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998年才收回的領土,既不對外開放,地圖上也沒有註明,官兵還常年駐守於此,你知道我們是怎樣收回的嗎?為何對如此神秘之地格外重視呢?三弟今天就給各位講講。
這裡就是「中國最後的一片淨土」——夏爾西裡,夏爾西裡位於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西北部,總面積314平方公裡,北與哈薩克斯坦接壤,距阿拉湖50千米左右,東南為新疆最大的鹹水湖艾比湖,西與西南的哈日圖熱格林場相鄰。
這裡海拔有1210至3670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境內溝壑縱橫,又地處阿拉套山南坡,水資源豐富,是艾比湖生態系統集水區域,因此在整個艾比湖生態系統中,處於極其重要的地位。
而且該區植物類型多樣,森林面積約72平方公裡,整個區域植被覆蓋總面積約佔97%,包含紅門蘭 斑葉蘭以及蒙古黃芪 雪蓮 紫草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60餘種,還有雪豹 北山羊 棕熊等4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看到這裡,地表相信各位對重視夏爾西裡的原因,已有所了解,一是處於特殊的邊界位置之上,二是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其實還有第三點原因。
蒙古語中「博爾塔拉」意指青青的草地,而 「夏爾西裡」則為金色的山梁,「青青草地上的金色山梁」,怎麼不叫人心馳神往呢?
因此夏爾西裡即使不對外開放,一些遊客還是慕名而來,脆弱的生態環境急需要加強保護,常年駐守在阿拉套山下的,新疆博爾塔拉軍分區的官兵,將一線管控的重點向夏爾希裡地區傾斜,並設置固定執勤點 臨時執勤點和檢查點,提高了前沿控制能力。
同時,官兵們還把維護這裡的生態平衡,作為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每次執勤都要對牧民及前沿施工人員,進行邊境法規教育,宣傳野生動物保護常識,義務救助野生動植物,被當地牧民群眾親切地稱為夏爾西裡的「守護神」。
這樣看來啊,所謂最後的一片淨土,三弟覺得,是因為戰士們的守護才能成為「靜土」,為了更好地保護夏爾西裡,他們長期擔負著守衛邊境安寧的重任,因為曾經的夏爾西裡一點也不平靜。
1871年,左宗棠率軍擊敗,反覆入侵新疆的中亞屠夫阿古柏,背後支持阿古柏的沙俄卻不願將到手的好處悉數歸還,夏爾西裡就是其中一處。
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哈薩克斯坦宣布獨立,夏爾西裡也轉移到了哈薩克斯坦的手裡,當時我國也處於發展階段,綜合國力還不夠強大。
二十世紀最後一個十年,是中國慢慢崛起的一個分水嶺,從收復香港再到收復澳門,國力與日俱增,外交事業也逐步向好,許多國家都願意主動與中國建交,而哈薩克斯坦很是機智。
作為新獨立的國家,要想掌握272.4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相當困難,而且西面和北面還與蘇聯繼承者俄羅斯,有漫長的國界線接觸。如此情況之下,想要保全自身,只有選擇與它相鄰的另一個大國建交示好。
所以,1998年哈薩克斯坦主動提出了和中國建交,但要建交的話,必須得展示交好的誠意,於是同年七月,中哈二輪談判中,夏爾西裡終於「回家」了。
兩年後,我國在夏爾西裡建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並且還擴大了自然保護區範圍,將阿拉山口近58平方公裡的土地,也划進了夏爾西裡自然保護區。
此後,無人居住的夏爾西裡,在這個紛擾的世界裡安安靜靜地做著"人間淨土",夏爾西裡,即使是去世界轉了一圈,回來也滿是中國印記,這再次證明,生活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三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崑崙山西段 喜馬拉雅南麓也會陸續出現更多類似的「夏爾西裡」。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每一寸都有著中國的印記,任誰也抹不去。
你對夏爾西裡是否有新的認識,點讚支持一下,歡迎關注,在評論區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