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壯士,四行孤軍

2020-12-26 中國經濟網

最近,電影《八佰》在各大影院熱映。該片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許多人看過電影後,都被「八百壯士」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所折服,進而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產生了興趣,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在淞滬會戰乃至整個抗日戰局中又處於何種地位?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穿越回83年前的上海,從瀰漫的硝煙中尋找答案。

留下來有可能死亡

自從日本人在平津得手之後,便把目光投向了上海。

為了佔領這座中國最為繁華的城市,日本人在1937年8月13日發動了「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由此拉開序幕。

在戰爭初期,日本人公然叫囂,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在這些侵略者眼中,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根本不值一提,在戰場上就是「送人頭」的,不然怎會讓日軍在濟南任意屠殺百姓,怎會迅速丟掉東三省大片土地?

但戰爭的發展,狠狠抽了侵略者一記耳光。

在張治中的指揮下,中國軍隊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戰鬥力。日軍雖然憑藉裝備和武器優勢,將中國軍隊的進攻一一擋回,但是中國軍隊前僕後繼、悍不畏死的英勇頑強抗戰,也給向以戰無不勝自詡的「皇軍」重大殺傷,日軍進展並無多少。為了儘快結束上海戰事,不使「三個月滅亡中國」成為空話和笑柄,日本統帥部不得不多次增兵。

而在另一個戰場上,中日兩國也在博弈。

在淞滬會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防疫隔離演說」,稱要對侵略者進行「防疫隔離」。美國的態度給了蔣介石希望,他希望能在接下來召開的「九國公約」籤字國會議上,藉助羅斯福之力,把日本這個「瘟疫」隔離出去。此時,鑑於淞滬會戰的形勢漸漸不利於中國,蔣介石決定將主力部隊逐步撤出的同時,留下一支部隊繼續留在閘北抗戰,向居住在蘇州河對岸的租界洋人特別是美國人證明,上海仍在中國人手中,以便在談判桌上增加砝碼。

執行這個命令的是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他找來了88師師長孫元良,希望他的部隊能夠守衛閘北。

孫元良思索後建議說,留在閘北,肯定是要犧牲的,兵力多也是犧牲,兵力少也是犧牲,與其把一個師白白犧牲掉,不如選拔一支精銳部隊,守住一個點,這樣既可以減少犧牲,也容易打出漂亮戰役引起國際注意。顧祝同同意了孫元良的想法。

回到部隊之後,孫元良本想留下一個團,但是考慮再三,決定留下一個加強營,對外聲稱八百人,即「八百壯士」,但實際上只有一半,也就是四百人。

這個加強營的指揮者,便是524團副團長謝晉元。

謝晉元,廣東蕉嶺人,黃埔四期畢業。孫元良在全師撤退時,找到了謝晉元,兩人足足有二十分鐘沒有說話,因為孫元良明白,留下就有可能死亡,他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開口。看著師長,謝晉元也沒多說什麼,作為黃埔學生,面對眼下的局勢,他不能也不會拒絕。  10月27日深夜,謝晉元率部從上海北站進駐四行倉庫。一到地方,他便立即在倉庫內建築工事,並把所有門窗全部封閉,堆滿沙包麻袋,做好和日軍殊死搏鬥的準備。

硝煙中的悲壯

筆者小時候讀歷史書,最感興趣的便是明清易代那段歷史。別的不論,單說閻應元,區區江陰典吏,面對清軍二十四萬軍隊的圍攻,以六萬人獨守江陰八十一天,連折清軍三王十八將,為大明留住三百裡江山。如此軍事才能,不得不讓人佩服。

而謝晉元,就如同當年的閻典吏一樣,以自己的智慧,率領「八百壯士」連擋日軍多次進攻。

大部隊撤退之後,四行倉庫外圍還有一處鋼筋混凝土掩體。謝晉元料定日本人會利用這個掩體,便在其中藏了許多手榴彈,外加一顆大號的迫擊炮彈。後來,日本軍隊果真鑽了進去,守軍從外面把連著手榴彈的繩索一拉,手榴彈連著迫擊炮彈,一起爆炸,隨即一屋子日軍全部上了西天。

等到日軍正式圍攻四行倉庫時,謝晉元更是頻頻設計,打擊敵人。比如四行倉庫有一面沒有窗戶,鋼筋水泥的牆壁上又很難鑿出槍眼,謝晉元就故意引日軍利用平射炮進攻。要知道,四行倉庫是銀行造的樓,幾顆炮彈對它來說危害不大,但是待平射炮轟炸之後,四行倉庫的牆壁上出現了很多「槍眼」,守軍既可以向外射擊,又能向下扔手榴彈,打得日軍狼狽不堪。

謝晉元的戰術十分奏效。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日軍接連向四行倉庫發動七次進攻,但均無功而返。

無奈之下,日軍只得夜襲。即便如此,日本人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謝晉元命令守軍晚上不得開燈,以避免暴露。若發現日軍發動夜襲,要用信號彈進行射擊,一旦發現目標,輕重機槍、手榴彈便一起上。後來謝晉元還把倉庫裡面的棉花翻了出來,搓成了捻子,浸上煤油,點著之後往地面一扔,即便日軍能僥倖逃過子彈,也會被火燒死。

就在謝晉元和日軍鏖戰時,蘇州河對岸的公共租界內,無數雙眼睛也在關注著這場戰爭。他們看到,一個中國士兵渾身裹滿手榴彈,突然從倉庫頂上一躍而下,跳入日軍之中,轟然一聲,與敵人同歸於盡。

目睹這場戰役的,不僅有洋人,還有許多來公共租界避難的中國老百姓,看著中國軍隊的英武,大家不由得熱淚盈眶。

10月28日夜,一名叫楊慧敏的女童子軍,冒險進入了四行倉庫,把一面浸透著汗水的國旗送到了謝晉元面前。謝晉元的眼眶溼潤了,守護國家尊嚴、維護民族獨立,是支撐他和戰士們戰鬥的動力。

四行倉庫沒有旗杆,謝晉元讓人找來了兩根竹竿。沒有華麗的奏樂,沒有隆重的儀式,只有日軍的嚎叫,還有不時射來的冷槍。此時東方已現魚肚白,在曙光微茫中,謝晉元和「八百壯士」莊重地舉起了手,向國旗敬禮。

猛虎被縛永不低頭

10月30日,「八百壯士」守衛四行倉庫的第四天,日軍派人來到了租界工部局,聲稱要調集重炮和重機槍,對四行倉庫發動一次總攻。

之所以要發布這個通牒,是因為在連續幾天的倉庫爭奪戰中,日軍可謂吃盡了苦頭。光倉庫周圍被打死的日軍就有兩百多,而「八百壯士」只有三十多人傷亡。時間一長,日本人受不了了,發通牒就是告訴西洋人,他們要硬來了,不管什麼國際法了。

工部局接到通牒之後,自然非常害怕。要知道,四行倉庫通往公共租界的路上,有個巨大的煤氣桶,要是日軍不顧一切亂打一氣,萬一打到這個煤氣桶上,引起了爆炸,整個上海就有可能遭殃。

於是,各國使節都拿著照會前來說情,要求中國政府儘快安排四行倉庫的守軍撤離。而這正是蔣介石的目的,現在全世界基本上都知道上海有個四行倉庫了,也沒有必要讓謝晉元死守了。

不過,謝晉元卻拒絕了撤離。他才打了四天,彈藥消耗不過十分之一,吃的喝的足以支撐三年,更為關鍵的是,「八百壯士」都有殺敵報國的決心,此時不和日本人決一死戰,更待何時?他明確告訴上司,不會為了保命而逃去租界,要和日本人戰鬥到底。

眼見日軍發起總攻的時間即將到來,負責聯絡的宋子文再次找到謝晉元,稱他是個軍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現在必須馬上撤退。

宋子文搬出了軍令,謝晉元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得同意撤退。10月31日零時,「八百壯士」全部撤出四行倉庫。在此期間,日軍企圖半路截擊,但英租界的指揮官命令手下,在「八百壯士」撤退時,用重機槍進行保護。

英雄,無論在何地,都會讓人肅然起敬。

日軍在「八百壯士」撤離之後,佔領了四行倉庫,隨即他們警告工部局,要求把謝晉元所部引渡給他們,否則將會對公共租界進行炮擊。工部局並沒有答應日本人的條件,不過,他們仍然收繳了「八百壯士」的武器,將他們羈押了起來。

不是俘虜,卻無形中成為了俘虜,謝晉元悲憤交加,他雖然又餓又累,但是始終不肯吃工部局提供的點心。從此,「八百壯士」失去了自由,成為了真正的孤軍。

即便如此,也沒有讓「八百壯士」低下自己的頭顱,在沒有國旗的情況下,他們在牢籠中天天「升旗」。每天早上,由謝晉元帶頭,向空中敬禮,敬禮完畢,大家肅立唱國歌。

謝晉元他們不知道自己將會關押多久,但他知道,只要中國不亡,他們遲早有一天會回到戰場。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外邊傳來的消息越來越不好,南京失守了,蔣介石跑到了重慶,勝利和反攻似乎已經飄渺無期。儘管如此,謝晉元仍每天唱誦國歌,他堅信遲早會打回來的。

可惜的是,謝晉元沒有等到這一天。1941年4月24日晨5時,謝晉元按例率官兵早操,當時有上等兵郝鼎誠、龍耀亮、張文清、張國順等4人遲到,謝晉元即詢問其原因。誰知他們早已被汪精衛收買當了漢奸,突然取出預先帶進營內的匕首及鐵鎬等兇器,蜂擁而上,猛刺謝胸部及左太陽穴。謝多處重傷,流血不止,至6時許悲壯長逝,年僅37歲。團副上官志標見狀上前捉拿兇手時,亦被刺成重傷。

上海各界人士聞訊,深為震悼,前往弔唁者達30萬人,「途為之塞」。5月8日,中國政府下令追贈謝晉元為陸軍步兵少將銜。

至於剩下的人,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軍於1941年12月闖入孤軍營,並將他們送往各地,百般殘害,強迫其挖掘防禦工事。直到抗戰勝利,倖存者才恢復自由。

來源:齊魯晚報

相關焦點

  • 八百壯士孤軍激戰真實歷史影像 四行倉庫內部情況首次曝光
    八百壯士孤軍激戰真實歷史影像 四行倉庫內部情況首次曝光 原標題:八百壯士孤軍激戰真實歷史影像 四行倉庫內部情況首次曝光
  • 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壯士」,後來都去了哪裡?
    它就是四行倉庫。1937年10月26日,為了掩護國民黨八十八師和其它部隊向西撤退,謝晉元帶領400多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奉命據守四行倉庫。上官百成在謝晉元塑像前,展示了上官志標受傷時候穿的衣服,上面留有鮮血和刀砍的痕跡。楊老這次重返故地,抱著團長謝晉元的塑像痛哭不已。他也見到了謝晉元團長的後人———謝繼民。三人共同唱起了《八百壯士歌》。
  • 抗戰·民族記憶|「八百壯士」:孤軍血戰守四行
    他至今還記得——1983年,剛剛調到這裡工作時,老師傅王燮範講述「八百壯士」的情景。王燮範的父親是當年留守倉庫的員工,也是「八百壯士」最後的接應者。淞滬會戰後期,四行倉庫已是一座城中「孤島」——西北面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岸是各國租界,這裡也是上海最後一處由中國軍隊駐守之地。
  • 讀書| 「八百壯士」 謝晉元
    日軍一邊武力攻打,一邊請公共租界工商部總董費信惇將中國軍隊趕出倉庫,遭到謝晉元的堅決拒絕,但在堅守了四天之後,蔣介石讓謝晉元撤入英租界,至此謝晉元的部隊已殺死日軍兩百多人,自己傷亡了二十七人。1937年10月27日清晨,日軍發現四行倉庫內仍有中國守軍,立刻發動進攻,受到「八百壯士」的猛烈阻擊。
  • 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電影《八佰》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許多人看過電影後,都被「八百壯士」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所折服,進而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產生了興趣,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
  • 八百壯士真正結局 謝晉元堅貞不屈被叛徒刺殺 四行孤軍僅存百餘人
    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播,那一段經歷了漫長歲月滄桑的歷史又展現在億萬國人的面前,在四行倉庫保衛戰熱血激揚的背後,透漏出了八年抗戰的艱辛與不易,而和日軍連番血戰的八百壯士們在撤出戰場之後,又要經歷怎樣的遭遇和命運?
  • 電影《八佰》中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原標題: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最近,電影《八佰》在各大影院熱映。該片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
  • 「八百壯士」孤軍的悲壯背後,你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你是否知道,「八百壯士」悲壯故事的背後,是當時中國作為一個弱國的何等的悲涼?一場「奇特」的戰鬥 淞滬會戰期間,中國軍隊英勇抗擊日寇。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當日軍抵近企圖爆破守軍所在大樓時,一位身上綁滿手榴彈的中國士兵,毅然從樓上跳下,與敵人同歸於盡。
  • 真實的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堅守了四天四夜的上海最後一塊陣地
    電影的熱映讓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迎來了成倍增長的遊客,人們慕名而來,想一睹「八百壯士」堅守了四天四夜的上海最後一塊陣地。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位於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原四行倉庫(四行信託部滬分部倉庫)舊址西部,總建築面積約380 ㎡,分為三層。
  • 八百壯士悲歌:精銳部隊已消耗殆盡,明知四行倉庫不堪一擊,新兵們卻...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慷慨悲壯歌曲《歌八百壯士》創作於1938年,紀念一年前發生在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往事,當今因電影《八佰》再次引起國民現象級關注。
  • 「八百壯士」主要人物的結局!
    由於當時中國軍隊對外宣稱防守四行倉庫的是中國軍隊的一個團,且謝晉元中校要求所有人對外宣稱在四行倉庫的是中國軍隊一個團共有800人,連日軍第三師團的師團長都堅信中國軍隊有一個團不少於600人,所以就有了「八百壯士」這麼一說。
  • 淞滬會戰當中,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後來怎麼樣了?
    淞滬會戰當中,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後來怎麼樣了? 1937年,被西方國家稱之為"血肉磨盤"的淞滬會戰打響,三個月的時間,中國軍隊傷亡了30餘萬人,徹底粉碎了日本妄言"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
  • 謝晉元:「八百壯士守四行」之抗日英雄
    其時,中國軍隊主力已撤離上海,死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部向世人展示出中國軍隊英勇善戰、不屈不撓的精神面貌。10月28日夜,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冒死為四行守軍送來了一面國旗。謝晉元命人將國旗升在四行倉庫頂層,極大地鼓舞了守軍的士氣。10月29日,日軍調來飛機,準備轟炸四行倉庫。日軍飛機幾度低空盤旋掃射,但都被我守衛在樓頂的機槍手擊退。
  • 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實與虛
    著名抗日英雄,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被國民政府授予抗戰最高榮譽獎章「青天白日勳章」(第69號。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刺殺身亡。謝晉元遇害的消息傳出後,舉國震驚。5月8日,國民政府通令嘉獎,追晉為陸軍少將。上海30萬民眾前往「孤軍營」弔唁,瞻仰遺容。毛澤東高度讚譽「八百壯士」為「民族革命典型」。蔣介石譽其「精忠貫日」。
  •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中的通城兵:沒經嚴格訓練但相當英勇
    第一篇 《八百壯士與通城》開車從武漢出發,走高速不要兩小時,就可以到達鄂東南的一個小縣,通城。「水道通,地勢順,直注武昌城」,解放前因為這兒的水路發達,因而得名通城。△從通城出發的「八百壯士」出徵前,武漢各界市民在漢口中山公園召開壯行大會,在雄壯的軍樂聲中,官兵們登上火車駛往前線上海。此時的上海烽火連天,幾近失守,國民黨決定撤退重慶。
  • 《八佰》與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今年暑期熱映的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孤軍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於1937年10月27日至31日,國軍第88師第262旅第524團中校團附謝晉元,帶領所屬第1營的「八百壯士」,在日軍大舉進攻上海的形勢下,在四行倉庫孤軍堅守了4天4夜,擊退日軍6次進攻。
  • 「八百壯士」浙江老兵回憶:離開四行倉庫的生涯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第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浙江金華人章渭源是「八百壯士」之一。作為孤軍戰士,他在晚年留下了《跟隨謝晉元團附浴血四行倉庫的回憶》《八年孤軍生活》等文章,訴說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 《八佰》歷史考據:孤軍怎樣抵抗日軍攻擊?黃曉明特派員有原型嗎?
    國軍主力撤退後,有一支小部隊留了下來,這就是抗戰史上著名的「四行孤軍」。 或許為體現戰爭與人性的複雜性,電影《八佰》中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一群「逃兵」的形象,而陰錯陽差之下,這群被日軍衝散了的「逃兵」加入了「八百壯士」的行列,成為電影中的重要角色。
  • 你了解「八百壯士」的真實歷史嗎?這段視頻值得一看!
    駐守四行的將士前後共420多人,但為壯聲勢對外宣稱「八百」。70多年後,美聯社記者海嵐·裡昂拍攝的一組照片公之於世,人們才第一次看清楚「八百壯士」當年的模樣。當晚,謝晉元召集各連官兵,傳達了「死守四行倉庫,與最後陣地共存亡」的命令。八百壯士,死守四行,這一切被租界內的上海市民看在眼中,引發轟動。人們不顧流彈橫飛,見中國軍隊消滅敵人就歡呼叫好,見敵軍偷襲便大聲喊叫提醒,還源源不絕地送入食品和藥品。而這一切,也被各國媒體記者拍進膠片裡,寫進報導中。
  • 八百壯士最後結局:倖存不到100人,被蔣氏遺忘,解放後陳毅發補助
    短暫的激情洋溢過後,八百壯士們來到了所謂的營地。這是一片位於新加坡路(即今餘姚路)的荒地,面積有數十畝,地面滿是生活垃圾,且坑坑窪窪,十分難行。租界當局在這片荒地上搭建十多個大小帳篷,其中幾個小帳篷搭在荒地中央,供軍官起居,而數量最多的大帳篷則圍在荒地四周,是提供給普通士兵們的。遠遠望去,這些大帳篷圍著小帳篷,好似眾星拱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