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他同時具備「大孝」和「大願」之德業;他普度眾生,解救生靈於水深火熱,誓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是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他是地藏王菩薩。
婆羅門女
地藏菩薩在非常非常久遠的前世,是一名婆羅門之女,她的母親不信三寶反而信邪教,生前對佛不敬,死後墮入地獄。
婆羅門女在母親生前勸導過其無數次,讓她遠離邪門,步入正道,無奈並沒有感化到她。
母親去世後,婆羅門女就預感到她會下地獄,而且還會受到永久的煎熬。
婆羅門女又是一個極其孝順之人,為了彌補母親的過失,她傾其家產,全部捐獻出去,用於布施修福。
她知道,自己這樣做其實並不能挽救自己的母親,於是整日沉寂在悲痛之中。
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對佛的信仰一直是她堅定的信仰。某日婆羅門女冥冥之中聽到一個指引她的聲音:專心念如來佛祖的法號!
婆羅門女至誠恭敬一心念佛,如此堅持了許多年,在一次念佛之中入定,在定中她來到了地獄,向鬼王詢問母親狀況。
鬼王告知,因為她布施供養和念佛的功德,亡母和其他地獄罪人,已脫離地獄苦而投生天道。婆羅門女便在佛像前立下誓願,要度脫一切罪苦的眾生。
光目女
地藏菩薩另一個久遠的前世是一個名叫光目的孝女子。
光目的母親生前喜歡吃魚籽,魚籽雖小,生命卻龐大,由此可見她殺生巨大。光目女從不殺生,也不肯吃一粒魚籽,她知道母親死後會墮落到惡道中,於是請阿羅漢入定觀看,見母親果然在地獄中受到了極大的苦。
光目女一心念佛,造佛像誠敬供養。後來其母投生到光目女的家裡,成為一個奴婢的兒子,出生未滿三天竟能說話,她哭著告訴光目女:自己因為光目吃齋念佛數十年而得到了救度,這才投生為下人,但是自己在十三歲將短命而終,並再受苦報。
於是光目立誓救拔未來一切罪苦眾生,而光目之母也終得舍離苦報。
小國國王
在過去無量劫前,如來佛祖住世六萬劫,這位佛出家前是一個小國國王,他和一個鄰國國王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共同的愛好就是做善事,並且兩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為救度國家的造惡眾生,他們兩人一起發願。
一為國王發的願是讓自己早成佛道,然後度化所有罪苦眾生。
另一位國王發的願是如果不先度完罪苦眾生,讓他們得安樂成就菩提,自己絕不成佛。
發願先成佛道的國王成為了如來佛祖;後發願成佛的國王成為了地藏王菩薩。
地藏菩薩的大願與言教
《佔察善惡業報經》說,地藏菩薩在無量無邊劫中艱苦修行,早就圓證了佛的功德智慧,也早該成就佛的果位。但是地藏菩薩發願要度盡一切眾生,所以他將自身的功德全部隱去,以本願力和自在神通,示現菩薩身,到處現身說法救度眾生。
其實在釋迦牟尼佛還未把眾生交託於地藏菩薩以前,地藏菩薩在這個娑婆的世界裡普度眾生已經有十一劫之久。其度眾生的事業,除了普賢菩薩及觀音菩薩以外,沒有其它一尊菩薩可以比倫。
所以《楞伽經》說,有大悲菩薩,永不成佛。其實並不是因為她的智慧不夠或者修行不夠,而是以大悲願力度化眾生。地藏菩薩的大願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在釋迦牟尼滅度之後,彌勒佛未出世以前,眾生失去了慈父,誰來繼承釋迦牟尼的志願度娑婆的眾生呢?不是觀音菩薩,也不是文殊菩薩,而是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功德與佛平等,敬信菩薩的功德也不可思議。地藏菩薩的大願內具足大智、大行、大悲,而且勇猛精進,超過一切菩薩,所以地藏菩薩度眾生的精進勇猛力及與眾生之間的感應力,是其它大菩薩所不及。
《地藏十輪經》說:「如果有人在一百劫中那麼長的時間,禮拜供養文殊菩薩、彌勒菩薩或其它大菩薩來求願,還比不上用一頓飯的時間來稱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名號,虔誠頂禮地藏菩薩而求願,地藏菩薩的功德威神力很快就滿他的願。」
救度
佛教業力因果律認為:作惡得惡果,為善得善果,造極重惡業則墮地獄。但造墮獄惡業,來生不一定會墮地獄,因為善惡的此消彼長和通三世的時間跨度,會影響相應階段的結果,但業因仍客觀存在。
地獄最下層是無間地獄。造極重惡業的,死後無時間間隔而立刻墮落地獄,而且受苦的時間沒有間斷,所以名無間地獄。若造極重惡業,除非不犯,一旦觸犯,作任何功德懺悔都不得不墮,猶如身患絕症而非死不可。
地藏菩薩示現出家相,以建立清淨僧團為佛法中心。依此基本精神,地藏菩薩發願,在惡世中以方便將眾生從墮落的邊緣救出來。這並非一定要顯神通,把要墮落地獄的眾生拉出來,而是開示正理,令其了解,令其不作墮落地獄的重罪,不作破壞三寶的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