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爛槍輩出」,刺刀版100式衝鋒鎗,看一眼整個人都不好

2020-12-14 谷火平觀察

(二戰日軍主力步槍為38式步槍,也就是俗稱的三八大蓋兒,這破玩意兒1905年命名,日本人使用了整整40年)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也是給人類造成災難最大的國家,二戰日軍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殘暴的軍隊。但是,在輕武器研發應用方面,日本又是二戰主要參戰國中【不包括中國】最「菜」的一個國家,二戰日本輕武器研發應用和日軍戰術一樣、處處透著守舊的風氣。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二戰後期和蘇聯的較量中,日軍的裝備劣勢就迅速暴露。

而且,和其他的主要二戰參戰國在戰爭過程中都在大力發展新式武器不同,日本在整個二戰期間仍在堅持使用傳統的輕武器,日本輕武器的發展在二戰中並沒有多少進展。日本輕武器在二戰中唯一的發展是仿製了美國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但是該槍仿製成功之時日本已經窮途末路,該槍只生產了250支,其中只有125支組裝完成。

三八大蓋兒

日本二戰期間主力輕武器是38式步槍,也就是在國內很有名的三八大蓋兒。該槍在1905年完成命名,直到二戰結束日本投降,38式步槍仍是日本軍隊主力制式步槍。三八大蓋兒來源於日本的30式步槍,30式步槍是日本在德國毛瑟步槍的基礎上仿製的型號。

(38式基礎上發展的99式狙擊槍)

日本是近現代歷史上後期才崛起的列強,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日本部分完成工業化之初,日本的步槍研發生產能力並不是很強。日本最早期的步槍之一,也就是村田步槍的設計開始於1874年,在1875年,日本著名的輕武器設計師村田到歐洲考察之後,又經過了5年時間,村田才研發出村田步槍。村田步槍「由日本東京炮兵工廠小石川步槍製作所生產,並請法國軍官焦爾朱·魯邦大尉指導全槍生產,機械加工和彈殼製造技術則聘請比利時和德國的10多名技術員指導,該槍是日本第一把自己設計並製造的制式單發後裝線膛步槍」。

(村田步槍)

村田步槍的原型是法國夏斯波步槍,兩種步槍的大小尺寸、外觀和內部結構幾乎完全相同。村田步槍的口徑為11毫米,發射1871式毛瑟圓頭彈。該型步槍「初速435米/秒、射程1300米、全槍長1275毫米、槍管長817毫米、全槍重4.06千克,配用十三年式刺刀、刀長710毫米、重量0.79千克」。該槍整體性能還算可以,也就此拉開日本國產步槍研發生產的序幕。

(三八大蓋兒原型是30式步槍,仿製德國毛瑟步槍)

只是,在後來的戰爭中,村田步槍也暴露出性能嚴重落後的缺陷,再加上當時世界步槍的革命性發展,日本開始發展新的步槍。30式步槍是日本在村田步槍之後研發的新一款步槍,該槍在1897年定型,該槍最大的特點是開始借鑑使用西方最新的無煙彈藥技術。30式步槍採用6.5毫米口徑步槍彈,這種子彈的突出特點是「射程遠,穿透力大,後坐力較小,便於射手發揮極致水平,實戰射擊精度極高」。

30式步槍全長1275毫米,槍管長797毫米,總重3.95千克,5發容彈量,彈藥初速為每秒765米。該槍的整體性能還算不錯,在二十世紀初的日俄戰爭中也表現出較高的射擊精度。但是,同樣是在日俄戰爭中,30式步槍也暴露出一些缺陷,該槍沒有防塵蓋設計,風沙非常容易進入槍管進而導致步槍卡殼。在38式步槍出現之後,該槍隨即退居二線轉為訓練用槍。

(日本衝鋒鎗發展並不算晚,1927年日本就研製出一款8毫米衝鋒鎗,和美國著名的湯姆遜衝鋒鎗很相似,也有彈鼓供彈設計)

鑑於30式步槍在日俄戰爭中暴露出的問題,在日俄戰爭後,日本隨即開始對30式步槍進行改進。日本「將30式步槍槍機重新進行簡化,同時在槍機表面增加了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然而增加防塵蓋的立意雖然良好,不過卻又為操作時增加了獨特的金屬噪音。其他改進包括在準星兩側增加護翼,三八式步槍機械瞄準具早期採用V型缺口照門,後期採用覘孔式照門」。這種新改良的步槍在1907年開始量產,但是卻以1905年日本的年號命名,也就是38式步槍,三八大蓋兒。該槍只是對30式的部分設計進行了改進,彈藥仍然使用30式6.5毫米彈藥,日本30式6.5毫米彈藥的問題也被延續到38式 身上。

38式步槍只能算是日本第一代無煙火藥彈藥步槍30式的改良版,整體改進幅度並不是很大,再加上30式在日俄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優異的射擊精度性能,日本對30/38式步槍也就越來越認可。同時,日本人性格中的固執己見也限制了30/38式步槍、以及日本輕武器的發展。

(日本在二戰結束之前實際上就研發成功並列裝一款衝鋒鎗,這款衝鋒鎗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爛槍100式)

舉例來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開始出現以後,西方軍事強國就迅速發現,和傳統的步槍要求600-800米的有效射程相比,配合坦克使用的步槍射程只需要400米。而這個思路也促使歐洲強國開始縮短步槍的長度,德國98式就從1.24米縮短到1.1米,蘇聯的莫辛納甘也從1.3米縮短到1.2米。但是,對此,日本並不認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開始推崇法國的軍事理論,而法國的軍事理論則是輕視坦克作用、非常重視碉堡防禦的。但是即便如此,法國也和德國、蘇聯一樣縮短了槍管。而日本卻偏偏固執己見,受此影響,日本38式也成為二戰最長的步槍。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受日本人的固執守舊性格影響,對於二戰期間快速發展的半自動、全自動武器,日本同樣不重視。半自動武器在二戰日本只有仿製的美軍M1加蘭德一個型號,全自動的輕武器,比如衝鋒鎗也直到二戰後期日本才研發列裝,該槍也被稱為史上最爛的衝鋒鎗之一。

看一眼整個人都不好的100式衝鋒鎗

在步槍之外,二戰期間主要參戰國也紛紛開始加速發展列裝衝鋒鎗,蘇聯的波波沙衝鋒鎗到二戰後期甚至成為蘇軍主力輕武器。而作為主要參戰國,日本的衝鋒鎗發展卻出奇的緩慢。

(看一眼整個人都不好的刺刀版100式衝鋒鎗)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就見識到衝鋒鎗的戰場使用價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1927年,日本也曾研發出一款外形和美國湯姆遜衝鋒鎗很相似的衝鋒鎗。但是,出於對38式步槍高精度的認可,以及日本資源有限的戰略弊端,日本軍方非常排斥這種需要很多子彈、精度也很有限的新槍械。受此影響,在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實際就量產列裝了一款衝鋒鎗,也就是史上最爛的衝鋒鎗之一100式。

在二戰初期的中國戰場日本再次認識到衝鋒鎗的價值,在此後日本開始研發衝鋒鎗,1940年100式衝鋒鎗定型。該槍仿自德國MP34衝鋒鎗,全長900毫米,每分鐘射速700發,側置彈夾,裝彈30發。但是,同樣是受日本使用思路影響,100式衝鋒鎗並未大批量列裝,該槍的生產數量也很有限,該槍總產量據稱只有10000多支。

而且,100式衝鋒鎗的設計和性能也非常糟糕,日本居然為100式衝鋒鎗設計了刺刀。該槍還沒有保險,隨時隨地都處於待擊發狀態、十分容易走火。

而由以上就可以看出,二戰日本的輕武器發展還是非常糟糕的,日本甚至都沒有搞清楚該如何使用衝鋒鎗。

相關焦點

  • 二戰最差衝鋒鎗是誰?其實是日本百式衝鋒鎗,堪稱最落後衝鋒鎗
    然而對於日本,卻沒有什麼衝鋒鎗拿得出手。當然,其實日本也有百式衝鋒鎗,只不過這款衝鋒鎗,號稱是二戰中的奇葩。今天我們就看看,二戰中最奇葩的百式衝鋒鎗,是怎麼樣的。一,衝鋒鎗,到底要不要在一戰歷史中,衝鋒鎗剛剛出現,就給了世界以震撼。畢竟在殘酷的塹壕戰中,一個端著MP18衝鋒鎗的德國士兵可以打垮十幾個敵軍,其火力之兇猛,讓人為之側目。
  • 二戰日軍為何寧願拼刺刀也不用衝鋒鎗?用衝鋒鎗,日本人死得更快
    日本是二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不少國家發動了慘無人道的侵略戰爭。但是,日軍通常裝備單發栓動的三八式步槍,衝鋒鎗卻基本不用,特別是在近戰中,日軍寧願拼刺刀也不用衝鋒鎗,為什麼在二戰中,日本陸軍很少使用衝鋒鎗呢?
  • 56式衝鋒鎗列印立功,三稜軍刺為何無緣戰鬥?老帥:趕緊配刺刀
    而對於很多與中國軍人交過手的外國士兵來說,裝備量最大的56式軍刺是一種讓人膽寒的武器。 這種軍刺主要裝備於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鎗(自動步槍)。
  • 二戰日軍為何寧死不用衝鋒鎗?曇花一現的槍說明:不懂用,用不起
    而在二戰後期,無論德國還是蘇聯、美國、英國都大量裝備半自動武器,連本來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都有衝鋒鎗。日本二戰時也在研究單兵自動武器,但是進度很慢,直到1940年才成型,那日本二戰時期到底裝備了多少衝鋒鎗呢?
  • 二戰日本陸軍武器一覽——衝鋒鎗、輕機槍
    南部式衝鋒鎗2.二式衝鋒鎗二式衝鋒鎗是日本原產的一種衝鋒鎗。它使用8公釐南部子彈,並被配給日本海上部隊使用。在採用了對槍身設計的數個改變後,產生了一個較小較輕的衍生型;由於相當罕見,它被在戰場上遇到它的美軍稱做「鬥牛犬」。日軍使用的另一種百式衝鋒鎗的生產量大得多。除了海軍外,日本陸軍亦使用百式。3.百式衝鋒鎗百式衝鋒鎗為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唯一量產的衝鋒鎗。
  • 刺刀一堆 認識幾把
    17.瑞典M1896步槍的刺刀     18.以色列「烏齊」衝鋒鎗的刺刀     19.瑞士SIG M1957步槍的刺刀     20.比利時FN FNL步槍的管式刺刀 (裝在刀鞘裡)     21.比利時SAFN49步槍的刺刀     22.阿根廷M1866/79步槍的刺刀     23.比利時FN FAL
  • 二戰美軍衝鋒鎗:M-1/A1式湯姆遜,M-3式「黃油槍」
    其實,綽號「黃油槍」(實在是他娘的太像打黃油的潤滑油槍)的M-3式衝鋒鎗,說是1943年開始裝備美軍,真正裝備是時間是在1944年初開始,裝備了投入歐洲戰場的西線美軍。由於M-3式衝鋒鎗裝備數量非常有限,直到戰爭結束總產量才60萬把,因此投入二戰的100餘萬把湯姆遜各型衝鋒鎗,才是美軍參與二戰的最主要衝鋒槍。
  • 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他設計的「波波沙」衝鋒鎗正是如此。該槍用於取代PPD衝鋒鎗,外形明顯有「索米」的影子,但在內部構造上卻不同,只是借鑑了「索米」的70發大容彈量彈鼓,並增加了1發儲彈量。該槍結構簡單,大部分零部件都用鋼板衝壓、焊接、鉚接製成,槍管膛內鍍鉻,可靠性和耐用程度都很高。其槍管外的散熱筒前端稍超出槍口並向下傾斜,具有制退和防止槍口上跳的作用,提高了射擊的準確性。
  •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很少使用衝鋒鎗?
    2020-09-27 20:28:29 來源: 我武惟楊人 舉報
  • 95式步槍採用無託設計,拼刺刀會不會吃虧?
    19世紀末期的德意志帝國步兵,他們用的是Gew.88委員會步槍,槍上都裝了刺刀一戰到二戰是各國陸軍發展突飛猛進的時期,一戰時陸戰交戰雙方的主要兵力還是步兵,到二戰時就變成炮兵、裝甲兵、航空兵唱主角了,火力投射能力空前強大
  • AK47本來是自動步槍,為何在中國卻稱為56式衝鋒鎗?
    德國人稱為Maschinen-Pistole,意為機關手槍,縮寫為MP,所以德軍衝鋒鎗都冠以「MP」的編號,例如一戰的MP-18,二戰的MP-38和MP-40,以及二戰以後最有名的MP-5。俄國人的叫法是Пистолет-пулемет,前一個單詞是手槍,後一個單詞是機槍,這種叫法和德國人類似,所以俄國衝鋒鎗型號都以ПП(英文PP)開頭,例如二戰時期著名的ППШ波波莎和ППС波波絲衝鋒鎗。在上世紀20至40年代,國內通常以美國稱呼 submachine gun(SMG) 作為衝鋒鎗的名稱,直譯為輕機槍,短機關槍,手提機關槍等等。
  • 二戰中,日軍為什麼很少使用衝鋒鎗,而是用了40年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用了整整40年。日本在二戰期間唯一大批量生產的衝鋒鎗,是百式衝鋒鎗,但是生產量也很少,僅有大概一萬多一點點。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6方面原因。
  • 司登衝鋒鎗的繼承者,管子槍2.0之斯特林衝鋒鎗
    在二戰優缺點並存的司登衝鋒鎗為戰爭做出貢獻之後,衝鋒鎗發展達到了黃金時期,這個時候英國開始想要一款在外形能夠與英軍形象相符的衝鋒鎗,而不是當時倉促上馬,很多方面都非常粗糙的司登衝鋒鎗。在這個背景之下,司登衝鋒鎗的繼任者-斯特林衝鋒鎗誕生了。
  • 中國特色的AK47—56式自動步槍,為何我國卻長期稱為56式衝鋒鎗?
    自從二戰德軍的STG44突擊步槍開創了全自動步槍的新時代,各主要軍事強國都迅速發展自己的自動步槍。很幸運,這次中國沒有落後太多。借著中蘇合作的東風,我國從蘇聯引進了大名鼎鼎的AK-47突擊步槍,並於1956年仿製成功了我們自己的自動步槍,這就是56式自動步槍。
  • ​日本試製2型衝鋒鎗
    日本試製2型衝鋒鎗試製2型衝鋒鎗(日語:試製二型機関短銃)是二次大戰前夕,由南部麒次郎設計的一款衝鋒鎗
  • 56式7.62毫米衝鋒鎗
    56式衝鋒鎗56式衝鋒鎗則為全包式的護環,護環頂端有開孔,採用了摺疊式的三稜刺刀,56式衝鋒鎗的槍託為木製固定槍託。56式衝鋒鎗供彈方式為30發弧形彈匣供彈,56式步槍彈口 徑為7.62 毫米,包含彈匣的話全槍質量為4.03 千克,全槍長為 874 毫米,子彈頭初速可以達到710 米/秒,56式衝鋒鎗戰鬥射速是100 發/分,它的有效射程達到了400 米,槍刺打開全長1100毫米,單發射速40發/分,直射距離275米,但是總體來說,在當時,56式衝鋒鎗可以說是火力猛烈、射擊動作可靠
  • 關於M3「黃油槍」的那點故事,為啥二戰衝鋒鎗就它最長命
    而M3這把衝鋒鎗記得第一次接觸是在《命運戰士2:雙重螺旋》裡頭,那會我還在讀初中,而對其印象深刻的原因便是這把槍在遊戲中最早出現,同時傷害非常弱雞,玩起來特別不爽。當然,遊戲歸遊戲,現實當中的M3不能說有多優秀,但它很實用。確切來說,M3的性價比讓它在同期服役的其他衝鋒鎗都壽終正寢之後,到現代還活躍在前線。
  • 二戰期間,為什麼日本人引以為傲的刺刀術遇到美國大兵就失靈了
    那麼,日本人是不是在戰場上就不去拼刺刀了呢?當然也不是。日本兵的戰前訓練,就有用刺刀刺殺這一項,而且是考核項目。日軍在用我國民眾練習刺刀為什麼日本人刺刀術遇到美軍就不好用了?原因有兩點∶一、身體素質的差異二戰時期日本士兵的平均身高只有1.45米,的的確確的「小日本」。而二戰時期的美軍身高則是1.73米,只比平均身高最高的德軍,矮了0.02米,名副其實的美國大兵。單從身高來看,日軍的近身肉搏就不佔據優勢,更何況歐美人的身體素質整體比亞洲人強。
  • 神槍波波沙,連志願軍都賦歌稱讚,不愧二戰名槍
    蘇聯軍械設計師沙普金名言.他設計的波波沙衝鋒鎗(PPSh 41)正是貫徹了這個理念。PPSh41式7.62mm衝鋒鎗由前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斯帕金設計,漢譯:波波沙衝鋒鎗 又名:人民衝鋒鎗、人民轉輪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屢建奇功,是二戰名槍之一,它用於取代PPD系列衝鋒鎗。該槍經過1940年末至1941年初的全面部隊試驗後,於1941年正式裝備蘇軍陸軍步兵,突擊隊及摩託化部隊。
  • 這款衝鋒鎗採用獨特的雙扳機設計,綜合性能要優於當時的許多名槍
    伯萊塔公司因設計生產出了多款世界名槍而聞名於世,伯萊塔M1938型衝鋒鎗在設計上發揚了「瞄準容易、彈道平直、命中目標」的理念,其可靠性和精度都非常好。,因此發射這種子彈的M1938型衝鋒鎗威力會更大,槍口初速可以達到420米每秒,其彈道更加平直,射擊精度高、威力大,能在100米的距離上保持較高的短點射精度。