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魅力四射,像個窈窕少女,讓你來了一次就會深深愛上它。而這裡最讓我難忘的則是花米飯和壯錦。
五龍說的是位於師宗縣的五龍鄉,因五條河流匯聚於此,因而得名。距離縣城約60公裡,地處滇、黔、桂三省交界處,居住著壯、苗、瑤、彝等6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數量較多。
一次採訪,途經五龍,地熱河谷氣候下環山草長鶯飛滿目翠,心情突然就變得離奇的好。進入鄉裡,氣溫突增至35℃左右,比起縣城大約高了八九度。再走,我就被滿街的五彩花米飯迷住了。紫的、黑的、黃的、紫黃、白的,色香味誘人。打聽一番了解到,做花米飯是壯鄉人民的傳統民俗,其顏色常為植物染成,寓意五穀豐登、五福臨門。年輕人談戀愛時,如果互相喜歡對方,就會拼著一起吃或交換吃。
花米飯製作程序很是繁瑣和講究。節日前夕,要上山採摘鴨樟榔樹的嫩葉、野生板藍根的莖葉、黃花菜果,切碎後,搗爛或熬煮出汁,濾去渣,放入當地自產的優質白糯米,浸泡、攪拌半小時左右,即可分別染出黑色、紫色、黃色。撈出染色後的糯米,上鍋大火蒸上二十分鐘,米心蒸透即可食用。也可將蒸熟的五彩花米飯放入乾淨的簸箕中陰晾個三五天,水分漸幹時用手搓揉,搓至粒粒分明,色澤會更鮮豔。幹透得差不多時即可將花米飯分袋密封,或單色或混色儲存。如此,可保存半年、一年。接待來客或想自己食用時,輕輕過個水,再重蒸即可。
花米飯色鮮味美,還有一定食療去病的作用。因製作花米飯的幾種染料是中成藥類植物,有消炎利尿、清熱除溼、養肝明目、開胃健脾等功用。
除了講究的美食,我的心又被四面八方純樸、熱情、身著精美絕倫的五彩壯服的婦女兒童所俘獲。壯族婦女心靈手巧,繼承了先輩手工手藝,多會織壯錦。壯錦以棉、麻線做地經地緯平紋交織,用粗而無拈的真絲做彩錦織入起花,在織物正反面形成對稱花紋,顏色鮮豔,條紋分明,常常用來做床單、桌布、枕巾、衣裙、巾被等。
指尖上的傳奇——壯繡,是他們的另外一項獨門絕技。壯族服飾底色多為藍色、黑色布料或自己織的壯錦,衣襟、袖口、裙擺處多彩帶、花紋、圖案樣做工精細的刺繡。當地婦女大多從小研習刺繡,世代相傳,飛針走線間,五彩絲線、絨線、金線即可繡制出色彩斑斕、栩栩如生的圖案。刺繡立體感和層次感強,圖案萬千,各有寓意。例如,瓶子、竹子有平安之意,牡丹象徵富貴,蝴蝶寓意吉祥長壽、比翼齊飛,雲水紋代表天長地久。壯繡用途廣泛,除了服裝,還可用於頭巾、披肩、被單、手提包、門帘、鞋面等處。
手工製作的刺繡深受當地百姓和遊客的喜愛,打聽了下,價格不菲,一套差不多要六七千元,便宜點的也要上千元錢。當地民族在春節、三月三、結婚等重大節日每每必穿,日常生活也總少不了手工繡出的那一份精緻美。現在,當地一小部分壯服也採用了機械化生產,性價比較高。
嗯,只因多看了幾眼,不覺間,就被五龍的各種美吸引得不能自拔。期待下次再見了,五龍!
(作者:阮松萍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