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是普遍存在的未解之迷,這一類型的問題也常見於各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中。大多數家庭,只要夫妻倆和父母住在一起,基本上婆媳關係都比較緊張。不住在一起的,也會因為一些問題看法不同,特別是對待下一輩的事情上,發生矛盾,起爭執。
想捋清這件事,首先想一個問題,兩個人(男女之間)為什麼會相互吸引,組成家庭?
很多情況下是兩個人在大方向的三觀是一致的,而生活小細節不同,呈互補的狀態。而一般規律來看,男孩會在很多方面受母親影響,特別是生活中的細節。
比如大概率,特別愛乾淨且喜歡反覆提醒的母親會帶出不太愛收拾的男孩,而她的女朋友如果也是個和母親一樣的人,他往往會有壓迫感。
這種無形中的小叛逆會讓他更容易接受沒那麼在意這些事兒的女性。所以,當婆婆和媳婦對生活境的要求會有區別,再加上兩個時代的人有不同的溝通和表達方式。當她們住在同一屋簷下,問題可想而知了。
頻繁發生的婆媳之間一般沒有本質性的問題,因為沒有人是絕對的、無緣無故的壞人,無非是為了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鬥嘴或冷戰。
怎麼解決婆媳問題?也許根本解決不了,最多緩解罷了。
她倆是天然的矛盾體,因為都會或多或少爭奪兒子/老公的愛。
母親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十月懷胎的痛,分娩時「斷十根肋骨」的痛,哺乳時一邊流血一邊出奶的痛等等,這些難熬的時刻都是刻骨銘心的。成長過程中,母親也是操碎了心,時時惦記,處處掛念,終於他長大成人了。
另一個女人出現了。寶貝兒子會為了她和母親起衝突;會放棄母親用心做的飯菜,去赴和她的約;會拉著她的手輕輕對她說「我愛你」,但對母親極不耐煩;會甘心把自己的錢給她花,也許其中一部分還是母親偷偷打過去的錢;會每天和她煲電話粥,卻忘了一個月沒給母親打過電話了。
甜甜的戀愛期之後,他們結婚了。兒子真的長大了,也理解了母親的不容意,把母親接過來養老。突然,這兩個近乎是陌生人的女人,住在了一起。
沒有前期的磨合,沒有愛情作為紐帶,而且曾經只屬於自己的人和愛,現在是共有的了,所以巨大的落差和不適應必然存在。
而一個是半輩子的固有思想,一個是新時期的女權主義,誰該改?誰能改呢?
問題雖然沒辦法根本解決,但有一個關鍵人物可以有效緩解她們之間的矛盾――兒子/老公。
在這種關係裡,男人會天然成為「垃圾桶」,別迴避。
當婆媳共處一屋時,大家會顧忌彼此的顏面,儘量避免直接衝突,所以老婆和老公獨處時,她會抱怨她的不滿,而當母親和兒子獨處時,她同樣會感慨自己的不快。
這個男人確實很難,三個人時氣氛奇怪,表面風平浪靜,下面波濤洶湧,兩個人時,又總是聽到各種抱怨。而這兩個女人都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偏向誰都不合適。
但還是得有行動。
這個男人也必須得清楚,如果不是因為他,這兩個獨立女性完成可以去過自己自在的生活,不必委身在同一屋簷下彼此受氣。所以處理這個問題是男人的責任。
而且如果僅僅停留在簡單發揮「垃圾桶」的功能,這種狀況永遠緩解不了,自己將一直被卡在中間受折騰,自己也會難受。
怎麼辦呢?
主動出擊,做個「過濾器」吧。
相信自己作為一個成熟男性的能力和魅力,幫雙方過濾不必要的信息,增添有益的成分,讓「問題」成為「事情」。
當老婆和自己抱怨,婆婆管太寬,嫌棄房間收拾得不好,挑三揀四時,(別看手機)看著她的眼睛,認真聽她講完,完成第一步倒完垃圾。
抱抱她,摸摸頭,「你辛苦了」。她會立刻覺得寬慰,因為她抱怨也無非是要你明白她的難處,並表示理解。告訴她,「我去和媽聊聊」,就夠了。
不用在這個時候給她建議,幫她分析,因為她能思考,也許並不真的覺得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這個時候,男性同胞們不必要用理性分析前因後果。
當母親和自己在一起時,當然也會抱怨老婆不會過日子,不會收拾。這時,給她揉揉肩,(不玩遊戲)認真聽她講完,承認她的辛苦。
「不是所有人都像您這麼愛收拾會過日子的,我以後多做些,您是過來人,我們還需要慢慢跟您學。您剛結婚時是怎麼收拾的?」
母親這年紀的人都愛回憶,她慢慢開始講述她曾經的故事,心情會好轉。但還得知道,那個年代的人肯定吃過更多的苦,更會持家過日子,她也許還會嫌棄現在年輕人懶。「所以要跟您學。您以前吃苦了,我們會對你好的。」
她會慢慢消氣,並心裡肯定兩個晚輩的態度。這時可以去找老婆「匯報」了,告訴她,「我跟媽聊過了,她沒怪你,她覺得你很好。她吃過苦,只是希望我們把日子過好,提醒得多。」
其實這個時候說什麼並不重要,因為老婆已經冷靜思考過了,而且老公言而有信,且及時反饋,已經很滿意了。
但最好還是提前打預防針,「下次你讓下她吧,畢竟她年紀大了,你才是陪我到最後的人,理解下她」。此時,老婆一般能接受。
這樣做似乎很複雜,但複雜一兩次後面就簡單了。當兩個愛你的人從針峰相對轉變成(相對)「和平」相處時,你會覺得世界真的很美好的。
還有重要的一點,作為「過濾器」,「濾芯」是需要定期清洗、更換的。
男性同胞們需要有自己的排解方式,適當放鬆,適時放空。作為一家之主的頂梁柱,照顧家人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的心情,滿足自己的需求。同時,多讀書多學習,讓自己心胸更寬廣,看遍人生百態,更能理解自己家裡的「小問題」。
寫在最後,
有人覺得婆媳關係處理不好,是因為夾在中間的男性太不成熟或是「巨嬰」等等情況,曾經我也認可這種說法,但了解真實情況之後,發現並不一定只是男方的問題。
婆媳關係涉及三個角色,甚至四個(加孩子)、五個(再加上公公),或更多,把整個問題的責任歸給一個人是不恰當的。而且,很多人的思考行為方式都受原生家庭影響,要立刻改變,非常難。
所以不論是婆婆,媳婦,還是老公,沒有誰罪大惡極,沒有誰需要徹底改變。大家都必須接受「共存」的事實,抱著「求同存異」的想法,共同做出努力。
那為什麼我強調男性同胞的重要性?
因為男性在其中是影響力最大,最容易緩解整體矛盾(當然處理不好也最能把事情搞砸),矛盾緩解後受益最大的人。
《蜘蛛俠》裡有一句經典的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男性同胞們,相信自己,你可以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