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中,守衛四行倉庫的英雄們,抗日戰爭尚未結束,為何就變成了學生?謝晉元為何成為上海一所學校的校長?
「八百壯士」的壯舉
據蕭一平 、 郭德宏主編 的《中國抗日戰爭全史》記載,1938年8月13日,受上海京滬警備司令部張治中將軍命令,由孫元良將軍指揮中國軍隊進攻日軍在上海最重要的據點,設立在虹口的日本海軍司令部和日本海軍在上海的碼頭,計劃將日軍趕到黃浦江,進而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抗日戰爭著名的淞滬會戰由此開始。淞滬平原地勢平坦無險可守,中國國民黨軍隊的裝備落後,導致了在戰爭中傷亡慘重。再加上日軍在杭州灣登陸,形成對上海包圍,所以到10月26日,中國軍隊從上海市區撤退。
蔣介石命令部隊撤出閘北地區去防衛上海西部郊區的同時,留下88師524團楊瑞符為營長的第1營留守閘北與日軍繼續作戰。為加強指揮,特派出524團團副謝晉元作為最高長官進行督戰。通過考察,師部命令謝晉元等人駐守四行倉庫,計劃抗擊日軍七天七夜,等到11月國聯(主要成員國是1922年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籤字國)召開會議時結束。
謝晉元、楊瑞符等官兵接到任務後非常興奮,個個豪氣沖天,紛紛表示要「馬革裹屍、戰死沙場」,最終以行動履行了他們的諾言。從十月二十七日到三十日,日本侵略軍在重炮和坦克的煙火下,進攻蘇州河北側的四行倉庫,遭到524團的頑強抵抗。四行倉庫位置特殊,倉庫房牆堅固,日軍大部隊通過多種方式進攻都未能奏效。守衛四行倉庫的英雄們奮力抗擊,使日軍傷亡慘重,給日軍以重重打擊。
目睹了整個戰鬥的一位英國將軍亞歷山大,後來評價「八百壯士」的壯舉時說:「我從來沒有見過比這更壯烈的場面。」
英雄進入租界
八一三事變以後,英國繼續綏靖政策,對日本侵略中國視而不見。但當戰爭影響自身利益時,又犧牲中國的利益,儘量滿足日本要求。
在一二八事變以後,英、法、美、意等國,以保護租界為由,在公共租界劃分了防區,由各國派軍隊佔領,四行倉庫以南以東地區都屬於公共租界,當時就是英國軍隊防區。
據《中國抗日戰爭全史》所載,英國害怕戰火會波及到英國防區範圍,損壞英國在租界的利益,害怕自己捲入戰爭,不僅沒有制止日本侵略,反而呼籲抵抗侵略的中國軍隊「進行人道主義的和平停戰」,並夥同美國向中國政府提交停戰請願書。經過英美與中國、日本協商,日本由於損失慘重而答應中國軍隊全部撤出四行倉庫。
此時中國軍隊已經撤退到上海郊區去守衛南京了,留在上海四行倉庫的守軍就變成了一支孤軍,沒有接應。由於四行倉庫以南以東蘇州河一帶都是公共租界,以北以西都是日本佔領區,所以如果要撤退,只能進入公共租界。在接到政府命令後,「八百壯士」進入了租界。
英美向日本妥協使英雄失去自由
「八百壯士」的英雄們進入租界後,表示血戰到底、以死報國的英雄們本以為進入公共租界就安全了,但結果令國人失望,不僅被解除了武裝,還被英國租界當局隔離,失去了自由。
據《民國檔案》記載,當時中國南京政府還對「九國公約」還抱有幻想,希望通過國聯會議,為中國主持公道,要求日本撤兵,對日本實行制裁。1937年11月3日至24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中美英法等國參加的「九國公約」籤字國會議,結果除發表對日本的譴責言論之外,凡有害於日本的任何提議,一概不提。這樣,不要說制裁日本了,就連被隔離的孤軍幾百人的自由問題也沒有解決。可想而知,英國控制的公共租界工部局當局,也就寧可犧牲中國利益也不得罪日本,繼續把我們的抗戰英雄隔離起來,不給他們自由。
孤軍學校成立
謝晉元將軍從士兵的生命安全考慮,服從國民政府及英國方面的安排,在公共租界定居下來。但沒有了武器,不能上前線抗日,這真是生不如死。在南京國民政府的安排下,經過多方的支持,守衛四行倉庫的孤軍成立了學校。英雄們成為學生,學以致用,邊學習邊生產,以等待抗戰結束以後從事國家的經濟建設。謝晉元自然就變成了這所學校的校長。
謝晉元等英雄們希望是美好的,既然被隔離,失去了在戰場殺敵報國的機會,就努力學習技術,以待未來的光明。但作為孤軍學校的校長,謝晉元將軍最後還是壯烈犧牲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英法等國向日本宣戰,日本侵略軍也開進了公共租界,「孤軍學校」被佔領,英雄們被日本人關進了監獄,完全失去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