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可得乎
談情說愛,於文字之間,訴世間百態……
今天被《奪冠》刷屏了!
不管是朋友圈,還是網上熱搜全是這部劇的消息,最近家這邊下暴雨,還沒來得及去電影院看,就從各種渠道對電影的口碑以及故事情節打動。我先簡單敘述一下吧!
聽說這部片子在9月25日全國上映,上映2天,口碑居然達到了9.2之高,票房破億元大關。首日票房5492萬,票房佔比63.5%,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以及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
除了當下炙手可熱的大腕明星,更值得一提的還有中國女排本色出演朱婷、惠若琪、徐雲麗、張常寧、劉曉彤、顏妮、鄭益昕、丁霞、姚迪、林莉......等等,來了一個國家隊。
對於女排相信大家都並不陌生,「女排精神」這個詞更是在八十年代,響徹了整個世界,郎平、孫晉芳、張蓉芳、周曉蘭、梁豔等,這些女排隊員們的名字,更是家喻戶曉。
然而對於我們90後來說,對於女排的認識大多來自課本,最近的一次也是在2016年的裡約奧運會。
今天《奪冠》帶我們重溫的,正是八十年代那種堅韌,拼搏的民族精神,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民族血性。
這部電影主要以四場比賽講述中國女排這三十多年榮耀與失敗、汗水與淚水的艱辛過程,最終贏得勝利,站在最高的領獎臺上。
第一場,1980年的除夕夜的訓練賽,中國女排對戰中國男排冠軍江蘇隊,雖然最後比賽判負,但女排精神已然成為敢闖敢拼、激勵人心的力量,女排隊員也是男青年魂牽夢縈的夢中情人。
聽父輩講起,那時候電視很少,只有少部分家庭有小小的黑白電視,或收音機,但是每逢中國女排大賽,可以說萬人空巷,一臺小小的電視機裡三層外三層被包圍著。
第二場,1981年大阪世界盃決賽,中國隊對戰日本隊,在14-15落後的危險時刻,她們沉著戰鬥,終於以17-15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中國勝,並贏得了中國三大球第一個世界冠軍。
在這場比賽中郎平一次次致命扣殺創造奇蹟,不給對手留絲毫反抗餘地。
體育解說員宋世雄激動地大喊:「中國的鐵榔頭,一錘子的雷霆!」
第三場,2008年北京奧運會小組賽,郎平執教的美國隊和陳忠和領銜的中國隊在第三輪中狹路相逢,最終,裁判員哨聲一響,宣布美國隊以3比2的成績贏得銀牌,中國隊敗。
而那是美國隊拿到了歷屆奧運會最好的成績,美國女排的姑娘瘋狂尖叫歡呼雀躍,圍在一起流著淚慶祝勝利。
網上許多人對郎平的評價只有三個字:「賣國賊」。
第四場,2016年里約奧運會由郎平掛帥的中國女排在決賽激戰四局以3-1翻盤塞爾維亞,女排姑娘們在郎平教練的帶領下一路過關斬將,但這一路,卻走得比三十二年前更加艱辛。
小組賽出師不利,墊底進局;強賽首遇東道主衛冕冠軍巴西隊,拼盡全力;
半決賽復仇荷蘭,痛快淋漓;決賽塞爾維亞一役,逆轉奪冠!
飽受指責11年,郎平最終帶領這支隊伍重回巔峰。
朱婷、惠若琪、徐雲麗、張常寧、劉曉彤、顏妮、鄭益昕、丁霞、姚迪、林莉......這些我們熟悉的身影,時隔多年用這樣的方式重新回到「賽場」,無疑為大家更好的展示了中國女排勇往無前的精神,不管是賽場還是熒幕都能盡善盡美。
傳遞正能量,為自己打Call
在每一場的女排比賽中,我們都能看到每次一個球落地後,不管自己的隊伍有沒有得分,球隊的成員們,都會互相擁抱,擊掌,鼓勁兒。
贏了一個球,繼續保持,戒驕戒躁,努力拿下下一個球。
輸了一個球,別灰心,保持情緒穩定,爭取拿下下一個球。
郎平說:「當你的一個表情,或者一個動作,很消極的話,你會影響身邊的人,隊伍之間相互影響,整體氣勢就會降下來」。
但是如果你給出更多正能量,或者積極的因素,那麼整支隊伍會變得更好。
朱婷作為國家女排核心人物,被稱作世界第一扣球手。
然而她卻出生在貧困山村,很小的時候就面臨著輟學打工的選擇。
第一次進入體校時,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奠定了現在的地位,從她身上我們學到的更是一種堅韌不拔,奮力拼搏的精神,進入國家隊後,朱婷不斷地挑戰自己,發揮自己的天生優勢,一路過關斬將,成長為世界有名的主攻。
朱婷曾說:「我的成長經歷告訴我,通向成功的路沒有捷徑,有時候甚至需要有一點『傻』:不打折扣地按教練的要求去做……」
《感動中國》在給郎平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
臨危不亂,一錘定音,那是盪氣迴腸的一戰;攔擊困難,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釘子般砸進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躍起,一記記扣殺,點燃幾代青春,喚醒大國夢想;因排球而生,為榮譽而戰,一把鐵榔頭,一個大傳奇!
女排精神,它不僅屬於冠軍;它屬於每一個在賽場上流過汗也流過淚的運動員; 它屬於每一個為領獎臺奮鬥拼搏過的驍勇戰士; 它屬於每一個在困境中咬緊牙關向前衝的中國人。
加油,中國;加油,中國人民;加油,中國女排;讓我們繼往開來,砥礪前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尚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