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7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開展實地調研活動,助力農村產業發展
近日,福建省鄉村休閒發展協會柯少愚會長、省農科院原院長劉波研究員、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原所長王澤生研究員、寧德師範學院生命科學院院長劉偉教授、中共福州市委黨校徐安勇教授等有關專家和部分會員,赴寧德市古田縣鶴塘鎮開展調研活動,對鄉村產業發展和紅色旅遊資源開發等問題進行考察指導。
鶴塘鎮地處福建省古田縣東部,與寧德蕉城區和屏南、閩候、羅源等縣毗鄰。全鎮23個行政村,105個自然村,面積220平方公裡,人口近4萬人。該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捷,古寧公路貫鎮而過,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62公裡,離寧德港口68公裡,是古田縣東部商品貿易集散地和經濟文化中心,素有古田「小蘇杭」的美稱。該鎮的多數村莊都是老區村,保留有不少的紅色遺址。該鎮土地肥沃,糧豐林茂,是古田縣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產區,主要經濟作物有桃、油柰、葡萄、茶葉等,盛產花菇、茶樹菇、白木耳等,其中花菇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是古田縣最大的花菇生產基地。
調研人員到達鶴塘鎮後,就召開了第一場的座談會,聽取了鶴塘鎮相關負責人和鶴塘鎮西洋村、雙洋村、文車嶺村村幹部的介紹,了解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隨後,調研組一行人深入鶴塘鎮下轄的雙洋、文車嶺、西洋等三個行政村和哈竹坑、酒洋兩個自然村進行實地調研,重點調研產業發展和歷史文化遺蹟,尤其是紅色資源情況。
雙洋村有600多年歷史,為革命老區村,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政治委員葉飛,曾經領導軍民在此堅持了極其艱苦的3年遊擊戰爭。調研組專門拜謁李景祥烈士墓,緬懷先烈致敬英雄。該村附近有雙洋橋渠、幽巖寺、幽巖寺塔、孝友無雙木牌坊、雙洋橋渠、鶴塘橋渠等旅遊景點。
文車嶺村是重點老區村,全村下屬酒洋、文車洋、哈竹坑三個自然村,具有較為豐富的革命紅色文化資源。哈竹坑紅軍醫院舊址被古田縣人民政府列為紅色文化遺存與革命遺址(2018),在酒洋自然村內,還留有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活動的遺址。村附近有靈龜福源橋等旅遊景點。近年來,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以食用菌生產為主導產業,擁有古田紅曲、酒洋釀酒等特產。
西洋村自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名勝古蹟眾多,著名的沉字橋始建於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新建的仿古廊橋「祖長橋」結構精巧、古樸典雅,橫架於碧波之上,「沉字橋」與「祖長橋」交相輝映。全村注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在重視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打造香菇生產基地,大力發展水果產業,擁有油柰、水蜜桃等水果特產。
調研人員通過深入實地考察調研後,與當地村幹部就如何保護挖掘紅色資源、促進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等問題進行了第二次的探討交流,在座談交流中專家提出建議意見。
1、堅持規劃引領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振興要堅持規劃引領推進,努力探索鄉村發展趨勢,提高規劃的系統性、前瞻性。按照鄉村振興總要求,緊密結合本地實際,統籌謀劃鄉村,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全面推進鄉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
2、培育鄉村產業發展內生動力。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加快鄉村產業發展,要解決鄉村產業規模小、鏈條短的問題。在吸引招商項目的同時,要立足各村實際,培育村莊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重視對當地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宣傳,通過精心的銷售策劃,擴大其知名度。二是加快科技創新。促進鄉村產業科技創新,加快培育鄉村產業振興主體力量,提升鄉村產業發展質量,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三是提升農產品加工業。要瞄準餐桌、廚房的需求,推動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協調發展,實現農產品多層次、多環節轉化增值,延長農業產業鏈、實現效益價值鏈。四是改善農村設施。加強村莊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建設,突破生產生活設施短板制約農村產業發展的瓶頸,營造產業發展的良好條件。
3、加快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促進鄉村振興可將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作為重要載體,以鄉村旅遊產業促進鄉村振興。革命老區村發展鄉村旅遊要重視保護與開發紅色旅遊資源,發揮紅色旅遊在老區鄉村遊中的引領作用。一要加大保護力度。充分利用宣傳媒介,強化全社會自覺保護紅色旅遊資源的意識,加強對有形和無形紅色旅遊資源的保護。積極開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加強革命遺址維護修繕和環境整治工作,特別是要加強對革命精神、革命鬥爭史料等無形的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在保護中堅持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原則,使其呈現出原生態的革命歷史景觀。二要注重科學開發。對於革命老區村的歷史遺址、遺蹟、遺物等紅色資源進行清點、開發和利用。在革命歷史遺址相對合理的位置,規劃建立既能體現紅色資源原汁原味,又能讓人感到樸素得體的紀念碑、紀念牌坊等,吸引人們參觀或瞻仰,達到紅色資源保護與利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和諧效果。整合各村落的紅色文化、革命精神、歷史故事與鄉村旅遊的鄉村民俗文化、歷史傳說,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旅遊文化研究、宣傳活動,如出版、拍攝以「紅色旅遊」為主題的文集、畫冊和影視作品,打造紅色旅遊文化品牌,吸引文化旅遊投資,推動紅色文化旅遊資源開發躍上新臺階。三要創新旅遊模式。第一種模式:紅色旅遊+鄉村自然景觀。根據各村獨特的自然景觀,融合紅色旅遊,讓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融合,打造獨特的鄉村旅遊景觀,形成紅色旅遊路線。第二種模式:紅色旅遊+鄉村休閒度假。利用紅色景觀和地方宜居的自然環境條件吸引遊客,發揮偏僻鄉村遠離城市幹擾、氣候涼爽的優勢,開發避暑紅色旅遊基地。第三種模式:紅色旅遊+農產品。在推動紅色旅遊發展的同時,大力推廣農產品。在紅色旅遊景點周邊,種植具有當地特色、品質優良的農產品,讓遊客既能參與紅色旅遊,又能採摘帶走本地特產,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村民收入增長。
閩侯縣文鴻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林振文、福州晶利來雷士照明負責人鄧瑞忠、閩侯愛星谷農場負責人陳賽鳳、福馨盛飾建材負責人餘新榕及我會部分會員等參加了本次調研活動。
來源:福建鄉村休閒
原標題:《【鄉村振興進行時】專家為古田縣鶴塘鎮產業發展支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