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2021-02-07 萬象博覽



劉備佔領了益州以後,東吳孫權派人向他討還荊州,劉備不同意。雙方為了荊州幾乎鬧翻。後來聽說曹操要進攻漢中,益州也受到威脅。劉備情急之下就和東吳講和,把荊州分為兩部分,以湘水為界,湘水以西歸劉備,湘水以東歸東吳。

劉備安下了荊州那一頭,就專心對付曹操,請諸葛亮坐鎮成都,親自率領大軍向漢中進兵,叫法正當隨軍謀士。

曹操聽到劉備出兵,馬上組織兵力,和劉備對抗。曹操也親自到長安去指揮漢中戰事。雙方相持了一年。到了第二年,定軍山之戰,蜀軍大勝,魏軍的主將夏侯淵被殺。曹操不得不退出漢中,把魏軍撤退到長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調動部隊防備吳軍。鎮守荊州的關羽,抓住戰機,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伐曹魏,很快將襄陽、樊城分別包圍起來。

當時關羽主攻的是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抵擋不住關羽軍隊的進攻,一方面堅守在樊城不出戰,一方面連連向曹操告急求援。

曹操在長安除了指使曹仁據守樊城不能棄城之外,又急忙派遣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禦關羽軍隊的進攻。

關羽長期徵戰在荊襄地區,了解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他看到曹軍秋季錯誤地駐紮在低洼地區,於是就命令荊州軍造大船,並調水軍集結待命。

秋八月,陰雨連續下了10多天,漢水暴漲溢岸,大水沿著漢江故道河床低洼地帶分三路湧向罾口川、鏖戰崗、餘家崗到團山鋪一帶;再加上唐河、白河、小清河及西北的普沱溝、黃龍溝、黑龍溝等地的山洪暴發之水,使罾口川、鏖戰崗、餘家崗、團山鋪等區域內的水平地五六丈深,于禁等七軍皆被大水淹沒。

于禁與諸將登高望水,一片汪洋,無處躲避。他只好與龐德等將領上堤避水。這時,關羽命令他的水軍乘船猛烈攻擊被大水所圍困的曹軍,並在大船上向曹軍避水的堤上射箭,曹軍死傷落水被俘者甚多。在面臨全軍覆沒的窘迫情況下,于禁被迫向關羽投降,而龐德卻頑強抵抗,終被擒住,拒不投降,遂為關羽所殺。

後人有詩曰:「夜半徵鼙響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淵。關公神算誰能及,華夏威名萬古傳。」

 水淹七軍這次戰役,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甚至都動了遷都以避其銳的念頭。

後來曹操聽取司馬懿、蔣濟等人意見,離間孫劉,許孫權以好處,與東吳結盟,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同時命徐晃和張遼火速救援曹仁。

      孫權得到曹操的信後,欣然允諾,他故意召回駐守陸口的大將呂蒙,而替以年少多才卻無名望的陸遜來麻痺關羽。關羽看到鎮守陸口的陸遜是個無名晚輩,就放心大膽地把荊州大部分軍隊陸續調到了樊城。

     關羽在襄樊的兵馬越來越多,加上新得于禁降軍數萬人,糧食匱乏。他責備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糧草運送跟不上,大怒說:「還當治之」(《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二人於是存有叛心。後關羽為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強佔東吳貯藏在湘關的糧食。

      孫權得知此事,覺時機成熟,便命呂蒙為大都督,發兵襲擊關羽的後方,另派右護軍蔣欽督水軍進入沔水(漢水),防關羽順流而下。呂蒙至尋陽(今湖北黃梅西南),將戰艦偽裝成商船,兵士扮為商人,晝夜兼程。

 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傅士仁因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而與關羽有嫌隙,現在又因運送糧草不力受到關羽的責備,所以孫權派人來誘降時,二人不戰而降。 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出兵配合曹軍作戰。

 徐晃到前線後,與曹仁取得聯繫,曹仁軍士氣大增。為離間孫劉,從中漁利,徐晃令人將孫權來信(曹操當初派出聯合孫權的使者返回洛陽時,帶回了孫權的密信,信上說馬上派兵西上襲擊關羽,但請保密,以防關羽得知有備)射入關羽營中。關羽得信後,既恐腹背受敵,又不願前功盡棄,因而處於徘徊猶豫、進退兩難的境地。徐晃乘機大舉進攻關羽據點,大破關羽,並乘機打通樊城路線。這時候,洪水退去,曹仁引軍配合徐晃攻擊關羽,文聘從水路斷關羽糧道,關羽節節敗退。

關羽兩面受敵,急忙從樊城撤兵西還,並派人向駐紮上庸的蜀將劉封、孟達求援,二人以上庸新定為由,拒絕支援。關羽進退失據,腹背受敵,遂西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這時,陸遜乘勝西進,奪取了宜都。關羽看到麥城東、西、南三面全是敵人,而援兵又遲遲不到,決定突圍回西川。

呂蒙知關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麥城北邊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十二月,孫權派使者到麥城勸關羽投降。關羽提出叫吳軍退兵十裡,然後在南門相見。呂蒙果然退兵十裡,等候關羽投降。關羽及其子關平趁機帶著十幾個騎兵,偷偷地出北門向西逃去,在距益州不過二十裡的臨沮,被吳軍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將馬忠設絆馬索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 

從溫酒斬華雄,到斬顏良、誅文丑,再到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再到單刀赴會拒魯肅,一直到威震華夏的水淹七軍,關羽的聲望如日中天,漢壽亭侯是何等地威風凜凜,何等地意氣風發!然麥城一敗,英雄末路,終被一無名小卒生擒,身首異處。東吳大將太史慈臨終前嘆曰:「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英雄末路,讓人何等地悵恨!

然而,歷史上,英雄末路的又何止關羽一人!


 點擊文章標題下「收錄於話題國學泛舟」處,可以進入話題專欄,查看往期文章。



項羽之死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

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闢易數裡。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裡,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裡,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相關焦點

  • 一代抗金名將宗澤|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後人評價:「大宋瀕危撐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可謂是對他的刻畫入骨三分。引子:靖康之變發生之前,中原北方局勢進一步惡化,汴京第一次保衛戰勝利後,李綱就被宋欽宗貶斥走了,勤王大軍也被遣散,錢糧犒賞也取消了,李綱辛苦籌劃的抗金政策都被全盤否定了。等金兵第二次兩路大軍南下,太原已經被屠城,開封城下是金兵鐵騎,這迴響應朝廷號召的勤王軍寥寥無幾。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從杜甫詩歌看諸葛亮的人格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此詩作於上元元年(760),杜甫時年四十九歲。《蜀相》首聯「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仇兆鰲注云:「首聯,自為問答,記祠堂所在。草自春色,鳥空好音,此寫祠廟荒涼,而感物思人之意。」 句首稱「丞相」而不是「蜀相」,顯見詩人對諸葛亮之景仰。
  • 長使英雄淚滿襟
    詩歌前四句是寫武侯祠的景。在杜甫看來,君的行為決定事態走向,先有明君,後有賢臣,所以,當劉備離世後,即使諸葛丞相六出祁山,希望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完成先帝夙願,但面對強大的對手,只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而後主劉禪降魏後的「樂不思蜀」也可以讓我們看到「出師不捷」的根本原因。劉備和諸葛亮理想的君臣際遇讓垂垂老矣的杜甫羨慕不已,如果有君如劉備,我必如臣諸葛,可惜,這一切都只能是幻想中的如果。
  • 出師未捷身先死
    話音未落,突然,船在猛地打了一個旋。大家知道,這時遇到了漩流。船進水越來越快,往下沉得也越來越快。許多人開始驚慌地喊救命。茫茫暗夜,悽悽風雨,回應他們的只有黑暗與恐懼。沒過多久,船就沉到了河裡。不長時間,他的腰被一棵樹擋了一下。他心裡一陣驚喜:靠岸了!他想從水裡站起來,但是腿凍木了,不聽使喚。他想爬上岸,但也爬不動。正當絕望之際,早先過河的偵察班的同志發現了他,把他救了上岸。當時,偵察班的同志已救了三個人。他們是東阿鎮的劉美亭,吉城五村的馬懷芳,吉城二村的郭振頂。
  • 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死不瞑目的抗金英雄宗澤
    宗澤明知自己病重,在世不長,卻還是念念不忘地請求趙構還京開封,誓師北伐。口中不停地念誦杜甫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直至斷氣,沒有一句話是家事,一直連呼「渡河!渡河!渡河」而逝。 宗澤死訊傳開,「都人為之號慟,朝野無賢愚皆相吊出涕,三學之士千餘人為文以哭澤」。抵抗派首領李綱在輓詩中發出了「梁摧大廈傾,誰與扶穹窿」的哀號。宗澤死後與夫人陳氏合葬於鎮江京峴山麓。
  • 落鳳坡前話龐統:一代天驕,蓋世奇才,出師未捷身先死
    但是,人們不會忘記,龐統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在群雄並起的紛爭局勢中,為輔佐劉備興復漢室的重要關頭,充分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並留下了英雄的業績,使他名垂青史。 大門正中懸有「靖侯祠」匾額,兩旁對聯是「空傳龍鳳人何在,長使英雄淚滿襟」。正殿中有諸葛亮和龐統的塑像。伏龍、鳳雛共聚一堂,顯示了蜀漢政權的威力和人才濟濟。正殿兩側為二馬亭,一日白馬亭,一日胭脂亭。據說,這兩匹久經沙場的戰馬,常在更深夜靜的時候,偷偷跑出來到野地裡吃草充飢。
  • WWE摔小輝新聞:出師未捷身先死,大布剋星凱恩維拉斯奎茲已被解僱
    像隆達羅斯,玩厭了WWE,倒頭一扳就說WWE是假的,這樣真的不太道德了,這個凱恩維拉斯奎茲還倒黴,當初小編非常看好他可以取代大布的位置,沒想到真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 [黨史開講]毛澤東第一愛將伍中豪"出師未捷身先死"
    [黨史開講]毛澤東第一愛將伍中豪"出師未捷身先死" 2011-06-21 08:07  來源:中國廣播網我要評論   《黨史開講》第四十七講,軍事專家、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解讀:毛澤東第一愛將伍中豪,緣何「出師未捷身先死」? 版權說明: 轉載須經版權人授權並註明來源。
  • 出師未捷身先死?廠長韓服瘋狂掉分,目前已來到鑽一
    而如果他真的可能在新賽季復出的話,他如今韓服排位的一個狀態就可以用「出師未捷身先死」來形容了。當然了,或許有不少人都覺得,Rank與正式比賽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畢竟,在我們LPL的職業選手中也是有著幾個在比賽中非常厲害的選手,而在排位中的段位卻並不高。但是,這樣的情況其實是特殊情況。而更多在比賽中非常猛的職業選手,其實在排位中也是非常猛。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宗澤的身前事,身後名(下)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開封淪陷後,抗金形勢急轉直下,各路抗金力量土崩瓦解,金軍一路南下,兵峰甚至到達了揚州,把正在揚州後宮行樂的趙構嚇得拔腿就跑,最後不得不逃亡海上,史稱「搜山檢海」。
  • 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有點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感覺?讓小編覺得這可能是今年銷量最為慘澹的手機之一了。下面小編就來分析一下這部手機為何會如此慘澹?文章開始之前小編必須承認確實沒有接觸過這部手機,只能通過參數進行解析。
  • 出師未捷!恆大輸魯能因準備不足,黃博文臨時受傷艾克森在玩手機
    恆大「出師未捷」,是本場比賽輸給山東魯能最好的評價。我們只能說恆大這場輸球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 縱是英雄也惘然:綠茵場上的那些英雄淚 哪個最觸動你的心弦?
    足球是男人的運動,同樣也是英雄的運動。英雄之淚,並不意味著軟弱,而是拼搏過後,依然與觸手可及的榮譽揮手而別的遺憾,或是長相廝守的分別之苦。下半場,時任巴黎主帥布蘭科換下貝克漢姆,英雄終於等來了這一曲終人散的生涯終場哨響。走下球場時,貝克漢姆再也抑制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他分明還留戀這綠茵場,分明還留戀全世界愛他的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