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死不瞑目的抗金英雄宗澤

2020-12-26 騰訊網

宗澤(1060一1128),字汝霖,漢族,北宋婺州義烏縣(今義烏市)人。北宋元祐六年(1091)中進士,歷任河北大名館陶、浙江龍遊、山西趙城、山東掖縣、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等州、縣官,所到之處,勤政愛民,頗有政績。由於宋朝政治極端腐敗,權奸當道,宗澤長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宣和元年(1119)三月,時任登州知州的宗澤因建神霄宮不虔誠,受到除名編管的處分。

宋、金締結「海上之盟」後,宗澤認為「天下自是多事」,遂退居浙江東陽山谷。不久被人誣告,被發配鎮江繼續編管。宣和四年(1122)天下大赦,宗澤重獲自由之身,兩年後調到偏遠的巴州任通判。宗澤在這期間所作的《古楠賦》《重修英惠侯義濟廟記》,借景抒情,傾訴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並借漢末巴郡太守嚴顏隱喻自己,表達了願做「斷頭將軍「,決不做「投降將軍」的決心。

北宋靖康元年(1126),遠在西南邊陲巴州擔任通判的宗澤,因御史大夫陳過庭的推薦,調到東京(今河南開封)擔任宗正少卿,充和議使。已是68歲高齡的宗澤接到詔書後日夜兼程趕到東京。此時,北宋在北方金兵的進攻下,正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北宋朝廷內部抵抗派與投降派的爭鬥也日趨激烈。宗澤是堅定的抵抗派,他一到東京,就給宋欽宗上了抗金「三策」,力主抗金,反對求和。

同年八月,金兵第二次對北宋用兵,仍然分東、西兩路南下,宋欽宗鑑於宗澤反對求和,擔心他留在京城有礙和議,就任命他為磁州(今河北磁縣)知府,讓他到抗金前線去。磁州屢經金兵蹂躪,已經殘破不堪。宗澤到任後,立即整修城牆,治器械,募義勇,嚴陣以待。金兵渡過黃河南下,擔心宗澤從背後襲擊,就分兵進攻磁州,宗澤披甲登城,指揮軍士用神臂弓射退金兵,然後開城門追擊,殺敵數百。

宗澤雖然取得了局部抗金的勝利,但無補大局。同年閏十一月下旬,金軍兩路大軍攻破東京開封,北宋朝廷成為金軍的俘虜。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軍策立張邦昌為傀儡皇帝,建立偽大楚政權。四月初,金軍押著宋徽宗、欽宗二帝及宗室、后妃、百官共3000餘人,並攜帶從東京搜括來的玉璽金銀珠寶財物等北撤。

在東京城破之前,宋欽宗從圍城中傳令任命他的弟弟、康王趙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汪伯彥為副元帥,要他們立即率師勤王。宗澤首先組織起了一支2000人的軍隊趕到大名,準備在金軍北撤途中奪回微、欽二帝。雖然早已傳檄四方,但其他勤王之師卻無一兵一卒趕來相助,宗澤自知兵單力薄,不得不放棄奪回徽、欽二帝計劃,轉而上書康王趙構,勸他任皇帝。

靖康二年(1127)五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宣布就任皇帝,改元建炎,史稱南宋,趙構成為南宋高宗。宰相李綱十分器重宗澤,保薦他為開封知府,後又相繼被任命他為東京留守、開封府尹。宗澤到任後,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大劫後的開封城恢復了秩序。他還先後說服開封周圍擁兵近百萬的義軍首領王善、楊進、王再興、李貴、王大郎等投到自己麾下,壯大了軍威。

建炎二年(1128),金軍再次大舉進攻開封,宗澤成竹在胸,指揮劉衍等將領一次次地打退金軍,開封成為金軍不可逾越的屏障。北方百姓敬稱威震天下的宗澤為「宗爺爺」。

從建炎元年(1127)七月起,宗澤在一年內24次上疏高宗,這就是著名的《乞回蠻殿疏》,極力勸宋高宗還京開封,以圖恢復北方失地,但都被宋高宗身邊的黃潛善、汪伯彥等奸臣所阻攔。宋高宗在建炎元年(1t27)十月以巡幸為名,從南京一路逃到了揚州。宗澤憂憤成疾,疽發於背。宗澤明知自己病重,在世不長,卻還是念念不忘地請求趙構還京開封,誓師北伐。

建炎二年七月十二日,臨終前的宗澤對前來探望的將領沉痛地說:「我以二帝蒙塵,悲憤至此,你們多能殲滅敵寇,那我死而無恨!」口中不停地念誦杜甫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直至斷氣,沒有一句話是家事,一直連呼「渡河!渡河!渡河」而逝。

宗澤死訊傳開,「都人為之號慟,朝野無賢愚皆相吊出涕,三學之士千餘人為文以哭澤」。抵抗派首領李綱在輓詩中發出了「梁摧大廈傾,誰與扶穹窿」的哀號。宗澤死後與夫人陳氏合葬於鎮江京峴山麓。後朝廷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賜諡忠簡,著作有《宗忠簡公集》。

相關焦點

  • 一代抗金名將宗澤|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磁州保衛戰打響了,宗澤出力甚多,打破了金兵滿萬不可敵的神話等到宗澤到達磁州的時候,心裡就涼了半截。這個小城破敗不堪,對於能否抗住金兵的兇悍進攻連當地的胥吏百姓都不抱任何希望。但是宗澤不信邪,他認為朝廷把他調任這裡,那他就要像一顆釘子擋住金兵的攻勢,為汴京保衛戰贏得時間。
  • 長使英雄淚滿襟
    所以,杜甫的理想很宏大:詩歌向祖父看齊,「語不驚人死不休」,要做當朝最優秀的詩人;政治上向先祖看齊,「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輔佐皇帝,建立功勳,名垂千古。詩歌前四句是寫武侯祠的景。在杜甫看來,君的行為決定事態走向,先有明君,後有賢臣,所以,當劉備離世後,即使諸葛丞相六出祁山,希望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完成先帝夙願,但面對強大的對手,只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而後主劉禪降魏後的「樂不思蜀」也可以讓我們看到「出師不捷」的根本原因。劉備和諸葛亮理想的君臣際遇讓垂垂老矣的杜甫羨慕不已,如果有君如劉備,我必如臣諸葛,可惜,這一切都只能是幻想中的如果。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從杜甫詩歌看諸葛亮的人格美
    安頓之後,杜甫旋即尋訪成都先主廟旁之諸葛武侯祠,憑弔歷史現場,並寫下被譽為七律正宗的《蜀相》,詩云: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宗澤的身前事,身後名(下)
    對於那些沒有前來開封的義軍,宗澤也與他們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並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支援,以令他們能夠最大程度的起到襲擾金軍側後的作用。而宗澤的這番布置,也對當時處於宗澤麾下的嶽飛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嶽飛後來成為了宗澤戰略思想的最佳繼承者。
  • 宗澤:英雄不懼遲暮,只怕壯志難酬
    宗澤隻身單騎去面見王善。他流著眼淚勸說王善:「現在正是國家危急的時候,如果有像您這樣的英雄同心抗戰,金人還敢侵犯我們嗎?」王善感動,率眾歸順。其他義軍楊進、王再興、李貴等率領手下幾萬到幾十萬不等陸續歸順。最終募得四方義士合兵百餘萬,儲備的糧食足夠半年可用。
  • 「執手相看淚眼」的陸遊夫妻與驍將宗澤
    南宋朝廷放棄揚州的時候,許多軍民因為「爭門而死」。宋高宗趙構本人也在揚子橋頭親自砍死了一個出言不遜的侍從。對賣國賊黃潛善的痛恨,使許多人自發起來討伐國賊,許多姓黃的官員無辜受累:司農卿黃鍔因為部下喊了一句「黃相公在此」就被人砍了頭。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然麥城一敗,英雄末路,終被一無名小卒生擒,身首異處。東吳大將太史慈臨終前嘆曰:「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英雄末路,讓人何等地悵恨!然而,歷史上,英雄末路的又何止關羽一人! 點擊文章標題下「收錄於話題國學泛舟」處,可以進入話題專欄,查看往期文章。
  • [黨史開講]毛澤東第一愛將伍中豪"出師未捷身先死"
    [黨史開講]毛澤東第一愛將伍中豪"出師未捷身先死" 2011-06-21 08:07  來源:中國廣播網我要評論   《黨史開講》第四十七講,軍事專家、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解讀:毛澤東第一愛將伍中豪,緣何「出師未捷身先死」? 版權說明: 轉載須經版權人授權並註明來源。
  • 出師未捷身先死 II
  • 漢朝的人物:酷吏郅都,身死長安城,常使英雄淚滿襟
    恰在此時,長公主劉嫖前來尋求聯姻,想把自己的寶貝女兒陳阿嬌,嫁給太子劉榮為妻,慄姬卻傲慢地拒絕了,令長公主劉嫖十分惱怒。這成為了壓死慄姬的最後一根稻草。身為姐姐,長公主劉嫖在漢景帝面前,說話相當有分量,她添油加醋地中傷慄姬,讓漢景帝徹底放棄了慄姬,將她打入永巷,永不見面。母憑子貴,子隨母衰。慄姬失寵,太子劉榮的日子自然難過,公元前150年(景帝七年),劉榮被廢掉太子之位,貶為臨江王。
  • 金人為何將嶽飛的伯樂宗澤稱為「宗爺爺」?
    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據說他自小豪爽有大志,元祐六年通過科舉得中進士。面試廷對時,宗澤慷慨激昂地極陳時弊,為某些當權者所惡,摒之末甲,出任地方小官,輾轉各地,憂憂不得志。但他為官清廉,體恤民情,真真切切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贏得極佳的口碑,由於與北京末年的貪官汙吏格格不入,一身正氣的宗澤被邊緣化,引不起高層重視。
  • 宋朝著名抗金將領:宗澤
    宗澤在殿試時,不顧字數限制的規定,洋洋灑灑寫了萬餘言,力陳時弊,還批評朝廷輕信吳處厚的誣陷而放逐蔡確,認為「朋黨之禍自此始。」這是宗澤第一次在政治上亮相,就充分反映出他革除弊政的強烈要求以及與邪惡勢力作鬥爭的勇氣和決心。主考官「以其言直,恐忤旨」,將宗澤置於「末科」,給以「賜同進士出身」。
  • 出師未捷身先死
    上級讓一班選先過河。副班長劉美珠提議在艾山過河,因為那裡是黃河最窄的地方。可是,地形不熟,需要一個嚮導。所以,劉美珠提出要找一個帶路的。縣委副書記王家仁不很高興,認為這是額外要求,就生氣地說:「你們不過,就叫二班先過河吧!」結果二班過河後,11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
  • 陳二虎:白首呼過河,為何說宗澤無愧於抗金第一人?
    宗澤,載入史冊的抗金名將,又是一位伯樂,識嶽飛未班,提拔重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據說他自小豪爽有大志,元祐六年通過科舉得中進士。面試廷對時,宗澤慷慨激昂地極陳時弊,為某些當權者所惡,摒之末甲,出任地方小官,輾轉各地,憂憂不得志。
  • 出師未捷身先死,滿腔熱血一身肝膽,他是大宋最受尊敬的將軍
    歷史上有很多壯志未酬,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存在,有很多滿腔熱血被澆滅的事實。要說最讓人感到遺憾的,嶽飛絕對算得上一個。嶽飛,字鵬舉,是宋朝抗金名將,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在民間傳說中,嶽飛的影響力絕對高居不下。他的一生,都在為了收復山河,驅除韃虜而奮鬥。
  • 鄭成功是怎麼死的?
    在金門料羅海濱的出師誓詞中,鄭成功明確說道:「本藩矢志恢復,念切中興。前者出師北伐,恨尺土之未得,既而舳艫南還,恐孤島之難居,故冒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暫寄軍旅,養晦等時,非為貪戀海外,苟延安樂……」鄭軍打敗荷軍收復臺灣,並非後人想像的那麼輕而易舉,畢竟,荷軍是一支有著大炮、槍械、艦艇等近代武器裝備的能徵善戰之隊伍。
  • 2016離開WWE的選手(一)——長使英雄淚滿襟的韋德·巴雷特
    一、長使英雄淚滿襟——韋德·巴雷特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時期他的擂臺形象是巴雷特密集攻擊(Barret Barrage),Nexus時期的奶油小生髮型也變成了溼漉漉的長捲毛。此次重新包裝失敗後,巴雷特也因傷淡出銀屏很久,再次回歸觀眾視線時,他不見了難看的長毛,取而代之的是短髮與絡腮鬍。當然,還有西裝革履、不斷敲動的小木槌、放不完的嘴炮和全新的名字——壞消息巴雷特。
  •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看淡生死,活在當下!看古人如何看待生死
    賈平凹說,人活著最大的目的是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義卻在生到死的過程。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當我們漸漸地長大,親人隨著歲月的流逝也在慢慢變老、生病。在我們本可以照顧他們的年紀漸漸失去了他們。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痛恨死呢,「人固有一死」,我們要做的便是看淡生死,活在當下!好像知道古代人是怎麼面對生死的,下面的內容就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乎「死」的詩句,感受一下他們的生死情懷。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