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管虎新作《八佰》將於中國內地電影院線上映。
當年,我還在上高中的時候,便在歷史課本上閱讀到了「八百壯士」的故事。那時聽著歷史老師的講解,我便在想,如果有一天,有導演拍出來的話,我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看。對於我來說,這不僅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一種男人對戰爭大片的情節。當然,近些年來,我們國家的抗戰影片已經拍了許多部了,我也不希望我看的是抗戰神劇那樣的影片,所以希望這部《八佰》能夠帶給我不一樣的感覺。
據說,十年之前,導演管虎已經在構思這部反映淞滬會戰的影片了,之所以沒有早點上映,我想他也是希望帶給我們一部非常好的電影。這場80年前的「四行倉庫保衛之戰」,在當時,不僅僅是悲壯,也是抗日的希望。當國旗飄揚在四行倉庫的最高點時,我想那時的中國人,都戰勝了「日本人不可戰勝」的恐懼,也重新燃起了抗戰的信心。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這部電影所反映的「八百壯士」的故事。
事件經過
1937年,震驚中外的「八一三」事件爆發,標誌著中國全面抗戰的「淞滬會戰」正式拉開帷幕。
由於各部隊協調不力,士兵素質參差不齊等原因,導致這場動員了全國力量且聲勢浩大的戰役,以失敗而告終。因此,出於掩護軍隊撤退,以保護「有生抗戰力量」的需要,「四行倉庫保衛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10月26日,以副團長謝晉元為首的號稱「八百人」(當然,八百壯士並不真的是有八百人,而是為了迷惑日軍,刻意誇大軍隊數量,以求達到震懾敵人的目的)的一個加強營,進入了「四行倉庫」這個堅固的混凝土建築。在這場歷時七天的保衛戰中,國軍以微弱的傷亡,擊斃了大量的日軍,取得了「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勝利。
當時,打算以死報國的謝晉元副團長,更是用木炭在牆壁上寫了一封遺書:
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子孫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
有殺身以成仁
我們存在一天,決與倭寇拼命到底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便是對「八百壯士」的最好詮釋。
事件結局
四行倉庫戰鬥結束後,奉命撤退進外國租界的英雄們,卻被英國軍隊繳械,並被軟禁在膠州路義大利防區內。而蔣介石所期望的,藉助淞滬會戰,吸引外國援助的努力,也是毫無進展。最終換來的也只是英雄被軟禁,還有西方國家那毫無意義的對日譴責。
在「孤軍營」中被軟禁了四年後,謝晉元被汪精衛偽政府所收買的郝鼎誠等四名士兵刺殺致死。日軍在佔領上海租界後,將一部分士兵送往南京做苦役,這些士兵有些後來逃脫了,其中一部分士兵於重慶重新歸隊,另一部分士兵在共產黨人的號召下,參加了遊擊隊。另外有36名官兵被押往紐幾內亞,當時間來到1945年的時候,當看到日軍垂頭喪氣的時候,猜測到日軍已經戰敗的這些英雄,反過來將日軍抓了起來。
然而,拋開這些悲慘的結局,作為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四行倉庫保衛戰,不僅打出了國威和軍威,而且也極大的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和決心。可以說,此戰讓日軍「三個月之內滅亡中國」的狂妄之語成為了笑柄。
今年是2019年,距離謝晉元逝去,已經整整過去了78年。
斯人已逝,中國已強。
作為繼《鬥牛》、《殺生》以及《老炮兒》之後,管虎的又一力作,這部影片經歷了三次重啟、40次改稿、499天的籌備之旅。在歷經多年的拍攝過程中,為了真實還原這場戰爭,劇組查閱了幾乎所有相關的史料記載,更是走訪了許多參戰老兵的後人和相關歷史領域的專家學者。而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張譯、姜文、李晨等參演人員,更是進行了7個月的軍事訓練。可想而知,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劇組人員進行了多麼大的付出。我想,他們也不僅僅是為了真實還原82年前那場快被遺忘的戰役,更是為了對得起抗戰先烈們的犧牲。
電影《八佰》已定檔於7月5日,希望大家能夠感受先烈們走過的路,給影片一個真實的評價。
好了,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下方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