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羅大佑,不少人可能首先會想到《童年》《光陰的故事》。兩首歌的旋律一起來,搭配無比貼切的歌詞,瞬間能讓任何年齡段的人進入童年或進入自己的某一段光陰故事。說到這裡不得不感慨,現在這樣的歌這樣的音樂人越來越少了。

《童年》由羅大佑作詞作曲,但原唱其實是張艾嘉。當時初露才華但還沒有大火的羅大佑,正和風華絕代的張艾嘉,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不流俗、隨心走的才子與才女走到一起,可想而知,得有多麼大的火花。而優秀的人在一起,除了親親我我,還會相互激發,相互成就。
滾石唱片當時很想給羅大佑發唱片,但羅大佑還是新人,張艾嘉已經紅透半邊天,於是決定先為張艾嘉出,由羅大佑擔任製作人。

於是羅大佑把自己寫了幾年的《童年》,給了張艾嘉,收錄在1981年張艾嘉的專輯《童年》中。這張專輯中除了有《童年》,還有《光陰的故事》。這都是羅大佑最讓人動容的作品,而這些都和當時他的戀人張艾嘉連接在一起,張艾嘉成為《童年》《光陰的故事》的原唱。
直到第二年,也就是1982年,羅大佑親自唱的《童年》《光陰的故事》才收錄在他自己的專輯《之乎者也》中。《之乎者也》這張專輯中還有很多人熟悉的《戀曲1980》,專輯排在1975-1993年臺灣百佳唱片第一名。
到了1986年,成方圓版的《童年》唱紅了大陸,這首歌越來越被內地的人熟知。
如今小院聽《童年》,感覺還是羅大佑自己唱的最舒服。聽《光陰的故事》,也感慨良多。而昔日羅大佑張艾嘉這對戀人也早已成為「光陰的故事」。但他們依舊是在一起合作的朋友。

1985年,張艾嘉組織六十餘位歌手為臺灣光復獻唱。她親自找羅大佑出馬,於是才有了羅大佑作曲,羅大佑張艾嘉等人參與作詞的《明天會更好》。
《童年》的旋律想起來,不,《明天會更好》也可以聽聽。別忘了《光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