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鍛鍊的五個層次》發表後,許多朋友微信我,讓我把以前寫的幾篇八段錦功法的文章補充完整。有點忙,且寫確非我所長。但盛情難卻,就勉為其難吧。
下面就說說八段錦第一式:
按中醫理論,人體有五臟六腑共11個臟腑系統。都是一髒一腑互為表裡為一對,如:肝與膽,心與小腸……只有三焦為一身兩用獨一份。為啥?一是因為它大呀!所有的臟腑都在它裡面工作,它就是房東呀!其它的髒呀腑呀都是它的租戶!它要是哪天不高興帶點情緒,哪個臟器會好受。二是因為它統管著全身的氣機 水液通道,併兼管協調。好比一個城市,你敢停水停電停氣停通迅三天試試?是要出大事的。如果再做個比方,你的身體是一個抵抗各種病邪的部隊,你的各個臟腑都是身懷不同絕技的兵王,但離了三焦的統一組織忇調和後勤保障,縱使個個神勇,但離開了三焦的統一協調,終不過是一群散兵遊勇 烏合之眾,一定會被病邪大軍分割包圍,逐個擊破。
因此,三焦在人體中起了統率的作用。
所以八段錦第一式就是讓先來理三焦。三焦理順了,全身各個臟器才能發揮最大作用。可以說,把第一式練好練到家,大部分的病邪見著你都可好意思見你,都要繞著走。
言歸正轉,咱們下面的功法還按五個層次展開,便於新朋友學習。
雙腳開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與小腹前做抱球狀,意守下丹田。
雙手在小腹前食指交叉向上緩緩抱起,到胸口的位置是向外反轉,然後向上舉起頭頂正上方,頭後仰目視正上方。停留3到5秒,然後雙手從身體兩側緩緩放下。
共做八次
在熟練掌握了動作要領時,就可以加上呼吸。
雙手在小腹前向上捧起是緩緩吸氣,抵胸口檀中穴是氣吸滿。然後屏息上舉。在雙手分開下落時呼氣。
所有的氣功的基石就是「意」。若非如此,還不如做做廣播體操省事省力。
本式雙手交叉屏吸上舉時,要有蓋世英雄項羽力舉千鈞的氣勢,你正雙腳抓牢在地,力舉千斤之鼎。縱有泰山壓頂,也何所懼哉。. 待收勢雙手下落時意守手少陽三焦經末端無名指之關衝穴。
需要注意的是,上舉時重要的在意不在力,力度以能伸筋拔骨就達到標準,並非是讓全身肌肉僵硬的去練。
這樣練習一段時間後,關衝穴就會有產生很強的氣感,這對於三焦經的通暢至關重要。
意外還有的收穫是,除了關衝穴,雙足湧泉穴和雙手掌心也一樣都有很強的氣感。何也?
傳統醫學認為:腎主骨,力發於腎。可能很多人認為,力量不是肌肉收縮產生的嗎?這不假,但離了植物神經的傳導指令和腎上腺素等一類的運動激素,那是一推死物。而興奮神經及運動激素一類的物質,正是在傳統醫學裡主管身體活力的腎陽的範疇之內。
這麼一講你就明白,只要訓練有素,無論練內家拳法還是氣功,只要意念一動,身體自然而然就會隨之做出反應。這就是鍊氣功八段錦時加意念的用意。
細心的朋友,可能還會問?腳底湧泉穴有氣感是因為歸屬足少陰腎經可以理解,掌心為什麼也有氣呢?這是因為手掌心通手少陰心經,手少陰和足少陰是最快最直接最方便聯通的,要不有句老話說手足情深呢!
八段錦第一式雙手託天理三焦,練出氣感後,一般的小毛病都不會找你了,你的精氣神都和平常人都不一樣。這個並不難,只要堅持,人人都可以做到。
射鵰英雄傳裡的武學奇才 、大師、宗師,莫不以參加數年一次的華山論劍為榮。我們練習養生氣功,也當藝無止境,以追求最高的境界為任。
再看一張圖
下面就說本式的終極境界———循經導引。
吸氣時,氣從足底湧泉穴沿腿內側及腹前少陰腎經至鎖骨下,屏息上舉時,氣從臂內側沿手少陰心經至手掌。
呼氣手臂下落至水平時,氣從手臂外側沿手少陽三焦經至耳前眼旁。手臂繼續下落至身旁時,氣從身體兩側沿足三陰落至腳趾端。此式完美結束一個回合,共做八次。
僅此一式真氣就循環了一個周天。
功練至此,已近乎金剛不壞之軀。只要不作,雖不妄增壽,但天年盡享已不在話下。
在呼氣時可發「嘻」字聲,更加護持。若場合所限,亦可於心中默念。
有緣的朋友一定要勤加練習,一定會讓你有意外的驚喜,一年後的今日我們再在一起探討練功心得,必是另一番盛況,試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