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5 0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從前的日色慢,車馬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那時的眼清澈,心歡悅。一生只戀一個地方。
日子伴著嫋嫋炊煙,生活伴著稻香蛙鳴,詩情畫意在田園流淌,布穀鳴叫在山谷迴響······
在秭歸縣沙鎮溪鎮,有一個叫「長春」的美麗村莊,那是無數遊子魂牽夢縈的地方。
一畦稻田,曾承載著無數家庭的歡樂與希望。童年的夢境裡,爺爺以親吻土地的姿勢行走於阡陌大地,父親沾滿泥土的腳板踩得田埂震天響,母親插秧的樣子仿佛一個巧繡娘,在倒映著藍天白雲的水田中繡著美好生活的圖景。
今年47歲的梅朝輝,在漂泊異鄉為生活打拼的漫長歲月中,午夜夢回時,總在故鄉的田野中徜徉。
2013年,他回到老家沙鎮溪鎮長春村,在金色的土地上與夢境相遇。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養殖肉牛、開墾荒地種植冷水稻,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園,他與鄉親們一起,用勤勞致富的雙手建設夢想家園,演繹精彩人生。
與土地打交道的人,總將生命的印跡鐫刻於大地上。長春村130多畝冷水稻田,在梅朝輝與鄉民的精心耕作下,一塊塊梯田仿佛一圈圈年輪,在三峽的大山中無聲地講述著光陰的故事。
初夏時節,層層梯田裝滿山泉,落日餘暉映在水面,田埂上農夫的剪影融進暮色,山巒的輪廓美麗而遼遠。
金色秋天,陣陣稻浪隨風翻滾,飽滿的稻穗閃耀生命的光澤,稻菽的清香在原野肆意飄散,農人的歡笑在寂靜的山林間蕩漾。
春耕秋收,夏播冬藏。日子在勞作中靜靜滑過,一頁一頁翻出了嶄新的模樣。
一群群山外來客走進了長春村。他們驚嘆於這藏於三峽深處的世外桃源,感嘆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寧美好。
梅朝輝手握知識與膽識的韁繩,在家鄉曾經貧瘠的土地上自由馳騁,終於把生活過成了理想的樣子。
他帶領鄉親們種植牧草,牧草變成了他上百頭牛朋友們的食物,也變成了鄉親們荷包中鼓鼓囊囊的鈔票。
他帶領鄉親們種植高山冷水稻,發酵的牛糞是滋養土地的農家肥,豐收後的稻草變成了牛兒們的飼料。牛和稻之間建立起了可循環生態農業產業鏈。
他帶領鄉親們在大山中握鋤作畫,在曾經的荒蕪上繪出農耕畫卷,唱響田園牧歌,建造精神家園。以「記住鄉愁」為理念,在土地改造過程中植入「鄉村旅遊」元素,打造農業風景區、產業觀光園。
一睇解鄉愁,靜靜聽蛙聲。
而今的長春村,儼然一副秭歸版「富春山居圖」。潺潺清泉淌過青石板,流向層層疊疊的沃野良田。育滿秧苗的稻田猶如綠色琴鍵,在初夏時節奏響豐收的序曲。
歲月悠長,時光緩慢。
新時代、新農民、新農村,一群胸懷夢想的秭歸兒女,在屈原精神照耀的土地上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來源:秭歸文化文藝
▼
往期精彩回顧
▼
監製:鄭家裕
編審:張新玲
原標題:《夢裡老家沙鎮溪:詩畫田園慢時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