。

在這邊補充一下不同運動項目對於速度與力量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專項轉換期的訓練也會有所不同。

除了剛才提到的四個時期,我們還有兩件事要注意才算是完整的周期化訓練:漸進式超負荷、疲勞管理。

我們在訓練身體的時候,也等於是給予身體刺激,這個刺激如果不超過極限,那只要有足夠的休息,休息後身體能力會變強,這個我們稱之為超補償。但如果刺激過了頭,身體就會受不了,進入暫時衰退的狀態,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因此我們希望可以超過原本的訓練強度,但又不到臨界點,一次次慢慢超過負荷一滴滴,就像追女生一樣,每次多一點,但又不過界,心痒痒最爽~

然後我們也要讓身體有足夠的休息來恢復,下次訓練才會變得更強。這也和追女生一樣,激情之後也需要喘息一下,你懂的。

那如何把這個觀念融入周期訓練裡頭呢?

我們可以每個禮拜都增加訓練量一些,每過三周就休息一周,所謂的休息不是不鍛鍊,是降低訓練量。到了第二個月也是重複一樣的,只是每周都比前一個月有更高的訓練強度。所有的訓練時期都不是一刀切開,不是現在肌肥大期就不能有power clean或是衝刺訓練一切都要看選手目前的狀態、賽期等等決定。

掌握這些原則,如果有教練的話可以和教練討論,你也可以調整出一個很棒的周期性訓練計劃。

相關焦點

  • 體育訓練的周期化訓練,嘗試在健身中使用它,幫你獲得更好效果
    作者的話周期化的訓練計劃一直是體育界不可忽略的一種訓練方法,也是力量訓練中非常實用以及非常有效的方法健美運動脫胎於最早期的大力士運動,大力士運動中的力量訓練與體育界的訓練似乎又是密不可分。好了,言歸正傳,接下來就為大家分享一下相關的知識周期化訓練是什麼?周期化這個術語是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數天或者數年)對於訓練變量的調整。周期可長可短,是否需要用它,這是取決於你的最終目標。
  • 為什麼要將訓練周期化?
    一個中周期裡又包含了數個小周期,通常以一周為單位,當這個板塊每周的訓練內容確定了,改變每周的訓練容量和訓練強度就可以觀察並調整訓練負荷以獲得進步。數個訓練課組成了以周為單位的小周期,在訓練課中可以針對細節、技術、完成情況對周期訓練計劃進行監督和調整,由宏觀到微觀,再由微觀到宏觀。
  • 什麼是周期化訓練,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周期化訓練,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周期化訓練一直是健身運動中不可忽視的一種訓練方法,這也是一種非常實用有效的力量訓練方法。
  • 訓練的周期化 | 波動周期分析
    不管進行何種運動項目的體能訓練,教練員最關心的問題有兩個:一是體能訓練是否能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成績?這個訓練周期是否能較快地提高運動成績。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都證明這種傳統的訓練周期是十分有效。
  • 周期化訓練,將你從新手直接提升一個等級!
    雖然一般以健康為目的的人不用弄得這麼複雜,基本上只要肯動大部分都能有不錯的訓練成果。但如果你是追求完美身材的人,那麼周期化訓練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然後修復、超補償,不斷的循環,形成良性的周期化進步。例如:當你根據超補償原理去提升訓練量,卻發現下一波的進步幅度沒有超前時,就要小心是否是訓練量加太重,還是只是休息時間沒有給足、超補償還尚未發生?確認問題點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調整。相當麻煩!
  • 如何調整訓練周期,讓你健身進步更加可持續,三種訓練周期介紹
    健身訓練強度,關鍵是要在運動過度,跟訓練不足之間找到平衡點。我們既要進步,也不能因為健身影響到我們正常的生活。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概念,叫做訓練周期。很多朋友超量訓練後,會發現有時候隔天會非常疲憊,如果隔天需要上班,你會發現,上班時間容易打哈欠,走神,體力不支等情況。所以他們覺得,超量訓練太累,沒必要超量訓練。
  • 周期化訓練計劃讓你儘快入門健身
    顧名思義,與經典的力量和爆發力周期化訓練計劃和反向現行周期化訓練計劃相比,波動性周期化訓練計劃採用的線性成分更少。由於其方便高效,波動性周期化訓練計劃在力量健身房中越來越受歡迎。波動性周期化訓練的顯著優點之一就是它比現行周期化訓練需要的組織和規劃更少。例如,如果訓練者感覺疲勞或者不舒服(或者情況相反,訓練者那天感覺格外興奮和有力),那麼久可以修改當天的訓練計劃來更好地適應訓練者的情緒和身體狀況。或者原有的時間安排出現了問題,訓練者在某天沒有足夠的實踐訓練,那麼他可以安排訓練量較小的訓練。
  • 訓練為什麼要設計成周期化的形式
    所以,為了應對這種情形,選手們如何利用年度訓練計劃(周期化訓練)的制定,來調整體能狀態,就會是影響成績相當關鍵的部分。我們都知道(也有過經驗),當身體進行超負荷訓練後,隔天會感到特別疲勞、體能狀況下降等負面影響,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後,身體不僅會復原,還甚至會超越原先的表現。
  • 我應該知道的碳水化合物周期化訓練
    有一些運動員都在嘗試一種稱為碳水化合物周期化訓練的新策略,該策略在運動計劃中將短期的低糖原訓練納入其中。許多耐力運動員遵循這個周期的訓練計劃,藉此調整碳水化合物在不同階段的攝取量,並反映每個訓練週期的不同訓練需求。
  • 打破訓練瓶頸期必備,5大實用高強度技術周期化計劃
    這使我學會如何循環使用最殘酷有效的高強度技術,而不會破壞身體。它實際上是一種周期的形式,而不是周期化的組數和次數,我們對高強度技術進行周期化。  在過去,每當我加入各種高強度技術,身體開始調整適應。在第一周產生嚴重的酸痛在第二周成了普通的酸痛。如果重複第三周,酸痛就會大幅下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開始用兩周波浪的形式使用高強度技術。
  • 【訓練技術】關於周期化訓練的中心概念
    雖然最初沒有在體育鍛鍊中概念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氣體已經成為發展周期化理論的基本概念之一。任何時候,身體都會經歷一種新的或更強烈的壓力(例如,提升更重的訓練負荷或更大的容積負荷;最初的反應或警報階段是疲勞、疼痛、僵硬或能量儲存減少的積累,從而導致性能能力的下降。根據運動員所受壓力的大小,這種反應可能持續幾個小時、幾天或幾周。
  • 周期訓練法,最系統的力量訓練周期
    所以在週期化訓練會循序漸進的累積每個基礎能力,在因應不同專項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訓練比重。條件抑制會嚴重影響訓練效果,並且長期「霸王硬上弓」極容易產生神經性疲勞,但是幸運的是,這傢伙有很強的特異性,也就是說它可能只對你昨天練習的某一動作有效,並不會影響到其他練習。於是乎,以此為理論基礎(之一)的疲勞剋星誕生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波形力量訓練周期」,又叫做非線性周期(undulating periodization)。
  • 戰術周期化訓練指導(第一章)
    第一章什麼是戰術周期化?
  • 徐國峰老師告訴你,為什麼跑步需要「科學化」訓練?
    首先選定目標賽事,再計算距離目標所剩下的時間,依據「周期化」(periodization)的原則,事先規劃好訓練計劃,排定每日的課表,執行課表時必須「量化」訓練成果,藉此監測訓練結果與效益何在。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變強,再更強……隨性的練,不是也會變強嗎?而且自由自在又不會受到一大堆科學化課表的限制,那為什麼還要先規劃訓練計畫按表操課,多無趣啊!沒錯!但隨性練,只會隨機進步,並無法札實地提升實力。
  • 進步的關鍵:周期性訓練!
    為了更快的達成健身目標,從而有著各種各樣的針對訓練,肌肉力量、耐力的訓練,爆發力的訓、協調性的訓練等等。但是想要進步快,相應的周期性訓練時非常關鍵的!其實無論你是否了解周期性訓練,你的身體其實都是在按照這種方式進展!所謂周期性訓練,其實就是為達成你最終目標的各個階段訓練,也就是你最終目標的前提目標。
  • 提高全周期精細化訓練管理水平
    軍事訓練是提升戰鬥力的基本途徑,訓練管理是提升軍事訓練質量的重要保證,二者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必須同頻共振、均衡發力。習主席在中央軍委軍事訓練會議上強調:「要強化訓練管理,優化管理模式和流程,加強相關法規制度和標準手段建設,提高全周期、精細化訓練管理水平。」
  • 訓練計劃 | 「被遺忘的」訓練周期
    在《健身助推器:訓練日記》一文中我們已經了解到了訓練日記的重要性:它可以幫助你把握身體狀態的起伏規律,監控訓練量與強度是否過大或過小。
  • 如何安排一次詳盡的周期化力量訓練
    作為一名體能教練有很多責任,而最有效的訓練就是抗阻訓練。用足球運動來講述整個訓練設計的過程與程序,是因為我對足球最為了解。但是,抗阻訓練的原理是一樣的,這同樣適用於其他項目。造就優秀的運動員需要詳細的訓練計劃,並能通過每一訓練課進行有效地監督和依靠完美的技術來實施。
  • 學點周期化跑步訓練有用
    這個問題的答案會依據你的程度、目標賽事的距離及訓練的進度而改變。這個屬於周期化訓練的知識,若要把計劃表的原則說清楚,會變得相當複雜,為了簡單說明,我們用下圖來解釋,讓大家比較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計劃。因為實力是靠累積,累積需要的是不中斷的地持續訓練,而單次的超量訓練時常就是中斷訓練的元兇。試想一下,初馬跑者某個周末練了3個小時的LSD之後,接下來三天還能正常訓練嗎?通常接下來的一個星期都無法持續規律訓練了。當然,還是有人天生就具有這種超強潛能,訓練超量也消化吸收得了,吸收多,進步也快,但這些進步神速的跑者,也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燒完跑步的熱情。
  • 什麼是周期訓練(Periodization)
    而是能夠讓你從一個瘦小的孩子,脫胎換骨變成一個強大的戰士,可以在球場上痛宰你的對手。它是一種有計畫的多變化訓練,週期訓練以最終的目的為指導原則,用長期且多變化的方式,在不同的階段達成不同階段的目標,並且用各階段目標累積的效果,來達到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