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憑什麼被稱為「臺灣流行音樂教父」看下這幾首歌你就知道了

2020-12-08 蝦扯音樂秀

羅大佑這個人相信許多80.90後都認識他,他創作了不少經典的歌曲,還被譽為:「臺灣流行樂教父」的美稱,很多人喜歡羅大佑,是因為羅大佑曾陪伴著他們的青春成長。對於上世紀60年代的人來說,他是知音和朋友;對於上世紀70年代的人來說,他是青春的代言人和心靈偶像;對於上世紀80年代的人來說,他是音樂家,更代表一種文化;而對於流行音樂人來說,他是一個標準,一個尺度,一個希望追尋超越的典範了。本期就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羅大佑的幾首經典歌曲,看看你最喜歡哪首?

《明天會更好》

這是一首由臺灣群星演唱的一首歌曲,發布於1985年,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所以羅大佑為了呼籲當年的主題,所以寫下的這首歌曲,這首歌召集了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等地共60位華人歌手共同演唱。這些歌手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唱片公司,打破了籤約限制,其中有李宗盛、蔡琴、蘇芮、潘越雲等歌手和藝人。羅大佑等發起人還邀請到了飛碟、滾石、寶麗金等公司參與了單曲專輯的製作,這才創作了這首流傳至今的經典之作。

《追夢人》

這首歌是羅大佑為電影《天若有情》創作的主題曲《天若有情》的普通話版《青春無悔》,由袁鳳瑛演唱,之後作為紀念作家三毛的歌曲增加部分歌詞,由鳳飛飛演唱,並成為1991年臺灣電視連續劇《雪山飛狐》的片尾曲。鳳飛飛演唱的《追夢人》被歌迷視為經典。鳳飛飛那平實無華、但餘韻悠長的演繹堪稱完美。

《光陰的故事》

這首歌就夠經典了,這首歌發布於1981年,還被評為「100首必聽經典老歌之一」這首歌羅大佑填詞和譜曲,而原唱是張艾嘉,而羅大佑用那深情特別的嗓音演唱這首歌后,羅大佑演唱的版本從此深深地烙印在人們心裡,而漸漸忘記艾嘉演唱的版本。這首歌總能觸動你的神經,很容易也很自然讓你勾起對往事的懷念。青春易逝,韶華易老,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多愁善感的青春。

《童年》

這首歌你們絕對不會陌生,這首歌承載了太多人的童年了。而你絕對想不到的是這首歌最開始是羅大佑為艾嘉寫的,當初羅大佑寫寫這首歌的時候還在讀大學,寫這首歌的地方不是在池塘邊,更不是在榕樹下,而是一個普通的地方。羅大佑寫歌的時候,腦海中全是粉筆、黑板、便當、課桌,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狀況下寫下《童年》這首歌。

當然,羅大佑創作了數不勝數的經典,小編就不一一列舉了。你最喜歡他的哪首歌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人物誌;客家人出身的「臺灣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
    羅大佑1954年出生於臺北一個醫生世家,祖籍廣東梅縣,是中國臺灣省苗慄縣的客家人。從小愛好音樂,5歲學琴,1972年18歲參加學生樂隊擔任鍵盤手,從此開啟音樂演藝活動的腳步。1974年創作了第一首歌曲《歌》,1976年大學畢業後的羅大佑正式投入商業音樂創作。
  • 與羅大佑、李宗盛齊名的音樂教父,捧紅太多巨星,為何卻被忽視?
    在華語樂壇,說到「音樂教父」,我們首先想到的總是羅大佑啊、李宗盛啊等名字,但既然提到羅大佑、李宗盛,又豈能不說另一個名字呢,那就是與羅、李並稱為滾石「大中(宗)小」三大教父的小蟲。小蟲,原名陳煥昌,臺灣知名詞曲作家與音樂製作人。雖然都是音樂教父,但相比羅大佑和李宗盛,小蟲的知名度和樂壇地位顯然要稍遜一籌,但就作品的傳唱度來說,可能小蟲一點也不佔下風。
  • 華語音樂教父---羅大佑
    中國合伙人劇照這首《光陰的故事》被N多年代劇或者回憶劇做插曲,頓時有種回到當年的感覺,這事70、80甚至90後的回憶,聽到他的歌就會不自覺的想起我們的青春,他就是華語音樂教父---羅大佑。1984年2月,他的《之乎者也》問世,從此徹底改變了聆聽中文流行歌曲的方式,他自己的音樂歷程也是華語音樂的縮影,是他把西方搖滾樂的精神和中國傳統文人的批判精神比較系統地帶入到流行音樂中,他自己也經過從「黑潮時期」的抗議歌手到轉向香港成為大眾歌手的轉變,他就是華語音樂教父---羅大佑!
  • 滾石唱片40年傳奇剪影:與「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的那些事
    從此,這家以黃黑箭靶為標誌的唱片公司開始以獨樹一幟的音樂品味,躋身華語流行音樂圈。在滾石發展的最初五年間,雖然發片量並不算多,但卻一舉奠定了其特有的人文氣息。而這一時期最為人熟知的代表自然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
  • 為什麼只有羅大佑被稱為現代「音樂教父」
    現在恐怕有很多00後都不知道羅大佑是誰,也會有很多人說我不喜歡羅大佑,唱歌難聽還清高。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如此推崇他,稱他為「音樂教父」呢?如果你聽過他所做的《童年》、《你的樣子》、《戀曲1980-90》、《滾滾紅塵》、《東方之珠》、《光陰的故事》、《愛的箴言》等等還有許多,你會發現雖然他的嗓子一般,但歌的詞曲均可以稱得上一等一的漂亮和好聽,和00年之後大火的周杰倫一樣。
  • 華語音樂教父詮釋靈魂鄉愁 羅大佑《臺東調2020》酷我音樂獨家首發
    「音樂教父」四海為家,回歸譜寫鄉愁新篇。8月18日零點,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新作《臺東調2020》酷我音樂獨家溫情首發,以臺灣最具地方特色的恆春民謠「臺東調」重譜新詞,詮釋羅大佑心中獨一無二的鄉愁。「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
  • 就是這首被寫進了大學教材的歌,奠定了羅大佑在華語音樂的地位!
    雖然如今年輕人們已經很少有人會聽羅大佑的歌,但年輕人們卻很難想像羅大佑在上世紀80年代對人們深入骨髓的影響。可以說這世上沒有第二個比羅大佑寫詞寫歌的音樂創作者。、商業性和藝術性,有人說,他把華語流行音樂的格調提升了一個層次,至今仍無人企及。
  • 羅大佑真的是「歌后」收割機,十首歌曲帶來了十個歌后
    羅大佑在整個華語樂壇就像神一樣的存在,他的創作就像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後人難以超越。羅大佑的經典歌曲太多太多了,《戀曲1990》《光陰的故事》《你的樣子》《愛人同志》等等。並且羅大佑真的是「歌后」收割機,十首歌曲帶來了十個歌后,我們一起來看看哪十首。
  • 羅大佑的十首歌和十位天后
    但既然說了李宗盛,又豈能不說羅大佑呢,兩位都是華語流行樂壇重量級的音樂教父,且羅大佑還是李宗盛的「大哥」呢。不得不說,兩位教父的音樂,都非常有女人緣,繼李宗盛的「六個女人」後,我們今天就來回顧羅大佑的十首歌曲,以及與歌曲相關的十位天后級女歌手。
  • 羅大佑:棄醫從藝,唱歌跑調卻成音樂教父,李宗盛尊稱他為大哥
    李宗盛說和他相比會惶恐,他是我的大哥,周杰倫說我想成為和他一樣的「音樂教父」,伍佰說我這輩子都當不了他,今天就帶大家了解這位華語樂壇的「傳奇教父」———羅大佑。雖然熱愛音樂,但在父親的逼迫下了,羅大佑還是考入醫科大學,一邊學醫一邊創作,這期間他為電影《閃亮的日子》製作同名歌曲,由巨星劉文正演唱火遍大江南北,羅大佑還因此結識了劇中的女主角張艾嘉,才子佳人迅速墜入愛河,1980年羅大佑在醫學院畢業,為女友張艾嘉製作第二張專輯,收錄《童年》、《光陰的故事》兩首歌,其中的《童年》花了他整整五年時間。
  • 羅大佑好聽的歌曲全在這裡了,快來看看你聽過幾首
    大家好,歡迎來到團團說音樂,今天我們來說說音樂教父羅大佑最好聽的幾首歌曲。羅大佑作為音樂教父,創作歌曲不僅非常高產,而且質量很高,經典歌曲無數,每一首歌都非常讓人期待。有網友做過統計,截至目前為止,羅大佑共計創作歌曲349首,其中包括為他人創作的歌曲51首;出專輯36張,開過80餘場演唱會,無愧於音樂教父之稱,下面就為大家梳理一下羅大佑最好聽的幾首歌曲。
  • 在羅大佑的歌裡,讀懂一個時代
    提起華語流行音樂,有一個人的名字總是繞不過去。在不了解他的人眼裡,他不過是一個有著一副破嗓音的老男人,每首歌還總有那麼一兩處音不準。但在懂他的人眼裡,這個男人的名字仿佛燈塔一般。他讓李志迷戀了40年,是高曉松心中「神一樣的存在」,是李宗盛崇拜了一生的「大大大哥」。
  • 這首羅大佑最討厭的歌,為何歷經35年而不衰
    這一傳統,還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追溯到1985年誕生的第一首華語公益歌曲。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這首歌曲,曾是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也讓他傷透了心,直接導致羅大佑離開臺灣,遠走他鄉。《明天會更好》正是華語樂壇對這場全球音樂公益活動的響應。Live Aid演唱會結束沒多久,臺灣音樂界便開始籌備製作一首自己的公益歌曲,主題定為「呼應世界和平,紀念臺灣光復」。
  • 《中國面孔》解讀《追夢人》這是羅大佑為三毛寫的歌
    近日播出的《中國面孔》節目中,詳細解讀了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和他的歌曲背後的故事。      家喻戶曉的歌曲《追夢人》是臺灣電視連續劇《雪山飛狐》的片尾曲,由鳳飛飛演唱、羅大佑作詞。在當年,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這首歌曲紅極一時傳唱度極高。不過,很多人也許並不知道,歌曲《追夢人》其實是羅大佑為紀念女作家三毛而改的一首歌。
  • 這才是華語樂壇真正的音樂教父,堪稱傳奇
    這一段日子,為了用來紀念,臺灣對這期間的唱片,做了個臺灣百佳唱片排名。而最無爭議的榜首,就是羅大佑這張:《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是30多年前的作品了。但其中,它玩的音樂元素卻也很廣。不光有當時流行的民謠,也有當時臺灣樂壇少見的搖滾。
  • 75歲的臺灣「音樂教父」陳彼得:除了戰鬥,你別無選擇
    1972年,陳彼得第一次給別人寫的歌就火了:當時他和餘天坐在轎車裡正要去趕場,他隨口吹了幾句口哨,這些旋律後來構成了《含淚的微笑》,這首歌和《榕樹下》《北國之春》一起,將餘天捧到了臺灣歌壇紅極一時的位置。
  • 音樂教父羅大佑的5首經典歌曲,全部會唱的都是真愛粉
    羅大佑出生於1954年的臺灣省臺北市,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創作歌手、音樂人、作家,當今樂壇堪稱「教父」的人寥寥無幾,而羅大佑正是其中之一,不僅僅是因為他捧紅了許多歌手,更重要的是,他創作的歌曲幾乎都是華語樂壇的經典,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了解一下其中的5首經典歌曲,歡迎小夥伴們參與評論。
  • 音樂教父羅大佑:我是人間惆悵客,半世飄零憶平生
    最近一條媒體獨家採訪了臺灣歌手、有著音樂教父之稱的羅大佑。在採訪視頻中,羅大佑坦言,自從有了家庭,有了女兒之後,早上對他來說很重要,因為他要送女兒去上學。曾經放蕩不羈,視音樂如生命,梳著長發戴墨鏡的搖滾青年,如今已是慈父的面容,懷揣著對稚子的愛,珍惜著每一個清晨。
  • 音樂教父小蟲賭錢輸光寫的歌 沒想到成就了任賢齊|聽天下
    在華語樂壇,說到「音樂教父」,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羅大佑、李宗盛的名字,其實還有一個音樂人,那就是與羅、李並稱滾石三大教父的小蟲。 小蟲,原名陳煥昌,臺灣知名詞曲作家和音樂製作人。雖然都是音樂教父,但相比羅大佑和李宗盛,小蟲的知名度和樂壇地位顯然要稍遜一等,但就作品的傳唱度來說,小蟲一點也不佔下風。
  • 一個時代音樂詩人:世上有很多歌手,卻只有一個「音樂教父」
    絕大部分人認為《童年》是一首描寫童年純真的一首歌,其實,這首歌是羅大佑批判歌曲的前奏,或者本來就是一首批判歌曲。 時光步入80年代,音樂教父羅大佑開啟了流行音樂新篇章,這首歌總能觸動你的神經,很容易也很自然讓你勾起對往事的懷念。青春易逝,韶華易老,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多愁善感的青春。恢復高考後大學校園中唱起次數最多的歌!那一抹青春的紅,刻在我們生命的透明中! 不得不說,哪怕再通俗淺顯的話題,他都不放棄思考與批判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