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文化溯源】中國文化中的哪些「羊基因」?
羊是人類最早開始狩獵和馴養的動物之一,在遠古時期曾佔有極高的地位。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龍」,中華人文祖伏羲、炎帝都與「羊」有著「血緣關係」,流淌了5000多年的中華傳統文化裡幾乎到處都可以找到「羊的基因」…… 相承三皇中的伏羲神農最早都以「羊」為部落圖騰。
-
羊年說羊事:中華文化中有哪些「羊基因」?
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龍」,中華人文祖伏羲、炎帝都與「羊」有著「血緣關係」,流淌了5000多年的中華傳統文化裡幾乎到處都可以找到「羊的基因」……,「羊」曾是不少部落的圖騰。伏羲、神農、黃帝。伏羲、神農與羊均有「血緣關係」,他們的部落早期都是以羊為圖騰,而不是「龍」或「蛇」,也就是說,他們最早都是「屬羊」的。神農,即炎帝,其地位比黃帝要高,影響也更大,所以古人將其合稱為「炎黃」而不是「黃炎」。炎帝是一位農業專家,他又稱「神農氏」即是此原因。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炎帝在中國古代更受尊重。
-
以史為鑑:「溫馴忠厚」的羊,為何成了「祭祀犧牲」的代表
而今天,就要來解讀供奉物件中最重要的物件之一--羊,其背後的文化和與祭祀的關係。從儒學立學之祖孔子對「禮」和「羊」的觀點中,可以側面了解到「羊」在祭祀中的地位,不止是扮演著犧牲的角色,還是延續禮典、提醒後世沿循的標誌。另一方面,為什麼羊會被挑選為祭祀的犧牲?這其中存在許多道理。其一,羊的品性純良。
-
羊文化不僅中國有 世界各國也有
有人說,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文化不光是龍文化、虎文化,也是羊文化……羊是一個大家族在「六畜」之中,羊是作為同一種動物而被列入的。但實際上,人們馴養的羊,分為綿羊和山羊兩種。綿羊與山羊雖然同稱為羊,但它們是同科而不同屬的動物,彼此存在明顯的差異。有人說,它們的差異或者就像牛與水牛那樣的明顯。綿羊有27對染色體,山羊有30對染色體。
-
羊年品讀羊文化
羊在十二地支中以「未」來代表,排第八位,對中國人來說「八」是安定繁榮的象徵。在中國的曆書中,羊是最富溫情的屬相。生肖文化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它已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於秋偉、張玲的《生肖羊》,介紹了羊的生肖文化,囊括了喜聞樂見生肖羊、豐富多彩羊風俗、人生如意幸運羊等等。羊代表美麗,漢字中的「美」字,即由「羊」和「大」兩字組合而成。羊伴隨人類的時間很久遠,與人關係很密切。
-
青銅饕餮及其羊圖騰符號的歷史扭曲
然而, 這種「紀念碑性」的「禮器之道」, 卻在「紀念碑」之「物」的歷史化過程中遮蔽了「羊鼎」宏大的歷史敘事意義, 甚至將具有「獰厲之美」的羊紋饕餮誤識為面目猙獰、貪婪恐怖的化身。商武丁時期, 青銅「以文為貴」向「以素為貴」轉變後, 世俗化宴樂攻戰圖逐漸取代了饕餮紋的地位, 羊圖騰紋飾便從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消失。
-
羊大為美——東西方世界的「羊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羊很早就被視為吉祥的象徵,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演繹著千年歷史變遷,孕育著諸多文化內涵,有著善良、美好,有著仁義、忠孝,有著堅韌、昂揚,有著包容、團結等等......承載著人們追求和諧美好生活。
-
【歷史文化】形天首葬常羊山 氐人先祖開天目
其二,《山海經·大荒西經》又說:「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今隴南西禮交界處有金之山。《山海經》金之山與常羊山並提,常羊山應在西和、禮縣一帶。其三,《帝王世紀》曰:炎帝之母女登「感神龍於華陽之常羊而生炎帝」。秦嶺之南即華陽,常羊山屬華陽,仇池山亦屬華陽。神龍即伏羲。伏羲生於仇池山。其四,仇池山又作仇夷山、仇維山、常羊山又作常陽山、鹹陽山。
-
中國圖騰 - 龍文化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國龍文化,上下數千年,源遠而流長。狩獵活動經驗的積累,讓人們對動物認知夾雜著幻想,人類文化此時也進入了「萬物有靈」的時代---龍就是這個時代的思想意識的展現。動物們翱翔於天空、潛遊於水底,可以無足而行,可以蟄伏而屆等等的奇異能力,讓人們開始崇拜與嚮往。 據說炎黃時期就以龍為圖騰,龍文化也就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
-
【觀點集萃】郭泳:中華文明為什麼曾以花為圖騰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尚書》:「華夏蠻貊,罔不率俾」。《尚書正義》 注曰:「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唐代孔穎達為《左傳》註疏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文明便是這樣一種地域寬廣、服飾華美、禮儀講究的文明。 在漫長的歷史流變中,「華」與「花」同義。魏晉南北朝之前,只有「華」字,沒有「花」字。人們講「華」時,指的就是「花」。
-
南陽伏羲時代蠶圖騰石雕巖畫初探
南陽伏羲時代蠶圖騰石雕巖畫初探張銀河《中國蠶業區劃》記載:世界上最早出現可以繅絲的繭源於柞蠶
-
羊文化漫談
中國地大物博,羊群眾多,造就了源遠流長的羊文化。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羊往往被人們視為吉祥瑞兆、美好興旺的象徵。 世界各大宗教中都有羊的祭獻。猶太教中用兩隻公山羊作「贖罪祭」。基督教教義甚至指基督為羔羊,約翰對耶穌就說過「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伊斯蘭教的各類場合中,小羔羊是祭獻的犧牲,尤其是「神的羔羊」,有救世、驅邪的象徵意義。 佛教不能殺牲。
-
東西方世界的羊文化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羊和狗一樣都是人類最早的朋友,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之一,也是世界各地廣泛飼養的主要動物。自古以來,羊就被寄寓了很多人類的情感、理性、思想、道德……成為文化的羊。而世界各族的羊文化豐富多樣,呈現出不同的象徵意義。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羊和狗一樣都是人類最早的朋友,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之一,也是世界各地廣泛飼養的主要動物。
-
伏羲、炎帝、有熊氏與考古文化對應關係
伏羲與軒轅為同一人(或世系),首創歷數體系,見第一王朝,自號青(秦)帝,青與秦古音相同,後人又稱為皇帝,皇者始祖之意。按五德終始說,太昊伏羲氏繼天而王,為木德,色尚青;炎帝神農氏以火德王,色尚赤(朱);黃帝以土德王,色尚黃。在五行說提出以先,在四象體系中無黃*色的位置,天文四宮接替南宮朱雀的是西宮白虎。由此,代替炎帝而王的當為白帝。有熊氏的「熊」本與天黿相異而與虎同類,自應稱為白帝,而與天黿黃帝並非一人(或世系)。 青帝伏羲文明對應考古文化為半坡文化。
-
中華文化中國文化不僅是龍文化虎文化 也是羊文化
馴化從西南亞開始家羊的飼養已經遍及世界各地,很多國家都以養羊而著稱於世。據李湘濤所著《羊年談羊》一書中的觀點,家羊的馴化以亞洲西南部為最早,家畜綿羊和家畜山羊幾乎是同時期馴化的。早在公元前9000年,伊拉克北部的若瓦舍密和沙立打山洞就出現了家化的羊。
-
神農氏先祖圖騰
炎帝為神農氏部落首領,被神農氏後裔奉為祖先,因此,這「牛首人身」像實為神農氏部落的先祖神像。玉為世間最寶貴之物,獻玉於神或用玉塑神,便是原始社會最高貴的「以玉事神」。紅山文化玉器中多見玉雕「牛首人身」,就是神農氏部落眾多後裔虔誠製作的先祖神像。
-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把蛇當做圖騰
在中國古代民俗文化中,蛇曾經是美好的象徵,因為它是華夏民族最早的圖騰,是一種原始宗教神,後被稱為始祖神。 原始的圖騰崇拜中,中國的東夷太昊族(太昊指伏羲)我們的祖先之一就崇拜蛇類動物,伏羲傳說也是人首蛇身。 在我國古代的一些浮雕作品中,女媧和伏羲是人面蛇身。說明蛇崇拜產生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我國家喻戶曉的女媧與伏羲的神話故事,漢代文獻中,記載女媧與伏羲是兄妹。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閩,東南越,蛇種。」這是說福建的閩越族是當時的東南越,他們的圖騰是蛇。
-
中國的「家羊」從何而來?在中國人的飲食和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家羊包括綿羊和山羊,二者在中國又統稱為羊。羊在中國人的飲食生活和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羊肉鮮美,羊奶和羊奶製作的乳酪等奶製品,是中國人喜愛的美食。羊毛和羊毛製品為人類的衣著打扮、裝飾等提供禦寒保暖、美化生活的原材料。羊還在古代直至今天的祭祀活動、宴飲等禮儀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2016(丙申)年公祭伏羲大典暨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新聞發布會實錄
為了擴大宣傳,進一步規範祭祀活動,提升公祭伏羲大典的影響力,今年經甘肅省公祭伏羲大典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面向社會公開徵集了天水伏羲廟標識。該標識的設計主要以伏羲氏的偉大功績和伏羲文化的內涵為依託設計而成。標識整體以虛實結合的圓形為基調,運用藝術設計的語言,將伏羲始畫八卦、創立龍圖騰、乾坤定位、辨析陰陽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思想有機的融為一體,直觀而不失美感。
-
【草木文心】花之源 | 以花為圖騰的民族
巫師承擔了最早的插花師的工作,在預報天氣、看病、心理疏導等之外,其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便是敬神,給大家祈福、消災、祛病。而在敬神的供品裡,巫師會用花來和神靈溝通。這種習俗至今仍保留在中國福建一帶,那宗祠的門楣上會掛山茶花無獨有偶,日本的神社中,祭祀請神時也會拿一枝山茶花,好似神從花上來。 因此,插花最早源自生活中的祝禱和審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