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運動健身想要不斷進步,需要靠不斷的超量訓練,加上充足的休息,才能進步。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超量恢復。
我們可以通過增加重量來進行超量訓練,也可以通過增加組數次數來進行超量訓練,還有縮短訓練時間等方法。
練得太少,訓練效果大打折扣,無法進步。訓練太多,容易過度訓練,造成身心疲憊。
健身訓練強度,關鍵是要在運動過度,跟訓練不足之間找到平衡點。我們既要進步,也不能因為健身影響到我們正常的生活。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概念,叫做訓練周期。
很多朋友超量訓練後,會發現有時候隔天會非常疲憊,如果隔天需要上班,你會發現,上班時間容易打哈欠,走神,體力不支等情況。所以他們覺得,超量訓練太累,沒必要超量訓練。
訓練周期這個概念,主要用來解決兩個問題。
一 超量訓練後,隔天太疲憊還需要上班,怎麼辦?
二 最重要的,就是用來控制訓練節奏,突破瓶頸期。
訓練周期主要分成三類,短周期,中等周期,長周期。
基本上以一天為一個周期,適合新手朋友。健身新手剛訓練的時候,因為水平相對比較低,所以進步非常快。比如你今天只能做10個伏地挺身,練一天,明天就可能做15個,第三天可能做20個。進步非常快。運動總量也可以用一天為周期,逐步增加。每天都可以測試自己的極限水平。
基本上以一周為一個周期,適合上班族不想太累又想進步,或者大多數入門愛好者。在這種周期下,我們的超量訓練的時間,一般安排在周五或者周六,也就是超量訓練後,隔天有足夠的時間休息恢復,不會造成隔天上班還恢復不過來的情況。以引體向上訓練為例,假如一三五練,其他時間休息,引體向上總量為80個為正常水平。那麼你的周一,周三的訓練,還是按照80個總量來訓練,等到周五,才將重量增加到100個。增加了重量,隔天會比較累,剛好是休息的時間。
這類周期基本上以一個月為訓練周期。考慮的主要是短周期,或者中等周期,超量訓練身體根本無法承受。所以需要更長一點的時間,來配合訓練進步。比如,你引體向上總量為300個,你想要一周增加十個總量,有時候比登天還難。別說進步,退步的可能性也是很大。這個時候,就需要配合各種訓練方法,多組少次,少組多次,增加休息時間,磨合訓練等方式,來進行強化訓練。所有的訓練,都為了一個月的周期,能增加運動總量,突破你引體向上的極限次數,或者負重重量。
至於我們訓練周期,到底是選擇哪種類型,要取決於你的目前的實力,取決於平衡健身與工作,取決於你想突破的動作,或者重量的難度。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按周為訓練周期,是個不錯的選擇。下次談到超量訓練的時候,就不用談虎色變了,不是每天都要累到趴下才叫超量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