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站樁:整體力的定向訓練

2020-09-10 大成拳黃景文

我們站樁,需要有一種渾身意力的定向訓練,就像拉弓放箭,凝神定意在遠方的靶子中心上。

這個意不是費心耗血的臆想畫面,也不是不斷湧出的念頭閃動;而是自身與前方假想敵的全身心融合。

當全身心投向目標的時候,人是無念的。

外行人以為,兩臂之間有分合,前後有撐抱,起手有抬按;實際上都是針對敵人去的。

敵人一個點,我之兩肘、兩手、兩肩各自有一個點,我之兩個點產生的分合力,在站樁練功中需要共同斜線向前交叉匯聚成一個力量作用點,這個點就在假想敵的鼻子之處。

不是兩條胳膊互相有分合。

我的力有撐有抱,有抬有按;但不管哪個力都共同有一個指向,那就是敵人。

我們訓練的首要意識要放在假想敵身上,確切說放在敵人鼻子之要害所在。

不能見招拆招,敵之任何一動,幾乎在同一時間我的力就要釋放到敵頭部中央處。

一分析就是錯,臨敵切莫遲疑。

至於個人本身的間架配備是否合理,力量的具體釋放過程,統歸為第二意識,後沉澱為潛意識。

所以練習大成拳,不能對鏡操拳,對鏡站樁,遺失敵對目標,站樁就失去了本來意義。

在具體的站樁體認中,我的力必須要有明確的力量指向,是讓對方直線後推,還是斜向上方騰起,是回掛令其前栽還是側向傾倒?自己必須要心裡有數。

意、力要身心一致,練拳最怕心裡想著這,力量奔著那,身心不統一。

練拳不怕你功力小,不怕你時日短,怕的是味道不對,方向練錯。

整體力的定向訓練,關係到個人身心的高度統一,凡身體和心神不一致的運動,統稱為不健康的運動。

現代人浮躁,很難身心一致,由此失眠、血壓等各項身體指標不正常,站樁應該從凝神做起。

凝神始可意到,意到才能力隨,力隨則形體動作圓轉流暢。

站樁,是一種鍛鍊心智的功夫,不要單純定義為強化肌肉筋腱的功法。

相關焦點

  • 說說站樁如何培養整體力
    轉化到站樁的整體力解釋來,上肢、下肢為側馬,軀幹為幹活拉車的主馬,不管打什麼拳,使什麼勁,前、後、左、右、上、下,正向力、斜向力,軀幹和四肢的分配用力要調整到最佳狀態,軀幹帶動四肢,就像拉車主馬帶著側馬。軀幹用力有一個根本驅動點,傳統拳稱為丹田,因此站樁要胸空腹實,把握腹實要想想打足氣的輪胎。
  • 站樁 | 站樁不用力而長力的奧秘
    那麼站樁不用力而長力的關鍵之處在於:1、保持合理的間架,運用適當的意念活動,放鬆肌肉,使我們的形體肌肉協調性增強,逐漸學會統一協調用力,就會增長間架力、整體力;2.站樁能使我們身體各部的肌纖維增粗;站樁能使神經系統調動肌纖維參加運動的能力增強,在一個動作中參與運動的肌纖維越多,力量就越大;4. 在站樁中通過思想集中和激發訓練使這些增粗的、更多的肌纖維增大張力。下面我們就增加力的種類和途徑做一下探討。
  • 淺析站樁不用力而長力 奧秘
    站樁不用力而長力的關鍵之處在於: 1.保持合理的間架,運用適當的意念活動,放鬆肌肉,使我們的形體肌肉協調性增強,逐漸學會統一協調用力,就會增長間架力、整體力; 2..站樁能使我們身體各部的肌纖維增粗; 3.
  • 站樁之要義
    第二階段為得意階段,體會體認各種力量,即抻筋拔骨的自我體認和自我訓練階段。之後進行試力練習,體會自己在站樁中所得到的整體力,在大小快慢的運動中去體會是否仍然能夠保持站樁所得的整體力,看整體之力感在運動中是否能不為運動所失。第三階段為技擊樁法訓練階段。
  • 淺析站樁不用力而長力的奧秘
    那麼站樁不用力而長力的關鍵之處在於:1.保持合理的間架,運用適當的意念活動,放鬆肌肉,使我們的形體肌肉協調性增強,逐漸學會統一協調用力,就會增長間架力、整體力;2..站樁能使我們身體各部的肌纖維增粗;3. 站樁能使神經系統調動肌纖維參加運動的能力增強,在一個動作中參與運動的肌纖維越多,力量就越大;4.
  • 寫給在站樁中打轉的人
    現在就讓本人化作一點點光,引領在站樁中迷途的人趕快上路吧!在意拳教與學的過程當中,因為只有單操的形式給習者反覆紙上談兵習,使習者以為這此單操就是意拳,意拳就是單操這一概念會令人產生誤解,以為站樁就是站樁,試力就是試力,摩擦步就摩擦步----以致習者學得支離破碎,又因每個人的悟性不盡相同,會因師傅這樣傳授而將習者本身束縛在這些單操中,日後於實際上應用時,就造成不能順手而應,而歸根究底,是一個整合問題,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 淺談大成拳站樁「撐三抱七」的建立與放棄
    練大成拳的人,都知道站樁「撐三抱七」這個詞兒,一輩子矢志追求,不敢打破,直至以後成為練拳的一個弊端。王薌齋宗師說「練拳應無形亦無象,若雲有象如風中旗,浪中魚」。當「撐三抱七」的站樁意識、力量已經根深蒂固以後,要在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忘了它,也就是形上有,心裡沒有。很多人崇尚練大成拳處處不離樁,試力、發力、推手、斷手,處處習慣擺個樁架,這個在實用中容易被敵手借勁利用。沒有樁,我們要站樁,沒有撐抱力,要建立撐抱力,但不等於一輩子背著這個包袱。
  • 意拳爭力及反應訓練
    拳術力量的培養是需要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強化訓練才能獲得。意拳以站樁為基礎,通過精神假借意念誘導在無力中求有力,不動中求微動,靜中求動的方式訓練。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樁起。所謂真髓是指「拳勁」而言。意拳站樁所培養出的「勁」稱渾圓力,我認為「渾圓力」是指人體全身上下前後左右、四面八方渾元一體的力為「渾元力」。
  • 站樁 撐筋拔骨之苦過後 方可達到養練合一
    大成拳修煉是「形、神、意、氣、力」並重的系統訓練,練的是筋、骨、氣、血、肉、精、神諸類人體要素,周遍百骸。筋骨鍛鍊充分集中的體現在「形」的鍛鍊之中。王炳齋先生在《拳論》中曾有論述。拳學講究「內煉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 站樁啟示錄(五十七)站樁的三大好處
    個人體悟,站樁可以修煉身心。堅持站樁不僅利於身體健康,更利於心態平和。 以下為站樁2年多,總結的三大好處。 一是吃得香。 站樁第一個最明顯的現象是胃口大開,不僅飯量明顯增加,且還吃得香。
  • 站樁 | 站樁初學入門必讀
    第四階段是「松沉」訓練,也就是「空靈」、「充盈」訓練,其要領為「周身空靈」、「上虛下實」、「充氣遍體」、「身如灌鉛」。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鬆柔」訓練,則功夫漸入化境。依此行功,只需站樁三個月,胸腹兩肋,乃至周身上下,便可承受一般習武者的拳打腳踢,甚至棍棒擊打,不僅具備了一定的抗擊打能力,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彈簧力(反彈能力)。
  • 站樁對健身的基本作用
    ,因為站樁不但能調解人體機能,促進血液循環,鍛鍊肌肉,訓練關節,改善骨密度,調節內分泌,加強新陳代謝,而且是整體鍛鍊的有氧運動,對改善五臟六腑的功能是絕佳的訓練方法,對慢性病的恢復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神經系統、肌肉系統、骨骼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得到了加強改善後,人就能體會到神經靈敏、筋骨有力、關節有靈活、呼吸順暢,這就是站樁改善生理的初步作用,但這種力量和我們需要的拳術爆發力量還相差甚遠,這只是一個奠定基礎的開端,下來要根據自己的訓練目的再加強其它功法的訓練,以達到自己強健身體的目的。
  • 長期站樁有什麼樣的體驗?
    站樁是各項運動的基礎,因為站樁能調解人體機能,促進血循環,鍛鍊肌肉訓練關節,改善骨密度,調節內分泌,加強新陳代謝; 而且是整體鍛鍊的有氧運動
  • 站樁對失眠的作用
    認真進行站樁訓練。站樁是形、意、氣、力互相聯繫,互相制約、調整陰陽平衡的整體運動。形(姿勢)和意(意念渾圓樁活動)又是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為作用,不可偏廢,其訓練是以形為體,以意為用,以靜為和。站樁需遵守四容五要的原則,四容是:頭直、目正、神莊、氣(聲)靜。五要是:恭、慎、意、切、和。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淵臨,假借無窮意,精滿渾元身,虛無求實切,忽失中和均。
  • 調身:站樁前的準備和站樁後的整理工作
    >站樁的一些準備工作,問的人比較多,今天再次整理分享一下,建議收藏。站樁前的準備工作:1、為達到最好的功效,站樁前先整理自己的心情,做到心平氣和,全身放心。2、對於初學者,很多要領沒法一次性做到位,經常會出現一些反應,像胸悶、腿酸、身體僵硬等。
  • 武術之站樁
    最開始學習站樁時是為了自己身體能變得強大,所以練習的是抻筋拔骨的技擊樁,那時,滿腦子都是強者,都是武林高手的迷幻夢想,就像小姑娘夢想白馬王子一樣。每天渾身酸疼,還樂此不疲。站樁,劃圈,打拳,、、、周而復始。過了兩年,發現自己身體沒有變強大,內心空落落的,覺得怎麼沒有什麼沉澱呢?沒有犀利的眼神,矯捷敏銳的身手,瞄人一眼,那人就會傻掉的牛b.
  • 論意拳站樁
    站樁訓練使人體達到高度的協調統一,肢體間能處處連通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即所謂「一動無不動」,練成自身感覺的高度靈敏,並通過鬆緊轉換,培養整體的彈力,達到無點不彈簧。通過精神假借,意念誘導使精神意念與肢體的高度統一,即意動一致。     站樁訓練使自身的身外產生高度的感應。
  • 如何科學的站樁
    相遇即緣分,想交流可點擊我頭像,看簡介站樁是站樁為什麼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出功夫呢?主要原因在於「樁」所包含的內容太多,可以說大成拳的精華幾乎都濃縮於「樁」中。王薌齋先生,將富有拳學精華的「樁」向初學者傳授,這說明了王老先生的無私與偉大,但在教學上卻走入了誤區,違反了由簡入繁的教學原則,使初學者很難把握其要領,就連王老先生的繼承人姚宗勳先生也深感初學站樁的困難,要一面面的尋找才能完成真正意義的站樁。
  • 練習站樁有什麼禁忌嗎?
    站樁是中國武術所特有的一項訓練,是中國武術區別於西方搏擊術的一大特色,而中國武術則更著重於「內調」,即內部機理的調整和用力習慣的養成而站樁就是在這種訓練理念下所形成的一種極具代表性的訓練模式大部分拳學體系,都把站樁作為一項基礎性訓練,就如大成拳,70%的時間都放在站樁上,在站樁的基礎上再進行試力、走步、發力,有些則把站樁作為一項深化性訓練,是先學會動,即各種軌跡運動,再進行站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