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曾經在《明朝親王多嗎?真的不算多》中一文中分析過,給明王朝帶來巨大壓力的不是這些親王,而是那個不合理的宗室分封制度,尤其是歷代王府分封的924位郡王和不計其數的將軍和中尉。
將軍中尉的數量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因此本文就來分析一下明朝宗室制度待遇第二好的郡王,最起碼這個群體還是數的清的。
郡王
由於明王朝宗室制度中親王和郡王這兩個爵位未設置降等襲爵制,因此親王和郡王是可以無限制的延續下去的。也就是說只要大明朝存在一天,朱家人能生出兒子,明朝就會有不斷的親王和郡王產生。
明朝除了靖江王這個郡王是洪武皇帝直接封的以外,剩下的郡王都是各大親王府中產生的。
明朝實封親王一共有六十五位,到了明末崇禎年間只剩下三十二位親王。這些親王分別是秦、晉、周、楚、魯、蜀、代、肅、慶、岷、韓、沈、唐,趙,鄭、襄、荊、淮,德、崇、吉,益、衡,榮,潞,福、瑞、惠、桂,定,永王共32位親王。其中瑞、惠、定,永四王無嗣,因此崇禎年間有28個王府擁有郡王,再加上遼府,寧府,伊府和徽府未被除封的郡王,郡王數量依然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在這裡,我們就為大家來算一下到了明末究竟還剩下多少位郡王呢?(郡王不包括追封的,明朝滅亡後封的)
秦王
秦府封地位於陝西西安府。
秦府共分封15位郡王,分別是永興,保安,興平,永壽,安定,渭南,富平,宜川,臨潼,郃陽,汧陽,鎮安,隆德,崇信,紫陽王。
其中保安,安定王犯罪除國
興平,汧陽王無嗣除國
渭南,富平,臨潼,鎮安,隆德,紫陽王進階秦王
明末還剩下永興,永壽,宜川,郃陽,崇信5王。
秦府郡王存活率為33%
晉王
晉府封地位於山西太原府。
晉府共分封28郡王,分別是高平,昭德,平陽,寧化,慶城,永和,廣昌,交城,陽曲,西河,方山,臨泉,雲丘,寧河,聞喜,和順,榆社,徐溝,河東,太谷,義寧,河中,襄陰,新化,安溪,靖安,旌德,滎澤王。
其中交城,陽曲,方山,聞喜,和順王犯罪除國
高平,廣昌,臨泉,雲丘,寧河,徐溝,太谷,義寧,襄陰,安溪,旌德,滎澤王無嗣除國
平陽,榆社王進階晉王
昭德王改封平陽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寧化,慶城,永和,西河,河東,河中,新化,靖安8王。
晉府郡王存活率為28.5%
周王
周府封地位於河南開封府。
周府封75郡王,分別是汝南,順陽,祥符,新安,永寧,汝陽,鎮平,宜陽,遂平,封丘,羅山,內鄉,胙城,通許,原武,鄢陵,河陰,項城,宜陽,潁川,義陽,汝陰,臨汝,睢陽,沈丘,上洛,魯陽,臨湍,堵陽,河清,新會,義寧,平樂,崇善,海陽,安定,曲江,博平,聊城,汾西,魯陽,信陵,邵陵,萊陽,東會,富陽,會稽,浦江,麗水,應城,益陽,奉新,南陵,京山,華亭,寶坻,湯溪,瑞金,商城,臨安,柘城,修武,安吉,汝寧,彰德,順慶,保寧,儀封,安昌,遂寧,洧川,寧陽,安鄉,永壽,仁和王。
其中汝南,新安,臨湍,新會,平樂,,富陽,犯罪除國
順陽,永寧,汝陽,鎮平,宜陽,封丘,羅山,胙城,項城,宜陽,汝陰,崇善,安定,聊城,汾西,魯陽,信陵,會稽,麗水,益陽,南陵,寶坻,湯溪,商城,臨安,柘城,洧川無嗣除國
祥符,通許,睢陽王進階周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遂平,內鄉,原武,鄢陵,河陰,潁川,義陽,臨汝,沈丘,上洛,魯陽,堵陽,河清,義寧,海陽,曲江,博平,邵陵,萊陽,東會,浦江,應城,奉新,京山,華亭,瑞金,修武,安吉,汝寧,彰德,順慶,保寧,儀封,安昌,遂寧,寧陽,安鄉,永壽,仁和39王。
周府郡王存活率為52%
楚王
楚府封地位於湖廣武昌府。
楚府共封20郡王,分別是巴陵,永安,壽昌,崇陽,通山,通城,景陵,嶽陽,江夏,東安,武陵,黔陽,大治,縉雲,長樂,保康,武岡,宣化,新安,漢陽,興國王。
其中崇陽王犯罪除國
巴陵,壽昌,景陵,嶽陽,大治,縉雲,保康王無嗣除國
武陵,黔陽,長樂王進階楚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永安,通山,通城,江夏,東安,武岡,宣化,新安,漢陽,興國10國。
楚府郡王存活率為50%
魯王
魯王封地位於山東山東兗州府
魯府共封23郡王,分別是巨野,鄒平,安丘,樂陵,東阿,東甌,郯城,館陶,翼城,滋陽,陽信,高密,歸善,新蔡,東原,寶慶,福安,富平,常德,寧德,泰興,長泰,永福王
其中東阿,東甌,郯城,館陶,歸善,福安,長泰,永福王無嗣除國
寶慶,富平,常德,泰興王進階魯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巨野,鄒平,安丘,樂陵,翼城,滋陽,陽信,高密,新蔡,東原,寧德11國。
魯府郡王存活率為47.8%
蜀王
蜀王封地位於四川成都府。
蜀府共封21郡王,分別是華陽,崇寧,崇慶,保寧,永川,黔江,羅江,內江,德陽,石泉,汶川,慶符,通江,南川,江安,新寧,東鄉,隆昌,富順,太平,安樂王
其中崇寧,崇慶,永川,黔江,德陽,新寧王無嗣除國
保寧,羅江,通江王進階蜀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華陽,內江,石泉,汶川,慶符,南川,江安,東鄉,隆昌,富順,太平,安樂12國。
蜀府郡王存活率為57.1%
代王
代府封地位於山西大同府。
代府共封29郡王,分別是廣靈,潞城,山陰,襄垣,靈丘,宣寧,懷仁,隰川,昌化,定安,博野,和川,寧津,棗強,饒陽,武邑,樂昌,吉陽,溧陽,進賢,泰順,河內,富川,寶豐,碭山,泰興,太平,新寧,永慶王。
其中靈丘,定安,饒陽,武邑王犯罪除國
襄垣,宣寧,隰川,昌化,博野,進賢,河內,寶豐,碭山王無嗣除國
泰順,泰興,太平,新寧王進階代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廣靈,潞城,山陰,懷仁,和川,寧津,棗強,樂昌,吉陽,溧陽,富川,永慶12國。
代府郡王存活率為41.3%
肅王
肅府封地位於甘肅蘭州府。
肅府封10郡王,分別是洵陽,汾州,淳化,鉛山,金壇,會寧,延長,開化,會昌,延安王。
其中金壇王犯罪除國
延安王無嗣除國
洵陽,汾州王進階肅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淳化,鉛山,會寧,延長,開化,會昌6王。
肅府郡王存活率為60%
遼王
遼府初封遼東廣寧,後移國湖廣荊州府。隆慶二年因罪除國。
遼府封24郡王,分別是長陽,寧靖,遠安,興山,巴東,潛江,宜都,松滋,益陽,湘陰,衡陽,應山,宜城,枝江,沅陵,麻陽,衡山,蘄水,申澤,肅寧,長垣,光澤,廣元,句容王。
其中遠安,巴東王犯罪除國
潛江,宜都,衡陽,應山,宜城,枝江,沅陵,麻陽,衡山,長垣,廣元王無嗣除國
興山,申澤,句容王進階遼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長陽,松滋,益陽,湘陰,蘄水,肅寧,光澤7王。
遼府郡王存活率為29.1%
慶王
慶府初封陝西韋州,後移國寧夏銀川府。
慶府共封20郡王,分別是靖寧,真寧,安化,岐山,安塞,平原,歧陽,弘農,豐林,落交,鞏昌,壽陽,桐鄉,延川,華陰,綏德,鎮原,蒙陰,龍祥,潭水王
其中安化,鞏昌王犯罪除國
靖寧,真寧,岐山,安塞,豐林王無嗣除國
平原,歧陽,落交,桐鄉,綏德王進階慶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弘農,壽陽,延川,華陰,鎮原,蒙陰,龍祥,潭水8王
慶府郡王存活率為40%
寧王
寧府初封大寧,後移國江西南昌府。正德十四年謀反除國。
寧府共封11郡王,分別是臨川,宜春,新昌,信豐,瑞昌,樂安,石城,弋陽,上高,鍾陵,建安王。
其中宜春,瑞昌,鍾陵王犯罪除國
臨川,新昌,信豐,石城,弋陽王無嗣除國
上高王進階寧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樂安,建安2王
寧府郡王存活率為18.1%
岷王
岷府初封岷州,後移國湖廣武岡州。
岷府共封27郡王,分別是鎮南,江川,廣通,陽宗,南渭,安昌,黎山,沙陽,山陰,充城,唐年,遂安,長壽,綏寧,南漳,廣濟,江陵,南安,南豐,善化,建德,建昌,漢川,祁陽,南充,青林,常寧王。
其中廣通,陽宗,南渭,沙陽,山陰,充城,唐年,遂安,長壽,南漳,廣濟,建昌,漢川,青林王無嗣除國
鎮南,江陵,南充,常寧王進階岷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江川,安昌,黎山,綏寧,南安,南豐,善化,建德,祁陽9王
岷府郡王存活率為33.3%
韓王
韓府封地位於陝西平涼府。
韓府共封36郡王,分別是襄陵,臨汾,樂平,開城,西鄉,平利,褒城,通渭,高陵,漢陰,廣安,彰化,高平,西德,渭源,隴西,寧遠,長泰,永福,建寧,長洲,崑山,長樂,高淳,休寧,慶陽,通安,長吉,崇明,保德,綏平,鹹陽,商丘,固原,汶陽王。
其中漢陰,高平,永福王犯罪除國
臨汾,平利,褒城,通渭,隴西,長泰,崑山,休寧,慶陽,保德,綏平,鹹陽,商丘,固原,汶陽王無嗣除國
開城,西鄉,高陵,廣安,彰化,渭源王進階韓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襄陵,樂平,西德,寧遠,建寧,長洲,長樂,高淳,通安,長吉,崇明11王。
韓府郡王存活率為30.5%
沈王
沈府封地位於山西潞州。
沈府共封28郡王,分別是武鄉,陵川,平遙,黎城,稷山,沁水,沁源,清源,遼山,內丘,廣宗,唐山,永年,西陽,靈川,宜山,宿遷,吳江,定陶,雲和,福山,德平,鎮康,安慶,保定,德化,靈壽,六合王。
其中平遙,黎城,廣宗,宿遷,吳江,雲和,福山,鎮康,德化,靈壽王無嗣除國
武鄉,西陽,靈川王進階沈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陵川,稷山,沁水,沁源,清源,遼山,內丘,唐山,永年,宜山,定陶,德平,安慶,保定,六合15王
沈府郡王存活率為53.5%
唐王
唐府封地位於河南南陽府。
唐府共封19郡王,分別是新野,舞陽,三城,新城,承修,蕩陰,潁昌,淅陽,文城,郾城,衛輝,福山,清源,安陽,寶慶,永興,永壽,德安,南陽王。
其中新野王犯罪除國
三城,新城,蕩陰,潁昌,淅陽,郾城,衛輝,清源,寶慶王無嗣除國
舞陽,文城王進階唐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承修,福山,安陽,永興,永壽,德安,南陽7王。
唐府郡王存活率為36.8%
伊王
伊府封地位於河南河南府,嘉靖四十三年因罪除國。
伊府共封8郡王,分別是洛陽,光陽,郟城,方城,西鄂,濟源,萬安,安樂王。
其中洛陽,光陽,西鄂,安樂王無嗣除國
郟城,濟源王進階伊王
到了明末,還剩下方城,萬安2王
伊府郡王存活率為25%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