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人說起,認識的某人談戀愛了,他們看起來很般配,可最終分手了,而那些看起來並不般配的情侶,卻最終攜手邁步走向了婚姻地殿堂。據那些分手的情侶所說,他們分手的原因是不合適,或者他(她)不懂我。
那麼,什麼樣的情侶是合適的?什麼樣的情侶才能思我所思,懂我所想,知我所言呢?
我認為,只要情侶之間能做到相互「體諒」,那這對情侶就是合適的,他們彼此之間也能做到「思我所思,懂我所想,知我所言」的境界。
說到這,不得不提一下體諒的含義。體諒就是指能夠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並給予諒解。請注意關鍵詞——設身處地。在愛情裡,設身處地只是起點,而更高層面的是感同身受。所以,體諒的起點是設身處地,最高境界是感同身受。
那麼什麼樣的伴侶才會體諒對方,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著想,甚至達到感同身受的地步呢?
我覺得,一個人愛與不愛你,單從對方能否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就能看出來。一個愛你的人,每天會關心你,關注你的所作所為,下雨時,他會給你送傘,送衣服,怕你被雨淋,被風吹。知道你加班下班晚,會帶著你愛喝的奶茶,去公司門口等你下班接你回家;會提前給你做好你愛吃的晚餐,帶你回家,遞給你拖鞋,接過你手中東西,笑著讓你去洗手,賢惠地替你盛飯。
一個愛你的人,不管是他還是她,總能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在你最困難的時候,陪伴著你。不需要做些什麼,也無需說些什麼,只要一個擁抱,一次親吻,牽著他的手,讓他知道,你一直都在。
婚姻中的雙方難道都能體諒對方嗎?
愛情起先是完美的,可現實中卻很少有完美的愛情。愛情分兩種,一種是單方面的付出,另一方付出少。另一種就是雙方都在付出,這種愛情是共鳴的,是完美的的。
我們先來看看單方面的付出。
在我的身邊,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剛剛步入婚姻殿堂,男的有才,女的美貌,在周圍人的眼中,他們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然而,他們的生活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很美好,事實上存在著一定的危機。
男的小蘇是一名公務員,女的小楊是醫院護士,他們的愛情故事,始於一場婚禮,經朋友介紹,小蘇開始了猛烈的追求,小楊在如此迅猛的示愛下,同意了在一起。很快,在父母的安排下,朋友的祝福中,他們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小楊每天忙裡忙外,為這個家操碎了心,而小蘇,除了上班時間,都把精力和時間投入到了遊戲裡面。父母問起時,小楊總是說:「他上班辛苦了,壓力也大,就讓他玩玩遊戲放鬆放鬆」,小蘇看到小楊不在意,就理所當然地玩起了遊戲,養成了習慣。小楊幹家務,他在打遊戲,小楊懷孕了,他在打遊戲,小楊生完孩子,他還在打遊戲……
打了多年遊戲的小蘇,打碎了和諧美滿的家庭,小楊終於撐不住了,對小蘇說:「我體諒你的辛苦,你的不容易,可你何曾體諒過我的不容易,我的辛苦?」
諸如小蘇兩口子這樣的家庭,數以億計。看似美滿和諧的家庭生活,實則,總有一個人在默默的付出,從開始的自願,到後來的無奈。
其次,那種雙方彼此體諒,能設身處地甚至感同身受的家庭,才是真正美滿幸福的,才是我們羨慕與嚮往的對象。
同事中有一對令人豔羨的模範夫妻,他們自大學起就開始談戀愛,直到現在,已經在一起十年了,也結婚四年了。
老公每次說起老婆,總會說自己的老婆,她又多麼多麼的累,多麼多麼的勤勞,多麼多麼的賢惠。而老婆與人談及老公時,也會為老公的過失而辯解,為老公的不易而心酸。或許他們夫妻兩單方面的在人海中不算什麼,可夫妻兩走在一起,他們的恩愛體貼總是顯露無疑。
夫妻兩的互相體諒,始於心中,藏於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單夫妻雙方能夠感受到,外人也能輕易察覺。
前不久,看過一句話,「你句句非我,我字字皆你」,一個人愛與不愛,其實,你早已清楚明白,傻傻地替他辯解,體諒他,只不過實在掩飾他不愛你的真相,以及自己不甘心的放棄,僅此而已。
最後,愛情好比挑水,一個人挑水,總是吃力的,兩個人一起挑水,才是最正確的方式,也是我們最期待的方式。如果愛,請深愛,如果不愛,請離開。
總結:遇到一個能體諒你的心酸與不易的男孩,你就嫁了吧。遇到一個知你冷暖,思你所思,懂你所想,知你所言的女孩,你就娶了吧。於千萬人中遇見,從相識,相知,到相愛,再到相互體諒,這是一個概率很小的事件,既然遇見了,那就別放過。祝天下有情人心有所愛,愛有所得,得償所願,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