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益開放之後,很多外國人都對這個國家充滿了嚮往,希望能夠來到這座國家,親身體驗它的風情和美麗,看來,當一個國家開始顯現出強大實力的時候,它自身就宛如一片磁石,能夠牢牢的吸附外來的優秀人才,吸附先進力量,這讓人想起了那句「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只要自身的實力足夠強勁,足夠優秀,就不必懼怕人才的流失,相反可以用東道主的身份,對外敞開博大的胸懷,接納這些人的存在。
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其實,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在中國還身處戰亂之中,是一個貧窮國家時,就有一些外國人受到中國文化的感召,希望能夠成為一名中國人,並且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中國,這樣的人總是讓人覺得非常的感慨。
沙博理出生在美國,他的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以至於他只能以半工半讀的方式,辛苦地讀完了法學院。小小年紀的他,因此培養出了極其堅韌的素質和頑強的毅力,這也為他日後當兵埋下了伏筆,後來,他當上美國大兵,還很幸運地得到了一個外派的機會,他沒有被派遣到那些戰亂紛紛的國家,事實上他是被派到中國,那個時候中國已經接近抗日戰爭的勝利了,所以他在中國也沒有待上多長的時間。直到1946年,沙博理返回美國,並且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考上了一所大學,專門進修中文,因為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表現的太過強烈,以至於有人專門給了他一個機會,介紹他去上海找一家雜誌社的主編。
這名主編是一個長相非常漂亮的女孩,而且心中充滿對藝術的執著熱愛,在沙博理來到中國,與這名女孩相遇之後,他跟她慢慢的墜入愛河,沙博理覺得這真是一種特別的緣分,他熱愛中國,而又跟一個中國女孩結成了情侶,他希望能把握好這段感情,所以,他們很快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結婚以後,沙博理留在中國,跟妻子一起做著有利於中國的工作,並且繼續發揚自己在中文方面的文學天賦,希望能夠向全世界介紹中國,這對夫妻雖然國籍不同,但是熱愛中國的心都是那麼的相似。1950年1月,兩人的女兒出生了,所以他們之間有了更深的羈絆。在中國過了十六年之後,沙博理有了中國國籍,他終於成為了一名「真正的」中國人,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和嚮往。2014年,沙博理在中國的土地上平靜的去世了,回顧他這一生的時候,他覺得很高興,因為他實現了自己心中所有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