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的「診脈人」丨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督導組組長楊勝桂

2020-12-18 天眼新聞

2019年10月30日,印江自治縣脫貧摘帽不久,我剛忙完板溪鎮的脫貧攻堅工作,又踏上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的扶貧之路。

這是我第一次來沿河自治縣,人生地不熟,只能用手機導航。從縣城到夾石鎮的道路坑坑窪窪,非常狹窄,我開車足足花了一小時五十分鐘。

夾石鎮地處沿河自治縣南大門,是沿河第三大鎮,轄36個行政村、2個社區,301個村民組,有農業人口12239戶50152人。

楊勝桂在三陽村召開群眾院壩會宣傳脫貧政策

夾石鎮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是沿河自治縣脫貧攻堅主戰場。2014年,全鎮共有貧困村27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98戶16556人,貧困發生率為33.01%。

我到夾石鎮後,先是進村入戶,全面了解村情,把脈問診、查找問題,以便及時開出藥方,對症下藥。

我和督戰隊員們早出晚歸,利用兩周時間走遍了全鎮38個行政村,集合查找問題情況,給夾石鎮黨委政府開出第一份整改意見書。

楊勝桂(左)到大壩村入戶了解政策落實情況

整改內容涉及部分村工作相對滯後,工作思路不清;幫扶幹部入戶走訪少,貧困戶不知道幫扶幹部是誰;基礎設施建設欠帳大,尤其飲水不保障,組組通公路未實施完,聯戶路及「三改一化」基本未啟動,網絡信號覆蓋差;貧困戶排查質量差,錯退、漏評、戶內漏人情況較為普遍;鎮、村公共衛生和農戶室內衛生差等。

敢於發現問題是督導組的職責,督查指導問題整改出成效是督導組的工作任務。今年,來自省市縣各級督導排查發現夾石鎮各類問題20738個。

楊勝桂(左)到舊屋基村入戶督導幫扶幹部幫扶情況

面對每個階段發現的問題,我帶領督導組和夾石鎮脫貧攻堅指揮部一道認真研究,建立脫貧攻堅問題整改責任制和責任部門主抓主管機制,成立問題整改專班,抽調專人辦公,針對各級督戰反饋的問題,逐項研究落實舉措,強化統籌調度,確保整改過程紮實,結果真實。

有一次,我到魯家山入戶走訪,走到一個還沒有通路的村民組,一個羅姓人家,木房三間只攔了一間半,階簷是泥巴砌的,坑坑窪窪。家裡只見有兩個飢瘦小孩,待我走到堂屋大門,往裡一看,被眼前場景震驚了——堂屋用板凳鋪了一間床,床上躺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孩,眼睛一楞一楞的。

我叫他沒有回應,正當我走出堂屋,大人回來了,上前了解,才得知他妻子跑了,床上躺著的是他的小兒子,今年9歲,患有腦癱。家裡還有一個17歲男孩和一個讀小學五年級的13歲女兒。全家僅靠低保收入維持生計,房屋嚴重透風漏雨。我們同村脫貧攻堅隊商討後,決定對其進行危房改造,拆除舊房,在公路旁建新房。

楊勝桂在舊鄉村督導軟體資料完善情況

類似案例數不勝數,在沿河自治縣脫貧出列的關鍵之年,我很榮幸能又一次參與這場偉大戰役,讓我深深認識到消除絕對貧困的重大意義。在這條為人民服務的路上,我將繼續堅守初心、牢記囑託、感恩奮進。

【人物小傳

楊勝桂,男,1970年3月出生,大專學歷,中共黨員,現任中共印江自治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2019年10月30日赴沿河縣夾石鎮開展脫貧攻堅督導工作,擔任市級派駐沿河縣夾石鎮督導組組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施平 通訊員 張孝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芶家村丁仕新脫貧攻堅紀實
    芶家村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夾石鎮南部,海拔高度764米,距鎮政府駐地19公裡,距沿河縣城57公裡。全村共有7個村民組,屬一類貧困村,2019年末戶籍人口349戶1579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1戶573人,2014年貧困發生率為36.22%。
  • 同心掬得滿庭芳——沿河自治縣鉚勁滿弦奮力衝刺攻堅拔寨再出發
    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貴州省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的沿河自治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聚焦聚力「兩不愁三保障」,縱深推進脫貧攻堅「四場硬仗」,貧窮山鄉的落後面貌正在被改寫:群眾收入在增加、村容村貌在改善,百姓文化生活愈加豐富多彩,群眾幸福指數在逐日提升,同步小康、奔向幸福的願景指日可待。
  • 貴州沿河:夾石鎮召開2019-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小學質量分析會
    為總結經驗,找出不足,抓實抓細教學常規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5月24日,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夾石鎮召開2019-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小學質量分析會。會議中,鎮教育管理中心杜文成同志組織大家學習了《夾石鎮中小學教師教學常規管理及教學質量獎懲辦法》的通知,該通知規範了全鎮小學教師的教學常規,明確了教學之量的目標。會議最後,張曉峰在總結講話中強調:各校要認清形勢,正視問題,增強提升質量的緊迫感;要尋求對策,緊盯目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春夏做的事 秋冬自會給我答案丨沿河自治縣夾...
    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陳家村4組的龔福梅老人一推開門瞧見是我,一邊欣喜地喊著,一邊走過來拉著我的手。「我前幾天在樹下撿了好多板慄,我給你裝在兜兜裡吃。」說罷,拉著我的手步履蹣跚地往屋裡走,捧出一簸箕的板慄,一把一把地往我衣服兜裡裝,直到我的衣袋子鼓鼓囊囊塞不下。龔福梅老人看著滿滿一衣兜的板慄,我不禁回憶起初遇龔福梅一家的那個春天。
  • 「我的扶貧故事」軍魂不改 初心不變丨沿河自治縣石柱村攻堅隊隊長...
    我叫杜政雄,2017年從部隊轉業到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國土資源局中界鎮國土資源所,當年被派駐到石柱村成為一名包村幹部。2019年起,我開始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攻堅隊隊長。2020年3月,我開始擔任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
  • 2020年銅仁市首屆老年人氣排球比賽在沿河圓滿閉幕
    11月29日,2020年銅仁市首屆老年人氣排球比賽在沿河自治縣警體訓練體中心圓滿閉幕。銅仁市老年人體育協會副主席、原人大地工委副主任杜宏勝、張繼剛,原地委副巡視員、秘書長、銅仁市老年人門球協會會長劉瑛,銅仁市老年人體育協會副主席、市財政局原調研員雷禮澤,沿河自治縣老年人體育協會主席、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崔道高出席閉幕式。氣排球運動是集休閒娛樂運動為一體的群眾性體育項目,其打法和計分方式與競技排球基本相同。
  • ...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丨沿河自治縣官舟鎮吳家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懿
    我叫王懿,是沿河自治縣官舟鎮吳家村駐村第一書記。  2年多來,見證了村莊一點一滴的變化,幫助群眾化解了一件又一件煩心事,我用心用情用力,俯下身、解民憂,也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感動。王懿(左一)田間地頭宣講脫貧攻堅惠民政策2019年8月30日凌晨,家住五組患有精神疾病的彭友芬走失3天仍未歸家,著急的丈夫魏宗龍把這一情況告訴了我。我第一時間擬一則尋人啟事在微信群中發布並號召尋人,同時,在市級媒體、省級媒體廣發尋人貼,利用社會大眾力量幫助尋找彭友芬。
  • 今天,銅仁市表揚了這些優秀教師,為他們鼓掌!
    (6個)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第四中學沿河思源實驗學校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洪渡完全中學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第七中學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板場鎮初級中學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客田鎮初級中學市直(3個)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12名)劉蘭蘭 沿河民族中學楊正倫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第二高級中學秦小敏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第三高級中學田亞麗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特殊教育學校遊旭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民族幼兒園田華強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第六完全小學
  • 督轉幹部作風 戰變鄉村風貌——銅仁市紀委督戰沿河中寨鎮大宅村...
    7月3日,銅仁市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烈日炎炎,市紀委幹部陳林帶著幫扶幹部們揮灑著汗水清理環境衛生,經過大宅組時,被熱情群眾田維榮「攔」了下來。「田哥子,你咋這麼客氣哦?」「今年你們為村裡老百姓做了那麼多實事,咱要學會感恩呀,喝瓶水算啥?」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丨沿河自治縣中界鎮莊嚴...
    我叫楊佐軍,是銅仁市沿河自治縣中界鎮莊嚴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9月25日,我帶著組織的重託,開始了脫貧攻堅之路。初到村裡時,為了工作能順利開展,我積極向前輩請教,學政策、學方法。
  • 「我的扶貧故事」我要譜寫一首在麻竹溪的鏗鏘壯歌丨沿河自治縣...
    我叫張永久,是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黑水鎮麻竹溪村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也是黑水完小副校長。我主動請纓深入一線參與脫貧攻堅,決心要用時光的足跡,譜寫一首在麻竹溪的鏗鏘壯歌。鄧全組貧困戶張緒,超標建房,債務壓力極大。
  • 「我的扶貧故事」「袁同志,今天來我家吃飯!」丨沿河自治縣淇灘鎮...
    2020年2月9日,正在銅仁市萬山區開展疫情督導的我接到通知——趕赴沿河自治縣,開啟脫貧攻堅新徵程。我不知不覺在淇灘鎮狼溪社區已度過近一年的光景,在脫貧攻堅戰役臨近收官之際,感慨萬千。緊扣「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方案」「各級督戰督查」,對「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標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全面補齊各項工作短板,參與社區指揮部完成一組彭思虎住房不安全整治工作、透風漏雨整治29戶、危房改造不徹底15戶、安全飲水11戶、慢性病卡辦理20個、輟學生勸返3人;參與社區指揮部完成一組人居環境提升整治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管家村親上加親丨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駐...
    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有管、冉兩大姓氏,管家與老寨兩個自然寨長期通婚,十分親近。我妻子是管家村人,姓冉,所以我有姑公、老弟等稱呼,加上長期駐村,我也早與當地群眾感情深厚,管家人也成了我的「娘家人」。 我叫王鵬程,是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駐村幹部。初來管家村,站在這個二類貧困村的土地上,我百感交集。村裡的土地資源匱乏,多數土地集中在村裡山高路遠的蓋上,全村有農業人口218戶720人,有建檔立卡戶55戶235人,貧困發生率為32.6%……看到這些數據,責任與焦慮一時湧上我心頭。
  • 銅仁市政協到鎮寧自治縣寧西街道景寧小區考察
    據鎮寧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6月17日,銅仁市政協主席陳康一行到鎮寧自治縣寧西街道諧美社區景寧小區考察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成效,市政協副主席彭賢倫,市政協黨組成員、鎮寧自治縣委書記龐琨,縣政協主席王府燕以及市政協、市移民局、縣政協、縣移民局、寧西街道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
  • 扶貧故事丨「扶貧小白」的「四種身份」
    地處武陵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腹地的革命老區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掛牌督戰的全國52個未摘帽貧困縣之一,也是貴州省9個未脫貧摘帽的深度貧困縣之一、銅仁市唯一的深度貧困縣和未摘帽貧困縣。截至2019年底,全縣剩餘貧困人口2.02萬人,貧困發生率3.3%,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
  • 「我的扶貧故事」扣好孩子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丨沿河自治縣淇灘鎮...
    我叫楊黎,是銅仁市第六小學的教師,2020年9月,得知學校要選派1名教師去沿河支教一年的消息時,我既興奮又忐忑,終於有機會和丈夫一起在脫貧攻堅戰場上貢獻自己的力量,但家裡的孩子和老人該怎麼辦?猶豫之際,丈夫給了我信心和勇氣。9月6日,暴雨傾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