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州故事·洗遼州郡王爭人驅

2021-02-08 遼縣舊事

本文選自 肖振勇 著歷史小說《窩闊臺大汗》第二部《馬踏殘金》

第五十三回

洗遼州郡王爭人驅

城隍廟中書撫百姓

黃昏時分,山西太行山中的遼州城大火漸熄,絳紫色的濃煙猶自飄散。襄垣去遼州山路,一隊人馬踏踏地進入了群山環抱的遼州城外。窩闊臺勒住馬,望著城頭冒著滾滾的煙塵,對跟上來的長鬍子耶律楚材道:「先生,遼州城內煙塵中透著血腥味,好像出事了,難道有山匪攻陷了遼州?」

窩闊臺

孛兒只斤·窩闊臺(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史稱「窩闊臺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受封於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上遊和巴爾喀什湖以東一帶,建斡耳朵於也迷裡城(今新疆額敏縣)。1229年忽裡臺大會被擁戴登基,管理整個蒙古帝國。他繼續父親的遺志擴張領土,南下滅金朝,派拔都遠徵歐洲,他在位期間疆域版圖曾擴充到中亞、華北和東歐。在位期間,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為中書令,採用漢法,並且開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礎。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窩闊臺廟號為太宗,諡號英文皇帝。

耶律楚材望著煙塵,驚訝地道:「山西早定,未聽有山匪割據太行!」

「報!大汗!」一個哨馬滿臉淌汗,跳下馬跪在大汗的馬前奏報,「奴才進了遼州,只見城門大開,城頭也無軍兵把守,到處是血跡!」

「籲——」窩闊臺勒住「五花驄」,扭頭對身後的侍衛長察剌命令道:「察剌將軍你先帶人進城調查一下,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嗻!」察剌答應一聲,摘下大刀,向身邊侍衛大喊一聲,「隨我進城—」百餘個勇士驅馬緊隨在其後,衝向遼州南門。

昏黃的月光下,城門內橫七豎八躺著數十具士兵屍體,不遠處幾株大樹還在燃燒,周邊一些房舍上,隨著寒風飄散著通紅的火星。

察剌在點燃的火把的照耀下,馳馬登上城垣,馬道上到處有廝殺的痕跡,丟棄的刀劍和砍落的旗幟,戰死者大都死得很慘,有的胸前被捅了個大窟窿,血已經發黑,有的被砍了頭。察剌向城內張望,路上不見燈火行人,一時找不到活著的人,才打馬返回城外,稟報導:

「大汗!奴才看了,守城的士兵被人殺光了!城內一些房舍不見燈光,也不知城內是否有人!」

窩闊臺靜靜地思考著察剌的話,他極度憤怒,眼睛裡燃著怒火。遼州屬平陽地界,雖群山環抱,但早設立了札魯忽赤,大股的山匪攻佔城市的事,並未接過奏報。他壓抑住心頭的憤懣,望著耶律楚材道:「先生,難道會有金兵襲擊遼城?」

耶律楚材捋著長髯,眼中閃著幽幽的光,搖頭道:「臣沒聽說有如此大股的山匪,青天白日,攻陷州縣!「

「那是誰?要焚毀遼州呢?」

耶律楚材忽地頭腦趾閃過一絲火花,眨了眨眼睛,愣愣地道:「臣想起一事……」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 )字晉卿,號玉泉老人,號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圖撒合裡,契丹族,蒙古帝國時期的政治家。遼朝東丹王耶律倍八世孫、金朝尚書右丞耶律履之子。耶律楚材出身契丹貴族,早年在金仕至左右司員外郎。蒙古軍攻佔金中都時,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為臣。耶律楚材以儒家治國之道提出和制定了各種施政方略,為蒙古帝國的發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耶律楚材先後輔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餘年,擔任中書令十四年之久。他對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產生深遠影響,他採取的各種措施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礎。

「什麼事?」

「臣出哈剌和林前,曾接到太原府和平陽府的摺子。太原府摺子提出新的劃分方案,要求把遼州、和順二城劃歸太原府,而平陽府則反對太原府的方案,並提出遼州、和順自古屬於平陽,不能因個人意願改變州縣歸屬。這事太原、平陽各執一詞,中書處議過,以為太原府要求二縣歸屬於它沒有道理,就以斥責了太原府,會不會太原達魯花赤怯臺郡王不滿中書省判決,私下劫掠了遼州!」

「得不到就搶,天下沒了王法,真是怯臺幹的,朕不會放他!」

「大汗,中原久經戰亂,國家立足未穩,豪強佔據州縣,他們為一己私利,什麼事都能做出來。括天下戶籍,目的是讓百姓不受豪強凌辱,百姓有了生計,才不會跟隨那些鼓動叛亂的人造反,天下才能安定。可這一政策,既與過去草原上的傳統不合,也堵了一些人的發財之路,因此他們有可能鋌而走險!」

窩闊臺抬頭望著黑洞洞的城門,大手一揮,命令道:「先進城!看一看還能不能找到人,問清情況再說!」

頭上一輪冷月,掛在遼州城垣上,窩闊臺騎著「五花驄」順著馬道登上城垣,四下一望,整個遼州城內一團漆黑,茫茫中到處感受到死亡的氣息。濃煙正在散盡,可焦煳氣息依然使人感到窒息。街市一點燈光也看不見,偶爾可以看見黑黑地垂著尾巴的狗,鑽進了胡同,火燒最嚴重的是靠近城南的遼州府衙,街上黑洞洞的,尋不到一個人影。

窩闊臺的胸口感到堵得慌,眼中閃著憤怒的光芒,對身邊的耶律楚材道:「耶律先生,在哈刺和林城朕總以為無人敢違我的旨意,中原已經太平,中原的課稅有了頭緒,可從遼州看,一座城說被劫就劫了,說燒就燒了,看來那些不顧大局的人,不好好整治整治就什麼事也辦不了!」

「大汗說得對,國家要安穩,人民要安穩,這是大勢所趨,可總有些人希望亂,他們破壞汗國的聲望,乘亂為個人撈取好處。因此必須懲治這些和朝斜民爭利的不法之徒,訂立有效制度,使百姓成為國家編民,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江山才能穩固。」

「說得好!朕到了燕京就頒布法令,括戶工作一定要衝破阻力,誰擋道,就是王爺、駙馬、功臣也不行!拿不出憑據,驅口就要放良;還要讓所有的漢臣、探馬赤軍官主動獻出戶口,允許人揭發隱瞞戶口的行為,誰敢悖旨隱戶口,就是一個字:「殺!窩闊臺黑亮的眸子噴著怒火,手按在寶刀柄上。

「大汗有態度就好辦,現在諸路長吏,兼領軍民賦稅,其中一些人瞞報戶口恃強不法,對大汗括戶陽奉陰違,實際是想同中央鬧獨立。」

「鬧獨立也不怕,就要看他的脖子粗還是朕的鋼刀快!」

「大汗英明,如果這次括戶能夠基本達到目標,臣測算過,中原的課稅可郾一番,戶口可達百萬以上,國用必定充足,徵西域也就有了保障。」

天乾冷乾冷的,夜風吹著城下的幾棵泡桐樹,樹葉發出譁譁地響聲,城垣南面是奔騰的清漳河,整個城垣四周為高大的太行山所擁抱。山風襲來掀動了窩闊臺的袍襟,冷風颳起他的長鬚,使他感到一陣寒意。嗒嗒的馬蹄聲過來。察剌下馬奔到窩闊臺大汗馬前,跪下稟道:「主子,前面不遠處一座土屋內有人,因主子過去有話,不許擾民,奴才就沒有進去,請主子示下!」

「不用,帶朕過去看看。」

窩闊臺帶著耶律楚材下了城垣,上了馬隨著察剌向城內奔去,街道空蕩蕩地,路上的浮屍已清走,侍衛的搜尋看來成果不大。

在一間低矮的茅屋邊,屋內傳來一陣很輕地呻吟聲,那聲音輕得幾乎被風吹散了。察剌站在門邊,回身對剛下馬的窩闊臺道:「大汗,屋內一定有人受了傷!」

察剌邊說邊輕輕地叩了下門板,喊道:「屋裡有人麼?」

「門沒上鎖,要進就進來吧!」

「快,點支火把,進去看看!」

柴門被推開,屋內被火把照亮了,神龕邊點著一盞菜油燈,燈光很暗,四壁被煙燻得發黑,屋地上只能站四五個人,土炕上坐著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太太高顴骨,眼睛深陷得如兩眼枯井,她手上端了一個粗瓷碗,碗裡盛著黑糊糊菜粥,在用羹匙向躺在炕外一側的一個中年人餵粥,土炕邊一個火灶上的鐵鍋上冒著熱氣,呻吟聲是炕上的男子發出的。

屋子內一下進來三個帶刀的蒙古軍官,其中一個長鬍子中原人,老太太手顫抖著,抬著頭有些不知所措,羹匙把持不住落到火炕上。耶律楚材的心形不明不咯噔一聲,輕輕地對老人道:「老人家,不要怕,我們不會傷害你和你的兒子,遼州發生了什麼事?是誰洗劫了遼州?」

「該死呀,不知哪來的人,進城後就殺人,有人說是太原城來的官軍,城內的人都被拴在馬後帶走了。我這個孤老婆子躲在草垛裡,才藏了下來。」

「他不是你兒子?」

「這個娃子被砍了兩刀,倒在我家門外,我看沒死,將他拖進屋裡來。這不剛緩過氣來,他傷很重能不能活也不知道。」

「叫鄭大夫來,看看這人有救沒救!」窩闊臺大汗回身吩咐道。

鄭景賢從外面進來,就著燈光上了炕,炕上躺著的人身材不高,面白微須,眼睛閉著,嘴一張一張的,依然在昏迷中。鄭景賢解開他的袍子,胸脯上的傷口已經發黑,還在淌血,鄭景賢一邊為他清理傷口,止血,驀地手為腰間一塊硬物所動,順手取下一個銀牌,遞給了站在一邊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就著火把一看,大吃一驚對窩闊臺大汗道:「大汗,他是楊簡,是平陽課稅使!」

「楊簡!」窩闊臺大驚道。

「對,是他……」鄭景賢也認出了炕上的人,他從藥囊中取藥塗在病人的傷口上,又取了一丸藥就著水化了,扶起楊簡的頭讓他服了。

老婆婆吃驚地望著這些人,小聲地向耶律楚材道:「大人,你們認識他?」

耶律楚材看著老人道:「謝謝你救了他,他是平陽府的課稅官員。」

耶律楚材的聲音驚醒了楊簡,他吃力地睜開了眼睛,並認出了耶律楚材,嘴唇翕動著:「是耶律公嗎,你怎麼會來到遼州?」

「楊簡……真的是你,我正陪大汗去太原,遼州發生了什麼事?「

楊簡眼中閃著淚光,激動地望著眼前站在耶律楚材身邊,那位穿著寶裡服袍子,頭戴七寶重頂冠,留著唇須的正用眸子注視他的窩闊臺,嘴唇哆嗦著道:「……大汗?」

「不要著急,你們這些課稅使為國家立了大功,可有的人卻對你們下手,朕會為你們做主。你說,是誰這樣大膽,敢帶兵血洗遼州城,還敢殺朝廷命官?」窩闊臺見楊簡掙扎著要爬起行禮,忙彎腰用手按著他躺好。

「太原札魯忽赤怯臺自恃是功臣,對中書省批覆不滿,是他派兵來遼州捉驅。他們進城見人就抓,臣以課稅使出面勸阻,被刺了一劍。」

「你見到怯臺了嗎,他為何要奪此百姓,是他行的兇?」窩闊臺大汗問道。

「大汗,遼城和和順城,曾是怯臺率兵從金人手上奪取的,因此怯臺將軍任太原札魯忽赤後,便一直提出對這兩個縣的管轄權,並幾次到此捉驅口。這次怯臺並沒有親自來,帶兵的是位叫總管,名叫張林。臣就是與他爭辯,被他刺了一劍。臣所帶副使高廷英及所帶吏員都被當成百姓一起掠走,生死不明……」

窩闊臺一手按劍眼中噴射著怒火,大吼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光天百日下殺人行兇,張林帶人走了多長時間?」

楊簡痛苦地道:「大汗,怕有三個多時辰了,得快派人去救高廷英,去晚了,也許會被張林滅口的……」

「他們從遼州走了,會去太原嗎?」

「不,如臣猜測得不錯可能去了和順城。」

耶律楚材跪下對窩闊臺道:「大汗,讓臣帶人先趕往和順城救人?」

窩闊臺對站在身後的怯薛長察剌道:「察剌將軍,你叫也孫帖格帶上千怯薛,隨耶律大人去和順,二切聽從耶律先生安排。」說完,又對耶律楚材說,「耶律先生追上那些人,宣朕旨意,讓他們在和順城放人,如果不聽招呼,待朕到太原見怯臺再同張林算總帳!」

「嗻——」

夜風颳著,耶律楚材和也孫帖格帶著一千侍衛,沿著清漳河谷,打馬進人黑暗中。

和順城在遼州西北七十裡,距太原府的樂平縣界僅四十裡。它東倚黃榆嶺,西襟八賦嶺,南枕石鼓嶺,北控松子關,為四嶺環繞的彈丸小縣。快馬如飛,馬隊次日清早出了石鼓嶺,在清漳河邊的南安驛打了個盹兒,天一放亮,耶律楚材和也孫帖格就打馬直奔和順縣城。

快近和順城,就見從和順城出現一匹馬,馬上的人頭戴紅纓笠帽,身上掛有腰排,手裡搖著銅鈴,一看便知是去太原方向的信差。信差被帶到耶律楚材與也孫帖格面前,並從他身上搜出一封信。耶律楚材接過信來,上面寫道:

怯臺大人: 奴才此次出師,在遼城遇到抵抗,奴才鬥膽破城,現已掠了遼城驅戶。和順城的吳總管願投靠大人,此處與樂平相接,可否收為我們所有,請大人明示。

耶律楚材對渾身打戰,臉色發紫的信差道:「說,你不要怕,本人奉大汗命令調查遼州城被劫一案,你要耍滑,本欽差砍了你的頭!」

信差驚恐地道:「小人不敢撒謊。」

「張林還在和順城嗎?遼州的驅口現在關在何處?」

「張大人在縣衙與吳太爺議事,遼城人關押在城隍廟內。」

「帶我們去城隆廟。」

「嗻——」

天方大亮,耶律楚材與也孫帖格帶著怯薩進了和順城,徑奔城隍廟,但見廟門緊鎖,門外站著一隊衛兵。耶律楚材與也孫帖格騎馬直奔大門。守衛見禁地來了一隊人馬,以為是過路的軍人,大咧咧地指著廟宇道:「此廟被怯臺郡王封了,你等是哪來官兵,莫要給爺們找麻煩,縣衙就在前面!」

也孫帖格將手上金牌在百戶眼前一晃,說:「抓緊開門,本欽差奉了窩闊臺大汗之命,尋找遼州百姓,誤了大事,讓你的狗頭搬家!」

百戶一眼瞟見牌子上刻著「如朕親臨」字樣,腿一哆嗦,臉已發紫,他知道這金牌只有王公大人才有,連副將張林也挨不著邊,又見來人身材高大,氣派也足,更不敢怠慢,忙對衛兵們道:「快,先打開廟門,讓大人們進去!」

百戶知趣地在前邊引路,進了山門,甬道兩旁長滿多油松、翠柏、白樺,樹木森森,打掃得一塵不染,耶律楚材看著百戶道:「你可知平陽的課稅官押在哪裡?」

百戶道:「廟內關進數千驅口,沒聽說有平陽的課稅官,所有的人都遵張將軍命令押在廟內幾處大殿內中!」

百戶命人開了正殿大門,耶律楚材、也孫帖格帶著怯薛進入大殿,殿內很寬敞,堂上塑著城隍的神像。那神像四方的一張臉,頭戴進賢冠,雙手捧笏,長鬚,身穿綠袍,紫紅面,丹鳳眼炯炯。再看堂下坐滿遼州的百姓,殿門緊閉,外面早上陽光驟然射進了殿內,黑暗中的人驀地看見光亮,見來的是幾個身穿金錦的蒙古軍官,都驚懼起來。他們]從被掠到現在粒米未進,沒有人不擔心自己的命運,孩子們哇哇地哭啼起來,婦女們一邊哄著孩子,男人吃驚地呆望著,有的人因黑暗中揉著眼睛。

「高廷英高大人在裡面嗎?」耶律楚材站在門口,望著殿內一張張驚恐的面孔,朝著人群喊道。

耶律楚材叫了兩聲無人答應,便自報名號道:「高大人,本人是蒙古汗國的中書令耶律楚材,奉大汗旨意來解救遼州居民!」

「耶律大人,卑職在這!」高廷英帶著幾個稅吏撥開人群,走了出來,跪在耶律楚材腳下。

「高大人快起來,你受苦了!」耶律楚材上前扶起高廷英。

高廷英流著淚哽咽著道:「耶律大人,可惜你來晩了,可楊簡大人被張林殺害了!」

「高大人莫哭,」耶律楚材止住高廷英,大聲地道:「楊大人受了傷,現在正和窩闊臺大汗在一起,你們放心吧,朝廷會為遼州的官兵報仇,會懲治對遼州人犯下罪行的人。」

正殿內許多遼州城民,聽了耶律楚材的話,明白了來人是汗廷的使者,解救自己的頓時哭成一片,一齊跪在耶律楚材腳下,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者哭道:「耶律大人,太原怯臺多次來遼州掠驅,這次殺了那樣多的官兵和百姓,你要為遼州百姓做主呀!」

耶律楚材心頭一熱,眼含熱淚,對身邊的百戶道:「去命你的人,將所有的驅戶叫到殿外,本欽差有話說。」

數千遼州城民被放了出來,集合在城隍殿前,哭聲叫聲低語聲亂成一片。耶律楚材站在大殿臺階上,目光掃過階下的百姓,大聲地道:「遼州城的居民你們受驚了,有人在遼州洗劫了你們,殺了人,燒了你們的房屋,本大人奉了窩闊臺大汗之命,趕到和順就是解救你們回遼州的。大汗說了,搶劫殺人的肇事者不管他是誰,都有會受到法律的懲罰。」

黑壓壓的人群一聽說可以回家了,都紛紛跪在大殿下,也有的人高喊:「欽差大人,我們的錢、糧都被搶了,家也的被燒了,我們回去怎樣過冬呀,請欽差大人為遼州人做主。」

耶律楚材點了點頭,指著身邊的高英道:「大汗讓本欽差告訴你們,搶你們的東西會一件不少的退還你們,房子燒了,朝廷會想辦法為你們解決資金,這件事本欽差就交給高大人去辦。」

廟門外一陣馬嘶,遼州百姓,見馬隊前正是在遼城殺人如麻的張林,不禁大驚失色紛紛躲避。一臉絡腮鬍子的張林拍馬橫刀,指著耶律楚材罵道:「哪裡來的長髯賊,敢到這裡撒野,竟敢擅放怯臺大人的驅口,你不想活了。」

耶律楚材怒視著馬上張林,冷笑道:「你就是張林,敢辱罵本欽差是賊,你在遼州殘殺遼州官民,掠良為驅,還敢當著本欽差的面撒野。你幫怯臺助紂為虐,就不怕受到大汗的《大札撒》的懲處!」

「你是欽差?」張林驚道。

耶律楚材指著身後手持利刃怯薛,對張林厲聲道:「大膽張林,你睜開狗眼看看本欽差身邊這些怯薛,按《大札撒》規定:大汗的護衛士的地位,高於在外的千戶長之上。你本是朝中命官,不是怯臺的私屬,他讓你去掠遼州居民去殺遼州官屬,你就敢奪敢殺,還想在大汗的欽差面前舞刀弄槍,難道就不怕大汗將你全家滿門抄斬了嗎?」

張林已認出四面站滿了身穿銀甲的大汗怯薛,見這些人一個虎目圓睜,手上刀械寒光閃閃,不禁脖子後一涼,心裡知道這下壞了事,哪裡還坐得住馬鞍,忙將手中大刀掛好,跳下馬來跪在地上,臉已變色,嘴唇哆嗦著道:「欽差大人,小人是受了怯臺大人之命,自知在遼州犯了大罪,可軍令如山,小人不敢違抗。適才小人不知欽差來到,言語多有冒犯,請大人恕罪……」

「命你的人馬火速退出城隍廟,並馬上將搶劫的東西派人送回遼城,本大人派平陽課稅使高廷英大人監督,不許隱藏一件物品,如敢隱瞞格殺勿論。」

「張林遵命,即刻派人去辦,只是怯臺大人那裡還要大人做主。」

「安排好這事後,你隨本大人回太原去覲見大汗。

「嗻,小人遵命!」張林知道自己惹下了的禍事已經通了天,只能依著欽差,哪裡還敢稍有違拗。

—— 完 ——

《窩闊臺大汗》第二部《馬踏殘金》

相關焦點

  • 榮、寧兩府的故事原型:元末大夢歸與句容郡王
    《紅樓夢》前篇設定的故事原型就是元末明初的大夢北歸。金陵賈府的原型,就是元末第一家族「玉」氏「句容郡王」;榮、寧兩府是一王兩府, 「句容郡王」的元初採邑有兩處:句容(223戶)及溧水(239戶)。是元朝為數不多的軍功實封戶。
  • 清朝什麼人才能被封為「郡王」,郡王究竟又是什麼級別?
    郡王、親王、貝勒、公爵、伯爵,便是屬於爵位體系。清朝這兩套爵位制度,起源時間都很早。尤其是爵位制度。努爾哈赤剛剛創立後金政權時,就開始著手準備建立封爵制度。畢竟是打江山,如果沒有足夠的獎勵,沒有多少人願意拿出自身家當,去投入到這種高風險的事業中。不過,當時的爵位制度非常簡陋。
  • 鄭氏宗祠:石井延平郡王祠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帝肯定鄭成功不是"叛臣賊子",而是"明室遺臣",下令遣官護送鄭成功父子的靈柩從臺灣遷葬於故鄉南安其祖先樂齋公墓內,並親書輓聯一對,"忠臣"的匾額一方;下詔把原來被清政府所毀的南安石井鄭氏宗祠改建為"延平郡王祠"。
  • 在明朝當郡王是什麼樣的感受?
    在明朝,只要是朱家皇室子孫,按照規定,是永遠衣食無憂,過著人上人的生活。而明朝的郡王,很明顯是這種制度下待遇第二好的群體!在大明王朝那樣的封建等級制度森嚴的條件下,想當上郡王,你首先得保證你爹是親王,然後你還得是你爹嫡長子以外的孩子。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另外,如果你是郡王的兒子,你想當上郡王,得保證你是你爹的嫡長子,或者在你爹無嫡長子的情況下成為庶長子。
  • 唐朝宗室親王郡王列表
    >·李韶 追封東平郡王·任城郡王→江夏郡王李道宗·長樂郡王李道興·永安王李孝基·高平王李道立(後奪爵)·李繪 追封雍王·李贄 追封河南郡王·淮陽郡王李道玄·淮陽郡王李道明·李禕 追封郇王·長平郡王李叔良·范陽郡王李孝協·中山郡王李仲良
  • 連媒評大連人爭四形勢:可以洗洗睡了
    直播吧9月22日訊 在第12輪比賽0-1被富力絕殺後,《大連晚報》發文,以「可以洗洗睡了」為題,點評了大連人的爭四形勢。本輪比賽進行之前,大連人距離排名第4的深足只有3分的差距。但昨晚面對富力的關鍵之戰,大連人卻在最後時刻遭遇對手絕殺,以0-1的比分敗北。輸球後,大連人的積分仍然維持在11分,排名下滑至第7位,距離小組第4的申花有4分差距。
  • 臺灣八日遊-臺灣臺南延平郡王祠-鄭成功祠
    延平郡王祠 仗節守義,忠烈昭然。遇有水旱祈禱輒應,尤屬有功臺郡。著照所請於臺灣府城建立專祠並與追諡,以順輿情,欽此。"朝廷批准後,工程在同年三月動工,秋八月完工。在日治時期時,因鄭成功具有日本人血統亦受到日人敬重,因鄭成功與日本有血緣關係,所以延平郡王祠被保留,於明治29年(1896年)7月改名為開山神社,明治30年(1897年)1月列格為縣社,同年起每年2月15日舉行例祭。之後並增建了日式的拜殿與鳥居,但大致建築仍維持原本的福州風格[1],前殿供奉鄭成功,後殿供奉其母田川氏。
  • 遼西郡王原創海棠依舊
    【遼西郡王原創】海棠依舊 (129) 文/遼西郡王(河北唐山) 《海棠依舊》 文/遼西郡王(河北唐山) 幽燕芳菲四月天
  • 明朝郡王多嗎?真的是多(上)
    真的不算多》中一文中分析過,給明王朝帶來巨大壓力的不是這些親王,而是那個不合理的宗室分封制度,尤其是歷代王府分封的924位郡王和不計其數的將軍和中尉。將軍中尉的數量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因此本文就來分析一下明朝宗室制度待遇第二好的郡王,最起碼這個群體還是數的清的。
  • 走近金門延平郡王祠
    4月30日上午,陽光明媚,金門遊客如織,我們泉州鄭成功研究會考察團一行20多人,懷著對民放英雄鄭成功的崇敬心情,專程前往位於金城西南郊的延平郡王祠及其鄭氏祖墳參觀,並舉行莊嚴的祭拜活動。延平郡王祠於1968年完工,是一處仿古宮殿建築,規模宏偉壯觀。該祠是為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而建的。明末清初,延平郡王鄭成功由廈門轉進金門,在島上留下很多歷史遺蹟。祠址位於夏墅村後高崗,視野寬闊,為當年鄭氏海上觀兵之處。前方可看到建功嶼上屹立的鄭成功塑像和金廈海灣。走進延平郡王祠,大門上的「忠肝義膽」特別醒目,讓人們追憶起350多年前鄭成功反清復明,東渡臺灣驅逐荷夷的英雄壯舉。
  • 《雁歸西窗月》官宣啦,梁潔古裝又甜又靈,男主曾舜晞霸道郡王
    這不,近日梁潔又官宣新劇《雁歸西窗月》,搭檔古裝男神曾舜晞,霸道郡王和睿智少女的配置,你磕嗎?提起梁潔,喜愛小甜劇的網友必然非常熟悉,印象較深的就是《雙世寵妃》系列,飾演的女主曲小檀,靈動可愛備受歡迎,與邢昭林組成的「坦誠夫婦」更是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