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百多萬後代,明亡後真的沒有了嗎?

2021-02-07 深度歷史
↑↑↑點擊上面藍色深度歷史免費訂閱

| 深度歷史 |ID:shendulishi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博古通今,以史為鑑。大歷史,事實派。


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勤勉,除了表現在工作上,共育有26個合法皇子。明代藩王分布有一個特點即:多位於北部、中部地區,對明朝財政影響巨大的江南地區卻不多。這與明初朱元璋朱棣父子有著直接關係,前者將藩王們作為帝國屏障,後者則將其作為削藩手段。前者藩王即在北部地區,後者朱棣則將有實力的藩王從北部遷徙到中部地區。


據《明史》所載,第一代慶成王朱濟炫生子70人(王世貞《皇明盛事述》記載為百人),每次聚會,同父兄弟竟然互相都不認識。而第三代慶成王朱鍾鎰顯然繼承了爺爺出眾的生育能力——弘治五年(1474年),這位王爺迎來了自己的第94個子女。而在這一年,慶成王朱濟炫的直系子孫已經超過760人。


這僅僅是明代皇族人口爆炸的冰山一角。朱元璋建國之初,封親郡王、將軍的子孫才49位,但經過一二百年的開枝散葉,在各地繁衍出驚人的數量:山西一省,洪武年間只有一位晉王,到了嘉靖年間,有封爵的皇室後代已經增長到1851位。洪武年間河南本來也只有一位周王,到了萬曆年間,已經有了5000多個皇族後代。


據明末徐光啟的粗略推算,明宗室人數每三十年左右即增加一倍。而當代人口史學者推算的結果是,明代皇族人口增長率是全國平均人口增長率的十倍。據安介生等人口史專家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經繁衍到近一百萬人之多。這大概是世界上繁衍發展最快的宗族。


然而明清鼎革之際,李自成、張獻忠等大大小小起義軍所過之處,明朝宗室均被大肆誅戮。據太原總兵姜瓖聞見,農民軍「凡所攻陷,劫掠焚毀,備極慘毒,而宗藩罹禍尤甚」。比如李自成揮軍進入朱明皇族增長最快的山西,每到一地,必先捕殺這些天潢貴胄,在平陽殺了西河王一族三百餘人,在太原先殺了晉王一族中高級皇族四百餘人,後又捕殺了中底層宗人千餘,而在大同則殺了代王一系4000多名宗室。據統計,僅在山西一地,李自成就殺了朱元璋10000多名後代。


所謂的明末百萬宗室坐吃山空,只是後來清的污衊,為了掩蓋自己「鐵桿莊稼」。要論宗祿對於國家的侵蝕程度,滿清遠遠超過大明,每年供給八旗子弟的糧餉,足足佔去國家收入的三分之一,整個北方全部的錢糧拿出來,估計還不夠八旗子弟們揮霍。明代親王沒有呈現累加級數的增長,而是在達到85人的最高峰後穩定在了30人。由於明朝有降爵制度,嫡長子繼承制度,親王數量不可能無限制增長的。朱元璋的智商也不可能看不到無降爵制度的危害。


而滿清政權對明朝宗室也是毫不矜待。據學者研究統計,從順治三年到順治八年,先後擒斬的明朝宗室、其名號可稽者,僅郡王以上就有五十多人,對他們的家屬,無論少長盡誅之,以此計算,總人數當在萬人以上。直到順治親政以後,清朝對明宗室的控制才稍稍放緩,但這時朱家的血脈也所剩無幾了。


那麼朱元璋後代真的就沒有了嗎?其實並不是!還是有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殺戮中存活了下來。


朱家人還有很多沒有在戰亂中死去,比如皇太子朱慈良,秦王朱存樞,晉王朱求桂,代王朱傳等朱家後人都存活下來了,結局不一。朱家後人有很多歸隱山林,從此只想過太平生活的。甚至,在明朝滅亡後,他們把姓氏也一併改了,但是他們始終記得明朝滅亡的日期。


還有一部分朱家人投降了滿清,雖然明朝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但是仍有一部分人想活下來,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是人呢。比如潞王朱常,投降滿清後主要用於安撫天下百姓,使大家看起來滿清是仁慈的。他們被安置在山東和河南一帶,享受優待。


有些人是不肯投降的,他們隱姓埋名,平淡一生。浙江有一個村子,就是朱家人的逃亡之地。他們改了姓,躲避滿清追殺。他們的村子被外人稱為「南京村」,他們學會了浙江話,但是還帶有南京口音。他們的祖先雖然隱姓埋名,近年來才恢復朱姓,但是他們既沒有投降,又沒有被殺,過最平淡的日子,不用擔驚受怕,是真的笑到最後的人。


在農民軍和滿清的雙重迫害下,很多免於誅戮的明室後裔都改了姓,加上新中國建國後大量家譜、族譜被毀,都為朱明後人認祖歸宗增加了困難。不過很多改姓的朱明後人仍然自覺不自覺按照字輩排行起名,比如此前有報導河南新鄭的王耀松,其祖父是鬱字輩,其父是炳字輩,而他是耀字輩,加上《新鄭縣誌》中記載其祖上姓朱,很可能就是代王房。

延恩侯

第一代延恩侯為朱之鏈。朱之鏈的祖父降清,編入漢軍八旗。朱家已經做了三代旗人,讓滿清很放心,於是,雍正封朱之鏈為「一等延恩侯」,世襲罔替。延恩侯共傳十二代,平時負責祭祀明代皇陵,靠著幾十畝祭田生活,雖為侯爵,實為守陵的農民。

清代滅亡後,最後一代延恩侯朱煜勳依然領取溥儀小朝廷的俸祿。1924年,莊士敦得知有這麼一個侯爺,起了好奇心。於是建議溥儀召見一下。在1924年9月7號,朱明王朝的子孫與滿清最後一位皇帝在紫禁城相見。此次召見不久後,溥儀也就被趕出紫禁城,逃亡天津。更是無人顧及這所謂的延恩侯。至此,延恩侯也從歷史中消失。

曾經有人將明朝稱為三無,無明君,無名將,無文人,然而一個沒有明君,一個沒有名將,沒有文人的國家如果能夠立足幾百年,如何能夠趕跑元朝,最終將元朝擊敗。恢復華夏的朱元璋,還有許多後人生活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用自己的努力來延續家族的文化。


既非始作俑者,焉能無後?





相關焦點

  • 縱觀大明一朝,朱元璋的後代中,誰才是明亡的第一責任人?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一朝,他為了老朱家的天下,甚至不惜與功臣翻臉,一個個誅殺了他們,其目的就是防止這些功高震主的文臣武將不能危機自己後代的地位。可是,大明最終並沒有按照朱元璋的意願發展,在經過兩百多年後,還是滅亡了。
  • 河南81歲老人自稱朱元璋後代,長相神似朱元璋,手裡還有聖旨冰盤
    王朝的更替也就意味著權力的交替,也意味著統治者的改變,因此當一個王朝覆滅的時候,統治者也就成為了第一個被追殺的對象,因此很多末代皇帝都沒有一個好的結局,甚至連其後代都要面臨著被追殺的處境,縱觀歷史就可以發現,朱元璋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明君,並且他將朱家的後代放在灑在了世界各地,直至明朝衰敗的時候,這個家族也沒有出現絕後的情況發生,就一位81
  • 朱元璋賜死一武林高手,其後代在200年後把朱元璋83個後代害苦了
    而且朱元璋與其他的各朝代帝王不同,正是由於他獨特的身份,其手下收納的很多大將都是民間的武林高手。雖然其中很多高手都沒有能夠像常遇春等人一樣立下卓越戰功,也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威名,但他們也都為了朱元璋的霸業而貢獻了自己的一生。王弼,就是這麼一位。
  • 朱元璋真的是鞋拔子臉嗎?是天賦異稟還是被清朝抹黑?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因此關於明朝的趣聞有很多,其中關於明太祖朱元璋到底是不是一張鞋拔子臉的模樣,也是一個頗為有趣的爭議,爭議的關鍵點在於朱元璋是真的長成這樣還是清朝抹黑將他畫成這樣?廖凡認為自己是朱元璋後代清朝以後的民間傳說後來一般都形容朱元璋是鞋拔子臉,並且皇后馬娘娘是一雙大腳,以至於後世的電影裡有廖凡認為自己是朱元璋後代的情節,還有搞笑段子說法國隊的裡貝裡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後代,就因為他是張刀疤臉
  • 一百多萬皇族後代,明朝的王爺們「吃」垮了大明王朝?
    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一代創業人大多都是從貧苦環境中,走出來的,也就是都經歷過苦日子,都知道苦日子不好過,因此,他們往往會格外的疼愛第二代以及第三代人,這也就造成了,有很多富二代或者富三代自幼嬌生慣養,長大後囂張跋扈,成為紈絝子。而老朱便是這樣的人。
  • 朱元璋的後代用畫像為他正名:沒有那麼醜!專家請求上交國家
    朱元璋的後代用畫像為他正名:沒有那麼醜!專家請求上交國家明代的開國者-朱元璋可以說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他從一個賤民最後成為統御百姓的帝王,有的不僅是膽識,更有權謀和手段。朱元璋是狠厲有手段的主,那朱元璋的後代如何呢?當年清兵入關的時候,明代皇帝自縊而亡,剩下的皇族四散逃亡,分成很多支隊隱藏在了全國各地躲避清兵的追捕。對於明朝後人的去向,有千百萬種的說法,清朝徹底瓦解之後慢慢有不少人自稱是明朝後裔,但是都沒有能用以證明的證據。直到後來,專家組在河南鄭州一條村子找到明朝真正的後代。
  • 雍正煞費苦心,找到朱元璋「唯一」後代,封他為侯,其實別有用心
    意思是說,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得國最正的帝王,其他朝代有的是以臣叛君,有的是竊取他人的政治果實。以清朝為例,萬曆年間,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明朝建州左衛的官員,後來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薩爾滸之戰擊敗明朝,其實是典型的以臣叛君行為,但是,清朝的統治者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們有另一套理論。
  • 朱元璋這個兒子的後代被監禁一百多年,比建庶人還苦
    — 推薦閱讀 —▼明宣宗宣德三年,福建發生了一個案子,
  • 明朝開國六公爵的後代有多慘?被朱元璋父子害慘了,尤其是長子
    開國六公爵作為對明朝的建立功勞最大的六位大臣,他們和他們的後代結局如何呢?正兒八經地來說,在朱元璋父子的聯合打壓之下,就沒一個過得好的,現在這裡就來看看到底有多慘吧。第一位:李善長李善長是朱元璋欽定的開國第一功臣,在分封功臣時,除了將李善長比作蕭何,更是賜予丹書鐵券,免李善長二死,其子免一死。但是後來如何呢?
  • 中國人從明亡的歷史中學到過哪些歷史教訓?沒有信仰就是最大信仰
    優質原創作者、歷史達人原創不易請君關注一下吧中國人從明亡的歷史中學到過哪些歷史教訓?明朝滅亡不僅僅是一個政權結束,同時也是一個社會的結束或者說劇烈轉型,其影響程度可能比清末的現代化轉型更劇烈,離我們現在也不到四百年。
  • 朱元璋還有後代存世嗎?隱居在小山村,守著價值連城的金絲楠木椅
    要知道每個朝代都是存在一些皇族的,雖然新的朝代會對舊的朝代的皇族進行改進殺絕,但是哪怕查找的再嚴格,難免也會留下一些皇族後代,相比於其他朝代的皇族,清朝的皇族是最為幸運的,最起碼在王朝滅亡時沒有得到清算。
  • 朱元璋後代現狀 眼光獨特,成功躲避追殺,還帶走了一個無價之寶
    身為明朝開山皇帝的朱元璋,功勞同樣不容忽視。最後他坐上了皇位,這可以說是一場空。執政時期,實行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加強中央集權。後面也有錯誤,但是總體的功勞大於錯誤。此後,1644年李自成出兵,雖無戰果,但除清軍入關外,最終代大明王朝衰落。在清軍擊退大明之後,開始了殘酷的屠殺。王族的後代幾乎遭到屠殺。
  • 朱元璋的後代被找到,守著無價之寶金絲楠龍椅,隱居安徽小山村
    朱元璋出生於一個乞丐,最終卻從天下群雄當中脫穎而出,最後平定天下,坐上龍椅,開創了「遠邁漢唐」的洪武之治,歲老而終,可謂不負此生了。 ,沒有哪一天在大清朝沒有老百姓在準備「反清復明」活動的。
  • 歷史記載:大明王朝的寄生蟲,朱元璋後代們的荒唐生活
    ,一代傳奇帝王,開局一個碗,打下一片天下,從一個四處要飯的和尚成長為開國皇帝,其創業之艱辛超過歷代帝王,或許是成長經歷太過艱難,成為皇帝的朱元璋對子孫後代可謂是格外關愛,給予子孫們超高的福利待遇,這些在明朝地位高貴又有著大量財富的皇室子弟,逐漸成為大明王朝的一幫寄生群體,他們的生活狀態也是向著荒唐的樣子轉變。
  • 明初訂立的「不徵之國」真的是和平外交嗎?其用意是什麼?
    朱元璋經20多年的徵戰,建立龐大的明朝,看慣了生離死別的他也厭倦了無休止的戰爭,因此明朝建立之初就將十五個國家列為明朝的「不徵之國」,以顯示對於周邊國家的友好。那麼明朝訂立的十五個「不徵之國」真的是和平友好的外交嗎?這樣一份規定對於這十五個國家意味著什麼?在明朝內部對於「不徵之國」又有何反響呢?
  • 明孝陵朱元璋的墓,「明」字多一橫,真的是康熙帝有意為之嗎?
    但是明孝陵朱元璋墓中「明」字多加的一橫。革命黨為反滿需要,說這是清朝為了避諱前朝的國號,擔心反清復明,故意將「明」字寫成了「眀」,以此來諷刺前朝有月而無日。 而在1699年,康熙更是親自題寫「治隆唐宋」碑在明孝陵,給予了朱元璋極高的評價。可以說,康熙帝對於朱元璋是非常尊崇的,這樣尊崇自然也被一直視他為榜樣的孫子乾隆帝所繼承,乾隆六次南巡親往明孝陵拜謁,行的也是三跪九叩的大禮,祖孫倆給予朱元璋的尊崇也算是前無古人。
  • 朱元璋種下的惡果,明王朝「權末代」的可悲結局
    他有點好奇,這些王爺能記清自己的兒女嗎? 這確實也是明代中葉以來許多王府遇到的難題。慶成王的兒子們也大多繼承了父親出眾的生殖能力,比如他的長子的兒女總量後來也達到了70人。慶成王在兒女數創紀錄的同時,孫子輩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63人,曾孫輩更多達510人。就是說他的直系後代這一年已達767人,再加上眾多的妻妾女眷,整個慶成王府中,「正牌主子」就1000多人。
  • 洪武大帝朱元璋真的很殘暴嗎?
    由於來自通古斯的一群野人,在長達200多年的時間裡,瘋狂的不遺餘力的抹黑我們了不起的大明王朝,抹黑我們了不起的洪武大帝朱元璋。
  • 朱元璋後代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周期表清朝時才發明,誰抄襲誰?
    不過,有細心的同學可能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許多元素名稱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後代名字相同。如果說,朱元璋的後代是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是周期表是清朝時才發明的,那麼這究竟是誰抄襲誰呢?說起來,在化學元素周期表傳入我國的過程中,確實發生過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 河南老人自稱是朱元璋後代,家中藏有祖傳聖旨,專家想看看卻遭拒
    河南老人自稱朱元璋後人 我們也知道,明朝滅亡後有很多後人都開始了逃亡生涯,為了保命他們改名換姓隱藏於山林之中,甚至有的人選擇削髮為僧常伴青燈古佛,也有一些其他的宗室在逃亡過程中分散,便選擇在河南落地生根,或許這位自稱是朱元璋後人的老人就是這些逃亡宗室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