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20億新臺幣,臺灣公司研製出潛艇用高強度鋼板

2020-12-23 環球時報

據臺灣媒體6月23日報導,臺灣中鋼公司於近日宣布,成功研製超高強度鋼板。據悉,該鋼板已用於臺軍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將來也將用於臺灣製造的潛艇之上。

中鋼公司表示,臺軍新一代艦艇所需的超高強度鋼板,屬於高技術的頂尖產品,其強度比臺北101大樓或超大型貨櫃貨輪所使用的鋼板高出20%,耐低溫衝擊的溫度達到攝氏零下84度,遠優於一般陸上結構用鋼零下5度,或海上結構用鋼零下40度的水平,可以滿足潛艦對水下耐壓性的要求。

臺船副總經理周志明表示,臺灣首艘自行製造的潛艇原型艦艦長約在70米內,寬約8米,高約18米,排水噸位約2500到3000噸,預計2025年底交艦。

為了研製這一超高強度鋼板,臺灣中鋼公司投資20多億新臺幣,不僅更新了生產設備,更投入大量研發資源,耗時多年完成產品開發。

(編輯:HX)

相關焦點

  • 臺灣8艘潛艇能「摧毀解放軍艦隊」?美記者大放厥詞,臺網友怒懟
    據央視網12月2日報導,臺灣當局力推「潛艇自造」計劃潛艇原型艇於11月24日在臺船公司高雄廠正式開工建造,原型艦預計會在2025年交付。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透露,臺灣各型軍艦、海巡艦目前正在依照「自製防禦潛艦」計劃建造,最新計劃已出爐,預計將建造七艘潛艇、14到19艘飛彈巡防艦。對於這一計劃,民進黨當局叫囂要發展「不對稱戰力」,展現所謂「守護臺灣」的意志。與此同時,一些美國媒體和記者也開始跟風炒作。
  • 臺灣5G 頻譜拍賣塵埃落定:總價 1422 億新臺幣
    綜合多家臺灣媒體報導,上周五(2月21日),持續三個月的臺灣5G頻譜拍賣塵埃落定。最終拍賣總價達到1421.91億(新臺幣,下同,約合328.61億人民幣),其中第一階段頻寬拍賣1380.81億,第二階段選頻段位置41.1億,創下全球單一頻寬最高價,總價僅次於韓國和德國,位居全球各地區第三。
  • 揭秘|臺船:臺灣海軍8艘「潛艇自造」的大本營
    [新聞頁-臺海網]「臺灣國際造船」巨無霸吊車,是高雄地標之一11月24日,蔡英文率臺灣「國防部長」嚴德發、「參謀總長」黃曙光、海軍司令劉志斌等人,從臺北南下高雄,主持「潛艇自造」開工典禮。根據臺當局規劃,未來10年將打造出8艘自製潛艇。
  • 臺灣「潛艇自造」剛開工,就出重大事故
    導讀:臺灣方面很多武器都是依靠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例如說美國。近日,臺灣方面啟動了潛艇自造,但遺憾的是剛剛開工就遭遇了意外,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傷。由於臺船外包商,對於作業場所存在爆炸以及安全隱患時,沒有及時讓工作人員進入到安全場所,導致這起悲劇的發生,可能要被臺當局罰款最高三十萬新臺幣。臺灣是否能夠實現「潛艇自造」這次發生意外的地點位於高雄港87號「臺船碼頭」,距離臺當局製造潛艇的地點非常近。
  • 誰在幫助臺灣當局自造潛艇?
    文/宋忠平鳳凰衛視評論員 主持人 教授臺灣海軍期待已久的自製潛艇項目在2020年11月24日開工,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出席「海軍潛艇自造開工典禮」並主持臺船「潛艇自造」案廠房啟用。臺灣的「潛艇自造」計劃目標是打造8艘潛艇,力圖發展不對稱戰力。
  • 蔡英文「潛艇自造」這個天坑!
    更沒想到的是,三天之後,臺船又發生浮船失敗意外,一艘半成品的貨櫃輪在從船塢拖出碼頭的過程中竟傾斜進水。對此,臺船一開始還甩鍋給潮水,在被臺灣媒體引用潮汐資料戳破謊言後,才不得不承認是人為疏失。只是一周內就爆發兩起安全事故,臺灣媒體痛批民進黨當局要花500億新臺幣打造的潛艇自造計劃「只會講大話」。臺灣潛艇自造計劃能開花結果嗎?高達500億新臺幣的預算,肥了誰的腰包?
  • 富士康母公司30億新臺幣入股臺灣大哥大
    騰訊科技訊 10月7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昨日公告稱,子公司鴻揚創投取得臺灣大哥大股份,總金額超過29.79億新臺幣,且不排除未來鴻海還有其他投資臺灣大哥大的決定。鴻海公告顯示,子公司鴻揚創業投資取得臺灣大哥大普通股3197萬4248股,每股單位價格93.2新臺幣,交易總金額超過29.79億新臺幣,持股比例約0.93%。未來鴻海集團可望取得臺灣大哥大2%股權,成為後者的重要股東。臺灣大哥大日前也決定參與鴻海旗下國碁電子現金增資,欲取得14.9%股權。
  • 臺軍為「攔截」解放軍軍機已耗資上億新臺幣
    臺軍為「攔截」解放軍軍機已耗資上億新臺幣 微現場
  • 美媒發文給臺灣打氣,稱僅需8艘潛艇,就能摧毀解放軍一支艦隊
    據悉,美國軍事記者埃克斯在《福布斯》上面發表了一篇文章,稱「臺灣僅需要依靠8艘潛艇,就能摧毀解放軍的一支『奪島艦隊』。」8艘潛艇就能幹掉我們的一支艦隊?難道我們的艦隊是紙糊的嗎?很顯然,這種說法根本就不著邊際,且不切實際。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美國媒體會發表這樣不著邊際的文章了?據了解,這主要就是為了推定臺灣的潛艇製造工作,給島內方面加油打氣。
  • 臺灣「潛艇自造」開工僅過3小時,船廠就出事故致1死1傷……
    然而,僅開工一周 造船公司就曝兩起重大事故 臺灣「潛艇自造」開工僅過3小時 造船廠發生氣爆 艙內油漆未乾,工人電焊引發氣爆 據臺灣《聯合新聞》、東森新聞多家媒體報導
  • 臺灣自造潛艇經費刪不得?江啟臣怒批蔡英文「雙標」
    臺灣自造潛艇等軍事投資預算應否凍刪,成為熱門話題,連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都加入戰局。事實上,民進黨「立委」也曾提案凍刪防務預算,中國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質疑,若蔡當局的軍事預算「刪不得、凍不得」,為何民進黨「立委」也提案凍結,甚至連署國民黨「立委」凍結提案?
  • 臺灣推出300億新臺幣海運救助計劃,陽明、長榮將受益
    最新獲悉,受新冠疫情給全球物流鏈帶來的打擊,臺灣地區將正式啟動300億新臺幣(約10億美元)航運業紓困貸款計劃。5月19日下午,臺灣地區交通主管部門負責人林佳龍正式接見了長榮海運董事長張正鏞和陽明海運董事長謝志堅,針對航運業紓困方案的規劃執行,以及未來航運業發展前景交換了意見。
  • 臺灣「自製」潛艇開工,這事能成嗎?
    之後,臺灣仍未放棄擴建潛艇部隊的企圖,屢屢嘗試從德國、荷蘭、瑞典、法國、日本、美國等國以直接購買、轉手購買、聯合建造、技術引進等各種方法獲得潛艇,但均以失敗告終。目前臺灣島內一共有4艘老舊的二手潛艇。自2016年上臺以來,蔡英文就開始推行所謂「軍艦自造」計劃,2017年,臺灣當局通過總投資4000億新臺幣(約891億元人民幣)的所謂「潛艇自造」計劃。
  • 34.2億新臺幣!臺灣小運營商臺灣之星引入戰略投資 徵戰5G市場
    C114訊 1月14日消息(南山)據臺灣媒體報導,在5G頻譜競爭白熱化之機,臺灣運營商臺灣之星宣布獲得34.2億新臺幣的戰略投資,凸顯了該公司徵戰5G市場的決心。值得注意的是,臺灣之星成立於4G時代初期,第一次競標頻譜,就遇上了4G頻譜天價競標;5G頻譜競標,又超過了4G的天價,目前已達到1270億元新臺幣,給這家小運營商帶來了很重的財務壓力。臺灣之星在去年引入了40億元新臺幣現金增資,以及51億元新臺幣的聯合授信。本次通過發行私募可轉債和私募普通股,獲得34.2億新臺幣資金。
  • 彈藥不好買,歲數有點大——臺灣海軍的潛艇部隊
    4艘潛艇,都隸屬於256戰隊,較為先進的是2艘從荷蘭購買的劍龍級潛艇「海龍」號和「海虎」號,另2艘是至今已經75歲高齡的茄比級「海獅」號和「海豹」號,人們戲稱其為老爺爺潛艇。單鰭鱈號1974年4月,2艘潛艇全部抵達左營軍港,島內一片沸騰,不過美國方面賣給臺灣的重要條件就是潛艇只能用來訓練而無水下攻擊能力。
  • 臺灣自造潛艇2025年成軍?臺專家:造完就統一了,直接上繳解放軍
    臺灣當局叫囂稱,"1168"號潛艇2025年就可以服役,將搭配美國售臺的重型魚雷,"戰力強大"。潛艇不好造,英文吃到飽那麼,讓我們看看臺灣當局號稱"戰力強大"的"1186"號潛艇到底戰力多少?簡單來說,這項技術可以讓常規潛艇續航時間從幾天變為幾周,大大減少上浮補充燃料的次數,降低潛艇暴露在外的風險。目前,AIP技術早就普及,而臺軍號稱"戰力強大"的"1168"潛艇竟然沒有使用這項技術。臺灣海峽不過200公裡寬80米深,真要發生衝突,沒有AIP技術潛艇基本上等於解放軍的"靶船"。
  • 臺自製潛艇項目在質疑聲中動工,臺媒:怕又是騙納稅人錢,肥了綠營人...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代號「海昌計劃」的臺灣「潛艦(潛艇)國造」24日正式動工,蔡英文親自到高雄主持開工典禮。但是整個計劃完全繫於美國,也讓島內輿論充滿質疑。  臺「潛艦國造」開始於2016年12月21日,經過4年的開工準備,24日在高雄「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即臺船)舉行開工典禮。
  • 還叫著「守護臺灣」?民進黨造潛艇配美魚雷壯膽,國臺辦開門見山
    據央視網11月26日報導,臺灣媒體消息稱,近期由於解放軍接連現身臺灣周邊,民進黨當局力推的「潛艇自造」計劃的原型艇於11月24日正式開工建造。不僅如此,民進黨當局更是藉此叫囂要發展「不對稱戰力」,展現所謂「守護臺灣」的意志。
  • 蔡英文當局「潛艇自造」剛開工 造船公司現死傷事故
    造船公司就曝重大死傷事故  海外網11月27日電 蔡英文當局力推「潛艇自造」計劃,潛艇原型艇於24日在臺船公司高雄廠正式開工建造,但25日下午臺船公司高雄廠區就出了意外,兩名工人在船艙工作時,疑因油漆揮發導致事故,造成1死1重傷。
  • 美記者稱臺灣8艘潛艇就能「摧毀」大陸一支艦隊,臺網友:笑掉大牙
    埃克斯在文章中聲稱,臺造的這八艘潛艇可能總耗資160億美元,預計配備MK-48型魚雷和「魚叉」反艦飛彈。而解放軍目前擁有大約70艘攻擊潛艇,外加數十艘配備聲納的水面戰艦和海上巡邏機,而這些力量連一小支臺灣潛艇艦隊都「無法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