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公益歌曲是哪一首?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羅大佑的《明天會更好》!是的,我想這個回答會沒有多少爭議。這首公益歌曲原來是為了支援非洲的難民而創作的,由羅大佑獨立完成作曲作詞,後張大春、等人共同作詞創作完成。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中期,非洲國家衣索比亞爆發了震驚全球的大饑荒,這場自然災害導致了大量的非洲難民,更是造成了數百萬人的營養不良而死亡。歐美國家流行歌手們為了支援這些難民,從發起製作了一系列的公益歌曲,並進行公開的演唱。公益活動中不乏世界的許多當紅巨星都積極參與,活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募捐得了大量的資金捐獻給了非洲的難民,而且這些歌曲迅速走紅,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極大的影響力。目睹了世界發達國家的流行音樂巨星們所進行的公益歌曲演出盛況,在亞洲地區,有一個年輕人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就是羅大佑。
此時的羅大佑已經在華語樂壇鋒芒初露,自己寫了不少的作品,他的好些歌曲都是人們傳唱度極高的作品,已經初步奠定了他在整個華語樂壇的地位。然而,目睹了歐美的這些流行巨星們所創造的音樂盛況以及對世界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羅大佑對音樂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他覺得音樂不僅可以使人獲得身心的愉悅,進行人生的自我調節,給人予以力量,而且還可以在更大的範圍上給人們予以更大的能量,甚至還可以改變世界!
世界並不是都是美好的,就在我們當下正在進行「歡樂頌」的時候,在很多的地方由於自然災害、由於戰亂等原因,還有許多的人正在流離失所、忍飢挨餓,他們迫切的需要施以援手、予以救助!於是羅大佑心中強烈的萌發了一種要仿造歐美的流行音樂界,創造我們華語公益歌曲的強烈願望。這年的年底,一首名為《明天會更好》的歌曲終於橫空出世,這首歌最先是由羅大佑獨自完成,後其他人參與了對歌詞進行一些的修改,雖然歌詞在羅大佑與其他創作人之間有些爭執,但是作為一首完整的新歌,還是地誕生出來了。為了迅速地推廣歌曲,擴大歌曲的影響力,歌曲問世後,羅大佑帶領著歌曲製作人們,召集到了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的華人歌手60餘人共同參與,歌曲一經推出,便迅速傳遍全世界。
《明天會更好》這首歌開始便以傾述和娓娓道來的方式,象是要向我們講述一個在地球遙遠的地方發生的故事,將遠處的饑荒和戰火依然存在的消息帶到人們的面前,儘管災難仿佛距離遙遠,但是地球是一個大家庭,你的痛苦便是我的不幸,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不知不覺中與歐美流行界此時的公益歌曲《We Are The World》有異曲同工之效,地球東西方遙相呼應,共同世界祈禱和平幸福。這首歌旋律優美大氣,充滿了人文的情懷,它給黑暗和無助中的人們送去祝福,給絕望中的人們予以希望,是一首具有世界意義的公益歌曲。
《明天會更好》這首歌也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華語公益歌曲,歌曲祈求世界和平,人類幸福,充滿了正能量,引領了華語歌曲的新時代。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儘管距離這首歌的誕生已經過去了35年,但是它仍然是公益歌曲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無論在各種公益活動中,還是在其他的大型儀式上,《明天會更好》依然帶給我們心中的感動和對世界未來的憧憬,這首歌其實已經超越了當初作為救助災難、給那些身心受到摧殘的人們予以慰籍的初衷,在更加廣闊的意義上宣揚了世界大愛,同時它也在極大地提升了華語公益歌曲在世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