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進行時】專家為古田縣鶴塘鎮產業發展支招

2021-01-19 澎湃新聞
【鄉村振興進行時】專家為古田縣鶴塘鎮產業發展支招

2020-08-07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開展實地調研活動,助力農村產業發展

近日,福建省鄉村休閒發展協會柯少愚會長、省農科院原院長劉波研究員、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原所長王澤生研究員、寧德師範學院生命科學院院長劉偉教授、中共福州市委黨校徐安勇教授等有關專家和部分會員,赴寧德市古田縣鶴塘鎮開展調研活動,對鄉村產業發展和紅色旅遊資源開發等問題進行考察指導。

鶴塘鎮地處福建省古田縣東部,與寧德蕉城區和屏南、閩候、羅源等縣毗鄰。全鎮23個行政村,105個自然村,面積220平方公裡,人口近4萬人。該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捷,古寧公路貫鎮而過,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62公裡,離寧德港口68公裡,是古田縣東部商品貿易集散地和經濟文化中心,素有古田「小蘇杭」的美稱。該鎮的多數村莊都是老區村,保留有不少的紅色遺址。該鎮土地肥沃,糧豐林茂,是古田縣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產區,主要經濟作物有桃、油柰、葡萄、茶葉等,盛產花菇、茶樹菇、白木耳等,其中花菇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是古田縣最大的花菇生產基地。

調研人員到達鶴塘鎮後,就召開了第一場的座談會,聽取了鶴塘鎮相關負責人和鶴塘鎮西洋村、雙洋村、文車嶺村村幹部的介紹,了解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隨後,調研組一行人深入鶴塘鎮下轄的雙洋、文車嶺、西洋等三個行政村和哈竹坑、酒洋兩個自然村進行實地調研,重點調研產業發展和歷史文化遺蹟,尤其是紅色資源情況。

雙洋村有600多年歷史,為革命老區村,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政治委員葉飛,曾經領導軍民在此堅持了極其艱苦的3年遊擊戰爭。調研組專門拜謁李景祥烈士墓,緬懷先烈致敬英雄。該村附近有雙洋橋渠、幽巖寺、幽巖寺塔、孝友無雙木牌坊、雙洋橋渠、鶴塘橋渠等旅遊景點。

文車嶺村是重點老區村,全村下屬酒洋、文車洋、哈竹坑三個自然村,具有較為豐富的革命紅色文化資源。哈竹坑紅軍醫院舊址被古田縣人民政府列為紅色文化遺存與革命遺址(2018),在酒洋自然村內,還留有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活動的遺址。村附近有靈龜福源橋等旅遊景點。近年來,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以食用菌生產為主導產業,擁有古田紅曲、酒洋釀酒等特產。

西洋村自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名勝古蹟眾多,著名的沉字橋始建於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新建的仿古廊橋「祖長橋」結構精巧、古樸典雅,橫架於碧波之上,「沉字橋」與「祖長橋」交相輝映。全村注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在重視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打造香菇生產基地,大力發展水果產業,擁有油柰、水蜜桃等水果特產。

調研人員通過深入實地考察調研後,與當地村幹部就如何保護挖掘紅色資源、促進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等問題進行了第二次的探討交流,在座談交流中專家提出建議意見。

1、堅持規劃引領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振興要堅持規劃引領推進,努力探索鄉村發展趨勢,提高規劃的系統性、前瞻性。按照鄉村振興總要求,緊密結合本地實際,統籌謀劃鄉村,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全面推進鄉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

2、培育鄉村產業發展內生動力。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加快鄉村產業發展,要解決鄉村產業規模小、鏈條短的問題。在吸引招商項目的同時,要立足各村實際,培育村莊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重視對當地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宣傳,通過精心的銷售策劃,擴大其知名度。二是加快科技創新。促進鄉村產業科技創新,加快培育鄉村產業振興主體力量,提升鄉村產業發展質量,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三是提升農產品加工業。要瞄準餐桌、廚房的需求,推動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協調發展,實現農產品多層次、多環節轉化增值,延長農業產業鏈、實現效益價值鏈。四是改善農村設施。加強村莊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建設,突破生產生活設施短板制約農村產業發展的瓶頸,營造產業發展的良好條件。

3、加快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促進鄉村振興可將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作為重要載體,以鄉村旅遊產業促進鄉村振興。革命老區村發展鄉村旅遊要重視保護與開發紅色旅遊資源,發揮紅色旅遊在老區鄉村遊中的引領作用。一要加大保護力度。充分利用宣傳媒介,強化全社會自覺保護紅色旅遊資源的意識,加強對有形和無形紅色旅遊資源的保護。積極開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加強革命遺址維護修繕和環境整治工作,特別是要加強對革命精神、革命鬥爭史料等無形的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在保護中堅持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原則,使其呈現出原生態的革命歷史景觀。二要注重科學開發。對於革命老區村的歷史遺址、遺蹟、遺物等紅色資源進行清點、開發和利用。在革命歷史遺址相對合理的位置,規劃建立既能體現紅色資源原汁原味,又能讓人感到樸素得體的紀念碑、紀念牌坊等,吸引人們參觀或瞻仰,達到紅色資源保護與利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和諧效果。整合各村落的紅色文化、革命精神、歷史故事與鄉村旅遊的鄉村民俗文化、歷史傳說,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旅遊文化研究、宣傳活動,如出版、拍攝以「紅色旅遊」為主題的文集、畫冊和影視作品,打造紅色旅遊文化品牌,吸引文化旅遊投資,推動紅色文化旅遊資源開發躍上新臺階。三要創新旅遊模式。第一種模式:紅色旅遊+鄉村自然景觀。根據各村獨特的自然景觀,融合紅色旅遊,讓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融合,打造獨特的鄉村旅遊景觀,形成紅色旅遊路線。第二種模式:紅色旅遊+鄉村休閒度假。利用紅色景觀和地方宜居的自然環境條件吸引遊客,發揮偏僻鄉村遠離城市幹擾、氣候涼爽的優勢,開發避暑紅色旅遊基地。第三種模式:紅色旅遊+農產品。在推動紅色旅遊發展的同時,大力推廣農產品。在紅色旅遊景點周邊,種植具有當地特色、品質優良的農產品,讓遊客既能參與紅色旅遊,又能採摘帶走本地特產,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村民收入增長。

閩侯縣文鴻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林振文、福州晶利來雷士照明負責人鄧瑞忠、閩侯愛星谷農場負責人陳賽鳳、福馨盛飾建材負責人餘新榕及我會部分會員等參加了本次調研活動。

來源:福建鄉村休閒

原標題:《【鄉村振興進行時】專家為古田縣鶴塘鎮產業發展支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縣積極推進「普惠金融信用鄉鎮(村)」創建...
    【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縣積極推進「普惠金融信用鄉鎮(村)」創建 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2020-12-18 1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縣大橋鎮錢厝村:黨建引領三連心,鄉村同創...
    【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縣大橋鎮錢厝村:黨建引領三連心,鄉村同創促振興 2020-06-30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鳳埔鎮邊村:多元產業促發展 鄉村振興新引擎
    古田縣鳳埔鄉鎮邊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找準發展短板,統籌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積極推動產業發展,提升本村主導產業覆蓋率和產業效益,促進村財增收、村民致富。【導視】這是一個大山深處的產業薄弱村。
  • 曹王鎮鄉村振興葡萄示範基地揭牌開園
    開園儀式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孫同河主持儀式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沈銀書致詞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呂友慶致詞山東葡萄研究院黨委書記任鳳山致揭牌開園賀詞各位專家和領導進行揭牌進行陽光玫瑰產銷對接籤約儀式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呂友慶宣布博興縣鄉村振興葡萄示範基地正式開園出席開園儀式的領導
  • 寧德市領導赴古田調研鄉村振興工作
    4月28日,市委副書記曾智勇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古田縣杉洋鎮、大橋鎮、鳳埔鄉、吉巷鄉等地調研指導鄉村振興工作。在杉洋鎮杉洋村,曾智勇聽取當地重點文化項目建設情況介紹,要求傳承好歷史文化,加大古民居的保護與利用,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將古鎮古村打造成鄉村振興的靚麗名片。
  • 古田縣兩村將獲評福建省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含備選)
    古田縣兩村將獲評福建省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含備選) 2020-04-21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安」廣安區黨外人士為龍安柚產業發展支招
    12月4日,廣安區知聯部組織到龍安鄉開展「同心同向同行·助力鄉村振興」主題調研活動,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羅志強,區政協副主席、區知聯部部長李朝雲參加調研。龍安柚是廣安區特色產業,主要分布於廣安區龍安、大龍、官盛等10餘個鄉鎮,種植面積達24.5萬畝,種植農戶4.3萬戶,是帶動轄區鄉鎮勞動就業、助農增收、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今年龍安柚豐收,但仍有少量滯銷,廣安區知聯部獲知信息後,組織知聯部全體會員、自媒體人士到龍安柚現代農業園實地調研,為龍安柚產業發展支招。
  • 江西安遠:大力發展鄉村產業促進鄉村振興
    中新網江西新聞10月20日電(薛玉娟 歐陽蘇 許佐翔 伍兆雲) 19日,在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紅光村,百香果果園農戶為一個大棚換上了新的「棉衣
  • 普陀:加強扶持 特色優勢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浙江在線-普陀新聞網1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夢倩 通訊員 殷思丹)「2019年,我在調研鄉村振興時,發現這方面的工作還缺少新的思路和方法。」近日,區人大代表江鴻飛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去年兩會期間,他提交了《關於促進農村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的議案》,就進一步促進我區農村產業興旺提出意見建議。  「質量興農,農產品的質量、美譽度越來越受到大眾關心,人大代表提出的這一點與我們工作正相契合。」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產品質量上,我區進一步完善了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各農業主體。
  • 發展| 鄉村振興 帶動產業發展
    隨著三農政策的推出,農村已經成為我國發展的重中之重,未來的三到五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實施,不管是在農業領域還是在民生領域還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措施。 2020年是繼往開來的一年,而即將到來了2021年也必將在「鄉村振興」的大規劃下,進一步的夯實基礎,厚積薄發,為全面推進農村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而在這個光榮的時代裡,人才振興和產業振興將成為兩個主旋律,未來農村也就有幾類人將大放異彩名利雙收。
  • 屏南:發展「李子」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屏南縣大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培植特色優勢產業,重點發展「屏南李」品牌果業,加快促進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2020年全縣水果管護總面積3.32萬畝,總產量1.1萬噸,總產值1.45億元,種植產出效益高。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力度。
  • 侯紅調研新鄭市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工作
    堅持「南動」目標定位 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1月15日,市委副書記、代市長侯紅到新鄭市調研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工作,她強調要深入貫徹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南動」發展定位,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當好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 菏澤市鄆城縣:做強鄉村產業 振興鄉村發展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1日訊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第一書記」入駐農村,紮根基層,負責基層黨組織工作,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主心骨、帶頭人。菏澤市鄆城縣張魯集鎮東苑村黨支部一班人在省派第一書記李曉玲的帶領下,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全面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促進基層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互融共促。剛走進鄆城縣張魯集鎮東苑村,一排排高標準冬暖式大棚就映入眼前,這個由省派第一書記引進來的蘆筍種植基地,不僅為當地百姓帶來了經濟效益,更是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 福建寧德古田縣平湖鎮:集鎮雖大,但感覺缺少規劃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有多個集鎮規模較大的鄉鎮,比如黃田鎮、鶴塘鎮,以及今天要簡單簡介的平湖鎮。平湖鎮位於古田縣城北部約20公裡處,多條河流匯聚於此,讓平湖集鎮地形較為平坦。由於平湖集鎮地勢相對低洼,在古代的時候,這一片區域有很多湖泊。地形平坦,又多湖泊,因而得名「平湖」。
  • 江西農村脫貧見聞: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江西省上高縣翰堂鎮中樓村引進了180畝白蓮種植產業。江西上高官方供圖中新網江西上高12月21日電 題:江西農村脫貧見聞: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作者 晏芒元 遊嵐冬至節氣,寒風凜冽。為推進產業扶貧,壯大村集體經濟,王道玖和左象英等人確立了發展特色農業和休閒觀光旅遊產業的思路。中樓村水資源豐富,土壤潮溼肥沃,適合水生和喜溼的農作物生長。通過前期考察,該村引進了20畝稻蛙復養、180畝白蓮和30畝百香果種植產業。中樓村養殖的黑斑蛙和種植的辣椒。
  • 農業農村部:大力發展鄉村產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李志勇)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在1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當前和今後將重點抓好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等四方面工作。
  • 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作為全國首批生態建設與保護示範區和全市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區,重慶市南川區將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鮮明綠色導向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以田園美鑄就生活美。千百年來,鄉村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本源。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題中之義。
  • 「小特產」贏得「大產業」 汶上縣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與省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專家團隊進行合作,對西瓜進行科學種植管理,種出來的西瓜沙壤、皮薄、特甜。預計四月中旬開始上市,一個棚大約收4到5噸左右。」汶上縣楊店鎮農辦副主任萬國介紹到。泗汶西瓜曾經是楊店鎮的特產,遠近聞名,但因缺乏現代種植管理經驗,一直難成規模。
  • 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 蘭州市鄉村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我市鄉村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交會和過渡時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做好二者的有機銜接和協同推進,既有利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培育長效脫貧機制,又有利於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 運鴻集團積極融入產業發展 提供鄉村振興新動能
    鄉村振興建設是帶動地區發展,提升人民幸福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助力貧困地區減貧摘帽的直接形式,而持續推動鄉村經濟振興,是貧困地區經濟建設持續「供血」的有效方式。在湖北省武穴市田家鎮運鴻集團大健康產業園,經過9年多的發展,運鴻集團的光伏科技和大健康產業實現了跨越飛躍,集團不僅注重自身發展,還幫助當地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為企業駐地的經濟文化活力注入新生力量,在扶貧減貧工作上,更是一馬當先衝鋒在前,奮力扛起了扶貧攻堅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