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權力遊戲,比影視劇精彩多了

2020-12-08 澎湃新聞

原創 硬核讀書會 硬核讀書會

電影《繡春刀》,張震身穿錦衣衛飛魚服。

歷史學者張宏傑

解讀大明王朝的權力遊戲

說起明朝,你會想到什麼?

從小說《萬曆十五年》與《明朝那些事兒》,到影視劇《大明王朝1566》《繡春刀》等,構成了中國人對明朝的影像記憶。

這個朝代無疑是中國人最為熟悉、最為關注的朝代之一,從清季民初的革命到21世紀的明史熱,漢人的最後一個王朝雖然已經煙消雲散,但一直縈繞在中國人的夢魂間。

但我們真的了解明朝嗎?北京的故宮、天壇、長城,是可以看到見摸得著的明朝軀幹,那些已逝於歷史長河中僅僅留於史書的人物,才是復盤這個王朝的靈魂。

張宏傑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是一本「歷史人物另類傳記」,大都以史料為依據,絕非民間「戲說」。在他的筆下,明朝有了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色彩。

硬核讀書會專訪張宏傑:解讀大明王朝

要接近歷史,先了解人性

歷史的背後極其複雜,人性擁有更為複雜的側面,張宏傑不介意自己的作品被稱作「翻案文章」「顛覆歷史」。

張宏傑想要顛覆的是接近歷史的心態,對於歷史中存在的「鬼」或「神」,不會心懷恐懼,因為張宏傑一直堅信他們不過是「人」。

歷史是座舊倉庫,歷代修史過程中「再高明的修改和塗飾都會留下痕跡,沿著這些痕跡探索,把那些被神話或者鬼化的人物復原為人的面孔」,這於張宏傑實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張宏傑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 2016-01

朱元璋開創了明王朝的統治,張宏傑花了最大的篇幅去勾勒明太祖朱元璋個性的方方面面。

小農意識是朱元璋最大的特點,農民式的精明和保守,喜歡把萬事萬物都穩定下來。很多帝王動不動就喜歡開疆拓土,但朱元璋卻是例外,他保守得劃出一個「勢力範圍」,列出了「不爭之國」。

他是最愛操心的開國皇帝,就連後世子孫的生活細節也要親自謀劃,那部專門獻給子孫後代的《皇明祖訓》整整花了他六年時間,經七次刪改而成。

甚至,朱元璋規定親王出行時,要帶什麼東西,都寫得一清二楚:交椅一把、腳踏一個、水罐一個、水盆一個、香爐一個、香盒一個……

朱元璋主持編撰的《皇明祖訓》。

朱棣與父親朱元璋的個性完全不同,他一直有種與唐太宗李世民惺惺相惜的共情。

皇位從侄子手中搶奪而來,在嫡長子/長孫繼承皇位的傳統觀念中,朱棣無疑是篡位者。來自道德的壓力,強迫朱棣勤政勤奮有為,通過成就證明自己的皇位理所應當,對天下萬民有利。

為了名聲,朱棣也表現出了他的另一面,好大喜功,勞民傷財。一陰一陽,朱棣善於包裝自己,樹立仁慈寬厚的「人設」,同時他繼承了朱元璋的手段,出招陰狠。

早在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就表現出了極致的「官場潔癖」,對貪腐零容忍。以至於,明朝出現的清官與前朝的不同,中國歷史上的清官往往是指清正,但不會渲染生活清苦。

電視劇《大明風華》虛構了朱允炆失蹤並出家後與朱棣再次見面的場景。

明朝的海瑞,應當是明清兩代新清官的典型代表,直到他母親八十多歲壽辰時才破例買了點肉,平時,海瑞都是在衙門自己種菜,家裡燒的柴都是老僕從山上砍伐。

這背後反映出明清時期官場的共同特點:低薪制,與前朝相比,官員俸祿低了2/3。然而,明清兩代的官員貪汙比例創下了新高,大概85%的官員都參與其中。

魏忠賢走上皇權的頂端,完全是一系列陰差陽錯的小概率事件疊加的巧合。

他欠下賭債,走投無路,22歲已娶妻生女卻自宮當了太監,陰差陽錯進了宮,倒過馬桶、管過廚房,伺候的小皇孫幸運地登上皇位,但因為小皇帝不務正業,把政務都推給了魏忠賢,大明政權就以這種近似荒誕的方式旁落於來自社會最底層的太監之手。

從底層到金字塔尖的跨越,讓魏忠賢這樣一個文盲手足無措,他有責任感,但能力與視野卻遠遠無法與權力匹配,最終演繹出了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劇。

電影《繡春刀》中金士傑飾演的魏忠賢。

變,是吳三桂終其一生的特點。青年時代,他是大明王朝的道德楷模,忠臣孝子,對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為救父親不顧性命。

後來在各種錯綜複雜的環境壓力下,他做出了投奔清朝的選擇。晚年的吳三桂基於家族的利益又背叛了清朝。一叛再叛,吳三桂成了人們眼中徹頭徹尾的叛臣。

鄭成功,與吳三桂恰恰相反,他陽剛、單純,忠於明朝。張宏傑分析過他個性形成的原因:

一方面,鄭成功非常喜歡讀春秋戰國的書籍,他身上有著明顯春秋精神的印記;另一方面,他的母親性格剛烈,清軍南下時,自刎,拒絕投降。縱觀整個明朝,張宏傑認為,鄭成功當是為數不多的亮點。

鄭成功石像。

歷史教科書往往會籠統地將農民起義作為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而定性,而那些農民起義領袖則被視為最偉大的人。

但張宏傑認為,「這支龐雜的隊伍看上去人數眾多,其實真正能參加戰鬥的人並沒有幾個,他們的主要興趣是糧食和財物」。古代的農民起義領袖遠遠談不上完美,他們身上也留存著諸多傳統文化中非常負面的東西。

張獻忠是明代農民起義的領袖,他的威名「八大王」傳遍大半個大明王朝,但這三個字卻是恐怖的代名詞。張宏傑指出,張獻忠代表了中國歷史一個不為人知的另一個側面。

七個人,七個側面,張宏傑從不同角度提供了一幅明王朝封建專制制度的完整圖像。

江沉銀三期考古金器出水現場。2017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考古首期收官,發掘面積約2萬平方米,出土文物3萬餘件,實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

明朝,一個承上啟下的朝代

任何一種熱潮,都是被重新審視的過程,明史亦如此,或者說,越熱越需要冷靜的力量。

「明史熱」中最主要的背景,是人們將明朝看作中國封建王朝中漢族統治下的最後一個大一統帝國。然而,張宏傑提到另一種觀點,明朝嚴格意義上算不上一個大一統的朝代。

元朝皇帝帶著中原的印信和年號退回草原,連續幾代皇帝依舊沿用漢式年號,後來才更名為大蒙古國。從這個角度看,明朝與北元更像南北朝時期的格局。當時明朝與北元談判時,蒙古人稱呼明朝為南朝,明朝官員稱呼蒙古為北朝。

《倚天屠龍記》的故事發生於元明易代之際,金庸虛構了張無忌與朱元璋的交往故事。/《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明朝統治時間近三百年,絕不是一句「閉關鎖國」可以概括的,當然也不是只有錦衣衛、東廠、西廠營造的可怖與暗黑。

理解「明史熱」,要相對公允地評價明朝。晚明時期市場經濟比較發達,曾經很多學者和歷史愛好者認為這是資本主義萌芽,但張宏傑指出,這不過是皇帝普遍懶政,放鬆了對民間的控制的結果。

後世稱許的明代白銀貨幣化,的確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但這恰恰是違反了明朝制度設計者的初衷所造成的結果。包括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在內,明朝很多成就取得的背後,都有一個極其擰巴的過程。

大明寶鈔是明朝官方發行的唯一紙幣,

明朝開國時規定民間不得用金銀與銅錢。

張宏傑也指出,明朝不是可有可無能夠被隨意忽視或漠視的時代,它承上啟下,使得元明清三個朝代具有很強的連貫性。

元朝之前的中國,是一個緩慢上升的進程:一方面君主專制不斷完善,皇帝接力式思考,如何讓皇權與國家保持穩定;另一方面,大臣對皇帝的監督與約束也在不斷加強。

這個來自草原的民族,將主奴意識帶進了中華帝國,從此大臣在皇帝面前自稱奴婢,清朝的滿族臣子則稱奴才,夾在其中的明朝繼承了元朝很多落後和野蠻的傳統,廷杖制度就是君臣地位變化的重要表徵。

看過《大明王朝1566》的人或許會記得,整個故事的開端便是太監馮保以廷杖之刑,仗殺言官周雲逸,撕開了大明帝國的裂痕。

《大明王朝1566》劇照,海瑞站在嘉靖皇帝祖孫三人面前,右邊小海即明神宗朱翊鈞。

硬核讀書會專訪張宏傑

硬核讀書會:「明史熱」興起後,對於明朝,很多人認為這是漢族建立起的最後一個國力強盛繁榮的時代,當然,也有相反的聲音出現,認為明朝是一個黑暗腐敗的朝代。您怎麼看待「明史熱」中的兩種觀點?

張宏傑:實際上明朝的歷史,是一段倒退的保守的歷史。舉個簡單的例子,宋朝的稅收已經實現了很高程度的貨幣化,納稅時繳銅錢或白銀都可以,但明朝卻倒退回實物付稅。

按照當時的賦稅制度,南京城中百官吃的大米都來自於南京周圍的5個府,而且都需要當地自己送米納稅。朱棣定都北京後,南京5個府就要把大米千裡迢迢送至北京,運費比大米貴得多。

朱元璋制定的制度有些非常落後,每個人自出生以來戶籍就固定了,如果你是農民,子子孫孫永遠只能做農民,不允許換職業,也不允許隨便搬家,甚至不能到外地旅遊,如果旅遊,就需要到地方政府開路條。

實際上,明朝希望把民眾都植物化,像莊稼一樣種在地裡永遠不挪動。

張宏傑談中國國民性演變史

硬核讀書會:無論是在《大明的七張面孔》還是《中國國民性演變史》之中,都提到了「順民」的概念,這個群體是如何形成的,對中國的國民性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張宏傑:對於順民而言,生存下去是最為重要的,這就要求不能有原則。因為原則性是每個人身體中的骨頭,恰恰是這塊骨頭往往會影響生存概率。

中國歷史的特點是不斷地周期性的興亡,歷史進程中發生的變故特別多,如果想要在災難與變故中生存,就必須身段特別柔軟,任何情況都能忍受,人們要考慮的不是自身的價值和尊嚴而是如何活下去,任何事都會順勢而為。

其實現在很多人也依舊是同樣的想法,好像在他們的潛意識中,規則、原則就是用來鑽空子的,只有鑽空子才能活下去。

張宏傑 著 / 博集天卷 / 嶽麓書社 /2020-5

硬核讀書會:春秋戰國時期的知識分子比較高傲和清高,但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很多知識分子就跪拜在皇權腳下,在您看來,中國的知識分子總體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張宏傑:中國的知識分子兩面性比較突出,這有點像官場中的清官和貪官之間的反差:清官清廉得清澈見底、一塵不染,貪官貪得一塌糊塗、毫無顧忌。

知識分子也分兩類。明朝時很多知識分子為了名聲,不顧性命,甚至敢上書罵皇帝,而且明代的知識分子喜歡罵皇帝,因為罵皇帝能成名,於是在奏疏當中對皇帝百般諷刺,包括直接指摘皇帝的私生活。

皇帝生氣了,會對這些人施行廷杖,打得特別狠,臀部的肉都被打掉一塊。之後,這塊肉會被做成臘肉,供子孫後代瞻仰,把它視作家族榮光。

正是由於敢於進諫的知識分子後果太過慘烈,就會嚇得另外一批沒骨頭的人完全順應皇帝,或者永不參與朝政。

明朝的廷杖制度很殘酷,但很多言官依然不畏強權,冒死進諫。

這兩種傾向越來越向極端方向發展,到了清代,文字獄愈演愈烈,很多知識分子就閉口不提人格尊嚴,活著就成了一種動物式的生存。

明清兩代知識分子的兩種傾向都不太健康,中國知識分子最好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政治、思想、文化的多元性給予了知識分子更大的自由空間。

秦朝建立後,隨著知識分子失去了「用腳投票」的權力,漢武帝時期確立獨尊儒術,知識分子的創造精神就漸漸萎縮了。

想繼續聽張宏傑講明朝?

歡迎關注「硬核讀書會」快手號、抖音號

新周刊編撰《顯微鏡下的古人生活》

✎本期坐館 | 尤蕾

✎編輯 | 蕭奉

✎版式 | 林彤彤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原標題:《明朝的權力遊戲,比影視劇精彩多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想不到《權力的遊戲》裡居然有這麼多既會演戲又會唱歌的龍套
    HBO史詩奇幻劇《權力的遊戲》如果不是史上卡司陣容最龐大的電視劇,至少也是有著最多明星與名流擁躉的劇集之一。許多音樂人想盡辦法在劇中客串一把,過過騎士癮。他們中有些人的鏡頭一閃而過,快到難以辨認,但也有幾個人戲份相當多,而且演技可圈可點。
  • 《權力的遊戲》最美的女角色居然是她?
    當談到《權力的遊戲》時,相信許多人會注意到彌桑黛,因為這個角色真的非常漂亮,特別是對於她的完美身材相信粉絲們覺得不夠看,那麼到底是誰在權力遊戲中扮演彌桑黛?她就是娜塔莉·伊曼紐爾——一個英國演員。起初,她基本上是在一些英語戲劇中扮演小角色。
  • 明朝專權太監第一人:權謀,真的沒那麼複雜
    太監,每個朝代都有,但明朝的專權大太監尤其多,太監成了明朝「土特產」,說起明朝,不介紹一下太監,就好像缺了點什麼。明朝的大太監,名垂青史的極少,大都是遺臭萬年。魯迅說過,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都不簡單。羅漸升以前寫過幾篇和太監有關的文章,明朝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大太監,非王振莫屬。
  • 古代歷史的權力遊戲:皇帝與太監之歌
    題/權力遊戲:皇帝與太監之歌文/梳篦湖的砍柴人配圖聲明/本號所使用配圖均來源於網際網路,且難以查證著作權人,若有來源我們定會標記,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本號,我們會認真解決!前言:要說什麼最吸引人,那非權力不可了,有了權力啥都有了,古往今來,有多少人被捲入權力的漩渦,奏響一曲又一曲是非曲直的權力之歌,今兒個小編給各位讀者,講一講:皇帝與太監的權力之歌。
  • 權力的遊戲將繼續-簡評《權力的遊戲》第八季
    我看完了電影《權力的遊戲》的第八季,感覺很好,雖然我知道網上對《權遊》的評價不好,但看完後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糟糕的結局,另一方面,因為我之前一直在想《權遊》的結尾,所以我不敢過多考慮期待的結尾,所以看完後我很驚訝結局還可以。
  • 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
    《權力的遊戲》第五季定於4月12日晚9:00在HBO開播權力的遊戲第一季(又名冰與火之歌)全十集[正統看點] HBO奇幻史詩巨作,超燒腦權力之爭,奇幻色彩堪比霍比特人[隨片福利] 奇幻值爆表,記人名防痴呆,勾心鬥角指數達歷史峰值[適宜人群] HBO瘋狂劇迷,權力的遊戲死忠粉,奇幻史詩劇愛好者,燒腦劇鐵桿粉 簡介: 《權力的遊戲》精彩看點: 超燒腦奇幻史詩巨作,各方勢力為奪鐵王座展開瘋狂殘暴的權力之爭
  • 《大明王朝》真實,《新龍門客棧》豪邁,明朝影視劇哪部最上頭?
    2020年是明朝熱的一年,朱姓王朝取代愛新覺羅氏,成為影視劇中的焦點。 《大明風華》、《成化十四年》、《錦衣之下》,幾部以明朝為背景的影視劇熱播,唯一可惜的是馮紹峰、陳寶國和穎兒主演的《山河月明》一直沒有播出!
  • 《權力的遊戲》人物分析——「小指頭」培提爾﹒貝裡席
    如果問《權力的遊戲》這部電視劇中哪一個人物的死是令觀眾拍手稱快的,那一定是喬弗裡和小指頭貝裡席。當喬弗裡在婚禮上被陰謀毒死的時候,絕大多數的觀眾都有一種出了一口惡氣的舒暢感覺。當小指頭貝裡席大人被無名之輩艾莉亞﹒史塔克用他自己的兵刃割了喉之後,觀眾們也一樣是長舒了一口氣。較之於其他人物的死亡,這兩個人物的死亡才是觀眾最想看到的,觀眾只恨這兩個人物死的太晚。
  • 魏忠賢的功與過,明朝權力制衡的關鍵人物,存在即合理
    說到魏忠賢,相信大部分網友都覺得她是一個大奸大惡之,的確如此,魏忠賢倚仗著皇帝的權力,曾經害死了很多忠臣良將,不過如果將時間放在明朝末年來看,魏忠賢的功與過,還需要仔細來分析,為什麼這麼說呢?明朝到了中後期之後,文官集團的勢力越來越大,皇帝的權力已經被嚴重的限制,任何皇帝想要有所作為,首先得到文官集團的支持,這讓不少皇帝感到非常的痛苦,因為文官集團往往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從來不會顧及明朝統治者的處境。
  • 明朝太監權力有多大?內閣首輔對其畢恭畢敬,是站著的「皇帝」
    明朝太監給人的直觀印象即權力很大,以萬曆時期的掌印太監馮保為例,哪怕是內閣首輔張居正對其也是畢恭畢敬。張居正也是在馮保的支持下才得以推行新法,從而實現萬曆中興。張居正之所以尊敬馮保,除了這個太監本身不算壞以外,重點還是馮大太監真的很有權力。
  • 用「權力的遊戲」講解比特幣的通證特性
    今天看到一個微博,是《權力的遊戲》中扮演Arya Stark的英國女演員Maisie Williams發出的,原文是:「should I go long on bitcoin?」直譯過來就是:我是不是要做多比特幣?
  • 唱《冰與火之歌》,玩權力的遊戲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對於維京人的了解來源於各式各樣的影視劇。 隱約之中,我們會把維京人和海盜劃上等號。 看完《維京人的世界》這本書後,我對維京人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讀後感的話,那就是:維京人的世界不但有冰與火之歌,還有權利的遊戲和燦爛的文化。
  • 《權力的遊戲》第七季:為什麼說雪諾和龍母的愛情註定不得善終?
    | 娛樂·生活·藝術 |天馬行空世界的探索者《權力的遊戲》第七季第七集最有爭議的一幕無不是龍母和雪諾的床戲
  • 從小秘書到權力超過宰相等同皇帝,明朝內閣首輔變遷歷程
    其時章疏直達御前,多出宸斷。——《明史》到仁宗、宣宗年間,多人內閣逐漸簡為「三楊」輔政,而閣臣官階、內閣權力都開始快速上升,內閣開始兼領部分六部尚書,而內閣三楊也開始議政權和部分行政權結合在一起,而三楊之首楊士奇任實際上首輔二十一年,明朝也迎來了最頂峰的仁宣之治,而楊榮、楊溥在楊士奇之後接連擔任首輔
  • 明朝的北鎮撫司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為何它的權力會那麼大?
    近日隨著明朝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大明風華》的熱播,讓一直不溫不火的明朝,屬實火了一把。劇中演員真實演繹,朱家父子的家長裡短,十分的接地氣。劇中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仁宗朱高熾寬厚仁慈,漢王朱高煦野心蓬勃,卻有勇無謀。唯獨趙王朱高燧卻讓人感到異常的精明。相比漢王的狂野,趙王多了些細膩。
  • 明、清時的「八府巡按」到底有多牛?職責是什麼?權力原來這麼大
    可以這麼說,在小說、戲劇與影視劇中,八府巡按的權力是無比巨大,可以說除了皇帝之外,是誰都不慫,誰都不懼,可以無需徵得皇帝的同意,就想殺誰就殺誰,比如《秀才遇到兵》中黎耀祥所飾演的八府巡按,在巡視各府時,就殺了一大批犯了法的皇親國戚,其中就包括太后的表侄。
  • 《權力遊戲》裡的「龍媽」,究竟有多迷人?
    在美劇中,我唯一追完的劇就是《權力遊戲》了,特別是《權力遊戲》中飾演「龍媽」一角的艾米莉亞·克拉克,小編實在太喜歡她了。先是從一個嬌小無力的小女孩,再到權利頂端的「龍媽」,每一幀都是經典。艾米莉亞·克拉克是一位英國人,在2010年的時候,拿下了《權力遊戲》中丹妮莉絲·坦格利安一角,在《權力遊戲》上映之後更是收穫全球無數粉絲,自然也包括了我。艾米莉亞·克拉克的父親是一名錄音師,從小受到父親影響的艾米莉亞·克拉克,在她幼年的時候就想成為演員。
  • 黑曜石曾在2005年拒絕把《權力的遊戲》改編成遊戲
    《權力的遊戲》第七季已經落幕,但隨著Target「洩露」Bethesda新作一事,相關話題卻在遊戲界重新燃起了熱點——順便,關於這一「洩露」事故,Target發言人已對Fobes表示:「這不是真實的產品,我們對於此事引起的困惑深表歉意。」不過這句「闢謠」完全沒提到Bethesda一側的可能性。
  • 明朝的內閣首輔只是五品官,但為什麼看起來權力比皇帝還大呢?
    然而,當朱元璋基本統一了全國,徹底鞏固了明朝的統治之後,問題開始出現了。問題不在制度本身,而在朱元璋。老朱自己就是個模範皇帝,出身貧寒,總喜歡把所有的權力都掌握在自己手裡。所有的政務也都由自己決定。如果按照中國古代歷史上歷代皇帝的勤奮程度來排名,朱元璋絕對可以排進前三。
  • onebot帶你回顧《權力的遊戲》名場面!
    導語-《權力的遊戲》第八季開播,除了氣勢恢宏的戰鬥場面,錯綜複雜的人物線也是該劇的一大看點,相信故事發展至第八季,各種謎團即將揭開,矛盾蓄勢待發!前幾季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場面,再一起回顧下吧!場面一:喬弗裡處決奈德  奈德的處決可以說是《權力的遊戲》紛爭的開始,第一季悲壯離開的奈德,想必在觀眾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記。場面二:龍女的誕生  丹妮抱著三個蛋進入火堆中,沒有被燒死反而敷出了三隻小幼龍,主角光環的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