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網絡佔卜實質,不要被「倖存者偏差」迷惑雙眼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說起算命看相的迷信活動,不少年輕人一定嗤之以鼻。但是,一旦把同樣的活動搬到網上,而且以塔羅牌等源自西方的佔卜形式為賣點,事情好像就變得不一樣了。據報導,線上佔卜已逐漸從娛樂走向牟利,高收費、花式營銷等亂象層出不窮,一些所謂的佔卜師依靠「水軍」刷人氣,如果顧客給出不滿意評價就拉黑。部分沉迷於線上佔卜的年輕人在迷茫焦慮中淪為被詐騙的對象,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

  根據筆者平時的觀察,相信塔羅牌等網絡佔卜的以年輕群體為主,甚至不乏高學歷者的擁躉。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他們會請教佔卜師;婚戀生活出現了矛盾和縫隙,也會找佔卜師算一卦。總而言之,在一些玩家的眼裡,萬事萬物仿佛都可以通過佔卜預測,拿不準的主意也可以由塔羅牌代勞。

  如果僅僅作為一種娛樂活動,玩玩塔羅牌倒也無傷大雅。畢竟,職場人士工作壓力大,需要找到情緒舒緩的空間,而塔羅牌等佔卜具有心理暗示的功能,能夠讓人在一定時期內從硬邦邦的現實生活中獲得某種解脫。

  但是,當遊戲成為一種灰色產業,甚至被人用來行使詐騙,其無疑走向了危險的方向。說輕一點,這是一種心理操控,佔卜師以塔羅牌為工具騙取顧客信任,提供一種虛妄的解釋;說嚴重一點,當佔卜師讓顧客沉迷於其間,並藉此獲得顧客的私人隱秘信息,就會引發諸多違法犯罪行為和逾越社會倫理的結果。

  很多人相信塔羅牌,一方面固然來自其西化的前衛包裝,另一方面則離不開所謂佔卜的「準」。正如報導所言,很多塔羅牌佔卜師通過購買「水軍」,製造一種算命很準的假象,而真實顧客受吸引花錢算命以後,哪怕結果不準確,也找不到投訴維權渠道,想打差評就會被直接拉黑。從心理學上來說,不管怎麼樣的算命都存在一種「倖存者偏差」,歪打正著算準的案例會被無限放大,不光被佔卜師大做文章,也讓顧客信以為真,而算不準的情況則被人們忽視,或者被各種子虛烏有的藉口搪塞。

  可以說,只要花錢請人算命,那唯一的結果就是受騙上當。區別只在於一些人被騙了還一無所知,甚至主動替佔卜師解釋,以尋求某種平衡,陷入自欺欺人的心理泥沼;一些人被騙後恍然大悟,卻發現根本沒有辦法挽回損失,甚至連打個差評出口氣都軟綿無力。

  因此,監管部門出手規範所謂網絡佔卜活動就尤為必要。許多以營利為目的的網絡佔卜,都涉嫌構成了非法經營、虛假宣傳活動,對此,網絡平臺本來就有規範和整頓的義務。而對於騙取顧客錢財、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佔卜,公安機關等部門也要及時出手,以強大的法律武器進行打擊,為受其傷害的公民挽回損失。

  當然,與很多線下佔卜活動一樣,網絡佔卜會以各種明目打法律的擦邊球,或者以私域流量的形式進行推廣營銷,從而與監管部門「躲貓貓」。從根本上來說,讓社會形成對這些新型網絡佔卜的正確認識,戳穿塔羅牌算命隱藏的把戲,才能防止其對社會造成更大危害。

  與完全被封建迷信蒙蔽的人不同,多數玩塔羅牌的年輕人一開始有一種好奇和將信將疑的態度,他們本身具有一定科學素養,也有自己的邏輯判斷能力,只是被網絡佔卜設計的複雜心理陷阱所誘騙了。因此,引導年輕人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就要用強大的科學邏輯,揭露網絡佔卜的虛偽性。比如,讓年輕人意識到大量不「準」的算命結果被人為掩蓋了,幫助其認識「倖存者偏差」,就能讓他們明白塔羅牌只是博君一笑的遊戲而已。

  當代青年工作緊張、精神壓力大,因為找不到合理的解壓渠道,部分人才尋求網絡佔卜的精神安慰。對此,社會還要在年輕人精神生活的「供給側」上下功夫,比如提供科學便利的公共心理諮詢服務,創建青年精神文化社群,為孤獨的年輕人創造互相理解和支持的條件。年輕人樹立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態度,為自己構建豐盈的精神世界,自然不會在網絡佔卜的虛妄中不能自拔。

(責任編輯:武曉娟)

相關焦點

  • 光明時評:認清網絡佔卜實質,不要被「倖存者偏差」迷惑雙眼
    從心理學上來說,不管怎麼樣的算命都存在一種「倖存者偏差」,歪打正著算準的案例會被無限放大,不光被佔卜師大做文章,也讓顧客信以為真,而算不準的情況則被人們忽視,或者被各種子虛烏有的藉口搪塞。  可以說,只要花錢請人算命,那唯一的結果就是受騙上當。
  • 2018重慶高考零分作文: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也叫做「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等。  俗話說得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說的也是這個意思。因為被體現出來的表現往往把真相掩蓋了,我們特別容易被大多數迷住而忽略了只屬於少數的真理。那些安靜的,沉默的,往往隱藏著最接近事物本來面目的屬性。
  • 倖存者偏差理論
    行情弱勢,盤面也無聊想不出寫什麼,這裡給大家講一個倖存者偏差理論。但是據國家人口普查統計,成功裡的人,多數還都是接受了全面的教育的,你認知的某某隻是個例現象,這個就叫做倖存者偏差。為什麼一劍今天要講這個?
  • 投資應警惕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最經典的例子是關於二戰的一個故事,盟軍的飛機在空戰中損失嚴重,統計了倖存飛機的各部位中彈密度後,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而統計學家沃德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應該對機身上彈孔少的部位加強防護,理由是機身各部位中彈概率是一樣的,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僅統計能回來的飛機的特徵,就是倖存者偏差。
  •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點擊上方 太初之道 關注我倖存者偏差是
  • 開車的「倖存者偏差」
    【 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的其實是在統計概率分布時一個典型的錯誤。錯誤在於對統計過程中對於基數的錯誤估計。如果上面這兩句話你看起來很難理解,那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A吃了一個偏方治好了某種病,於是說這個偏方可以治好這種病。
  • 騙子密碼:倖存者偏差
    這也說明了「幸運者偏差」在統計上的本質:其統計結果是經過篩選後的結果,並不是隨機的,因此也不具備普適性,所以不要輕易相信那些直銷者的話。所以,如果你真的以為「六個核桃」真能給人補腦,那麼你的智商也就停留在剛剛直立行走的年代。
  • 倖存者偏差,看不到的真相最致命
    那是因為「倖存者偏差」導致的錯覺,畢竟,只有活著的人才會說話。每個人都不要低估疫情的風險,不要因為「倖存者偏差」,讓取之不易的勝利又付諸東流。那什麼是「倖存者偏差」?1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2000多年前古羅馬一名叫做西塞羅的政治家提出。
  • 倖存者偏差你真的理解了嗎?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指的是在做統計分析時,我們只專注於那些成功的例子,從而得出以偏概全的錯誤結論。簡單來講,成功的例子往往只屬於少數,如果我們只看成功的倖存者,而忽略那些大部分的「失敗者」,那麼就會得出很多不符合常理的荒唐結論。我們先來看下倖存者偏差的故事來源。二戰期間,為了加強戰鬥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
  • 什麼叫倖存者偏差?
    這就叫倖存者偏差。我們在求職和工作中,經常會碰到諸多問題。通常會去求助成功的「過來人」問問他們,例如,讀書拿大學文憑到底有沒有用?怎麼樣才能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怎麼樣在職場中快速升遷?等等問題。上述成功者給出的答案都對,但都是倖存者偏差。都只是一部分真相。這就跟我們小學語文課本裡面的一篇文章《小馬過河》一樣,我們問別人得到的成功經驗答案永遠是片面的,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 「倖存者偏差」不是教你狡辯的,因為例子都是倖存者
    不要迷信倖存者pian'cha今天和大家聊聊傳說中的「倖存者偏差」,相信很多人都只是聽過,卻並不理解。這個詞聽上去很高大上,但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所謂的「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所謂的倖存者偏差就是只針對被選擇出來的倖存者,或者說成功者進行研究,而忽略不去研究那些沒有被選擇出來的情況,這樣往往會得到一些非常扯淡的結果。
  • 倖存者偏差:你看到的也許是個例
    」這就是今天想要介紹給大家的一個名詞那什麼叫做倖存者偏差呢?度娘給的定義: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另譯為「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謬誤」而不是「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在「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等等日常表達中,涉及倖存者偏差。
  • 倖存者偏差:小飛的第一本書
    例如,他發現了一條生活中常常用來被人們忽略的認知偏差。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什麼?倖存者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人們又稱其為 "生存者偏差" 或 "存活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
  • 91思維模型:倖存者偏差
    這種邏輯謬誤在統計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倖存者偏差」。一、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通過只統計來自倖存者的數據,只能看到經過特定的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沉默的數據)。
  • 辭職之前請確定你真正理解了倖存者偏差
    什麼叫做倖存者偏差呢?話說二戰期間,戰鬥過後,工程師研究飛回來的飛機身上的彈痕,本來軍方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的防彈程度。但是統計學家沃德確提出恰恰相反的觀點,很簡單的道理,彈痕少的部位被擊中的飛機估計都是飛不回來了,所以導致了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最後經過驗證,證明沃德的統計學理論是正確的。這就是一個很經典的表現倖存者偏差的案例。
  • 股市中的倖存者偏差
    來源:雪球倖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死人不會說話),此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死人不會說話。人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醫療服務質量評價中的「倖存者偏差」分析
    這種推理的方法與日常理解的邏輯關係有點出入,這就叫倖存者偏差又叫「倖存者謬誤」,反駁的是一種常見邏輯謬誤,即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之後的結果,忽略被篩選掉的信息,使對事物的認識僅限於某一偏面,甚至是與事實相反的結論。二、倖存者偏差對醫療服務質量服務評價的偏差表現1.相信療效。在醫療服務質量評價中,稍不注意也會犯倖存者偏差的問題。
  • 倖存者偏差:被忽視的大多數,才最致命
    這就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這個概念,是從戰爭中的一個故事來的。在二戰期間,空軍是每個國家最重要的戰鬥力之一,為了減少戰鬥機的損耗,各國都派了大量的專家來研究如何保護戰鬥機,在保證戰鬥力的同時還能減少戰損率。
  • 網際網路人必須要懂的 「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 的本質廣義的倖存者偏差用統計學的專業術語來解釋是——「選擇偏倚」,即我們在進行統計的時候忽略了樣本的隨機性和全面性,用局部樣本代替了總體隨機樣本,從而對總體的描述出現偏倚。這就是 「倖存者偏差」 的分析框架。警惕 「倖存者偏差」 的濫用很多人對 「倖存者偏差」 這個名詞一知半解的時候,往往會造成它的濫用,在作者看來,警惕 「倖存者偏差」 和警惕 「倖存者偏差」 的濫用同樣重要。很多人看到一些媒體報導的創業 「成功故事」 立馬嗤之以鼻——「這是倖存者偏差,不知道有多少個失敗的案例呢?」
  • 巧用「倖存者偏差」,讓我們的生活更舒心
    「倖存者偏差」的使用領域非常廣泛後來在此經典案例基礎上,總結出了「倖存者偏差」的概念,即人們只會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掉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倖存者偏差因為其普遍性,在多個領域被用來警醒從業者: 在生物學中,倖存者偏差帶有一些競爭意味,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倖存者,未倖存者(淘汰者)已經無法發聲; 在決策判斷中,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此資訊可能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 在新聞採訪中,要採訪事件相關的各方,而不是一家之言,否則很難做到「用事實說話「,因為這裡的」事實「指的是全面客觀的事實,而不是部分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