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要譜寫一首在麻竹溪的鏗鏘壯歌丨沿河自治縣...

2020-12-14 天眼新聞

我叫張永久,是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黑水鎮麻竹溪村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也是黑水完小副校長。我主動請纓深入一線參與脫貧攻堅,決心要用時光的足跡,譜寫一首在麻竹溪的鏗鏘壯歌。

鄧全組貧困戶張緒,超標建房,債務壓力極大。我花錢給他家添置了家具和生活用品,幫扶出一個溫馨的家。同時,我還幫助他找到了一個公益性崗位,將他引上了致富路。茶園組村民張永俊家裡無廚房門,院壩未硬化,室內臟亂不堪。我便帶上工具給他修理、硬化與整理。回想起來,我幫扶的8戶貧困戶,每家都有不同的困難,但都在我用心用情的真幫實扶下如期出列。

我除了幫扶8戶貧困戶外,還擔任四班班長,全面負責茶園、大池和趙興三個組的工作。房前屋後硬化,透風漏雨整治,政策宣傳,滿意度提升等等,我樣樣從頭學起。一段時間後,趙興的崔素蘭伯母誇我:「這個永久,做哪樣像哪樣,眼巧得很!這樣會,那樣也會,成萬金油了!」我自己動手,到各組修修補補,安裝門窗、上玻璃、屋頂補漏、安水安電等,初步統計,為村指揮部節省了不少於3萬元的資金,贏得了戰友們的點讚、喝彩!村民們的滿意度因此也大幅度提升。

在我迎難而上、勤勞肯幹的精神的帶領下,麻竹溪村的項目工程、產業發展一直都順風順水。茶園組修路過程中,有一天人們突然停下不修了。我立刻停下大池組的工程,火速趕到現場帶頭做。村民們見了,也就不好意思地紛紛聚攏,跟著做了起來。茶園是一級地質災害點,移民搬遷與安置一直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但在我的奔走下,這項民生工程終於得到了妥善的處理。可以說,一年來,麻竹溪村哪裡有困難,我就奔赴向哪裡。

幾個月前,因為領導、戰友們和村民們的厚愛,我破格晉升為村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今年教師節,我被推薦參加縣表彰大會。麻竹溪村正在快速變化中,但這還不夠,我要用時光的曼妙足跡 ,譜寫一首在麻竹溪的不朽壯歌。

整理 蔡達斌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楊儀 王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扶貧一線,是我對黨最大的忠誠 丨沿河自治縣...
    我叫付強,是淇灘政府一名普通的幹部,是一名平普通的黨員。2019年10月,我來到白果村,開始了平淡卻不平凡的駐村幫扶工作。雖然以前也來過白果村,但從沒有像今天一樣仔細打量她:「秀美」是白果村給我最深刻的印象,穿過臘園村曲折狹窄的通村路,眼前豁然開朗,秀美又可愛的白果村呈現在眼前。
  • 「我的扶貧故事」我送包保戶上學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坪村幫扶...
    我叫趙浩昌,今年38歲,是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寨鎮大坪村的一名幫扶幹部,也是沿河九完小的一名人民教師。3月3日,我接到去中寨鎮大坪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我的心充滿著痛苦。因為,母親去年才剛動完肺癌手術,大兒子馬上要參加中考,小兒子還未滿兩周歲,父親又在銅仁,妻子又要上班,家中的老小沒人照顧。  但是,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我知道必須要先顧「大家」才去顧「小家」。散會後,我與妻子電話溝通:「老婆,我被安排到中寨鎮去參與精準扶貧了,家中的事你要多費心了,要耐心一點,媽媽年紀大了,會經常嘮叨,你要多多包涵。」
  • 「我的扶貧故事」在山旮旯裡拼出致富路丨沿河自治縣中界鎮高峰村...
    我叫羅文武,今年45歲,現任沿河自治縣中界鎮高峰村村支書。我初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從一開始進廠打工,到後來承包工地,我憑著自己的努力逐漸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可當時我的家鄉卻還是很貧窮。2004年,我回到家鄉,本來是想要帶著村裡的青壯年一起外出打工致富,可一想到我們走了,家裡就只剩老人和孩子,本就貧困的村子會變得更加「瘦弱」。所以,我決定留在村裡,我暗下決心,在村裡也一定要幹出一番事業。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丨沿河自治縣中界鎮莊嚴...
    我叫楊佐軍,是銅仁市沿河自治縣中界鎮莊嚴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9月25日,我帶著組織的重託,開始了脫貧攻堅之路。初到村裡時,為了工作能順利開展,我積極向前輩請教,學政策、學方法。
  • 「我的扶貧故事」軍魂不改 初心不變丨沿河自治縣石柱村攻堅隊隊長...
    我叫杜政雄,2017年從部隊轉業到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國土資源局中界鎮國土資源所,當年被派駐到石柱村成為一名包村幹部。2019年起,我開始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攻堅隊隊長。2020年3月,我開始擔任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管家村親上加親丨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駐...
    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有管、冉兩大姓氏,管家與老寨兩個自然寨長期通婚,十分親近。我妻子是管家村人,姓冉,所以我有姑公、老弟等稱呼,加上長期駐村,我也早與當地群眾感情深厚,管家人也成了我的「娘家人」。 我叫王鵬程,是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駐村幹部。初來管家村,站在這個二類貧困村的土地上,我百感交集。村裡的土地資源匱乏,多數土地集中在村裡山高路遠的蓋上,全村有農業人口218戶720人,有建檔立卡戶55戶235人,貧困發生率為32.6%……看到這些數據,責任與焦慮一時湧上我心頭。
  • 「我的扶貧故事」把村裡的每一點小事都當大事辦丨沿河自治縣思渠...
    我叫田維進,41歲,是沿河自治縣風景名勝管理局派駐思渠鎮華元村第一書記。2016年至今,我一直在思渠鎮華元村駐村。剛開始,我得知華元村沒有辦公場所、人居環境較差、沒有穩定的產業項目、村支兩委幹部不足等,於是我首先把工作重點放在陣地建設上。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春夏做的事 秋冬自會給我答案丨沿河自治縣夾...
    「哎呦,楊姑娘,我好想你啊!最近都沒看到你,去村委會問都說你上別處忙去啦!」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陳家村4組的龔福梅老人一推開門瞧見是我,一邊欣喜地喊著,一邊走過來拉著我的手。「我前幾天在樹下撿了好多板慄,我給你裝在兜兜裡吃。」
  • 「決勝2020」我是村裡幸福的庫管員丨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馬腦村村民...
    每天清晨,當妻兒還在熟睡中時,我便離開舒適乾淨的搬遷房,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放著音樂,騎著我心愛的摩託車奔向菌包廠的庫房。我叫向東,初中學歷,今年33歲,是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馬腦村村民,同時還是馬腦村智能農場的一名庫管員。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盡顯軍人擔當丨沿河自治縣黃土鎮大元村...
    我叫呂可府,今年36歲,2018年12月從部隊轉業到沿河自治縣黃土鎮政府工作,放下槍桿子,2019年3月我被派駐黃土鎮大元村,轉戰脫貧攻堅戰場。大元村共10個村民小組,306戶1418人,其中貧困戶66戶323人,屬二類貧困村。
  • 「我的脫貧故事」6隻黑山羊圓了我的脫貧夢丨沿河自治縣淇灘鎮和平...
    我叫羅庭順,今年67歲,是沿河自治縣淇灘鎮和平村村民。6隻黑山羊改變了我的後半生,讓我摘掉了貧困帽,過上了幸福生活。貧困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出生農村貧困家庭,小時候,我就對「貧困」一詞體會非常深刻。從小我就很懂事,記得在上小學的時候,只要一放學我就會去幫助父母幹活。
  • 「我的扶貧故事」點滴小事見幫扶大義丨沿河自治縣甘溪鎮桑木村駐...
    我叫任旭剛,2019年8月成為貴州銅仁沿河自治縣西部計劃志願者,同年8月12日,我被派駐到沿河縣甘溪鎮桑木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任旭剛(圖中)與攻堅隊成員研判工作到村第一天,作為「小白」的我便跟著駐村第一書記到四個自然寨走訪,這讓我對桑木村的村情有了初步了解。  走訪途中,書記對我說,「桑木村村情複雜,工作量大,要多出力、配合原有幹部將桑木村的工作支撐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背著動態心電圖去扶貧丨沿河自治縣中界鎮河坎村...
    我叫楊葉民,是沿河自治縣中界鎮黃家洞小學的一名教師。2020年2月,我被派到中界鎮河坎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從三尺講臺奔向了脫貧攻堅一線。剛到村時,村指揮部將先鋒組交由我來負責。成為攻堅隊隊員後,我深知,自己必須熟悉和掌握政策,才能更好地宣傳並做好群眾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勇敢...
    我叫田勇,今年48歲,是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勇敢村一名普通農民。1歲半失去父親,4歲母親改嫁,先天性近視的我在兩個哥哥的拉扯下長大。  為了早日脫貧致富,我利用小額扶貧貸款政策,貸了3萬元錢發展核桃。由於不懂技術,沒有經過考察,所選的苗,不宜在當地的土壤和氣候中生長,種植的黑桃幾年都沒掛果。不但欠下3萬元銀行貸款,而且還欠了2萬元的私人外債。這對於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好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 「我的扶貧故事」再出徵,歸來仍是從前那個「少年」|沿河自治縣...
    我叫周勇,今年51歲,是沿河自治縣委宣傳部派駐黃土鎮勇敢村的指揮長。這是我人生的第二次出徵扶貧戰場,16年前,2004年我作為全縣黨建扶貧工作隊員,奔赴思渠鎮開展黨建扶貧一年,那時候正值青春年少,激情澎湃、鬥志昂揚、意氣風發,與貧困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場景至今仍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 「我的扶貧故事」「袁同志,今天來我家吃飯!」丨沿河自治縣淇灘鎮...
    2020年2月9日,正在銅仁市萬山區開展疫情督導的我接到通知——趕赴沿河自治縣,開啟脫貧攻堅新徵程。我不知不覺在淇灘鎮狼溪社區已度過近一年的光景,在脫貧攻堅戰役臨近收官之際,感慨萬千。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役的收官之年、關鍵之年,我作為新兵,派駐淇灘鎮狼溪社區開展駐村督戰工作,負責督戰狼溪社區、臘園村,協助狼溪社區村級指揮部辦公室工作,包保貧困戶9戶,我迅速調整工作狀態,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戰役之中。
  • 「我的扶貧故事」扣好孩子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丨沿河自治縣淇灘鎮...
    我叫楊黎,是銅仁市第六小學的教師,2020年9月,得知學校要選派1名教師去沿河支教一年的消息時,我既興奮又忐忑,終於有機會和丈夫一起在脫貧攻堅戰場上貢獻自己的力量,但家裡的孩子和老人該怎麼辦?猶豫之際,丈夫給了我信心和勇氣。9月6日,暴雨傾盆。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全能戰士」|沿河自治縣思渠鎮...
    我叫張紅文,是沿河自治縣檔案館選派思渠鎮大阡村第一書記,大阡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場的600多個日日夜夜裡,我從一個新兵蛋子,逐漸成長為群眾心中的「全能戰士」。為了讓村莊更加美麗,我採購了丙烯顏料、畫筆、外牆漆,因地制宜,著手給村民房屋穿上美麗的外衣。通過兩個多月的努力,一幅幅色彩鮮豔的脫貧攻堅宣傳漫畫和宣傳字畫隨處可見,每一面牆,都承載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 ...扶貧路上的「診脈人」丨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督導組組長楊勝桂
    2019年10月30日,印江自治縣脫貧摘帽不久,我剛忙完板溪鎮的脫貧攻堅工作,又踏上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的扶貧之路。這是我第一次來沿河自治縣,人生地不熟,只能用手機導航。從縣城到夾石鎮的道路坑坑窪窪,非常狹窄,我開車足足花了一小時五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