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2020-12-26 華夏經緯網

  電影《八佰》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許多人看過電影後,都被「八百壯士」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所折服,進而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產生了興趣,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在淞滬會戰乃至整個抗日戰局中又處於何種地位?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穿越回83年前的上海,從瀰漫的硝煙中尋找答案。

  留下來有可能死亡

  自從日本人在平津得手之後,便把目光投向了上海。

  為了佔領這座中國最為繁華的城市,日本人在1937年8月13日發動了「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由此拉開序幕。

  在戰爭初期,日本人公然叫囂,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在這些侵略者眼中,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根本不值一提,在戰場上就是「送人頭」的,不然怎會讓日軍在濟南任意屠殺百姓,怎會迅速丟掉東三省大片土地?

  但戰爭的發展,狠狠抽了侵略者一記耳光。

  在張治中的指揮下,中國軍隊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戰鬥力。日軍雖然憑藉裝備和武器優勢,將中國軍隊的進攻一一擋回,但是中國軍隊前僕後繼、悍不畏死的英勇頑強抗戰,也給向以戰無不勝自詡的「皇軍」重大殺傷,日軍進展並無多少。為了儘快結束上海戰事,不使「三個月滅亡中國」成為空話和笑柄,日本統帥部不得不多次增兵。

  而在另一個戰場上,中日兩國也在博弈。

  在淞滬會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防疫隔離演說」,稱要對侵略者進行「防疫隔離」。美國的態度給了蔣介石希望,他希望能在接下來召開的「九國公約」籤字國會議上,藉助羅斯福之力,把日本這個「瘟疫」隔離出去。此時,鑑於淞滬會戰的形勢漸漸不利於中國,蔣介石決定將主力部隊逐步撤出的同時,留下一支部隊繼續留在閘北抗戰,向居住在蘇州河對岸的租界洋人特別是美國人證明,上海仍在中國人手中,以便在談判桌上增加砝碼。

  執行這個命令的是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他找來了88師師長孫元良,希望他的部隊能夠守衛閘北。

  孫元良思索後建議說,留在閘北,肯定是要犧牲的,兵力多也是犧牲,兵力少也是犧牲,與其把一個師白白犧牲掉,不如選拔一支精銳部隊,守住一個點,這樣既可以減少犧牲,也容易打出漂亮戰役引起國際注意。顧祝同同意了孫元良的想法。

  回到部隊之後,孫元良本想留下一個團,但是考慮再三,決定留下一個加強營,對外聲稱八百人,即「八百壯士」,但實際上只有一半,也就是四百人。

  這個加強營的指揮者,便是524團副團長謝晉元。

  謝晉元,廣東蕉嶺人,黃埔四期畢業。孫元良在全師撤退時,找到了謝晉元,兩人足足有二十分鐘沒有說話,因為孫元良明白,留下就有可能死亡,他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開口。看著師長,謝晉元也沒多說什麼,作為黃埔學生,面對眼下的局勢,他不能也不會拒絕。

  10月27日深夜,謝晉元率部從上海北站進駐四行倉庫。一到地方,他便立即在倉庫內建築工事,並把所有門窗全部封閉,堆滿沙包麻袋,做好和日軍殊死搏鬥的準備。

  硝煙中的悲壯

  筆者小時候讀歷史書,最感興趣的便是明清易代那段歷史。別的不論,單說閻應元,區區江陰典吏,面對清軍二十四萬軍隊的圍攻,以六萬人獨守江陰八十一天,連折清軍三王十八將,為大明留住三百裡江山。如此軍事才能,不得不讓人佩服。

  而謝晉元,就如同當年的閻典吏一樣,以自己的智慧,率領「八百壯士」連擋日軍多次進攻。

  大部隊撤退之後,四行倉庫外圍還有一處鋼筋混凝土掩體。謝晉元料定日本人會利用這個掩體,便在其中藏了許多手榴彈,外加一顆大號的迫擊炮彈。後來,日本軍隊果真鑽了進去,守軍從外面把連著手榴彈的繩索一拉,手榴彈連著迫擊炮彈,一起爆炸,隨即一屋子日軍全部上了西天。

  等到日軍正式圍攻四行倉庫時,謝晉元更是頻頻設計,打擊敵人。比如四行倉庫有一面沒有窗戶,鋼筋水泥的牆壁上又很難鑿出槍眼,謝晉元就故意引日軍利用平射炮進攻。要知道,四行倉庫是銀行造的樓,幾顆炮彈對它來說危害不大,但是待平射炮轟炸之後,四行倉庫的牆壁上出現了很多「槍眼」,守軍既可以向外射擊,又能向下扔手榴彈,打得日軍狼狽不堪。

  謝晉元的戰術十分奏效。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日軍接連向四行倉庫發動七次進攻,但均無功而返。

  無奈之下,日軍只得夜襲。即便如此,日本人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謝晉元命令守軍晚上不得開燈,以避免暴露。若發現日軍發動夜襲,要用信號彈進行射擊,一旦發現目標,輕重機槍、手榴彈便一起上。後來謝晉元還把倉庫裡面的棉花翻了出來,搓成了捻子,浸上煤油,點著之後往地面一扔,即便日軍能僥倖逃過子彈,也會被火燒死。

  就在謝晉元和日軍鏖戰時,蘇州河對岸的公共租界內,無數雙眼睛也在關注著這場戰爭。他們看到,一個中國士兵渾身裹滿手榴彈,突然從倉庫頂上一躍而下,跳入日軍之中,轟然一聲,與敵人同歸於盡。

  目睹這場戰役的,不僅有洋人,還有許多來公共租界避難的中國老百姓,看著中國軍隊的英武,大家不由得熱淚盈眶。

  10月28日夜,一名叫楊慧敏的女童子軍,冒險進入了四行倉庫,把一面浸透著汗水的國旗送到了謝晉元面前。謝晉元的眼眶溼潤了,守護國家尊嚴、維護民族獨立,是支撐他和戰士們戰鬥的動力。

  四行倉庫沒有旗杆,謝晉元讓人找來了兩根竹竿。沒有華麗的奏樂,沒有隆重的儀式,只有日軍的嚎叫,還有不時射來的冷槍。此時東方已現魚肚白,在曙光微茫中,謝晉元和「八百壯士」莊重地舉起了手,向國旗敬禮。

  猛虎被縛永不低頭

  10月30日,「八百壯士」守衛四行倉庫的第四天,日軍派人來到了租界工部局,聲稱要調集重炮和重機槍,對四行倉庫發動一次總攻。

  之所以要發布這個通牒,是因為在連續幾天的倉庫爭奪戰中,日軍可謂吃盡了苦頭。光倉庫周圍被打死的日軍就有兩百多,而「八百壯士」只有三十多人傷亡。時間一長,日本人受不了了,發通牒就是告訴西洋人,他們要硬來了,不管什麼國際法了。

  工部局接到通牒之後,自然非常害怕。要知道,四行倉庫通往公共租界的路上,有個巨大的煤氣桶,要是日軍不顧一切亂打一氣,萬一打到這個煤氣桶上,引起了爆炸,整個上海就有可能遭殃。

  於是,各國使節都拿著照會前來說情,要求中國政府儘快安排四行倉庫的守軍撤離。而這正是蔣介石的目的,現在全世界基本上都知道上海有個四行倉庫了,也沒有必要讓謝晉元死守了。

  不過,謝晉元卻拒絕了撤離。他才打了四天,彈藥消耗不過十分之一,吃的喝的足以支撐三年,更為關鍵的是,「八百壯士」都有殺敵報國的決心,此時不和日本人決一死戰,更待何時?他明確告訴上司,不會為了保命而逃去租界,要和日本人戰鬥到底。

  眼見日軍發起總攻的時間即將到來,負責聯絡的宋子文再次找到謝晉元,稱他是個軍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現在必須馬上撤退。

  宋子文搬出了軍令,謝晉元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得同意撤退。10月31日零時,「八百壯士」全部撤出四行倉庫。在此期間,日軍企圖半路截擊,但英租界的指揮官命令手下,在「八百壯士」撤退時,用重機槍進行保護。

  英雄,無論在何地,都會讓人肅然起敬。

  日軍在「八百壯士」撤離之後,佔領了四行倉庫,隨即他們警告工部局,要求把謝晉元所部引渡給他們,否則將會對公共租界進行炮擊。工部局並沒有答應日本人的條件,不過,他們仍然收繳了「八百壯士」的武器,將他們羈押了起來。

  不是俘虜,卻無形中成為了俘虜,謝晉元悲憤交加,他雖然又餓又累,但是始終不肯吃工部局提供的點心。從此,「八百壯士」失去了自由,成為了真正的孤軍。

  即便如此,也沒有讓「八百壯士」低下自己的頭顱,在沒有國旗的情況下,他們在牢籠中天天「升旗」。每天早上,由謝晉元帶頭,向空中敬禮,敬禮完畢,大家肅立唱國歌。

  謝晉元他們不知道自己將會關押多久,但他知道,只要中國不亡,他們遲早有一天會回到戰場。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外邊傳來的消息越來越不好,南京失守了,蔣介石跑到了重慶,勝利和反攻似乎已經飄渺無期。儘管如此,謝晉元仍每天唱誦國歌,他堅信遲早會打回來的。

  可惜的是,謝晉元沒有等到這一天。1941年4月24日晨5時,謝晉元按例率官兵早操,當時有上等兵郝鼎誠、龍耀亮、張文清、張國順等4人遲到,謝晉元即詢問其原因。誰知他們早已被汪精衛收買當了漢奸,突然取出預先帶進營內的匕首及鐵鎬等兇器,蜂擁而上,猛刺謝胸部及左太陽穴。謝多處重傷,流血不止,至6時許悲壯長逝,年僅37歲。團副上官志標見狀上前捉拿兇手時,亦被刺成重傷。

  上海各界人士聞訊,深為震悼,前往弔唁者達30萬人,「途為之塞」。5月8日,中國政府下令追贈謝晉元為陸軍步兵少將銜。

  至於剩下的人,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軍於1941年12月闖入孤軍營,並將他們送往各地,百般殘害,強迫其挖掘防禦工事。直到抗戰勝利,倖存者才恢復自由。

 

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中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原標題: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最近,電影《八佰》在各大影院熱映。該片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
  • 《八佰》與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今年暑期熱映的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孤軍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於1937年10月27日至31日,國軍第88師第262旅第524團中校團附謝晉元,帶領所屬第1營的「八百壯士」,在日軍大舉進攻上海的形勢下,在四行倉庫孤軍堅守了4天4夜,擊退日軍6次進攻。
  • 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
    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9.14 星期一     回到部隊之後,孫元良本想留下一個團,但是考慮再三,決定留下一個加強營,對外聲稱八百人,即「八百壯士」,但實際上只有一半,也就是四百人。    這個加強營的指揮者,便是524團副團長謝晉元。謝晉元,廣東蕉嶺人,黃埔四期畢業。    硝煙中的悲壯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日軍接連向四行倉庫發動七次進攻,但均無功而返。
  • 真實的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堅守了四天四夜的上海最後一塊陣地
    電影的熱映讓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迎來了成倍增長的遊客,人們慕名而來,想一睹「八百壯士」堅守了四天四夜的上海最後一塊陣地。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位於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原四行倉庫(四行信託部滬分部倉庫)舊址西部,總建築面積約380 ㎡,分為三層。
  • 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壯士」,後來都去了哪裡?
    它就是四行倉庫。1937年10月26日,為了掩護國民黨八十八師和其它部隊向西撤退,謝晉元帶領400多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奉命據守四行倉庫。童子軍楊慧敏給將士送旗01蘇州河對面當時是英美租界,四行倉庫保衛戰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高度關注。
  • 八百壯士,四行孤軍
    最近,電影《八佰》在各大影院熱映。該片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許多人看過電影後,都被「八百壯士」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所折服,進而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產生了興趣,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
  •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中的通城兵:沒經嚴格訓練但相當英勇
    1937年中秋的前一夜,有200多個通城人從這裡出發,一路向東,奔赴上海,打響了一場震驚中外的戰鬥,「四行倉庫保衛戰」。△從通城出發的「八百壯士」出徵前,武漢各界市民在漢口中山公園召開壯行大會,在雄壯的軍樂聲中,官兵們登上火車駛往前線上海。此時的上海烽火連天,幾近失守,國民黨決定撤退重慶。
  • 真實的八佰,現實的四行倉庫,更讓人唏噓澎湃!電影《八佰》背後的...
    電影《八佰》是由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 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
  • 讀書| 「八百壯士」 謝晉元
    聽聽看↑↑↑抗戰題材的影片《八佰》上映後,好評如潮。電影《八佰》的熱映讓我們了解到了那段悲壯的抗戰歷史,電影中呈現的有關謝晉元團長的許多細節都是真實存在的,今天慧說趣事帶您走近四行倉庫保衛戰,看真實的「八佰壯士」
  • 《八佰》:真實的八佰、現實的四行倉庫,更讓人唏噓澎湃
    1937年10月,將整整75萬國軍精銳打得七零八落的日軍把一座倉庫——四行倉庫團團包圍,混凝土牆內是當時的散兵、逃兵、新兵以及文官,一個臨時空降的國軍副團長和一支四百餘人的雜牌軍固守此地,為壯聲勢,副團長謝晉元謊稱有八百人據守倉庫,與日軍做最後的殊死頑抗,後人結合史記五百壯士的故事,送外號「八佰壯士」。
  • 八百壯士孤軍激戰真實歷史影像 四行倉庫內部情況首次曝光
    八百壯士孤軍激戰真實歷史影像 四行倉庫內部情況首次曝光 原標題:八百壯士孤軍激戰真實歷史影像 四行倉庫內部情況首次曝光
  • 電影八佰講述了什麼 守衛「四行倉庫」的是哪支部隊
    電影八佰講了什麼電影《八佰》是導演管虎籌備了十年的心血之作,很多人想知道這部電影是不是根據史實改編的,其實是的,該片講述的就是淞滬會戰中的一段歷史,也是管虎心中十分尊重的一段歷史。
  • 八百壯士悲歌:精銳部隊已消耗殆盡,明知四行倉庫不堪一擊,新兵們卻...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慷慨悲壯歌曲《歌八百壯士》創作於1938年,紀念一年前發生在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往事,當今因電影《八佰》再次引起國民現象級關注。
  • 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英勇赴義,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今年有一部深受關注的電影,那就是《八佰》這是一部非常熱血的電影,而且更是大製作。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在1937年的時候,淞滬會戰臨近結束,但是上海已經瀕臨淪陷了。面對這場戰爭,國人奮起抵抗,頑強的精神就像是我們的國旗一樣鮮豔,這場戰爭被後人稱之為「四行倉庫保衛戰」。
  • 抗戰·民族記憶|「八百壯士」:孤軍血戰守四行
    「捨生取義、慷慨赴死,陣地不會丟、國家不會亡……」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怎樣一場悲壯的生死阻擊?他至今還記得——1983年,剛剛調到這裡工作時,老師傅王燮範講述「八百壯士」的情景。王燮範的父親是當年留守倉庫的員工,也是「八百壯士」最後的接應者。淞滬會戰後期,四行倉庫已是一座城中「孤島」——西北面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岸是各國租界,這裡也是上海最後一處由中國軍隊駐守之地。
  • 歷史上真實的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無一後退,唱響中國不會亡
    但在閘北的四行倉庫裡,一群中國軍人,代表著當時最大的農業國,面對工業國船堅炮利的侵略,勇敢的以血肉之軀迎了上去。號稱的800壯士,實際上只有414人面對著日軍海軍大炮,對於閘北狂轟濫炸,看著從加賀號上起飛的艦載機,在中國空中肆虐。在淞滬戰場上的血戰中國軍隊,一退再退。就算是幾倍於日軍的兵力,面對工業國強大的軍事實力。
  • 四行倉庫保衛戰:一場震驚全世界的戰爭直播
    只是,四行倉庫那一面滿是彈孔的牆壁依然醒目。「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鬥守戰場。」這段歌唱「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拼死抗敵的歌詞,依然讓人熱血沸騰。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八百壯士」的故事又一次重回到公眾的視線。
  • 《八佰》裡四行倉庫保衛戰真相,撤到租界的壯士最後命運如何?
    電影《八佰》已經上映一段時間了,豆瓣評分7.7分,在國產電影當中算是比較優秀的。相關的影評和劇情分析比比皆是,我就不湊熱鬧了,今天我只給大家講講《八佰》背後的故事,一起走進那個國破山河碎,壯士孤軍浴血,保家衛國的時代。電影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的故事。
  • 歷史上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遺址被列為20世紀建築遺產
    近日,電影《八佰》的上映,在各大影院掀起一陣狂潮,而且是好評不斷,更是受到各個著名導演的稱讚,可以說是疫情後最成功和最受歡迎的一部電影。這部影片的歷史背景是在二戰時期,是一段真實的歷史的寫照。當時,號稱有70萬人的國軍,在三個月內,連連戰敗,所有國人抗日的情懷一度降到了冰點,最後,國軍只留下八十八師的一個團在四行倉庫守著,好用來封住國際上輿論。說是一個團,其實只有420人,但因為團長謝晉元為了壯大聲勢,所以對外宣稱有800人。因此,才有了之後人們所說的「八百壯士」。
  • 一部反映淞滬會戰的影片,八百名壯士鏖戰四行倉庫,死戰不退
    租界市民隔河觀看當年,我還在上高中的時候,便在歷史課本上閱讀到了「八百壯士」的故事。那時聽著歷史老師的講解,我便在想,如果有一天,有導演拍出來的話,我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看。當國旗飄揚在四行倉庫的最高點時,我想那時的中國人,都戰勝了「日本人不可戰勝」的恐懼,也重新燃起了抗戰的信心。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這部電影所反映的「八百壯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