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日回憶
空客帶著轟鳴衝上雲際,在蕭山機場上空,瞄一眼手機屏—— 14點15分。
閉眼遊思,想起昨日此刻,我正在蘭亭的露天咖啡館坐著,小勺小勺地吃著一份黃酒冰淇淋。
其時身後是「曲水流觴」的小灣水渠,右邊有基座極高的亭子,裡面站著康熙帝手書《蘭亭記》石碑。我在其間的小塊空地上,坐著咖啡店的藤椅。風從鵝池方向吹過來,秋陽正盛,灑在碑亭簷角處,逆光望去,增了幾分莊重,卻也添了幾分親切柔和。
閉目,思緒竟能穿越,尤如仍然存身去昨日的午後昨日的蘭亭;當時眼中的細節一
所謂穿越,就是人的意識被一分為二吧。
如此際,一半的我還流連在紹興的慢節奏中,另一半的我又清醒地意識到即刻就要回歸嘈雜都市的快生活。
有點迷糊,哪一個自己才是真的自己,哪一種節奏才是自己心怡的。
02
行在倉橋
快的意義在於創造價值,物質價值——小而謀生,大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那麼慢呢?慢的意義在哪裡?一定與心靈和精神相關。
在倉橋直街信步,滿滿的小鎮生態氣息。不像走過的許多人為打造的所謂熱門旅遊小鎮,由外地人租了臨街店面做生意,這裡有的是本地人依然把俗世生活放在其中的那種厚厚實實的塵世煙火氣息,慢而隨心。
隨心,無壓力。
有人在當街屋門兩邊刻下對聯:關門即入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生活節拍隨意,一慢就生出些大市中的出塵味道來。深深為我喜歡。
及至去沈家園,青石小徑、圍欄水榭、深秋殘荷;緩緩繞行去尋那釵頭鳳石碑。此刻柳枝已老,隨風零落,從鬢畔肩側飄過,只覺片片葉上儘是寫著「錯」、「錯」、「錯」「莫」、「莫」、「莫」
此時的人,此時的心,只想著那些情天的雲朵、恨海的波瀾,哪裡有一絲一毫去記掛日常裡的利祿功名?不由人不想——莫道現世人間儘是物什阿堵,其實從古傳到今,留存下來的,終究不也就是一些先人的思緒與心念罷了。
「從前慢,一生只愛一個人」——這木心老先生的話放到此處自然貼切;只不過,縱然世事變幻,今時人心難得一專,卻畢竟還是將這樣千古可詠的經典情事保留在故地,這一座庭院裡,一泓秋水畔,讓人扼腕嘆息,低迴憑悼。由此也可見人心深處對於純潔摯樸的情感始終保留著嚮往與崇敬吧。
03
遊在東湖
東湖。吾友告知,此東湖外一段即古之運河,彼時漕幫航運必經之地。
於是,等我搭一程烏篷小船渡到東湖邊半城書屋,臨窗而坐,負著秋陽喝著拿鐵的時候,不禁就要把高陽老先生故事裡那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一
以前真是慢啊!友曰,兒時乘烏篷小船從餘姚往寧波,悠悠蕩蕩聽櫓唱上一晚……
可就是要時光這樣慢呀,不然船娘怎麼能琢磨炮製得了那一甕甕香味濃鬱的船菜呢?船尾小炭爐上煨一晚的鴨粥、醃在瓦缸裡嫩得一點渣子也沒有的篤鮮筍.……不然周家大先生怎麼能在百草園裡低到土地上聽蟋蟀、攀上樹去摘桑葚?我們的童年回憶裡又怎能跟著裝下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的百般趣味呢……
這樣的慢時光原是要窖藏的啊,像製作梅乾菜,仔仔細細漂洗鹽醃,壓緊在瓦缸裡;像收藏女兒紅,釀成的美酒深深地埋在土地裡;像河姆渡人的稻穀種子,收集在陶罐中,數千年之後給我們中華文明起源的證明……
更願意流連在這樣的慢裡。儘管空客像一隻大鳥,馱著人們從「悠然」、從「慢」,飛向「嘈雜」、飛向「快速」,而我知道,有一隻小魚,被我留在了那邊,石板拱橋下,漣漪裡。
轉載:王濤(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