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印江自治縣脫貧摘帽不久,我剛忙完板溪鎮的脫貧攻堅工作,又踏上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的扶貧之路。
這是我第一次來沿河自治縣,人生地不熟,只能用手機導航。從縣城到夾石鎮的道路坑坑窪窪,非常狹窄,我開車足足花了一小時五十分鐘。
夾石鎮地處沿河自治縣南大門,是沿河第三大鎮,轄36個行政村、2個社區,301個村民組,有農業人口12239戶50152人。
楊勝桂在三陽村召開群眾院壩會宣傳脫貧政策
夾石鎮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是沿河自治縣脫貧攻堅主戰場。2014年,全鎮共有貧困村27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98戶16556人,貧困發生率為33.01%。
我到夾石鎮後,先是進村入戶,全面了解村情,把脈問診、查找問題,以便及時開出藥方,對症下藥。
我和督戰隊員們早出晚歸,利用兩周時間走遍了全鎮38個行政村,集合查找問題情況,給夾石鎮黨委政府開出第一份整改意見書。
楊勝桂(左)到大壩村入戶了解政策落實情況
整改內容涉及部分村工作相對滯後,工作思路不清;幫扶幹部入戶走訪少,貧困戶不知道幫扶幹部是誰;基礎設施建設欠帳大,尤其飲水不保障,組組通公路未實施完,聯戶路及「三改一化」基本未啟動,網絡信號覆蓋差;貧困戶排查質量差,錯退、漏評、戶內漏人情況較為普遍;鎮、村公共衛生和農戶室內衛生差等。
敢於發現問題是督導組的職責,督查指導問題整改出成效是督導組的工作任務。今年,來自省市縣各級督導排查發現夾石鎮各類問題20738個。
楊勝桂(左)到舊屋基村入戶督導幫扶幹部幫扶情況
面對每個階段發現的問題,我帶領督導組和夾石鎮脫貧攻堅指揮部一道認真研究,建立脫貧攻堅問題整改責任制和責任部門主抓主管機制,成立問題整改專班,抽調專人辦公,針對各級督戰反饋的問題,逐項研究落實舉措,強化統籌調度,確保整改過程紮實,結果真實。
有一次,我到魯家山入戶走訪,走到一個還沒有通路的村民組,一個羅姓人家,木房三間只攔了一間半,階簷是泥巴砌的,坑坑窪窪。家裡只見有兩個飢瘦小孩,待我走到堂屋大門,往裡一看,被眼前場景震驚了——堂屋用板凳鋪了一間床,床上躺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孩,眼睛一楞一楞的。
我叫他沒有回應,正當我走出堂屋,大人回來了,上前了解,才得知他妻子跑了,床上躺著的是他的小兒子,今年9歲,患有腦癱。家裡還有一個17歲男孩和一個讀小學五年級的13歲女兒。全家僅靠低保收入維持生計,房屋嚴重透風漏雨。我們同村脫貧攻堅隊商討後,決定對其進行危房改造,拆除舊房,在公路旁建新房。
楊勝桂在舊鄉村督導軟體資料完善情況
類似案例數不勝數,在沿河自治縣脫貧出列的關鍵之年,我很榮幸能又一次參與這場偉大戰役,讓我深深認識到消除絕對貧困的重大意義。在這條為人民服務的路上,我將繼續堅守初心、牢記囑託、感恩奮進。
【人物小傳】
楊勝桂,男,1970年3月出生,大專學歷,中共黨員,現任中共印江自治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2019年10月30日赴沿河縣夾石鎮開展脫貧攻堅督導工作,擔任市級派駐沿河縣夾石鎮督導組組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施平 通訊員 張孝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