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一些關心太乙鐵松的同道經常問起我一些事,比如說太乙鐵松是不是真的有內傳、外傳之分,太乙鐵松跟丹經武學有什麼關係等等。這裡呢,就以個人的見解敘說一二,以正視聽。如有不到之處,也請諸同門多多批評指正!
首先呢,說一下內傳和外傳的問題。我自從跟隨李兆生先生從學以來,不管是他的課堂上,還是書籍裡,以及問過其他同門,都從沒聽過內傳和外傳的說法。至於所謂的「公開教學只傳動作,不教心法」更是扯淡。
僅以廣傳的玉環樁為例。公開出版的書裡,特別是《真元寶笈》裡,玉環樁的心法、口訣、盡在其中。可以肯定的說,只要心中認可自己是武當傳人,找個真正的老師認真學習小鍊形,玉環樁,好好讀書,就可以盡得循經玉環樁真傳。
要說到太乙鐵松派的功法傳承,就得先說起丹經武學。因為太乙鐵松的功夫已經被李兆生老師歸入到丹經武學之中。
太乙鐵松是武當派太乙門的一個分支,太乙門除此之外還有四門流宗,即「武當太乙真宗丹脈神功四門」,分別為:飛刀、神劍、意戟、神槍。先生曾經寫了一篇文章《故國金波馳神劍 肝膽與君印真元懷念武當太乙神劍脈傳關亨九先生 》。
關享九先生是當代太乙神劍門的傳人,當年這四門流宗因為刺王殺架之事,清朝大索天下武林,導致此四宗星野四散,其中的神劍一脈跑到了廣東,關老的先祖因此得到了這一宗法脈。除此之外,東北的松花江老人吳和老先生則得到了四脈的完整傳承,並把這脈持傳到先生手中。
太乙門是武當派當年八十一派系中的一員,而武當則是九脈合真中的一員。當年的劍道們歷經多年努力,把三教修真融入武學,使武學參合修真,在明朝最終融合為「一脈真諭」,也就是「真元修真法」。
這些前輩們修真有成,功力高深,預見到了歷史要產生特殊的變化。世間之理是月滿則虧,物極必反。由於「真元修真法」非常完善,已經達到了修真最巔峰,為了不讓這門學識能更好地保存下來,於是決定封鎖石室洞天,不向社會上廣傳。
可是過了兩百年,祖師爺發現社會上怎麼還有這些內容傳承呢,還有人能修煉成真呢?一看, 是武學還在社會上傳,練武也能成就丹道,於是把武學也給封藏了。這就是國學史上的」封真五百,封法三百「。正是因為這個緣故,社會上很少有人知道這些內容。
隨著光陰逝去,時間來到了1984年,萬輪甲子年開真。先生以武當太乙鐵松十三代掌門的身份正式出山,走向社會,開始了一段新的作為,將封藏五百年的「一脈真諭」公諸於世,廣為弘傳,造福群生。
為什麼要以武當太乙鐵松派掌門的身份出山呢?因為」北崇少林,南尊武當「,武當派在社會上,在武林中的影響力非常巨大。
而且武當道家的功夫在導引鍊形方面特別厲害,他的功法剛柔並濟,陰陽平衡,特別適合於各個年齡層次的人習練,不管是老弱,還是男女都可以以此入門。不像少林的功夫過於 剛猛,對於習練者的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
那麼在先生出山弘揚宗風之前,在東北也教授了武學,有不少人跟隨他練武。這些人之中很多是帶藝投師,也就是說他們原來都習練過其他門派的武術。後來先生由於要出山弘法,四處教學,沒有什麼時間繼續教導他們,據說委託了自己的師輩代為指引。
光陰荏苒,轉眼間來到了94年。先生傳法宗戒律,秉承宗風,起法先天--密宗不動明王法及真如明月圖。
在先生四處教學,著書立說之中,光陰飛度,時間來到了2000年。先生攜弟子同上武當山金頂朝真拜祖,並傳授武當內功。
之後於5月1日至14日與《武當》雜誌社武當武術專修院合作,在丹江口舉辦第一期丹經武學專修班。之後一共在武當山開辦了六期丹經武學專修班。
先生在武當山開班時曾經說過,2000年有一個新的轉化,都是宗風第一代。說到這個,要講清楚的是,先生不僅僅是武當太乙鐵松派十三代掌門,還是少林老祖飛龍宗第二十六代掌門、雪山飛龍派第九代掌門、武當先天太極第十八代掌門、張三丰龍行大草武當天龍神劍第九代傳真、武當真元玄宗丹脈第九代(武當真元內脈丹法)掌門、龍虎堂二十三代主人……。
在2000年以前,所有的徒弟都要在他的基數上加個一,比如是太乙鐵松派十四代,少林老祖飛龍宗第二十七代……等。但是從先生說了這段話之後,大家都是丹經武學第一代。先生把他得到的所有的傳承全融合進了丹經武學之中。
那麼那些曾經的老師兄們,有的可能只知道太乙鐵松十四代,卻不知道有丹經武學第一代了。老師一直在起法,開著火車一直往前開,路上誰上誰下,他不管,就一直開。有的人一開始就上車了,可是中途下去了,掉隊了。有的人上得晚,可是一直坐在車上,跟著師父一直到最後。那麼誰是師父的好徒弟,誰才是正宗的傳人呢?
再說一下丹經武學的傳承,他沒有所謂的外傳內傳。有的是什麼嗎?傳,宗傳和神傳。這三種是傳承的方式、方法,按法鏡來區別。
「初傳只見形跡出,宗傳始悟法心傳。神授復如演道妙,會將神髓譜中觀 」 。初傳就是泛傳,教動作和姿勢,也就是形傳。宗傳是以心印心,這個要師徒心心相印方可。神傳則是要在宗傳和形傳的基礎上,背誦功譜而得其妙。
在古代,初傳只是教動作,等學生學習有一定成效,有感受了,才進一步教導。包括功夫的名稱、、心法、口訣等。這叫「初傳授之以形,繼之授之以理。形中寓法,法理並傳」,從而使後學洞真三昧。
這種教學之法,是因為古代師徒多是朝夕相處,可以隨時根據徒弟的進步來教學。可是現代不同,可能師生之間教學完要有半年一年時間才能再次相見,就不能再這樣教學。
於是方式產生了變化,初學時教學動作,也講解名稱,功理。學生回家認真練功之餘,要多讀書。書中有心法、有口訣,有功譜,自己去悟(古代也要靠學生自己去參悟,悟不出來,老師也不會直接開口說,而是通過種種其他方式點化)。
泛傳,宗傳和神傳這三傳講的是法鏡上的不同,那麼在傳承上則是另有他說。它分為學生和徒弟。泛傳的是學生,只要你願意學,來學了,我就教,這是泛傳。學生呢,就是聽課了,沒下苦功練功。
徒弟分三種,一個是名弟子。意思是他把名字,就像廟裡掛單一樣,掛在師父那,然後就不管了。還有一個是專修所傳,就是由於種種原因,徒弟不能把功夫學全了,只能專修一部分。最後一種是宗傳脈授,系統的學,把師父教的東西都學了,可以把這些學問,知識再系統的傳下去。
那麼我的師父李兆生先生,當年從小開始習文練武,三歲就跟伯父學習了。到了十三歲,也就是1962年開始從學於閻師爺,到了1994年 ,「 2月7日癸酉十二月二十七日甲子日,師真閻政昌先生授「赤霞神劍」,傳法宗戒律秉承宗風」,還在跟師爺繼續學習。
先生那麼好的天賦才情,跟隨閻師爺30多年了,還在繼續學習。那些曾經的老師兄們做到了這一點嗎?很多人早年學了一些東西,然後就回家自己練了。師父再繼續開班教功夫,他不去參加了 ,那麼他學到了多少內容?
先生在武當山開班時說過:「有些曾經是師父的徒弟,在多少年前跟我練,是徒弟。到後來,師父又教的東西他不知道了,那還是不是徒弟?只能說曾經是徒弟。」
這是先生的高標準,並不是說曾經的徒弟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去參加學習班就是不徒弟了。但是確實可以肯定的說,師父開壇講法,你做徒弟的始終不來,這個就有問題:沒有求法的意願。
是不是宗風弟子,有一個衡量的標準:你的心中是不是始終有師父?是不是真把師父和祖師爺的話記在了心上?好好地讀書,練功,弘揚宗風了?這是一個衡量的標準。
比如三豐祖師爺有遺訓:「願天下英雄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耳」。閻師爺在武當太乙門戶掌的序言裡面寫:「現武功作用已不顯,為健身之目的。」真陽師尊亦在多次學習班上說,要以養生修真為追求,而不是以技擊為目標。
那麼為什麼有一些徒弟或者學生,把這些祖師、師爺、師父的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開口閉口談的都是李老師不教真功夫,只教動作,沒有心法,不傳技擊了。要想學真功夫,就得跟他們學。好像只有跟他們學的才是內傳,李老師後面只教外傳的功夫, 這些說法一聽就有問題,是在欺師滅祖啊。
我就奇怪了,真陽師尊到處開壇教學,目的是什麼?為的是什麼這脈持宗風能更好地繼承下去,「絕學如火永流傳」。要是只傳動作,他好好的在家練功著書不舒服嗎?
李師後來開示了諸宗法脈,雪山飛龍密,少林禪宗武學,以及武當的其他脈傳。比如說武當玄聖宗,神武門的功夫,也在學習班上教了。
除此之外,包括先天太極拳,循經太極拳,龍形大草,詩文書畫印拓這些內容,李師都一一的向有緣之人傳授了。那麼又怎麼可能在大字樁,玉環樁這些基礎的緣法樁上面不傳呢?
回過頭來,再說另一種武當的三傳。當年三豐祖師開派武當,創內家武學,內丹而外武。形成了宗風脈傳和外傳兩種。外傳的不僅僅是武學,也傳了丹法。這是什麼?這是「紫陽針指天邊月,祖師門外把法傳」。祖師爺當年連門外的人都把法給傳了,李師能不遵祖法?(從這裡可以知道,即使是外傳的功夫,也是真功夫,祖師爺都認真的教。)
宗風脈傳則又劃分為密傳和宗傳,密傳是在一脈真諭之後的事,因為封真和封法,歷代師真法祖緊守洞天,秘密相傳。而宗傳和外傳久了之後,有些人沒有守住宗風,就形成了後來的星野時期。正宗不現,而使散流充真,是泛化成俗矣。
當然密傳在尋找傳人的過程中,也會把一些基礎的內容教導學人,以分辨其是否真心求學,有沒有恆心和毅力。有些人沒能經過考驗,也學到了一些基礎的功夫,這也是散流的一種演化過程。
說到這裡,不由得想起當年的一件往事。一位學子問老師,可以練劉xx教的混元球嗎?老師回答:「要練就練《真元寶笈》上的'混元球',不要練社會上傳的。師父教的東西不學,你去學徒弟的?」
有人呢,還真的是好好的十四代不當,跑去當十五代的,這不就是腦子不清醒嗎?就是因為有人說了李兆生老師不教心法、口訣,你就降輩分去了?這是心性不定,也沒動腦子想!
師父把這些藏著有什麼意義?他又不是只會大字樁、玉環樁這兩樣功夫。師父會的內容太多了,不像社會上的太極拳,一個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就寶貝得不得了。生怕教會了徒弟,餓死師父。師父會的東西,你能學到個十分之一二,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那些口頭上掛著太乙鐵松十四代的人,天天說著內傳外傳的人,他們能背下玉環樁的功譜嗎?一個到處指責師父不教其他人真功夫的人,他的品德是什麼樣的?你可想而知。你跟這些人能放心學習嗎?
回頭想想,這些人所謂的內傳、外傳,或可以理解為門內和門外。但是學識明顯不行,不像宗風裡用宗風脈傳和外傳來表達,一對比雙方的層次就判若雲泥。但是前面也說了,「紫陽針指天邊月,祖師門外把法傳」,祖師爺當年連門外的人都把法(武學和丹道)給傳了。祖師爺呢,這是修真有極高成就的人。要麼不傳,就傳真功夫。
寫到這裡,總結一下:
一、太乙鐵松派的功夫已經統歸於丹經武學之中,太乙鐵松十四代也是丹經武學第一代,不明此者,只言鐵松,不言丹經武學者,非宗風弟子!非真陽傳人!
二、太乙鐵松派的功夫沒有外傳和內傳的說法,要說也是分為宗風脈傳和外傳。這個宗風脈傳和外傳的區別,在於你的心力。同樣是練一樣的玉環樁,有的人心裡時刻有著師真法祖,願意去弘揚宗風,並採取了行動,他就是宗風脈傳。有的人則是想著多學功夫,這學學,那看看,那你得的就是外傳。
三、小鍊形、玉環樁、元明功這些功夫的心法、口訣、功譜,在老師出版的書中都有。不過由於書籍能寫的內容有限,有些東西想繼續學習還是得找真正的宗風脈傳學習。當然如果僅僅是想強身健體,書上的內容則已經足夠,並遠遠超出了。
四、《武當修真密籍論師徒》語云:「師徒如父子,父慈子孝,師能徒尊,此自然之理也。為父者欲得孝子以光門庭,為師者欲得賢徒以廣宗祠。所謂師訪徒三年,徒訪師三年即此也。」投師如投胎,故找老師也要謹慎。要有真才實學,品德出眾。如果他天天在說自己的老師這不行,那不行,就可想而知他的品性了。
五、李師在教導玉環樁時,多隻教習大概動作,而不詳細講解。這是遵太上之教導,以無為,清靜,自然以傳人。讓學子放下後天的一切而追尋心中的良知。如果說講解得非常清楚,非常詳細,初學者能做到麼?只能徒亂了心意。
這也是先生說「剛開始只要動作大概對就行了。」「練就對,不練就錯」的原因。在練習稍久,有所體會之後,再從書上詳習動作、姿勢,熟讀功譜,並一一對應,以求動作向精準靠攏。沒有循經之前,動作永遠不可能做到精準。所以說,心法就是在老師這種言傳身教中,不知不覺的教給你了。心能識清靜,意能入無為,體能得自然,則功夫自成。
這一點,我也是最近一些年慢慢地才有了體會,正如師於《文人丹夫》屏風之中所寫:「夫有大志者,為事不求人知,不順世態,人以為不近情理,究不知千古而後或數載過之,如於之思作為,乃大君子風,世人識而晚矣。」
寫完此文,心有所感,賦詩一首:
太上有法名清靜,
心入無為返先天。
先師直授此中意,
數十載後始知權。
師之教學方法確實長久以來不為很多學生理解,這是因為現代人執念過重,總想老師能手把手的教學,講解得越詳細越好,卻不知功夫的學習,有層次,有階梯。只有你達到了一定的層次,才能進一步的教學,才能得到下一步的功夫。
如果提前教了,反而會造成一些執念,妄想,從而不利於功夫的進步 。
註:先生於2010年後的一些事跡:
2010年 7月15日至8月1日在北京循經太極拳培訓中心舉辦第一期少兒文武同宗學習班。
10月1至7日在北京聖苑小學舉辦2010年「十一」太極拳高級研修班。
2011年 1月20日至30日北京循經太極拳培訓中心舉辦首屆丹經武學師資培訓班。
7月23日至8月1日北京循經太極拳培訓中心舉辦第一期循經太極拳專修班。
此後循經太極拳專修班和少兒文武同宗學習班一直在北京開辦至今。
丹經武學 第一代
循經太極拳 第一代 凌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