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壯士最後結局:倖存不到100人,被蔣氏遺忘,解放後陳毅發補助

2020-12-18 騰訊網

作者:風千裡

我在先頭,謝團長在隊尾,突有郝鼎誠,張國順,尤耀亮,張文卿等四人衝向謝團長身側持刀狙擊,我見狀趕往攔截,左臂和腰部亦被刺六刀,然謝團長不幸刺中頭部,當場倒地殉國」

——曾參與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第1營1連連長上官志標回憶謝晉元遇刺時的經過

1937年11月1日,撤入租界的第524團第1營官兵們,無奈地交出全部武器後,先是被工部局派車送到位於黃陂路口的跑馬廳暫歇,不久便被全體送往租界當局為他們安排好的營地。一路上,早已聞風而動的上海市民紛紛湧上街頭,為這些抗戰英雄歡呼,並送上慰問品,包括謝晉元在內,很多官兵都被這一未曾見過的動人場面所感動,甚至潸然淚下。

短暫的激情洋溢過後,八百壯士們來到了所謂的營地。這是一片位於新加坡路(即今餘姚路)的荒地,面積有數十畝,地面滿是生活垃圾,且坑坑窪窪,十分難行。租界當局在這片荒地上搭建十多個大小帳篷,其中幾個小帳篷搭在荒地中央,供軍官起居,而數量最多的大帳篷則圍在荒地四周,是提供給普通士兵們的。遠遠望去,這些大帳篷圍著小帳篷,好似眾星拱月一般。這些只能供臨時遮風避雨的帳篷,顯然不能成為官兵們長久的棲身之所,他們在這樣的營地內苦熬了一年左右,在謝晉元的反覆交涉下,租界當局才勉強同意在荒地上蓋起了幾棟平房。

官兵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但工部局對他們的限制也愈加嚴格,在原來的荒地四周統統圍上鐵絲網,並派遣萬國商團的白俄士兵看守大門,包括謝晉元在內的所有八百壯士,只能在鐵絲網內的區域活動,未經許可不得踏出大門一步。在撤入租界前,工部局所許下的承諾,比如護送他們穿越租界重返部隊等,此時統統作廢,這個所謂的營地更像是一座監獄。在租界這片孤島上,八百壯士成為了一支真正的孤軍。此時的謝晉元和他麾下的將士早已明白,他們的命運已經不在他們的掌握之中了,他們接下來唯一能做的,就是盡一切可能活下去。

在得到八百壯士轉移到新加坡路營地的消息後,嗅覺敏感的記者便在第一時間湧來,他們給官兵們拍照,對謝晉元等重要軍官進行採訪,竭盡所能地搜集一切新聞素材。一時間,「八百壯士」幾乎佔據了上海租界內各大中文媒體的頭版。而此時,得知四行倉庫孤軍被工部局扣留在租界後,蔣氏為樹立八百壯士奮勇抗敵的榜樣,激勵其他部隊堅持抗戰,對孤軍將士們集體進行了晉升和嘉獎,謝晉元以下官兵全部晉升一級,其中謝晉元升任上校團長,營長楊瑞符升任中校團長,原為連長的上官志標,鄧英和雷雄升為少校團附。當然相比這些榮譽性的虛銜,南京給予的最實在的獎勵,莫過於一次性發放的三千元法幣現金,同時保證給予陣亡和負傷者以優恤。

抗戰爆發後,法幣一路狂跌,這些實質性獎勵根本無法滿足官兵們的日用所需。而真正解決孤軍們吃穿問題的,還是廣大上海市民。不少在蘇州河岸親眼目睹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市民們,對這些孤軍充滿了敬佩之情。自官兵們入駐孤軍營之日開始,就有源源不斷的慰勞品被送入軍營。有些資產的公司經理組織卡車搬運,沒有條件的老百姓用黃包車或者人力拉運,吃穿日用,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單是給士兵們提供的毛毯,居然就有上千條。

在孤軍營最初的歲月裡,營地外幾乎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熱情澎湃的上海市民紛紛趕來想一睹這些抗戰英雄的風採。市民們的熱情一度讓謝晉元在內的軍官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也讓他們有朝一日重返前線,再立戰功的願望愈發強烈。只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將再也無法重返抗日前線,並且在接下來的8年時間裡,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加深重的苦難。

與謝晉元一道並肩戰鬥的第1營營長楊瑞符,在掩護士兵撤入租界的當晚負傷,在其他將士被安排在孤軍營的時候,他和其他傷員一起住進醫院療傷。而正是因為不在孤軍營,受傷的楊瑞符才有機會在別人的協助下離開租界,最終於1939年攜妻兒輾轉來到抗戰大後方的重慶合川。已經重獲自由的楊瑞符,至少在此時要比其他孤軍將士幸運得多。而依然滯留在孤軍營內的謝晉元,還在不斷向租界當局提出釋放孤軍官兵,並送出租界重返戰場的請求,他多次致信工部局,言辭懇切地請求當局允許他們「早日離此歸田,籍輕貴會以重累!」然而這些請求起先是被工部局總辦粗暴回絕,後來則乾脆不予回應。

看到重獲自由在短期內已無望,看著每天絡繹不絕前來軍營慰問的民眾,謝晉元嚴格保持著官兵的日常操練。既然不能重回戰場殺敵報國,那就在這孤軍營內樹立起中國軍隊的良好形象,雖然手中已無武器,但依然要用嚴格的軍紀,嚴整的軍貌作風來回饋前來慰問的民眾,以這種特殊的方式鼓舞國人堅持抗戰。

全體官兵每天凌晨四點半準時起床,然後再半個小時時間內完成洗漱、整理內務和打掃宿舍。5點到7點半進行晨操和操場訓練,主要為跑步和隊列練習。9點吃早飯。10點到露天講堂進行學習,並關注時局。11點到下午2點進行勤務交接,洗衣和自由活動。2點到3點半繼續進講堂學習,4點吃完飯,5點到7點半進行軍體拳術和格鬥訓練,或組織合唱。7點半到8點半洗澡,9點就寢。雖然操練內容遠不如普通兵營時的豐富,但謝晉元已經最大程度的利用現有條件,保證孤軍營的快節奏作息和官兵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除了日常訓練外,謝晉元還親自帶領官兵平整土地,清除雜草。利用市民提供的物資擴建了營房,修建了臨時醫務室和禮堂。為了讓孤軍官兵學習更多的勞動技能,從1939年開始,謝晉元還組織了汽車修理、織襪、肥皂加工和木工等生產培訓,專門聘請租界的師傅前來教授。通過這些技術生產活動,孤軍營可以獲得一部分貼補自身的收入,其中由孤軍營組織生產的「孤軍牌」肥皂,一度成為租界區的暢銷貨。除此之外,為了加強士兵們的體魄,謝晉元還專門開闢場地作為籃球場和足球場,定期組織官兵們組織球賽,比賽時的熱鬧場面經常吸引附近的市民駐足觀賽。

孤軍營裡成立的孤軍籃球隊,曾經和上海租界內的多支籃球隊舉行友誼賽

然而這樣井然有序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在八百壯士們受困孤軍營的這段日子裡,抗戰的形勢已經極為嚴峻。1937年12月南京淪陷,日軍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1938年日軍大舉向中國內陸進軍,國軍雖在臺兒莊一戰中創造了大捷的奇蹟,但終因寡不敵眾而節節敗退。同時,日本也積極扶持漢奸當局,為侵略戰爭充當馬前卒。1940年汪氏上臺,同年11月陳公博被汪偽任命為偽上海市市長。面對在上海民眾中擁有極高聲望的孤軍官兵,陳公博出於培植己方勢力,提高自身威望的目的,屢次派漢奸前往孤軍營對謝晉元等官兵勸降,均被嚴詞拒絕。

不久,陳公博親自前往孤軍營會見謝晉元,亦被謝當面罵走。視軍人榮譽甚過生命的謝晉元,此時也預感到汪偽要對孤軍營下手了,他甚至給家人預留了遺囑,其中寫道:「人生必有一死,此時此境而死,實人生之快事也!」如他當初決心死守四行倉庫一樣大義凜然。

1941年4月24日,在孤軍營官兵日常出早操時,4名被陳公博收買的孤軍叛徒,手持利刃圍攻謝晉元,謝被傷及要害,當日下午去世。一代抗日英雄,沒有死在敵人的槍口下,卻亡於叛徒的刀下,實在讓人扼腕。隨後在孤軍營的大禮堂,官兵為他們的老團長舉行了哀悼儀式,聽聞噩耗的上海市民再次蜂擁而至,不少人眼含著熱淚,瞻仰英雄的遺容,送謝團長最後一程。而就在前一年,輾轉來到大後方的1營營長楊瑞符,也因舊傷復發而在重慶離世。

謝晉元遇刺犧牲後,孤軍營官兵在上官志標與雷雄的帶領下,依然照常堅持訓練。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徹底與列強撕破臉,派兵衝進租界接管孤軍營,這些孤軍將士後來悉數被強徵入勞工隊列,被派遣到淪陷區各地做苦力,其中甚至有86人被押往南洋各島嶼為日軍挖戰壕修工事,其間有部分官兵趁機逃脫,輾轉回到後方歸隊,更有不少官兵被日軍折磨致死。到抗戰結束時,活下來的四行倉庫孤軍不過100餘人,他們聚集到一起,回到曾經的戰場故地一同悼念他們的謝團長。

八百壯士的故事此時還未結束,解放戰爭爆發後,由於多數倖存的孤軍將士不願意戰爭而離開軍隊。失去軍餉,流落上海街頭的他們只能從事低等工作,勉強餬口尚且困難,而自從他們好不容易回歸故土後,蔣氏當局竟然對他們沒有絲毫過問,似乎已經將當年四行倉庫的故事遺忘。直到上海解放,陳毅擔任上海市長,並聽聞了孤軍將士的遭遇後,才特批為這些倖存官兵提供生活補助,並安排工作,同時還將曾經的四行倉庫遺址改建成紀念地做永久瞻仰。

這些四行倉庫倖存官兵不會想到,在他們的生活終於迎來久違的穩定時,上海上空又開始響起隆隆的轟炸機引擎聲。仰頭望去,早已不是日軍的飛機,而是來自於他們曾經效命的蔣軍。

相關焦點

  • 「八百壯士」主要人物的結局!
    由於當時中國軍隊對外宣稱防守四行倉庫的是中國軍隊的一個團,且謝晉元中校要求所有人對外宣稱在四行倉庫的是中國軍隊一個團共有800人,連日軍第三師團的師團長都堅信中國軍隊有一個團不少於600人,所以就有了「八百壯士」這麼一說。
  • 「八百壯士」的戰後餘生……
    華僑推算,他們就是抗戰期間被日軍押送到當地的「八百壯士」,沒等到勝利返鄉就客死他鄉。這個發現,揭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抗戰歷史。日軍接管孤軍營後,36名「八百壯士」,包括3連2排排長薛榮鑫中尉,被塞在裝牲口的艙底,在海上顛簸了50晝夜。船上分給勞工的淡水非常少,一些人口渴難忍,只好喝自己的尿液。
  • 八百壯士真正結局 謝晉元堅貞不屈被叛徒刺殺 四行孤軍僅存百餘人
    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播,那一段經歷了漫長歲月滄桑的歷史又展現在億萬國人的面前,在四行倉庫保衛戰熱血激揚的背後,透漏出了八年抗戰的艱辛與不易,而和日軍連番血戰的八百壯士們在撤出戰場之後,又要經歷怎樣的遭遇和命運?
  • 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壯士」,後來都去了哪裡?
    1937年10月26日,為了掩護國民黨八十八師和其它部隊向西撤退,謝晉元帶領400多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奉命據守四行倉庫。1942年底,敵人又從老虎橋俘虜營中派出100多人(包括孤軍營代團長雷雄),去安徽蕪湖裕溪口裝卸淮南煤礦的煤炭。1943年春節前一天下午,收工時他們舉行了暴動,搶了敵人的機槍、子彈逃了出去。雷雄等29人逃到一個叫桃花鄉的新四軍駐地,受到了新四軍的熱烈歡迎,最後分兩批回到了重慶。
  • 《八佰》裡面的士兵最後結局是什麼? 「八佰壯士」結局被軟禁四年
    《八佰》裡面的士兵最後結局是什麼?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我方人數壓倒性優勢,但由於武器,裝備,種種差距,在三個月會戰中,我方打得特別艱難。
  • 讀書| 「八百壯士」 謝晉元
    日軍一邊武力攻打,一邊請公共租界工商部總董費信惇將中國軍隊趕出倉庫,遭到謝晉元的堅決拒絕,但在堅守了四天之後,蔣介石讓謝晉元撤入英租界,至此謝晉元的部隊已殺死日軍兩百多人,自己傷亡了二十七人。1937年10月27日清晨,日軍發現四行倉庫內仍有中國守軍,立刻發動進攻,受到「八百壯士」的猛烈阻擊。
  • 八百壯士的結局:曾有揭不開鍋的日子,去世,靈堂播放大刀進行曲
    今天,歷史也許會給人們一個答案,800壯士最後的結局是這樣的: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包圍了「孤軍營」,拘禁了全體官兵,分別送往各地做苦工。其中70名壯士被抽調到南京孝陵衛做工,最早有8人成功逃脫,後在新四軍的幫助下回到安全區,參加了中國遠徵軍,遠赴滇緬。
  • 電影《八佰》中的壯士,真實結局如何?淪為日軍苦役活下來沒幾個
    歷經數次撤檔風波、挑起了大家觀影好奇心的《八佰》已經公映了。《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在四行倉庫堅守了四天四夜的英勇將士們的故事,當時堅守在此的是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五二四團,實際兵力420人。因為團長謝晉元為了迷惑敵人,在接受採訪稱其兵力有八百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的說法。電影記錄了八百壯士的浴血奮戰,可是卻沒有告訴我們他們後來怎麼樣了,今天借著這部電影,來講講關於這些壯士的結局如何。
  • 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結局如何,團長被刺殺,抗戰結束後只剩100人
    留下來的這些人就是八百壯士。其實部隊人數只有423人,但對外聲稱都是800人。按照之前的設想,這個營要堅持七天的抵抗。這些部隊最後絕對守衛在四行倉庫。這個地方背後就是蘇州河,這是公共租界。這樣的然,日本不敢用重武器,害怕打到租界裡面。而且一旦有需要,租界裡的群眾還可以向他們送一些物資。在他們守衛的時候,很多群眾確實自發運送物資,還送來了一面國旗。
  • 《亞太戰爭審判》一個關於「八百壯士」的真實故事
    《亞太戰爭審判》之《魂斷異鄉》編導手記電影《八佰》上映,我第一時間滿懷期待前往影院。但觀影完畢,我更多感到的是遺憾。或許因為我是一名紀錄片導演,我拍攝的影片又正好和「八百壯士」有關。電影情節與歷史真實的偏差,以及片中部分虛構情節,令人出戲。用一句玩笑話來形容,那就是 「我知道得太多了」。
  • 抗戰·民族記憶|「八百壯士」:孤軍血戰守四行
    他至今還記得——1983年,剛剛調到這裡工作時,老師傅王燮範講述「八百壯士」的情景。王燮範的父親是當年留守倉庫的員工,也是「八百壯士」最後的接應者。淞滬會戰後期,四行倉庫已是一座城中「孤島」——西北面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岸是各國租界,這裡也是上海最後一處由中國軍隊駐守之地。
  • 我和八百壯士萬連卿
    與此同時,日本人也向英國人施壓:必須將八百壯士交給日本人,否則將對英租界動武。迫於壓力,英國方面既不得罪日本人,又礙於中國人的面子,他們想出一個自以為兩全其美的辦法:即收繳孤軍的武器,將人先關起來,既不交給中國政府也不交給日本人。英國人在上海膠州路的一個野外找了一塊15畝左右的荒地,用鐵絲網一圈,便作為羈困八百壯士的孤軍營。
  • 八百壯士,四行孤軍
    最近,電影《八佰》在各大影院熱映。該片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許多人看過電影後,都被「八百壯士」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所折服,進而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產生了興趣,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
  • 電影《八佰》發布「振士氣」版預告 八百壯士團結一心誓守最後防線
    管虎執導的華語大片《八佰》發布「振士氣」版預告,面對強敵猛攻,八百壯士與民眾團結一心,以熱血無畏的勇氣和姿態,誓守上海最後防線。2020年影院復工後首部華語商業大片《八佰》,將於8月21日全國上映。固守防線!
  • 淞滬會戰當中,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後來怎麼樣了?
    淞滬會戰當中,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後來怎麼樣了? 1937年,被西方國家稱之為"血肉磨盤"的淞滬會戰打響,三個月的時間,中國軍隊傷亡了30餘萬人,徹底粉碎了日本妄言"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
  • 「八百壯士」孤軍的悲壯背後,你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
    歷史細節,唯有放在歷史中觀察,才能讓人更加真實地理解歷史及歷史細節。 八百壯士孤軍堅守,象徵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當時的背景是: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不敵日軍海陸空一體的凌厲攻勢。10月26日,大場失守,上海戰局急轉直下,中國軍隊側背受到嚴重威脅,為防止被日軍圍殲,決定放棄現有陣地,全面向蘇州河南岸轉移。
  • 《八佰》壯士倖存者都有誰?最後一波上橋的士兵都死了嗎?
    真實的歷史中,倖存者撤到租界後的命運和結局同樣令人感嘆。02當時四行倉庫守衛戰打了4天4夜,引起中外各界的強烈關注。英美要求國民政府以「人道主義原因」停戰。蔣介石認為四行倉庫戰役的目的已經達到——主力部隊撤退,戰鬥引起西方注意。他便順水推舟,下令部隊撤退。並通過英軍與公共租界協調,準備將謝晉元及「八百壯士」倖存者撤至租界。
  • 八百壯士在重圍中執戈為國
    著名的民族英雄謝晉元將軍哲嗣謝繼民(上海黃埔軍校同學會親聯中心副會長)所著《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八百壯士浴血奮戰記》一書,近日由團結出版社出版。該書的出版引起國內外有關人士的廣泛關注,該書讓後人藉此洞曉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滔天罪行和中華兒女浴血抗戰的光輝業績,深受海峽兩岸同胞們的歡迎。
  • 電影《八佰》裡不能忘卻的記憶 「八百壯士」,湖北勇士是主力
    這是湖北人不能忘卻的記憶:「八百壯士」一半以上都是湖北人,其中又以通城人為主。壯士離開了留下的傳奇永不褪色「說是『八百壯士』,其實只有400多人。」湖北鹹寧通城縣檔案館研究員馮立群向楚天都市報記者講述了「八百壯士」與湖北的淵源。
  • 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電影《八佰》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許多人看過電影後,都被「八百壯士」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所折服,進而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產生了興趣,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