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群星合唱是一種非常流行的音樂形式,這種形式比大合唱更為生動,比小合唱更有氣勢,一時間很是風靡。
像我們熟悉的《永不分開世界的愛》《相親相愛》《手牽手》一直到《北京歡迎你》,這些歌曲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和場合,都曾帶給我們感動。
要說起群星合唱,八十年代的三首歌就必須要提,它們分別是:
誕生於1985年,麥可·傑克遜作詞,他和萊昂納爾裡奇作曲,45位歌手聯合演唱的《We Are The World》。
發布於1985年,羅大佑作曲,他和其他幾人作詞,60位歌手演唱的《明天會更好》。
演唱於1986年,郭峰等人作詞,郭峰作曲,大陸百位歌手聯合演唱的《讓世界充滿愛》。
一、《We Are The World》
一切都要從1982年11月說起,第3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1986年確定為「國際和平年」,此項決議得到了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的支持和響應。
1984年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以及蘇丹等國發生了大饑荒,上百萬難民餓死,英國歌手菲爾柯林斯和鮑勃格爾多夫召集十幾位歌手錄製公益歌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這首單曲在全世界引起轟動,賣出幾百萬張唱片,實打實幫助了難民。
受到同行的感召和啟發,1985年初,流行巨星麥可傑克遜和萊昂內爾裡奇合作,只用了四天寫出曲子,麥可傑克遜花了兩個半小時完成了作詞,最後他邀請了45位歌手齊聚洛杉磯用了一晚上時間錄製完成了《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World》在某些地方確實和英國同行的前作相似,但它的規模更大、知名度更高、歌聲更為震撼,最後籌集到的捐款也達到了6000萬美元之多,當年獲得了四項格萊美大獎。
《We Are The World》的成功讓它成為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公益歌曲,並且傳播到全世界。在2004年印度洋海嘯災難後,我國50多位歌手錄製了普通話版本的《We Are The World》為海嘯難民籌款。
二、《明天會更好》
1985年,在《We Are The World》的感召影響下,我國港臺地區的音樂人也準備製作一首公益歌曲,形式同樣是歌星聯合演唱,總召集人是張艾嘉。
有意思的是,受邀為這首歌譜曲作詞的是張艾嘉的前男友羅大佑,兩人彼時的關係據說並不太好。羅大佑接受了《明天會更好》這個命題後用他自己的習慣和風格創作出了第一稿。
不得不說,羅大佑的譜曲非常成功,但他的作詞卻讓人大跌眼鏡,由於那時候的羅大佑音樂風格非常深沉和憂鬱,因此《明天會更好》的歌詞也是這樣的風格,甚至更為灰暗。
我們不妨看看羅大佑第一稿歌詞的開頭:輕輕撫摸麻木的身體,無奈閉上你的眼睛;這個荒謬的世界依然黑白不分的轉個不停。春風已解風情,刺痛少女的心;那舊時撕裂的傷痕,永不會癒合了......
顯然,這樣的歌詞是無法用到公益歌曲上的,因此製作方又邀請了幾位高手對羅大佑的歌詞進行了修改,最終形成了我們看到的版本。
60位歌手中有很多人從當年一直紅到了現在,也有人當年非常青澀現在卻已經成為音樂界大佬。據說鄧麗君也曾答應參加錄製,無奈最後因為檔期問題遺憾錯過。
《明天會更好》這首歌旋律琅琅上口、歌詞振奮人心,氣勢上也非常恢弘,在當年一經推出立刻引發熱潮,即使到今天,這首歌依然百唱不衰。
不過,讓人諷刺的是,這首歌在走紅之後卻被一些人拿來當成ZZ宣傳工具,這讓羅大佑非常氣憤。還有一個遺憾是,這首歌在當年獲得了1000多萬的版權收入,但卻沒有按照初衷用於非洲難民,而是捐給了兩家面向學生和少兒的公益組織,這倒也切合《明天會更好》的主題。
三、《讓世界充滿愛》
1986年,二十多歲的郭峰聽到了《We Are The World》和《明天會更好》,他大受鼓舞,決心也創作一首這樣的公益歌曲,他不僅是為了歌曲背後的公益事業,也是為了給大陸的流行歌曲正名。
當年流行歌曲還被叫做通俗歌曲,在國內尚屬於初步發展期,受到的限制很多,比如女歌手在唱歌時不能披散頭髮,三位以上通俗歌手不能同臺演出等。郭峰敏銳地發現,他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去彰顯流行歌曲的魅力和意義。
不過,首先啟發郭峰創作大陸公益歌曲的人是他當時的女友,在中國錄音音像出版社擔任編輯的張丹麗,她向郭峰提議,辦一場一百位歌手參加的公益歌曲晚會,獻給1986世界和平年。
很快,這個提議得到了中國錄音音像出版總社和當年國內音樂界王牌東方歌舞團的大力支持,郭峰作曲,陳哲、劉小林、王健、孫銘和郭峰合作作詞的《讓世界充滿愛》誕生了。
1986年5月9日,《讓世界充滿愛》演唱會在首都體育館舉行,來自全國的一百多位歌手齊聚舞臺,穿著相同的服裝,共同唱響了《讓世界充滿愛》。這其中有大家熟悉的韋唯、崔健、成方圓、王虹、常寬、李玲玉、胡寅寅、鄭緒嵐、毛阿敏、蔡國慶、張暴默等人,當晚最閃亮的歌手無疑是韋唯、常寬、王虹和崔健等幾人。
《讓世界充滿愛》一共由三部分組成,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由歌手們分別演唱加合唱,第二部分則全部為合唱。
相對來說,我們更熟悉的就是《讓世界充滿愛》的第二部分,也就是「輕輕地捧著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乾,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這部分。
《讓世界充滿愛》演唱會用今天的眼光看似乎顯得簡陋、草莽了一些,但彼時正在萌芽發展期的中國流行音樂卻受益匪淺,我們從流傳到現在的那模糊的影像中依然能感受到當年的熱情和希望。這首歌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流行音樂的魅力和積極意義,我國的流行音樂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
在那之後,《讓世界充滿愛》迅速走紅,甚至很快就衍生出了一部同名電影,由當年還年輕帥氣的王學圻主演,整個電影的後半段,《讓世界充滿愛》三部分的旋律始終迴蕩在影片劇情當中,就在「輕輕地捧著你的臉」音樂中,王學圻和女主角一起上演了我國電影史上時間最長的吻戲。
1998年,韋唯、劉歡、那英、田震等二十四位歌星再次在央視唱響了《讓世界充滿愛》,為奮戰在抗洪一線的英雄和群眾加油鼓勁。
2013年,雅安地震,孫悅、孫楠、譚晶、蔣大為等數十位歌手又一次錄製了《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也成為我國傳承不衰的公益歌曲。
三十多年過去了,回首那個逝去的年代,《We Are The World》、《明天會更好》、《讓世界充滿愛》將真摯、火熱的感情用動聽的旋律傳播出去,真正實現了音樂對於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看著如今充滿浮躁、缺乏人文氣息的樂壇,回首過去,更加覺得這三首偉大公益歌曲的珍貴,你更喜歡哪一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