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收入基本上是翻了十倍!」花加以「花」為媒,助力花農走向新...

2021-01-09 瀟湘晨報

一部手機、一個訂閱平臺,花加改變了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也讓花卉種植成為了雲南的重要產業。作為鮮花電商平臺,花加開創了"日常鮮花訂閱"模式,通過包月、包季等訂閱式鮮花服務,讓鮮花走進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與此同時,花加也以"花"為媒,帶領花農們走向自己的小康生活。

快遞員:「您好,是毛毛嗎? 」

花加用戶毛毛:「是是是。」

快遞員:「這裡有你的快遞。」

花加用戶毛毛:「花加的,我的鮮花是吧?」

快遞員:「對。」

花加用戶毛毛:「好,謝謝!」

花加用戶 毛毛:「我從2018年開始認識花加,到現在為止一直在花加平臺訂鮮花,訂鮮花已經成為了我的生活習慣,花加也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

作為花加的訂閱用戶 ,毛毛每周都能收到這樣的一束鮮花,而這花大部分來自於雲南。數據統計,目前花加的鮮花種植規模達到50000多畝,年鮮切花銷量達4.5億支,覆蓋全國1460萬用戶。

雲南分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花加合伙人 張宇:「鮮切花類,我們雲南在全國的佔比可能在70%到75%之間,同比我們自己建的體系也一樣,我們在這裡的採購量佔了整個配送用戶的總量的70%左右。」

面對龐大的用戶群體,張宇選擇與花農聯盟合作的方式來保證鮮切花的數量和品質。張宇出人出技術,教會花農科學種植。

花加聯盟合作社安寧片區負責人 王錦:「最大的改變就是收入,之前我們打工一年就是三四萬的收入,應該說是夫妻兩個或者一家人,現在基本上是翻了十倍,二三十萬的收入這個是很直接的。」

如今,王錦租了周邊農戶的土地,通過僱用農戶種植鮮花,也帶動了很多農戶的就業問題。

花加聯盟合作社安寧片區 王啟芬:「可以的,租租地,有租金,再打工,還可以添補一點,孩子們回來還可以給他們一點零花錢。」

現在,王錦的合作社搞得紅紅火火,在雲南這樣的合作社已經不是個例。

雲南分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花加合伙人 張宇:「怒江六庫、瀘水、包括麗江、 紅河的綠春、新平、曲靖的會澤、昆明周邊200公裡範圍內,我們幾乎都能做到全覆蓋了。」

依託雲南花卉種植的優勢,張宇藉助電商平臺,將鮮花訂閱配送擴展到全國各地,他在花農和用戶之間架起了一座線上的數據化橋梁。目前,花加在全國有7個市中心倉庫,雲南的鮮切花通過恆溫冷鏈的方式配送到各個倉庫,最終配送到用戶手中。

雲南分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花加合伙人 張宇:「當我們發現我們手持這樣的項目,有這樣的基因終於可以落地了,你就發現小時候可能只是個夢想,想帶動當地怎麼樣發展,等你長大等你有了這樣一個商業模式,它變成了現實。」

記者:龐興尚 劉茜 李安斌

編輯:施施

【來源:都市條形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返鄉創業,「新農人」把茉莉花種成「致富花」
    從「歌紅花不紅」到「借花成網紅」返鄉創業,「新農人」把茉莉花種成「致富花」  兩年前,在金牛湖街道的支持下,「新農人」萬廣軍創建了茉莉園,目前已種植12個品種,3萬多株茉莉,讓金牛山告別了「只聞歌聲少見花」的歷史。同時,一朵朵茉莉花也成為了當地鄉親們的「致富花」,更成為六合區打造全域旅遊的重要載體。
  • 助力花農銷售鮮花600萬隻,花點時間獲得業內認可
    來源標題:助力花農銷售鮮花600萬隻,花點時間獲得業內認可 在今年4月舉辦的第六屆天貓金妝獎頒獎典禮上,國內領先的鮮花銷售電商花點時間斬獲了企業責任擔當獎。
  • 昆明花農直播賣花 助力花卉產業復甦
    鬥南花農的一句話,道出了疫情影響下的花農花商們的轉型大潮。昆明市呈貢區鬥南村,是雲南花卉的集散地,也是中國花卉市場的「風向標」和花卉價格的「晴雨表」。然而,2020年,鬥南花卉產業受到巨大衝擊,給花農、花商、花企帶來損失。
  • 聽·見小康|「花谷」變身「矽谷」,花農後人成「碼農」
    我叫尹申海,今年60歲,是土生土長的花神廟人。我從上學到工作都沒有離開過花神廟,對這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我也見證了花神廟從一個傳統的花卉苗木種植村落轉變為一個以軟體研發為特色的新興產業基地。「南京鳳臺門,販花扎架,處處皆然」。這句出自明代造園專著《園冶》裡的話,至今仍能讓人體味數百年前南京老城南的盛況。
  • 山西村民返鄉當「花農」 荷蘭園藝技術助鄉村「花香濃」
    山西村民返鄉成為「花農」荷蘭園藝技術助力鄉村「香花」早上,魏寶根迎來了一天的工作。對他來說,從村民到「花農」的轉變帶來了真正的經濟利益。魏寶根,山西省太原市金源區一井村村民。他也是山西康培現代農業科技工業園區負責育苗的工人。「我過去在外面做兼職,但我不經常到處跑。
  • 圓通推進快遞進村,助力花植出村,拉近「網際網路+新經濟」洪流
    今年,圓通江蘇沭陽分公司(以下簡稱「沭陽圓通」)聯合當地生產合作社、農戶,在沭陽縣堰下鎮、廟頭鎮、新河鎮下屬20多個村級花植主產區設立快遞服務點,把快遞門店直接開到了田間地頭,將快遞服務直接延伸到鮮花大棚內,為花農提供包裝、運輸、售後服務等全流程寄遞解決方案,助力花植順利出村。
  • 瀋陽遼中區助銷玫瑰花 花農除卻愁雲喜笑顏開
    瀋陽遼中區助銷玫瑰花 花農除卻愁雲喜笑顏開 中國新聞網·遼寧
  • 窗口看小康(62) | 承載希望的灰樹花 跟著慶元菇農走「花路」
    窗口看小康(62) | 承載希望的灰樹花 跟著慶元菇農走「花路」 2020/12/09 14:35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編輯:遊歷 瀏覽:1005
  • 如何翻花繩 翻花繩方法
    如何翻花繩 翻花繩方法 2019-04-01 11:52:55 來源:全球紡織網 如何翻花繩?翻花繩方法?翻花繩,中國民間流傳的兒童遊戲。
  • 疫情下的「斜槓花農」
    花農崔凱變身「主播」。張文魁攝疫情之下,花卉銷售受了涼,「斜槓花農」卻火了。懂直播、會帶貨、能「漲粉」的「直播銷售員」,正在成為一群「複合型花農」的職業新後綴。不敢直接開直播,費靜革先練手,在師冰的指導下,試著在快手、抖音上發了幾條小視頻,竟然拉到了新主顧。「早就知道直播帶貨挺火的,可是俺們整不明白啊!」高鳳跟記者嘮起了嗑兒。疫情期間,夫妻倆跟鞍山同行交流情況,有人搞網上直播,一個春節最多賣了70多萬元。聽得耳熱,自己卻不道咋辦,「現在終於找著了老師,入門了!」通過直播帶貨,觀音村觀賞植物賣出了2000餘盆。
  • 推行花卉保險 提高花農抗險能力勢在必行
    「這場雪災讓很多花農血本無歸,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現在很多花農舊債未清,又要因重建大棚恢復生產而背負新債。」付從勝說。花卉是雲南最具特色的一張響亮名片,也是一個高投入、高收入、高風險的行業。雲南花卉以「一家一戶」的小農模式為生產主體,其特徵是生產規模小、生產設施簡陋。因此應對市場的風雲變幻、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非常脆弱。
  • 拼多多與中鐵開通「鮮花專列」:雲南花農贈花武漢「白衣天使」
    鮮花是1500公裡外雲南花農們的禮物。兩天前,拼多多在雲南籌備「直播助農」活動,將在3月8日當天由縣長區長直播助農售花,當地花農提出,希望藉助拼多多的抗疫通道給武漢的「白衣天使們」送些鮮花。拼多多隨後聯繫了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與韻達快遞,鐵路與公路接力運輸,由拼多多支付成本費用,共同為雲南花農的1600盆康乃馨開啟一趟「鮮花專列」。
  • 雲購年花、直播到田……佛山首個鎮街線上花市啟動,實力助農!
    「非常感謝這個線上花市的平臺,為我們的年花提供了一個可貴的銷售渠道。」在塱下村承包了20畝桔園、種植了近4000株年桔的花農簡明進表示,剛一獲悉線上花市的消息,他就在塱下村委會與直聯團隊的組織下報了名。
  • 花田紀事:又見「花農」綻笑顏
    雖然寒冷,但對於芳香文化博覽園裡的職業「花農」文陳英來說,還是同前段時間一樣忙碌。她要趁著天氣晴好,抓緊多剪些迷迭香成株的枝條,用來在溫室大棚裡培育新的迷迭香幼苗。不是薰衣草花期、沒有觀光遊客,原以為冬閒時節的「花農」可以閒下來,不曾想,她們似乎比以往更要繁忙。
  • 華東師大師生攜手助力尋甸花農渡難關!
    他們即將發揮專業所長開啟一次愛心之旅,幫助雲南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的花農們銷售當地因疫情滯銷的農產品玫瑰花茶。這對於疫情中的玫瑰花農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尋意行」華東師大傳播學院公益團隊,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組織的師生共創公益項目。隊伍凝聚了學院廣告學、播音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編輯出版學、新聞學5個專業的師生力量。共有5名教師,7名研究生,3名本科生。
  • 【我的小康故事】花農孔彩雲:只要是喜歡的 都要去嘗試追求
    今天淳小妹為大家講述花農孔彩雲的故事「這是網紅草,它有紅色的,還有綠色的,可以單養,也可以放蝴蝶蘭裡。」>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來到月季花海工作,看到這一片花海之後,我很震撼,從此我就對花卉產生了興趣,邊做邊學,現在快兩年了,學會了很多,也帶動了一大幫姐妹跟我一起去養花,一起去熱愛生活。
  • 把花約出山野:隆回花瑤,花一樣俏
    為三農助力,讓花瑤霸屏!8月7日,在魏源故裡,伴著瑤家姑娘歡快的歌舞,「決戰決勝·網約花瑤」邵陽信息化助農打卡花瑤,為隆回優質農產品代言並「帶貨直播」。活動現場展示瑤族特色舞蹈。「湘農薈大直播」現場吸引了幾百名自帶流量的網紅主播現場直播帶貨。採購商們紛紛表示,走進邵陽才知道,這一塊寶地蘊含著這麼多「寶貝」,將充分利用直播平臺及自身渠道資源,助力邵陽農產品走出大山。
  • 洛神花
    洛神花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洛神賦》,是中國名篇。洛神花也有名,名字別致有趣,有故事感。
  • 老煤地開出「轉型花」 新農人種出「致富果」
    (中國減貧故事)老煤地開出「轉型花」 新農人種出「致富果」中新社太原7月30日電 題:老煤地開出「轉型花」新農人種出「致富果」作者 吳瓊陰坡種樹、陽坡建棚、豬牛上山、藥茶進溝,近日,記者走進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西曲河村,眼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誰能想到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宿遷:仿真花變「致富花」幸福生活「滿眼春」
    鮮花易凋零而且難打理,這也讓仿真花越來越被大家熟知和接受。別看這些小小的仿真花,背後卻有大作用,現在很多酒店大廳還有婚禮現場都會用到仿真花。在宿城區蔡集鎮的一家仿真花工廠,憑藉著手工製作仿真花,帶動了當地及周邊200多名村民就業,讓他們過上寬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