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鄉村振興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作為全國首批生態建設與保護示範區和全市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區,重慶市南川區將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鮮明綠色導向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

以田園美鑄就生活美。千百年來,鄉村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本源。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題中之義。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政績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鄉村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成為人人嚮往的幸福家園。近年來,南川區堅持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突出抓好農村面源汙染治理,持續護綠增綠,涵養綠水青山,全域森林覆蓋率達到55%;積極構建「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的人居環境整治模式,獲評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縣;廣泛開展綠色家庭、最美庭院等綠色生活創建活動,開設「綠色銀行」,建立綠色行為積分兌換機制,引導形成崇尚綠色生活的文明新風尚。

以生態興推動產業興。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產業振興。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廣袤的鄉村就是巨大的綠色寶庫。要正確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挖掘鄉村生態價值,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土地長出「金元寶」、生態變成「搖錢樹」、鄉村成為「聚寶盆」。近年來,南川區充分發揮空氣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鍶優勢,著力培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生態經濟體系,提高經濟發展「含綠量」。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建設100萬畝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持續擴大中藥材、古樹茶、方竹筍和南川米「3+1」特色產業品牌效應,培育壯大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通過生態產業化實現鄉村自然資本增值;發揮「十二金釵大觀園」鄉村旅遊品牌示範引領作用,打造多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目前,全區民宿、農家樂數量超過500家,今年1月至11月,鄉村旅遊接待遊客1321萬人次,農民吃上了「生態飯」「旅遊飯」。

以科技強支撐農業強。科技創新是鄉村振興的第一動力。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已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但農業農村科技供給水平還不能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要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引導農業向綠色、優質、特色和品牌化方向發展。近年來,南川區堅持一手抓科技創新、一手抓推廣服務,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出臺「激勵科技創新8條」等政策措施,依託星創天地、專家大院、科研院所、企業等科技平臺開展研發和技術帶動,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建成國家茶葉產業標準化示範區,攻克方竹筍保鮮加工等關鍵技術,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60%;創新「網際網路+綠色農業」模式,利用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農業科技園,持續壯大農村電商,開展直播帶貨,讓好生態變出好產品、好產品賣出好價錢;選派科技特派員常態化開展農技隨訪,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打通了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的「最後一公裡」。

以政策好帶動農村好。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完善綠色發展政策和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政策的引領作用和制度管根本、管長遠的作用,使農業農村發展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近年來,南川區聚焦「人、地、錢」等關鍵要素,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探索制定具有創新性、牽引性的政策機制,以改革精神解難題、破瓶頸,激起鄉村振興「一池活水」;健全綠色投入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發揮涉農政策資金的引導作用和槓桿效應,集中投向綠色產業發展、生態保護與修復、人居環境整治等領域,有效解決了「錢從哪裡來」的問題;通過配股分紅、就近務工、配套服務等多種渠道,建立綠色產業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探索「吸引人才到鄉村創業10條」、民宿點徵供地等政策,暢通城鄉要素自由流動通道,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上山下鄉,激活沉睡的鄉村資源;打破體制壁壘,從民營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選派一批優秀人才擔任鄉村振興示範村「第一書記」,讓鄉村成為幹事創業的大舞臺。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丁中平系中共重慶市南川區委書記)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
    基層黨建是引領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兩者在融合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環境保護意識是鄉村振興中對人類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主要因素。以基層黨建促生態發展、生態發展反哺基層黨建,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多角度推進美麗鄉村的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在黨建助推優勢下,形成黨群合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的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一.正確看待目前鄉村振興新形勢 馬克思指出:「農業勞動是其他一切勞動得以獨立存在的自然基礎和前提。」
  • 推動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
    白龍溝村的變化,彰顯出綠色生態的可貴,充分說明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謀發展得不償失,只有算對生態帳、環保帳,才能謀得大發展。發展換路子,首先要思想換路子。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 江西安遠:大力發展鄉村產業促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安遠縣版石鎮緊緊圍繞「黨建引領,打造示範鎮」目標任務,聚力建設產業項目,全力以赴狠抓農副業生產,快馬加鞭把果蔬產業按下快進鍵,實現鄉村產業的提速發展。通過科學規劃,對全鎮14個行政自然村制定因地制宜、綠色生態的發展規劃,弘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鄉村振興產業鏈中,採取政策入戶、技術上門、專人負責的工作機制,將產業發展責任對口化、具體化。
  •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 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前段時間已經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作出了具體部署。李克強總理3月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再次強調,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
  • 開發區綠色農業助推鄉村生態振興
    駐馬店網訊(記者 梁博涵 通訊員 李國斌)2020年以來,開發區以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發展綠色
  • 推動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現場評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白龍溝村的變化,彰顯出綠色生態的可貴,充分說明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謀發展得不償失,只有算對生態帳、環保帳,才能謀得大發展。發展換路子,首先要思想換路子。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 扎魯特旗:堅持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扎魯特旗堅持聚焦主責主業,緊扣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大局精準發力,通過在築堡壘、強隊伍、優產業上下功夫,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推動幹事創業的發展優勢,為推動鄉村振興事業凝心聚力。
  • 鄒城:激發農村發展活力賦能鄉村振興
    鄒城市農業農村局牢固樹立「大三農」思維,圍繞「示範創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圍繞「糧食安全」,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打造鄒城特色優勢產業;圍繞「深化農村改革」,不斷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著力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 瀋陽市遼中區以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全面發展——做強「農字號」發展...
    連三灣村是遼中區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帶動村民富起來的生動縮影。近年來,遼中區充分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產業,推動優勢農產品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並大力推進電商平臺建設,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走出一條以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全面發展之路。
  • 農業農村部就「關於推進綠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做出答覆
    原標題:農業農村部就「關於推進綠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做出答覆   11月17日,農業農村部在官網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
  • 以鄉村振興生動實踐 助力東麗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天津北方網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 【權威訪談】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吐遜江 · 艾力說,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區農業農村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圍繞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廣安前鋒區把綠色當底色 發展全域旅遊助鄉村振興
    近年來,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把綠色當底色,提出以全域旅遊為統領、生態康養為特色,著力打造「山水前鋒,養心福地」品牌,推動生態、文化、康養、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為生態留白,給自然種綠,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努力打造成為讓城裡人嚮往,讓鄉村人依戀,讓遊人流連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田園生態型、秀美宜居之地。
  • 促進鄉村謀定產業振興-農業大健康·萬祥軍:姓農立農興農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首次解讀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多措並舉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為實現綠色發展,《意見》強調,嚴守耕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
  •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句容探索鄉村振興新路——綠土地長出「金果果」
    從草莓到葡萄,從大米到花木草,從茶葉到鄉村旅遊,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近年來,江蘇省句容市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摸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新路子。  疫情發生以來,句容市堅持疫情防控、助農增收兩手抓,在積極應對疫情短期衝擊的同時,堅持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推進產業融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2020年,白兔鎮將規劃建設大棚育苗基地,在沿S122省道、躍進河兩側規劃草莓種植集中區,打造草莓走廊和綠色觀光通道。
  • 屏南:發展「李子」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屏南縣大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培植特色優勢產業,重點發展「屏南李」品牌果業,加快促進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2020年全縣水果管護總面積3.32萬畝,總產量1.1萬噸,總產值1.45億元,種植產出效益高。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力度。
  • 舞陽縣馬村鄉借勢借力推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為同步推進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群眾和村集體雙增收,舞陽縣馬村鄉把發展產業作為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基礎性工作,借勢借力、加快發展。堅持規劃先行。該鄉以編制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為契機,依託馬村鄉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在綜合分析加工業、養殖業和種植業發展態勢、風險隱患的基礎上,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思路,確立了符合馬村實際的主導產業——特色種植業,高標準編制了產業發展規劃,劃定了優先發展區域和統籌推進區域。近年來,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集中建成了佔地3000多畝,各類設施大棚300多座的產業示範園區。
  • 寧晉縣小劉村:紅色引領+綠色崛起 描繪鄉村振興新藍圖
    寧晉縣賈家口鎮小劉村堅持「旗幟鮮明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工作思路,築牢紅色陣地,發展綠色產業,描繪出「紅色引領、綠色崛起」新藍圖,邁出鄉村振興堅實步伐。築牢「紅色陣地」鑄造堅強堡壘、凝聚黨心民心。
  • 讓休閒農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
    讓休閒農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寧夏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召開「加快休閒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界別協商座談會11月2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召開「加快休閒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界別協商座談會,邀請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交流。
  • 瀋陽市遼中區的新時代鄉村振興路
    遼中區充分依託本地環境資源優勢,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全面強化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通過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提升醫療衛生水平、加強綜合文化站建設使用等方式,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走出了一條以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全面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