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四行倉庫抗日英雄謝晉元將軍,為何抗日戰爭未結束就成了校長

2020-12-23 牆外樹囈

淞滬會戰中,守衛四行倉庫的英雄們,抗日戰爭尚未結束,為何就變成了學生?謝晉元為何成為上海一所學校的校長?

「八百壯士」的壯舉

據蕭一平 、 郭德宏主編 的《中國抗日戰爭全史》記載,1938年8月13日,受上海京滬警備司令部張治中將軍命令,由孫元良將軍指揮中國軍隊進攻日軍在上海最重要的據點,設立在虹口的日本海軍司令部和日本海軍在上海的碼頭,計劃將日軍趕到黃浦江,進而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抗日戰爭著名的淞滬會戰由此開始。淞滬平原地勢平坦無險可守,中國國民黨軍隊的裝備落後,導致了在戰爭中傷亡慘重。再加上日軍在杭州灣登陸,形成對上海包圍,所以到10月26日,中國軍隊從上海市區撤退。

蔣介石命令部隊撤出閘北地區去防衛上海西部郊區的同時,留下88師524團楊瑞符為營長的第1營留守閘北與日軍繼續作戰。為加強指揮,特派出524團團副謝晉元作為最高長官進行督戰。通過考察,師部命令謝晉元等人駐守四行倉庫,計劃抗擊日軍七天七夜,等到11月國聯(主要成員國是1922年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籤字國)召開會議時結束。

彈痕累累四行倉庫

謝晉元、楊瑞符等官兵接到任務後非常興奮,個個豪氣沖天,紛紛表示要「馬革裹屍、戰死沙場」,最終以行動履行了他們的諾言。從十月二十七日到三十日,日本侵略軍在重炮和坦克的煙火下,進攻蘇州河北側的四行倉庫,遭到524團的頑強抵抗。四行倉庫位置特殊,倉庫房牆堅固,日軍大部隊通過多種方式進攻都未能奏效。守衛四行倉庫的英雄們奮力抗擊,使日軍傷亡慘重,給日軍以重重打擊。

目睹了整個戰鬥的一位英國將軍亞歷山大,後來評價「八百壯士」的壯舉時說:「我從來沒有見過比這更壯烈的場面。」

抗日英雄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英雄進入租界

八一三事變以後,英國繼續綏靖政策,對日本侵略中國視而不見。但當戰爭影響自身利益時,又犧牲中國的利益,儘量滿足日本要求。

在一二八事變以後,英、法、美、意等國,以保護租界為由,在公共租界劃分了防區,由各國派軍隊佔領,四行倉庫以南以東地區都屬於公共租界,當時就是英國軍隊防區。

據《中國抗日戰爭全史》所載,英國害怕戰火會波及到英國防區範圍,損壞英國在租界的利益,害怕自己捲入戰爭,不僅沒有制止日本侵略,反而呼籲抵抗侵略的中國軍隊「進行人道主義的和平停戰」,並夥同美國向中國政府提交停戰請願書。經過英美與中國、日本協商,日本由於損失慘重而答應中國軍隊全部撤出四行倉庫。

此時中國軍隊已經撤退到上海郊區去守衛南京了,留在上海四行倉庫的守軍就變成了一支孤軍,沒有接應。由於四行倉庫以南以東蘇州河一帶都是公共租界,以北以西都是日本佔領區,所以如果要撤退,只能進入公共租界。在接到政府命令後,「八百壯士」進入了租界。

四行倉庫位置圖

英美向日本妥協使英雄失去自由

「八百壯士」的英雄們進入租界後,表示血戰到底、以死報國的英雄們本以為進入公共租界就安全了,但結果令國人失望,不僅被解除了武裝,還被英國租界當局隔離,失去了自由。

據《民國檔案》記載,當時中國南京政府還對「九國公約」還抱有幻想,希望通過國聯會議,為中國主持公道,要求日本撤兵,對日本實行制裁。1937年11月3日至24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中美英法等國參加的「九國公約」籤字國會議,結果除發表對日本的譴責言論之外,凡有害於日本的任何提議,一概不提。這樣,不要說制裁日本了,就連被隔離的孤軍幾百人的自由問題也沒有解決。可想而知,英國控制的公共租界工部局當局,也就寧可犧牲中國利益也不得罪日本,繼續把我們的抗戰英雄隔離起來,不給他們自由。

人民不會忘記抗日英雄

孤軍學校成立

謝晉元將軍從士兵的生命安全考慮,服從國民政府及英國方面的安排,在公共租界定居下來。但沒有了武器,不能上前線抗日,這真是生不如死。在南京國民政府的安排下,經過多方的支持,守衛四行倉庫的孤軍成立了學校。英雄們成為學生,學以致用,邊學習邊生產,以等待抗戰結束以後從事國家的經濟建設。謝晉元自然就變成了這所學校的校長。

謝晉元等英雄們希望是美好的,既然被隔離,失去了在戰場殺敵報國的機會,就努力學習技術,以待未來的光明。但作為孤軍學校的校長,謝晉元將軍最後還是壯烈犧牲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英法等國向日本宣戰,日本侵略軍也開進了公共租界,「孤軍學校」被佔領,英雄們被日本人關進了監獄,完全失去了自由。

相關焦點

  • 守衛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帶領部隊成功撤進租界,卻死在自己人手裡
    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播,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了那段特殊的歷史,電影中,飾演謝晉元團長的演員帶領戰士們在四行倉庫堅守了四天四夜,打退了日軍多次進攻,每一個戰士為國捐軀的場景都令人感動不已。在真實的歷史中,謝晉元團在成功抵抗日軍四天四夜後,接到上級的指令,陸續撤進了英租界中,本以為能夠重新投入到抗日戰場上的團長謝晉元,卻死在了自己人手裡。當年,淞滬會戰結束,國軍失敗,上海淪陷,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宣揚人道主義,謝晉元團被留了下來,抵抗日本侵略者。
  • 四行倉庫最後撤退了嗎? 謝晉元為何會同意勇士撤離四行倉庫?
    第二天,日軍用飛機在倉庫上方,企圖投彈轟炸,但被樓頂的駐軍用高射機槍一陣掃射,無法靠近。在打退日軍的多次進攻後,為了節省子彈,謝晉元都是要求士兵將日軍放近了再打。謝晉元等人堅守兩天粒米未進,上海的一些愛國團體,通過英租界的協助,將食品裝進布袋,用繩子拋到倉庫牆根下,士兵們在大樓底層向外挖洞將食品搶運到倉庫裡。
  • ...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四行倉庫保衛戰
    最終決定派出國民黨政府軍第八十八師524團第一營的全體官兵留守在四行倉庫,掩護主力軍撤退。         四行倉庫的東南兩面是蘇州河和租界,其餘方向則被日軍團團圍住。因此,四行倉庫同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而堅守這裡的守衛軍,也就成了孤軍。
  • 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實與虛
    一,關於團長謝晉元謝晉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字中民,廣東梅州蕉嶺縣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師參謀、旅參謀主任、副團長、團長等職。著名抗日英雄,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被國民政府授予抗戰最高榮譽獎章「青天白日勳章」(第69號。
  • 四行倉庫保衛戰:一場震驚全世界的戰爭直播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ws)記者走進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走近這場曾向全世界直播的保衛戰。▲9月3日,上海,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內展出的海嵐裡昂拍攝的戰火中的四行倉庫。
  • 電影《八佰》以外的故事:謝晉元死守四行倉庫,後來的結局是怎樣
    《八佰》裡的國軍戰士們都是英雄,誓死抵抗日軍侵略,保護四行倉庫,為國軍戰略轉移贏得時間,保護了大部隊轉移。大家知道指揮這場戰鬥的最高長官是誰?是謝晉元團長,他是何許人也?抗日戰爭:死守上海四行倉庫,掩護大部隊轉移北伐戰爭結束後,日本也想瓜分中國。在1937年7月7日,發動「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拉開序幕。日軍浩浩蕩蕩挺進上海,海陸空軍全面開火,並且叫囂:三日之內攻陷上海,三月之內攻佔全中國。
  • 四行倉庫保衛戰,兩位指揮官謝晉元與楊瑞符,後來結局都怎麼樣了!
    此戰前前後歷經三個月,最終,以國方撤出淞滬戰場而結束。當然了,在撤退的時候,蔣介石耍了一個心眼。他讓自己的主力部隊,嫡系部隊先撤退。不過為了做做樣子,當時,國民革命軍第88師就被蔣介石留下來堅持上海閘北地區,該師師長是孫元良。也是黃埔系將領,他本人也知道留下來肯定是九死一生。於是他向顧祝同申請,反正,是出於政治目的,沒有必要斷送一個師的兵力,就申請留下一個團堅守。
  • 上海晉元中學離四行倉庫挺遠,為何以謝晉元命名?原來有這些歷史
    那就是《八佰》電影中淞滬抗戰重要戰役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發生地。很多人看了電影之後都忍不住潸然淚下,自發來到現在作為抗日戰爭紀念地的四行倉庫紀念館憑弔先烈。就有不少人發現,四行倉庫周圍的三條馬路,路名也很有講究。背面一條,叫做國慶路;南面,沿著蘇州河蜿蜒的,是復興路;而正對著布滿槍眼的戰爭紀念牆的那條,叫做晉元路。顯然,這都是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
  • 抗日英雄謝晉元:被4名叛徒刺殺身亡,叛徒最後下場如何?
    這次會戰雖然最後是以國軍大潰逃結束,但是國軍之中的愛國將領不在少數,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捍衛國土安全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值得我們敬仰。因為今年熱播的《八佰》,我們再一次,被凇滬會戰中的民族英雄給震撼了。觀影結束,無數人留下了感動的淚水。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凇滬會戰中的英雄謝晉元。
  • 謝晉元:「八百壯士守四行」之抗日英雄
    第三戰區遂下達命令,由謝晉元率領524團第1營留守閘北的四行倉庫陣地,堅持戰鬥,以喚起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為迷惑日軍,謝晉元所率官兵對外號稱800人,實際只有450餘人。位於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是上海大陸、金城、鹽業、中南4家銀行聯營的倉庫。淞滬戰役爆發後,這座鋼筋水泥的7層大樓成為第88師司令部,儲有彈藥、糧食和水,將其作為軍事據點,具有易守難攻的優勢。
  • 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
    10月28日夜,一名叫楊慧敏的女童子軍,冒險進入了四行倉庫,把一面浸透著汗水的國旗送到了謝晉元面前。謝晉元的眼眶溼潤了,守護國家尊嚴、維護民族獨立,是支撐他和戰士們戰鬥的動力。    四行倉庫沒有旗杆,謝晉元讓人找來了兩根竹竿。沒有華麗的奏樂,沒有隆重的儀式,只有日軍的嚎叫,還有不時射來的冷槍。
  • 真實的八佰,現實的四行倉庫,更讓人唏噓澎湃!電影《八佰》背後的...
    淞滬會戰,國軍慘敗,整個上海蘇州河北岸還未淪陷的陣地,只剩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是由大陸銀行和北四行的聯合倉庫,是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就算是輕型坦克炮彈也難以攻破。
  • 《八佰》與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10時,謝晉元與楊瑞符共同視察工事並觀察日軍動向。謝晉元在樓頂發現一隊日軍沿蘇州河北路移動,謝晉元當即拿起一支步槍向其射擊,當場擊斃一個日本兵。見偷襲不成,日軍又想爆破炸開倉庫牆壁,從牆上打開一個突破口,但被我軍第2連第2排排長李春林及時發現,即令士兵投擲手榴彈,日軍爆破兵用鋼板擋在頭上拼命衝到樓下,謝晉元得知後立刻下令位於五樓的迫擊炮向日軍爆破兵進行轟炸,同時派敢死隊進行阻擊。
  • 鉤沉|父親謝晉元與四行倉庫保衛戰
    他立即會同第一營營長楊瑞符少校分頭通知各連,全營向四行倉庫集中。四行倉庫是金城、大陸、鹽業、中南四個銀行儲蓄會的堆棧,位於蘇州河北岸新垃圾橋(現西藏路橋)西面,是一幢五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倉庫內儲存了幾萬包糧食、牛皮和絲繭等物資,由於牆厚樓高,易守難攻。部隊進駐後,父親與一營長楊瑞符集合部隊作簡短動員,說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並據守四行倉庫,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支孤軍。
  • 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結局如何,團長被刺殺,抗戰結束後只剩100人
    而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就是這這種狀況下產生的。蔣介石雖然想撤軍,但還是要留一部分軍隊抵抗,因為之後九國公約的代表要在上海籤字。蔣介石想通過這些部隊的抵抗來換取各國的同情。最終決定讓八十八師留一部分人留守。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覺得,既然留下來的橫豎都是死,不如稍少留一點。最終決定留一個團來守一兩個據點。
  • 家住四行倉庫附近,我帶你去看真實的現場和大量...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市原閘北區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這裡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
  • 歷史上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遺址被列為20世紀建築遺產
    當時,號稱有70萬人的國軍,在三個月內,連連戰敗,所有國人抗日的情懷一度降到了冰點,最後,國軍只留下八十八師的一個團在四行倉庫守著,好用來封住國際上輿論。說是一個團,其實只有420人,但因為團長謝晉元為了壯大聲勢,所以對外宣稱有800人。因此,才有了之後人們所說的「八百壯士」。
  • ...上海,謝晉元,日軍,保衛戰,張景嶽,倉庫,租界,日本,抗日救亡運動...
    東方網記者唐一泓8月7日報導:四行倉庫著名的「八百壯士」其實只有423人,而保衛戰中率軍死守的謝晉元之所以巧妙地把據點選在四行,正是因為看中了這裡臨近英美租界的地理位置和堅固結構。今天上午,上海圖書館三樓報告廳舉辦了暑期特別講座之《四行倉庫保衛戰揭秘》,上海音像資料館研究員張景嶽向現場的小觀眾介紹了這場保衛戰前後的故事,而當年的戰爭影像資料也引起孩子們驚呼連連。  據上海音像資料館研究員張景嶽介紹,位於上海閘北區蘇州河西岸的四行倉庫是當時四大銀行——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因而被稱為「四行」。
  • 他是抗日英雄謝晉元,淞滬會戰中戰勝了日本人,卻死在叛徒的手中
    謝晉元死後,上海各界人民深為震撼,前往弔唁者達到三十萬人。5月8日,重慶國民政府下令追贈謝晉元為陸軍少將。解放之後,上海市人民政府曾褒揚謝晉元「參加抗日,為國捐軀」,並優恤其家屬。    一、「八百壯士」英勇抗日、百戰不屈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後,謝晉元替補同旅的五二四團團附,率部防守北火車站。10月26日,五二四團擔任斷後工作,至27日,謝晉元率部據守西藏路新垃圾橋北堍四行倉庫內,準備與日軍血戰到底。  因為其他團都撤走了,就剩下謝晉元部留在四行倉庫內,所以謝晉元部又被稱為「孤軍」。
  • 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這個加強營的指揮者,便是524團副團長謝晉元。  謝晉元,廣東蕉嶺人,黃埔四期畢業。孫元良在全師撤退時,找到了謝晉元,兩人足足有二十分鐘沒有說話,因為孫元良明白,留下就有可能死亡,他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開口。看著師長,謝晉元也沒多說什麼,作為黃埔學生,面對眼下的局勢,他不能也不會拒絕。  10月27日深夜,謝晉元率部從上海北站進駐四行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